少年心事当拿云
南园十三首(其五)
李贺(790—816)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一
凌烟阁是贞观十七年唐太宗为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魏征、虞世南等二十四位开国功臣而建的一座楼阁。阁内绘有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这些画皆出自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之手,意在让后人永远记取他们为唐王朝所建立的不朽功勋。
这二十四位人物,无论哪一位都不是等闲之辈,他们中的每一位都对中国七世纪初的历史走向取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凌烟阁情结呢?其实就是一种庙堂情结,一种渴望赢取伟大而又不朽的业绩的情结,这一情结深植于每一位封建士人的心中。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是谪仙人李白的庙堂情结。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诗圣杜甫的庙堂情结。
“达则兼济天下”是香山居士白居易的庙堂情结。
生活在藩镇割据、宦宦专权、党争剧烈的中唐时代的诗人李贺你的庙堂情结,就是“收取关山五十州”,赢得生前身后名!
二
七岁,李贺你就赢得了“神童”的声誉。那一年,你拜谒韩愈,当时韩愈正从衙门归来,侍从给他递过一卷你的诗稿,第一篇读到的就是《雁门太守行》。只开头“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两句,就让他对你肃然起敬。有了韩愈的肯定与称赞,你的“神童”之名便响遍了长安。
血统的高贵无疑又让你比一般的士人平添了一份使命感——为唐王朝的中兴效力的使命感。你是李唐皇室郑王的后代,虽然到了你的父辈已经没落,但血脉还是与唐皇室紧紧相连的。那篇《雁门太守行》,你是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作为结尾的。一个七岁的儿童,在诗歌中表达的是一份强烈的渴望,渴望能得到君王以国士相待的机遇,渴望能驰骋沙场以报知遇之恩。
不过,诗人你还是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仍然还是一位诗人、一介书生。是书生,就必须通过科举考试。你在故乡河南参加了府试,这是取得进入京都长安应试资格的考试,考场上你写下了一组诗——《十二月乐词》。“东方风来满眼春,花城柳暗愁杀人”这一名句就是出自这一组诗中的《三月》。要问你的诗歌的魅力有多大,答案是“不朽”!
公元1992年,深圳一位名叫陈锡添的文人为了报道一位伟人南巡的足迹,就是借用了你李贺的诗句——“东方风来满眼春”为题。好一篇《东方风来满眼春》,让一位伟人的声音在1992年的那个春天,成了最激动人心的声音,让改革中陷入了徘徊的中国又一次大胆地迈开了脚步。
你肯定没有想到:你考场上的一篇应试作文上的诗句,十二个世纪后竟变成了一个有着十三亿人口国家的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的题目。其实,何止陈锡添,诗人领袖毛泽东对你的才气也敬佩有加,他甚至直接将你的诗整句整句地填入自己的诗词中,如“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又如“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浣溪沙 和柳亚子先生》。说到这,谁还会怀疑你是一位诗歌天才呢?
三
长安礼部的进士考试,对每一个读书人来说,意味着是一个重大的命运转折点。以你的才华与当时的声誉,赢取进士的资格应该如探囊取物,事实上你的成绩也的确名列前茅。
不过,戏剧性的变化还是出现了。一项关于你的举报信递到了主考官的案头,举报者说你的父亲名“晋肃”,“晋”与“进”谐音,按大唐的律令,你应当避父亲的讳,不应该考进士,即使考中了,也不能接受。这样的故事在今天听来,未免显得十分滑稽荒唐,可在一个标榜以“孝”治天下的封建时代,却成了人们用来算计你的最有力的杀手锏。
结果不用猜,你因此落榜了,那位告发者填了你的缺!这不是传奇,是历史!荒唐而又真实的历史!
我也知道,唐代录用人才的途径不止一条,除了进士考试之外,还有很多种考试,比如明经、明道、明字、明算等等。但在所有的这么多种考试中,惟有进士被人最为看重。一是进士的考试内容考的诗赋文章和时事评论,这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文学才华。而其它的考试多不被人看重,如“明经”先考《尚书》|、《周易》、《论语》等经文的默写,再回答考官就经书提出的问题,最后才是时事评论的写作。这是诗人你不屑一顾的,你于《南园》诗中借“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的诗句就流露出了这种不屑一顾。
四
韩愈真是一位君子,据史料记载,他对你考场上的不幸遭遇寄予了深深的同情。不,还不仅仅是同情,他甚至仗义执言,为你辩护,写下了著名的《讳辩》一文。尽管最后还是于事无补,但毕竟从这一件事上看出了韩愈奖掖后进、怜才惜才的品质。
或许是韩愈的推荐,或许是朝廷的开恩,可能有许多许多的或许,诗人你总算是被授予了一顶乌纱帽——奉礼郎,官品为“从九品上”的一个卑职。
且不管是一种象征性的安慰也好,还是朝廷一种重视人才的昭告也罢,我倒觉得这是一份对你的故意的刺激。“奉礼郎”的官名原本为“治礼郎”,高宗即位,为了避高宗李治的讳,故改名为“奉礼郎”,什么九品官不可以授予,偏偏授予诗人你这样一个为了避君王之讳而改名了的“奉礼郎”。接受一项带有避讳色彩的奉礼郎的任命,诗人你当时的心情今天的我不得而知,但可以想象,你的心情肯定是复杂的,难以言表的。
“奉礼郎”的职责是什么呢?不妨读一读《新唐书 职官志》的记述吧:“奉礼郎二人,从九品上。掌君臣版位,以奉朝会、祭祀之礼。宗庙则设皇帝位于庭,九庙子孙列焉。”——这就是一位奉礼郎的主要差事。
我想象,当朝廷举行朝会与祭祀大典之时,诗人你协助太常寺卿引导着文武百官与皇室子孙,在李唐王朝的列祖列宗的牌位前穿行时,一定在想:“我何日才能位列三公九卿之列呢?”当诗人你引领众臣与皇室子孙在凌烟阁前肃穆地行礼时,你也一定在想:“我何日才能建立如图像中的二十四位开国元勋那样的功业呢?”
五
“士”,就是封建社会的精英,中国数千年的官僚体制都是文官制度,文臣辅弼天子治理天下成了不变的体例。文臣又绝大多数来源于读书之人,这样在每一位“士人”——读书人心中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精英情结”——辅佐天子治天下舍我其谁的“精英情结”。
诗人你在科举场上的挫折,所受的打击不可谓不沉重。难道就如此沉沦下僚吗?不!作为一位有着远大抱负的“士人”,科举场上的“此路不通”,并不意味着别无选择。敢问路在何方?你说,路就在“投笔从戎”。
诗人你李贺的青年时代正处于唐宪宗的元和(806—821)年间,唐宪宗被史家称为唐代的“中兴之主”,在历史上还算是有一番作为的君主。唐宪宗继位的前一年即是唐顺宗的永贞年,唐顺宗在位也只有这一年,“永贞”年的确也是历史上值得记述的一年。就是在这一年,王叔文与刘禹锡柳宗元发动了一场旨在削弱藩镇割据、铲除宦官专政、振兴唐代经济的革新,史称“永贞革新”,但这场革新如昙花一现,只持续了短短的八个月,就被敌对势力扼杀了。留给唐宪宗的依然是一副很难收拾的烂摊子。藩镇割据不是被遏制了,相反变得更为严重了,且不妨读一读《新唐书》记载:
元和元年,节度使刘辟反,战败伏诛。
元和二年,镇海军节度使李錡反,战败伏诛。
元和四年,成德军节度使王承宗反,元和五年才被平定。
元和五年,义武军都虞侯杨伯玉反,义武军兵马使张佐元反,均伏诛。
元和六年,溆州首领张伯靖反,还祸及播州、费州。
元和七年,魏博节度使田季安死,田季安的儿子田怀谏竟不经过朝廷任命,自掌节度使大权。
元和八年,振武的大将杨遵宪反叛,竟将朝廷任命的节度使李进贤驱逐。
元和九年,彰义节度使吴少阳死,吴少阳的儿子吴元济自称为代理节度使,反叛朝廷。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上一篇文章: 唐诗素描宋词写意作文训练及素材大全2
下一篇文章: 高考作文资料——让人感动的58个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