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富翁捐助贫困家庭;
2、家庭1感激地、高兴地接受捐助;
3、家庭2犹豫地接受,但表明要偿还。
4、家庭3感谢富翁的好意,但拒绝接受,认为这是施舍。
三、材料的含意解读(应注意的是“义”和“意”是有区别的,此处是“含有”的意思,而非引申的意义。)
1、含有慈善的意思。这是在材料内容的基础上直接扩散而来的意思,材料中对富翁的做法,没有任何负面的意思,是一种善举,写作时应作正面的评价,但可对其他富翁(不愿捐助他人的富翁)进行对比议论。
①可对富翁的行为发表议论;
②可就慈善的意义、本质、模式等进行论说阐发。如,慈善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帮助,更是一种传递,传递的是爱与善,从这个意义上说,接受捐助也是在传递爱意;对慈善充满感激,是一种示范爱的行为,绝不是单一的接受施舍;回报慈善,更是进一步的扩大和传播爱等等;
③可对抽象的慈善行为发议论;
④可就富翁与家庭3的关系中出现意料不到的结果这种现象,探讨新时期慈善的模式。
2、含有关于“接受”的心态。就三个家庭对于捐助的不同反应,从接受捐助者的不同心态切入写作。
①家庭1:受之无报。这种心态源自对慈善的某种认识,如:认为捐助就是无偿的付出,不用回报;甚至于认为捐助是无偿的,不要白不要。有这种心态的人,拿捐助的物资做一些有悖慈善初衷的事,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好吃懒做等,无偿捐助助长了依赖心理;
②受之必还。家庭2是现代应有的健康观念,知恩图报,分享的同时知道承担责任,知道在社会的扶助下,度过难关后会用自己的努力来回馈社会等;
③谢绝而不受。家庭3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源自内心的自尊,与传统的观念中,“穷者志坚,人穷志不短”等有关。也体现了自立、自强的心态,相信自己的力量等,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现状和命运等意思。
3、穷人与富人的关系。
①从数量关系上,一个富人和三个穷人,考生可以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社会经济结构,这种状况体现出富少穷多,中产阶级不够壮大,社会发展不平衡;
②从捐助与受捐助的角度看,捐助者少,受助者多,单一的捐助这种方式就显得杯水车薪,很难引发根本性的改变;
<< 上一页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 下一页 >>
上一篇文章: 高考作文写作基础训练系列十二:作文10则立意练习
下一篇文章: 高考作文写作基础训练系列十四:材料作文详解21--40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