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华作文网: 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
冠华作文网祝愿:天下学子金榜题名!
网站首页
高考导航
教育资讯 | 网络信息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考后点睛
英语特区 | 教师频道 | 家校互动 | 网站社区 | 同行作文 | 帮助中心 | 在线留言 | 设为首页
高中作文 | 高中佳作 | 作文素材 | 专家指导 | 阅读训练 | 满分作文 | 作文预测 | 高考真题
站内搜索
文章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高考频道 > 专家指导 > 正文         ★★★
高考作文写作基础训练系列十四:材料作文详解21--40例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6/11/26 8:55:33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材料作文立意详解21~40例

21、有一位牧师奉派到新教区,他发现前任牧师种了数百株郁金香,然而附近学校上学的学童走过花园,见花便摘。

一天早上他站在花园里,有个上学的学童问他:“我可以摘一朵花吗?”牧师问:“你要哪一朵?”那孩子选了开得最美的一朵郁金香。牧师接着说:“这朵花是你的。要是把它留在这里,它过多大会儿也不会谢。现在采摘,只能活数小时。你把它怎么样?”孩子想了一会儿说:“我要把花留在这里,过一会儿再来看它。”

当天下午,有十多个孩子都在这里选择他们的花,每个人都同意把他的花留在园里,免得过早凋谢。那年春天,牧师送出了整个花园的花,但一朵花都没有糟蹋,还结交了大批朋友。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试做一做:

 

 

 

 

 

 

 

 

如何快速审题立意,一个方法,就是找出材料主人公后,多问几个为什么,根据结果找原因。

如本材料的主要对象有三个:

牧师、学童、花,其中牧师和学童是议论的主要对象。我们可以分别就牧师的角度和学童的角度深入思考,进行发问,围绕结果挖掘原因。

一、从牧师的角度看 

1 牧师不希望花园里的花都被学童摘走而过早凋谢,那么我们可以发问,牧师为什么不希望花被摘下而过早凋谢呢?原因是他不希望花因个人占有而过早凋谢。

――这其实是怎样对待花(美)的问题。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独占与共享、个人利益与团体利益等问题,得出“不要独占,要乐于分享。”“分享让美丽之花更艳丽” “共同享有则人人都有,私自拥有反而一无所有。”等观点。

2、牧师不是靠打骂,靠惩罚而制止学童摘花的,而是通过诱导,通过与学童商量使学生主动把花留在花园里的,那么我们可以发问:怎样做到即不引起学童的对立,又达到不让学童摘花的目的呢?或者问,为什么那年春天整个花园的花不但一朵都没有糟蹋,牧师还能结交了大批的朋友呢?

原因是牧师有好的教育方法,牧师能够转变思维方式,不是防和堵,而是导和疏,由此我们可以提炼观点,“教育要讲究方法”,“方法得当往往事半功倍”,“教育者要讲究教育智慧”,“要转变思维方式”“导疏的力量大于硬堵力量”,“改变给予的方式”等

二、从学童的角度,我们可以这样发问:

事实:学童开始是见花就摘,后来说“我要把花留在这里,过一会儿再来看它。”

提问:学童为什么愿意放弃摘花,而答应把花放留在花园里呢?

原因分析与回答:因为他们对花(也即对美,对自己喜爱的事物)的认识变了,态度变了。这就引起了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正确对待自已喜爱的事物?由此我们提炼观点:

“爱她,就别把她搂得太紧”,

“把爱留下人生更美丽”,

“爱不等于占有”,

“赠予的智慧”

“不要鼠目寸光,而要放眼长远”“让心中的花儿开放”等。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你穿得这么脏,就不应该坐公交车,应该自己走路回家!”12月28日,825路公交车上,一名老太呵斥身旁风尘仆仆的农民工,指责其影响市容。这话引起了男子的不满,他回应说,你没权利要求我这么做。该事件引来网上众多关注,有网友认为:“真正影响市容的是这名老太!”也有网友认为:“谁喜欢旁边坐着一个衣服很脏的人呢?”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情,写一篇文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试试做一做:

 

 

 

 

 

 

 

 

题目分析、作文指导:这是一则新材料(由材料引出写作范围的)作文,材料是一则社会新闻,核心事件是公交车上一名老太呵斥身旁风尘仆仆的农民工,指责其影响市容。从新材料作文的类型来看,这是一道提供看法型材料作文。所谓提供看法型材料作文就是指作文试题所提供的材料中不仅有一则故事、寓言、诗歌之类的内容,而且还包含有对这则故事、寓言或诗歌等的几种看法,考生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的材料作文。这种类型的作文确定观点的方法:第一步,阅读作文试题所提供的材料中的故事、寓言、诗歌之类的内容,把握材料的整体含意。第二步,抓住对这则故事、寓言或诗歌等发表看法的语句,选定构思的侧面(或角度)。一般来说,这类材料作文可供选择的侧面(或角度)主要有三个:①从中选择一种看法表示赞成或反对;②跳出几种看法的窠臼,辩证地看待几种看法;③着眼于这则故事、寓言或诗歌等的整体含意,从中提取出一个观点。第三步,根据自己选定的构思侧面(或角度),按照上文所说的提取观点型材料作文的提取方法提取出一个观点。就这则材料来看,围绕老太呵责农民工影响市容的问题,农民工回应你没权利要求我这么做;有网友认为是老太“影响市容”;有网友认为“谁喜欢旁边坐着一个衣服很脏的人?”老太的行为、农民工的回应、网友的不同意见都可以是作文的切入角度,都属于是由材料引出的写作范围;也可辩证地分析这几种看法。从整体上看,这道作文题没有明确的立意倾向,它只是把一个生活事件再现出来,考生必须凭借自己的理解能力、感情倾向、认知水平、判断标准来分析思考,提炼观点,确定立意。

解读材料作文的材料,一定要理清材料的内容,即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原因,什么结果,什么影响等。特别要理清材料中的因果关系,也就是“什么事情导致什么结果”,“为什么导致这种结果”,从而推出“要想有好结果,就必须怎么样”或“不想有坏结果,就不能怎么样”。如这则材料,人有公交车上的老太、被呵责的农民工、网友;事则是老太呵责农民工影响市容,及由此引发的网友关注与议论;表层原因是农民工穿得脏,深层原因则可以挖掘出很多,如文明修养、等级观念、权利意识、文化传统、社会偏见、人性弱点、处事方法、人文关怀……这些方面都可以成为作文的具体立意角度;从影响来看,这件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可以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新材料作文一定要认真研读材料,真正读懂材料,不要想当然,一定要克服随意性。在审题立意的时候,要强化 “以果溯因” 的意识,多问几个 “为什么”,要彻底,材料越短,越要好好斟酌。

解读材料主要应从正面进行,但也不可忽略侧面切入的意外发现。正面切入是常规思维,侧面切入可能更能写出别出心裁的文章。在高考作文鼓励有个性、有创意的写作的价值追求下,充分地展示个性魅力、独特思维无疑会得到特别的回报。个性特征归根结底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创造性的发现。就是内容上有开拓,能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别人见过的平凡的事物,激起自己的情感激动,得到深刻的感悟,真切的体验,新奇的想像,创造性的见解等。二是创造性的表现。就是形式上与众不同,能将自己的发现“独辟蹊径”地表现出来,不模仿别人,不因袭某种模式,而是别开生面,面目一新。就这则材料来看,大家关注的可能都是材料的内容,老太呵责农民工,会忽略“网络”这个信息传播媒介,如果你能剑走偏锋,从“网络”社会这个角度去思考这件事,可能会写出口味迥异的新颖文章来。

审读材料,选择角度,要强化思辨意识。近年来高考作文,越来越注重逻辑思辨,要求用辩证的观点来看问题,避免片面地看问题;联系地看问题,避免孤立地看问题;发展地看问题,避免静止地看问题。比如,老太呵责农民工,如果不会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就无法打开作文的思路,只能在浅层次上评判谁是谁非,落入就事论事的低幼层面。

要写出有新意、有深意、立意高的文章,在审题时要学会深入思考。比如,对老太呵责农民工的行为,网友予以谴责,这里面就可以挖出“道德绑架”的问题,老太不喜欢衣服脏的农民工,也许就是出于一种天性,我们却用一根道德大棒来拷打老太,这不同样是问题吗?而在现实生活中挥舞道德大棒的也绝非个案。这样去思考,自然能写出有思想有个性的文章来。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切幸福都有一个平庸的结尾。                                ——周国平

人的一生,既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好,也不是想象的那么坏。      ——莫泊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试试做一做:

 

 

 

 

 

 

 

 

(一)评分说明

1、作文采用两级评分。基础等级占40分,发展等级占20分;

2、基础等级评分采用分项分等综合评分法,“内容”和“表达”两项各占20分。“内容”以“立意”和“中心”为重点,“表达”以“文体”“结构”“语言”为重点;

3、字数不足的,每少50字扣1分,标点符号每用错3处扣1分,扣满2分为止,错别字每出现一个扣1分,重复不计;

4、没有题目的扣2分。

(二)四个等级

1、一类卷:60~50分;

2、二类卷:49~42分;

3、三类卷:41~36分;

4、四类卷:35~0分。

(三)内容

本材料可写议论文、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是新课标倡导的课程理念,勇于思考人生、正确规划人生是幸福生活的前提。人生的幸福与痛苦到底该如何界定?这的确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作文题契合时代大背景,把握社会心理脉动,以周国平、莫泊桑语录为写作触发点,激励考生勇敢表达自己的人生见解。

一类卷

严扣“人生与幸福”的话题,发表对人生的看法。如:

①人生不全是诗,也不全是泪;

②幸福(好)与痛苦(坏)是人生的一体两面;

③平平淡淡才是人生的真实;

④人生本无绝对的好坏,关键在于你看待人生的心态。

二类卷

不脱离“人生”或“幸福”的话题,发表对人生或幸福的看法。如:

①没有绝对幸福(好)人生,人生都有不幸;

②没有绝对痛苦(坏)的人生,人生都有幸福;

③人生结局都是平等且平庸的;

④人生有幸福,但幸福不永恒。

三类卷

谈与“人生”或“幸福”相关的话题,发表对相关对象的看法。如:

①善于把握机遇,人生才有幸福;

②只有努力奋斗,人生才有幸福;

③人生幸福的关键是,既要埋头拉车又要抬头看路;

④多行不义必自毙,人生自然无幸福;

⑤只有乐于奉献,人生才有幸福。

四类卷

脱离“人生”或“幸福”的话题,发表对与材料内容无关对象的看法。如:

①用行动去创造未来;

②人有压力才会有动力;

③贪婪酿造的是生活的苦果;

④世界需要我们人人献出一点爱。

(四)表达

1.文体:议论文或记叙文,文体明确。(缺陷:以叙代议,罗列事例,叙议不分);

2、结构:中心明确,思路清晰,过渡自然,结构严谨。(缺陷:无段落意识)

3、语言:表达明确,语言流畅;

4、卷面:字迹工整,无乱涂乱画。

(五)补充说明

1、阅卷从整体考虑,二类立意的文章,语言、结构好的往一类靠,反之亦然;

2、观点和材料有关,全举古人例子的(写文化作文)评为三类及以下;

3、套作,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确认抄袭的作文,基础等级在第四等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抄袭现成文章的,零分;

4、具体文章具体分析,有时题目不合适的,文中所写是从材料分析中得出的观点,还比较合适,要据具体内容打分。

5、残篇处理:

(1)字数600字以上,据内容与字数35~26分;

(2)字数599~400字,据内容与字数25~16分;

(3)字数399字以下,据内容与字数15分以下。

24、阅读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1898年英国与苏丹开战,一名即将新婚的贵族军官哈利在接到开赴北非的命令后,怀着莫名的恐惧在出征前的一晚决定退役。这一举动在民族主义高涨的英国上流社会掀起巨大波澜。他的未婚妻和三位朋友一道,扔给他代表着耻辱和藐视的四根羽毛。四根羽毛分别象征着"自由、祖国、荣誉和激情"四种价值被临阵退逃着抛弃。哈利四处流浪之后决定独自前往北非。他化装成阿拉伯人,在沙漠战役中历经磨难,克服恐惧,最终将沦陷敌手的朋友一一救出。

试试做一做:

 

 

 

 

 

 

 

 


       一般来说,材料中的事件有几个部分,就有几个立意的角度。
        这个材料可以分成三个部分:1、哈利出征前退役,2、未婚妻和三个朋友仍给他四根羽毛,被哈利抛弃了,3、哈利在北非救出朋友。
        如果以事件1为对象立意,那么得出的结论是人生应该克服恐惧。但是,仅从这一部分看,哈利是反面人物,这就会在运用材料分析论证时出现偏差。
        如果以事件2为对象立意,那么得出的结论是人要有"自由、祖国、荣誉和激情"这样的价值观。这显然不是材料的主旨,也不是命题的意图。
        如果以事件3为对象立意,那么得出的结论是唯有克服对未知的恐惧,才能突破自我,作出一番事业。这是材料的主旨、命题意图。
        可见,材料作文的立意,必须从主要人物出发,必须从材料整体出发,必须从材料最终的结果出发。
       材料的主要人物显然是哈利,他的行为是刚开始退役,后来去北非,救出了沦陷的朋友。原因是刚开始恐惧,后来历经磨难,克服了恐惧。
      "恐惧"是材料的核心词,观点句中必须含有它。
       江勇说:"这个例子说明我们在分析事件型材料时,要从全局出发,从整个事件出发,不宜抓住其中一节,从而最大限度地防止审题偏题。"
       事件类材料最有效的审题方法就是"因果联系法"。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果"必须是整个事件最终的结局,从此"果",分析出的"因",推出的观点,才是正确的。
       另外,作文时,还需注意"恐惧"的内涵(这里恐惧的内容主要是恐惧死亡,惧怕未知的磨难),否则,论述、选材,都可能偏题,即脱离了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了。

  不是材料作文都可以多角度立意的
  材料作文可以多角度立意,这几乎是材料作文的一大优势,且人人皆知。课程标准也说"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以便于"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于是乎,有人就觉得,只要抓住一个角度作文即可。事实是这样的吗?
        作文题的"要求"中说"选好角度",言外之意,就是立意、作文的角度有很多,但是它是有层级之分的,有好坏之别的。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
       有人说:材料中有几个人物就有几个角度,有几个情节就有几个角度,有几个看法就有几个角度,等等。这种说法,广义上说没有什么错,但是不明就里的学生就以为抓住一个作文就可以。其实不是这样的。
       现在各个学校也实行网上阅卷了,有好处,弊端也不少,学生不知自己作文为什么是这个分,一点评语也没有,糊里糊涂。学生打哪进步,打哪提高,不知道,茫然。其实,精心批改最能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25、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媒体日前聚焦奥巴马夫人米歇尔参观北京某高中,却意外再度引爆校服之争:有网友觉得,该学校校服,确切地说,是那套宽松的蓝白运动服,"太减分了"!这就像一个火苗,在新浪微博上引爆了网友们对国内运动服铺天盖地的吐槽。
       甲:校服丑是因为要控制成本,追求结实,尺码偏大,不分场合使用。校服虽不能杜绝攀比但能减少攀比。
        乙:这世界本来就是天然不平等的,学生有必要活在一个做作的平等假象里吗?希望孩子学会从容面对和正确看待不平等。
         丙:男女同款、千篇一律的校服,省了攀比,也"去了性别","可以防止早恋"。
         丁:这种不能正确展现男女成长中性别特点的衣服,不利于青春期少年形成正确健康的性别意识,也不利于建立性别自信,外界越是遮遮掩掩,学生越是不能坦然面对。
       戊:这样的校服就是让青少年儿童从小丧失对美的感知,大家一起从小丑到大。校服让学生长大了也不懂得服装搭配,很少人到了大学也穿得毫无个性。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试试做一做:

 

 

 

 

 

 

 

 


        简析:
        这是一个时事评论性的作文,或者我更赞成说它是问题讨论性的材料作文。有五种看法,即有五种观点,可以选择一种去写,注意"说法"中的关键词:攀比、平等、早恋、性别自信、对美的感知(个性),作文时关键词是要紧扣不舍的,话题"校服"是要紧扣不舍的。
       类似的作文还有:
       2014年广州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报社记者发现中学生校服上的涂画现象较为突出,下面是他的采访记录。
        学校门口。
        记者:同学,你校服上画了机器猫,为什么又用涂改液涂掉?
        学生:班主任让我全部洗掉,洗不掉就得用白色涂改液盖住。
        商场。
        记者:同学,你校服上有歌星张靓颖的签名,是真迹吗?
        学生:百分百真迹。
        文具店。
        记者:哇,你怎么直接在校服上试笔?洗不干净的!
        学生:校服很便宜呀。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的范围。②自选文体,自拟标题。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4汕头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某知名电视台在固定的“与经典亲密接触”节目中,邀请部分文化名人给电视机前的观众作阅读指导。下面是各位专家的对如何阅读经典的建议:
        漫画家:读连环画,图文并茂,印象深刻。
        作家:读原著,通过文字发现感悟作品的真情善意和美好。
        影视家:观赏视频,看得有趣,看得轻松。
        表演艺术家:最好是改编为课本剧并组织演出,亲临其境,感受真切。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4,东北三校二摸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3年12月15日,嫦娥成功落月,着陆器和巡视器成功互拍,嫦娥三号圆满完成任务。中央电视台进行了全程直播并现场互动。在现场互动中,除了绝大多数人表达了欢庆、自豪、期待之外,也夹杂一些质疑的声音:“当贫困地区许多孩子连午餐都没得吃的时候,花费这么多钱搞嫦娥落月,有何意义?”“这种航天工程于国计民生不仅没有直接益处,反而耗费巨大人力物力,还会阻碍经济科技发展。”“嫦娥都可以登月,雾霾却不能解决。”
       对此你有什么想法?请结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好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诗歌除外)。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这样的题的共同特点是:
       1、从整体上看都是围绕一个问题的讨论。
       2、材料呈现的是对问题人们的不同看法或不同做法。
       3、一般都会提示一句"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4、不同于一般故事性材料作文要求你提取材料中包含的道理后作文,它是要求旗帜鲜明地发表自己对某件事或某种现象的看法。
       审题立意:
       1、弄清重点讨论的什么问题,意在把握好"材料内容的范围",不跑题。
       2、你对"问题"的看法即为自己文章的论点。或赞成或反对,或综合或辩证;或评对错,或评成因,或反思教训••••••
        3、写作重点:有理有据的分析自己的观点、阐述自己的理由。
       基本结构思路:
       1、开头:引述材料,摆出现象(问题)。
       2、表明自己对"现象"的看法。
       3、主体部分(写作重点):条分缕析地分析阐述观点理由。最好设立分论点,一条一条地说。
       4、回述材料,首尾呼应;再说"看法"总结全文。
        高考作文题也有类似的题例如:
        2009年江西省高考作文题,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今年3月15日,在国人的强烈发对声中,佳士得拍卖行仍将圆明园非法流失的兔首、鼠首铜像在巴黎拍卖。某艺术公司总经理蔡铭超高价拍下这两件文物。但事后拒绝付款,造成流拍。对此,舆论一篇哗然。有人称其为名族英雄,有人认为这是恶意破坏规则,有人认为……
        你对蔡铭超的行为有什么看法?请据此写成一篇文章。
(1)必须写议论文(2)题目自拟(3)立意自定。  (4)所写内容必须与给定的材料相合。
 (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09年高考语文辽宁卷作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513网上论坛。主题:明星代言。
       甲:有明星代言的东西应该更可信。有人调查,47%的人在选购同类产品时,会优先选择名人代言的产品。我就是这样。
       乙:现在是明星代言广告多,相关问题也多。三鹿奶粉就是一个典型,有人调查91%的人对虚假代言表示愤怒。
       丙:明星代言多数都是朋友介绍,经纪人操作。明星不知情,也是受害者。          
      丁:明星代言,实质就是给产品作证言。明星代言费少的几十万,多的上千万,代言产品出问题就没有责任?
      戊:产品广告出问题,也说明主管部门监管不力、媒体把关不严、相关法规不健全。听说有一个好莱坞演员就曾因代言虚假广告被罚款50万美元。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1年北京高考作文题,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鹿特丹世乒赛结束后,师生们一起讨论:
         生甲:太好了,中国队又包揽了全部冠军!这叫实至名归。竞技体育就得靠实力说话。
         生乙:但我更愿意看见外国选手成功挑战中国名将。一个国家长期垄断某体育比赛的金牌其实并不利于这个项目的发展。
         生丙:有人主张中国队应让出一两枚金牌,我不赞成,如果故意输球,就有违公平竞赛原则和奥林匹克精神。
        老师:同学们说的都有一定道理,有些道理不仅体现在乒乓球运动上,也适用于其他社会生活领域。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这几个题都很相似,有几个说法就有几个角度,在各种说法中或选择一个,或另拟论点,但注意必须紧贴材料。
        这样的题有可能成为新宠,2014年高考会有许多这样的题出现。因为它能很好地反押题反套作,材料内容贴近现实贴近学生,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思辨能力培养求真独见能力。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个年轻人在海边徘徊,闷闷不乐。“什么事想不开?”一位老者问。年轻人说,他做人做事尽心尽力,但得不到承认与尊重。
        “看好了,”老者拈起一粒沙子,随手一丢,“能找到它吗?”年轻人苦笑,摇摇头。“我有颗珠子,”老者掏出一粒珍珠,掂量一下,轻掷在沙滩上,“不难找到吧?变成了珍珠,就没人忽视你了。”有道理啊!年轻人点头深思。
        “不过,沙子一定得变成珍珠,才能被人承认与尊重吗?”年轻人还是有点疑问。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试做一做:

 

 

 

 

 

 

 

 


    (一)作文材料解析。
       一位年轻人事业无成非常郁闷,一天他在海滩上遇到一位老人。老人抓起一把沙子扔在沙滩上,问“你能找到吗?”,年轻人说不能。老人又抓起一颗珍珠扔在沙滩上,问“这回呢?”,年轻人说能。年轻人恍然大悟,一个人,只有做珍珠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不过,沙子一定得变成珍珠,才能被人承认和尊重吗?”年轻人还是有点疑问。
      1、沙子与珍珠的迷惑性。
      首先,年轻人的形象设定,是一个做事尽心尽力,有进取心的正面形象,而不是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街头地痞。这是对考生审题立意的限制。很多考生审题时没有注意到这个限定,对年轻人的理解过于宽泛,导致立意不够精准。
       其次,老者是一个颇具象征意义的符号。部分考生能够意识到老者的言行代表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是对年轻人的引导,代表着社会对青年提出的要求。但是作文材料只见社会对青年提出的要求,省略了社会对青年的保障。对此,考生显然理解的不到位,甚至根本没注意到。这就使作文命题不是对“年轻人得不到承认与尊重问题”的全面而开放地讨论,而是要聚焦于年轻人的尽心尽力做事与社会评价。这就要进行辨证、深入地探究。这些隐而不露的“条件”画定了立意的核心区域,大大缩窄了考生审题立意的空间。
        再次,命题人在作文材料中利用“沙子”与“珍珠”的比喻意义,用“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想与联想写一篇文章”等词语,故意营造开放的审题语境,很有迷惑性,使得命题的真实意图显得隐秘,考生不经过深入地思考不易准确把握。
       从现实写作情况看,很多考生被迷惑了,就“沙子”与“珍珠”泛泛而谈,没有触及承认与尊重这一命题中心。
       2、“沙子”与“珍珠”的问题性。
      作文材料直接提出问题。一个年轻人尽心尽力做事,却得不到承认与尊重。他感到困惑。这意味着作文材料直接提出了问题。年轻人为什么希望得到承认和尊重?这是由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社会的承认和尊重既是对个人的评价,也是个体人生价值的体现。什么是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年轻人如何看待,社会如何解决承认与尊重的问题?得到尊重是每个人的权利,每个人都得到尊重,社会才是健康的。另外,得到承认与尊重,也许自己努力,也许有乐观的心态。得不到不仅是人生价值的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社会也要对这个问题进行反思,既要对青年人适当引导,提出要求,进行约束,也要为青年人的发展进步创造适合的环境。
        为解决年轻人的困惑,作文材料设置了两种路径:一是沙子,一是珍珠。考生不仅可以从作文材料中提取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能从作文材料中找到。考生只要对作文材料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提出的办法进行论证就可以了。作文材料中提出了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沙子”与“珍珠”虽然暴'露了作文材料的问题所在,但只是次要问题而非主要问题(年轻人的努力与社会评价的问题)。命题人一方面欲借“沙子”和“珍珠”掩盖命题真实意图;另一方面又用“沙子”和“珍珠”点明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大大降低了行文的难度,令作文题变得简单。
         另外,从实际写作情况看,很多考生对作文材料蕴含的问题视而不见,不能充分利用。在一定程度上,考生的思维被“沙子”和“珍珠” 给限制住了,不能从“沙子”“珍珠” 出发,进行发散式思维,立意趋同化、思想同质化的现象比较严重。
       3、“沙子”和“珍珠”的思辨性。
       年轻人苦闷的原因是值得探究的,是具有思辨性的。既可能有自身原因,也可能有社会原因。老者也未彻底解决年轻人的问题。表明年轻人与社会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与隔阂,双方对此存在不同的期待,这也是思辨的空间。“沙子”既有平凡的一面,也有“闪光”的时候。“珍珠”固然显耀,但也有沙子的成分。由沙成珠可以理解为人生的历练过程,而珍珠的价值也是建立在蚌的痛苦之上。
        在沙堆上珍珠容易找到,在珍珠堆里,珍珠可能不再特殊,也就不容辨别了。到底是做沙子,还是成为珍珠,对人生价值的选择都不是绝对的。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只有因地制宜的进行思辨才能做出相对理性的回答。
      (二)审题立意的角度。
       1、切合题意:
       作文材料的本体是年轻人得不到社会的承认与尊重。围绕“承认与尊重”进行立意,是最切合题意的。如做一颗值得尊重的沙粒;赢得承认与尊重;尊重源自磨砺;变成珍珠让个人尊重等。
      如果立意是“学会承认与尊重”就有些偏离题意,因为作文材料的中心是获得他人、社会的承认与尊重。
       2、符合题意:
       例如:平凡、不要忽略沙子、认真的做一粒沙子等。这类立意非常普遍。大多数考生局限于“沙子”进行写作,如果能辩证的认识到“沙子”所具有的珍珠般的“气质、精神”,扣到“承认与尊重”上就会上一个档次。
       从珍珠的角度进行立意。如与众不同,方显其贵;做最好的自己;做特别的一个;珍珠是怎样炼成的;独特的自己等。这一类立意侧重珍珠的独特与价值,但在行文中如果偏执地一味追求做“珍珠”,这样的价值观就显得有些狭隘了。比如“咬牙切齿也要做珍珠”。如果立意“是珍珠就要发光”,就有些偏离题意了。因为作文材料中有珍珠与沙子的相对区别的含义,没有珍珠要发光的含义。
        符合题意:从沙子与珍珠的角度进行立意。如:沙子不必羡慕珍珠;再亮的珍珠也是沙子变得;化沙为珠傲立于世;有爱的沙子如珍珠;沙与珠的区别等。这一类立意富有思辨性,行文难度较大,行文体现“由沙成珠”的磨砺过程,最终得到社会的承认与尊重。比较好。
       小结:考生的立意比较集中。
       有的立意是“生命因思考而精彩”,作文材料有思考的成分,但不是核心,故偏题。
       有的考生的立意是“诚恳,赢得尊重”,虽然有“尊重”二字,但行文的重心落在诚恳,故偏题。
       有的同学以“倾听老人言”为立意进行行文,文中虽有年轻人与老年人的对话,但偏离承认与尊重,故偏题。 
        而《一珠之力与众沙之强》开头提到尊重,重点围绕团结来写,结尾落在团结上,偏题。
       有的考生拟的题目是《学会创新》,初看有点偏题,但行文紧紧围绕通过个人、企业、国家的创新赢得尊重,是切合题题的。
       所以,考生在立意时一定要抓住材料的核心——承认与尊重;一定要通过表面(承认与尊重)抓住本质——人生价值的选择。不要断章取义,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立意。
     (三)“沙子”和“珍珠”究竟如何思辨?
       1、“沙子”小而实,“珍珠”大而虚。《承认与尊重》
       2、“沙子”爱上“珍珠”,由分立走向聚合。《做最好的自己》
       3、”珍珠“等同”沙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珍珠“换不来”沙子“。《从未被忽略》
       5、”珍珠“变成”沙子“,不是堕落却是升华。《做好自己》
       总之,在高考议论文写作中,选取事例的精度,能够反映考生积累的厚度;叙述事例的角度,能够体现考生思维创新的程度;分析事例的深度可见考生的智慧高度。
       作文材料中的”沙子“与”珍珠“尽管具有隐喻性,但还是略显绝对、简单。考生的妙笔对”沙子“与”珍珠“进行多样化解读,确实精彩!只不过怕可遇而不可求!
     (四)典型事例的分析与论证。
      1、考生抓不住事例与作文材料的契合点。
      2、繁复的叙述消解了典型事例的论证作用。
      3、典型事例与论点错位。
      4、恰切的叙述、精当的分析与典型事例互相作用。
      关于典型事例论证法的小结:
      1、事例不再多,有新意则灵;
      2、叙述不能多,有方向才行;
      3、分析不可少,深挖见水平;
      4、用热点材料,需独辟蹊径;
      5、不能乱编造,要真实姓名。
      (五)高分作文的特点。
      1、切合题意,角度新颖;
      2、思想深刻,立意高远;
      3、举例精当,分析深刻;
      4、结构和谐,语言流畅;
      5、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六)高分作文写作技巧。
    (1)高考作文的信息呈现
       每一篇作文都是对作文题目做出的回答,但是你的答案需要向评卷老师传递有价值的、有意义的信息,而不是制造垃圾信息。
     (2)作文题目
        1、不能用往年旧题,以防给老师留下宿构的影响。如:我能,诚信,取舍,坐在路边鼓掌。
        2、不能用偏离材料的题目。如:凝聚,创新。
        3、不能用英语。
        4、作文题目最好做到:扣合作文材料,简明、新颖。
     (3)不要写题记、后记。
     (4)语言不要浅薄、庸俗。
最好做到:言之有悟,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情。 
     (5)作文材料
        1、不要抄袭作文提供的材料。如果抄袭,扣除作文材料的字数,按照剩下的字数进行评分。
        2、行文夹杂作文材料,有循环论证之嫌,也要扣分。
        3、绝不能引用、抄袭前面的阅读材料。比如2013年吴良镛的例子绝对不可以用,用了第一给评卷老师一种抄袭的感觉;第二平时积累不够,胸无材料。这些都是要扣分的。
    (6)开篇
       1、《请尊重平凡人》的开篇:“一个郁郁不得志的年轻人徘徊在海边,老人告诉他如果能成为珍珠,那么便可以赢得承认与尊重,可是年轻人仍有疑惑:沙子只有变成珍珠才能得到承认与尊重吗?”——复述材料
        2、《在平凡中的闪光》的开篇:“沙子,随手一丢便难以寻找;珍珠,抛得再远却仍闪闪发光。这鲜明的对比常常引起我们的思考。”——未点明思考结果。
       3、以下实例是比较好的开篇。共同特点:结合作文材料,证明是考场所为;表明观点,让评卷老师知道你要写什么。
      《尊重这样的人》的开篇:“珍珠放在沙滩上,人们往往只会赞美珍珠,沙子却是理所当然的被忽略掉。”
       《苦中筑梦》的开篇:“一粒沙,丢在沙滩上,淹没其中,无法找寻;一颗珍珠,掷在沙滩上,光芒耀眼,显而易见。”
       《做人生的苦行者》的开篇:“老者告诉年轻人要想得到承认与尊重,就必须成为珍珠,可沙子一定得变成珍珠,才能被人认可吗?”
      (7)材料
       1、选取典型事例,控制事例数量。选取与论点具有因果性的事例,从事件因果、心理因果、观念(原理)因果进行分析,增强文章的逻辑性、严谨性。而不是选取相关性事例。例如有一位考生在作文中用了李白、杜甫、陈子昂、左拉、苏轼等名人的事例或名言,这些与论点或近或远的相关事例杂糅在一起,看不见考生的思考深度。
       2、叙述事例的主干信息即可,不必写出详尽信息。
       3、对事例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展现论证的能力。
       4、热点材料慎用,避免重复。
    (8)拆解分论点之后怎么写,多数考生堆砌事例,作文流于泛泛。
        下面这位考生以说理取胜。《做人生的苦行者》第三段:如果不经历磨砺,我们不会知道成功的艰难,那我们就会沉溺于安逸;如果不经历磨砺,我们不会知道自身的不足,那么我们就会永远焦躁冒进;如果不经历磨砺,我们不会发现前进的方向,那么我们就会甘于平庸。是胯下之辱的磨砺,让韩愈奋发崛起成为一代名将;是禁赛一年的磨砺,让王蒙审视自我,重回1500米速滑领奖台;是实验成果尽毁的磨砺,让袁隆平坚定目标,成为杂交水稻之父。无数成功者的经历告诉我们:“磨砺成就非凡”。
      (9)字迹清楚,卷面整洁。
     (10)审题立意的思维深度决定作文表达的高度。

27、阅读下面这则材料,写一篇文章。

尼采曾说,处世之道应该是:不要爬到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

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试试做一做:

 

 

 

 

 

 

 

 

 

审题:

这是一道组合型材料作文。无论是尼采还是杜甫,都是以山为喻来谈处世之道。这是两则材料在话题上的共同点。但在观点上两者则是截然不同的,尼采主张从半高处看世界,杜甫主张站在山顶看世界。到底该站在哪里看世界呢?

 

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

立意角度一:站在半山腰看,世界最美好

俯视走过的路,我们会为我们的勇气和智慧惊叹,我们会为我们取得的成绩而骄傲;仰视山顶,我们会为山顶壮丽的景观而着迷,从而信心满怀继续攀登。

立意角度二:站在山顶看,世界最美好

经过奋力登攀,终于到达了山顶,放眼望去,一切都尽收眼底。作为过来人的我们,心胸开阔,头脑清醒,不受蒙蔽,步入了人生的最高境界,这个时候看到的一切,又怎么会不美好?

立意角度三:站在哪里看世界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无论站在哪里,都能发现世界的美好。

也就是说,只要能够发现世界的美好,不管选择什么立足点来观察欣赏,都是值得肯定的。

 

 

仔细研究这道题目,会发现它跟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题是极为相近的。

2012广东高考作文题: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审题立意:

……将两段文字结合起来解读,主要谈论“时代与生活”的话题。汤因比、涵娜、伊雷娜三人的看法是一致的,他们认为,时代影响着人的生活,生活在什么样的时代,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而居里夫人却与三人的看法相反,“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可以在符合材料表层意的引申义中自选角度,……“引申义”立意角度有:

1、由汤因比、涵娜、伊雷娜的选择,引申出“时代与生活”的话题,由此话题引出相关观点。如:选择生活在唐代、活在当下、论改革开放时代与80后人的生活观、哪个时代的人生活最幸福,等等。

2、由居里夫人的话,引申出“人与生活”的话题,由此话题引出相关观点。如:我的生活我做主、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靠我们创建、21世纪,我们应该具有怎样的生活态度,等等。

…………

以上有关2012广东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分析文字摘自高考改卷作文组组长陈妙云教授的文章《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分析》(《语文月刊》第8期)

 

以上两道材料作文题从其本质看同属观点相反的组合型材料作文,这类作文题的共同特征是:

1、题目中材料涉及的话题是相同的。如第一道作文题两则材料的共同话题是“站在哪里看世界”,广东高考作文则是的“时代与生活”。

2、在此共同话题的基础上,对这个问题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如第一道作文题“从半高处去看世界”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广东高考作文“时代影响着人的生活”与“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3、这类作文的立意可以取两个不同观点的任意一个作为切入角度。

 

比较这两道材料作文题和我们的第三次周测作文题,应该很容易发现它们是同一类作文题的。

第三次周测作文题的审题立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与800字的文章。
    (一)志愿军英雄马玉祥曾说:“我不是什么英雄,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我是个兵,后来转业到地方,我也是个‘兵’,现在离休了,我还愿当个老‘兵’,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
(二)拿破仑说:“不想当元帅的兵不是一个好士兵。”
    请你联系时代的特点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写成一篇约1000字议论文。
指导:

    先找出两则材料的同和异,谈的都是理想和自我价值的问题,但看法迥异。对马玉祥的话,应抓住关键的一句,“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理想的确立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在普普通通的岗位上照样能干出成绩来,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要正确理解“兵的份量”的具体内涵。而对拿破仑的话我们要作具体分析,不宜笼统地肯定或否定,想当元帅的兵是有目标有理想的,但要明确为谁而当、为什么要当元帅这些问题,才能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审题时还应注意“联系时代特点”这句话,也就是要立足于时代的高度,结合当代青年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来思考这一问题,同时还应联系自身的实际来确立人生的目标。
    可立意为:人生既要有拿破仑那种雄心壮志,也需要马玉祥那样甘于从平凡做起的精神,因为任何雄心壮志的实现,都离不开脚踏实地地苦干。

1、两则材料涉及的话题是共同的:确立人生理想(目标)。

2、对这话题有两个不同的观点:踏踏实实当个兵——人生理想是做好平凡的本职工作;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兵——人生要树立高远理想(远大目标)。

3、立意:取以上两个观点中的任意一个作为自己支持的观点展开论证都是可以的,当然,也可以取第三个角度“既要脚踏实地也要有远大目标”。总之,只要是在“确立人生理想(目标)”这一话题范围之内的都可视为切题。

 

要注意两点:

1、有老师问,取两个观点中的一个来写,是否意味着审题可以不必理会另一则材料?

答曰:不可以,要两则材料结合起来才能看出共同的话题范围,而文章内容是要在这一话题范围之内的。如有学生提炼出这样的观点: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显然偏题了,是只注意一则材料的结果。

2、要注意这种观点相反的组合型作文题与并列式话题作文如“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区别。“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这一话题中包含了两种不同观点,写作时是两方面都要涉及到的;而观点相反的组合型作文题只要持其中一种观点展开论证即可,对另一观点则不必一定要提及。

2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都灵大学的校门口,有两尊雕塑,左边是一只鹰,右边是匹奔马。鹰是一只饿死的鹰。鹰为了实现飞遍全世界的远大理想,它苦练各种飞行本领,结果它忘记了觅食的技巧,最后在踏上征途的第五天就饿死了。而那匹奔马是一匹被剥了皮的马。马嫌它的第一位主人磨坊主给的活多,乞求上帝把它换到马夫家。可是到马夫家后,马夫给马的饲料不好。于是,马又乞求上帝希望能换一次主人。上帝又把它换到了皮匠家里,在皮匠家里,活不多而且饲料又好,可是没几天,马就被皮匠剥了皮,做成了皮制品。在这两尊雕塑的激励下,都灵大学为社会培养出了越来越多的实用性人才。

试试做一做:

 

 

 

 

 

 

 

 

 

试题分析:

看了学生的试卷,好多跑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慌忙之中忘记了审题的方法。还有就是阅读的能力太一般了、缺乏应有的训练题、做的太少,没有审题的经验········即使抓住材料最后一句话中的“实用性人才”这个关键词,立意为“我们要做一个实用性人才”,也是很好的,也是符合题意的。可惜啊!

材料中最后一句话是审题立意的线索,“实用性人才”是关键词,它是帮助我们理解材料的钥匙。鹰死是因为没有觅食的技巧,即没有实用性的生存技能;马也死了,它贪图安逸,或说它是不爱劳动,不会劳动,或者没有劳动的技能,能劳动也是实用性技能。

审题方法:

1、 因果法:

鹰的角度:果——鹰死了。

因——忘记了觅食的技巧。

立意:学会生存或学会生活。

 

马的角度:果——马死了。

                             因——嫌活多、饲料不好。

                         立意:逸豫亡身、要有基本的劳动技能。

2、 矛盾法:鹰有远大理想,可是没有觅食的技巧。

                      马的理想是活少或没有活、吃的好。可是现实是活多、饲料不好,它是一个好逸恶劳的家伙,所以不停地“跳槽”,最终被剥了皮。

 鹰也好,马也好都是理想与生存、现实发生了矛盾。

           立意:首先要学会生存,然后才能实现理想;固本务实,奉献社会。

3、 联系法:联系什么?

联系鹰与马所处的空间背景。即都灵大学的校门口。为什么在大学的校门口有如此这般的雕塑啊?实际上是告诫正在学习知识本领的青年学生    “真正能帮助人们实现理想的是劳动和生存的技能,而不是不切实际的知识”。因此都灵大学的学生在这两尊雕塑的激励下许许多多人成了实用性人才。

还得联系啊,命题人为什么以此为材料让我们作文?不发出这样的疑问,你就不知道命题的意图,你的议论就没有针对性,你就不会联系社会实际,尤其是青年学生的实际展开争锋相对的议论。社会的浮躁、学生的好高骛远、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等等都是现实,且大有人在。

29、关系型作文练习

 

 

 

  一、确立中心论点练习
         练习1、
         给下列题目指出关系,确立中心论点
        1、信仰与动力:条件关系   
        立意:崇高的信仰才能产生巨大而持久的动力。
        2、激动与行动:递进关系  
        立意:激动诚可贵,关键在行动。
        3、学与问:依存关系  
         立意:善学方能发现问题,善问可使学习深入。
        4、自由与纪律:  对立统一关系 
       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没有“自由”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二者对立统一。当然,根据这种关系可变通理解为: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约束。
        5、自信•自满•自负:  是非取舍关系  
我们应理解为“要自信,不能自满,更不能自负”
        6、名师与高徒:  并非绝对关系(或条件关系 )
        可理解为“名师出高徒”,也可理解为“名师未必出高徒”或“高徒未必出自名师”
        7、谦虚与表现:  相容并存关系  
        对“谦虚与表现”,可诠释为“既要谦虚待人,又要善于表现自己”

       练习2、 
       根据指定的关系给话题"个人和集体"立意:
A、 条件关系:只有发挥集体智慧,才能展示个人才能
B、 褒贬关系:投身集体如鱼得水,脱离集体寸步难行
C、 依存关系:个人能影响集体,集体能教育个人 

        练习3、
         1、给话题"自尊与虚荣"立意,并指出立意的侧重点:
         A、关系:取舍 
         B、立意:提倡自尊自爱,反对追求虚荣
         C、侧重点:虚荣的危害
        2、为下列立意指出关系:
       话题:读书与做人
       立意A、多读有益之书才能成为高尚之人。条件关系
       立意B、要读书,更要学会做人。递进关系
       立意C、读书为做人,做人要读书。依存关系

         练习4、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要走路,必须依靠腿脚的屈伸才能前行;人要写字,必须凭借胳臂的屈伸才能运笔;人要吃饭,必须通过手指的屈伸才能操作;就是讲话,也要仗着舌头的屈伸才能进行……可以说,没有屈与伸动作的默契配合,就没有人的正常劳动和生活。其实在大千世界中,无处不体现着屈伸的辩证法。
       请根据你的体验和感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关键词是"屈伸"。“屈”与“伸”是一对反义词,基本义依次为“弯曲”和“伸直”,引申义可以是“隐忍”与“伸张”、“退避”与“进击”、“让步”与“抗争”等。
        关系: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立意:
        ①身陷困境,以屈求伸,方能打造成功,获取更大的人生价值。
        论据:正:韩信忍受胯下之辱,奋起自强,成就了统帅百万大军的辉煌。反:项羽不堪兵败之耻,自暴自弃,酿出了血洒乌江之畔的悲剧。
       ②直面邪恶,伸而不屈,弘扬正义,才能谱写一曲高亢的生命之歌。
        论据:唐睢奉命出使,受欺于虎狼之秦,便挺剑抗争,捍卫了国土;屈原秉忠为政,见疑于昏庸之主,便怀石沉江,赢得了芳名。他们的壮举更给人启示:正义当前,该手时就出手;伸而不屈,无论成败,都不失于伟大。
        ③遭逢险情,审时度势,当屈则屈,当伸则伸,才能拥有完美的人生。
 
         练习5、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本名为《我平庸,我快乐》的书被许多人摆上案头。在书中,作者描述了自己的女儿成长中的许多趣味琐事,由衷地表达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拥有平庸而快乐的人生——作者称之为一种“新型育人理想”,并因此而认为:“追求为痛苦之源,平庸为快乐之本。”
         关键词是:“平庸与快乐”
         思路点拨:关系: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并非绝对关系。
        持赞同的观点:“平庸”就是以平常的心去看待生活,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物,不去追求那些不切实际的目标,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
        持反对的观点:平庸不可能带来快乐,平庸意味着懒惰和放弃,放弃不会带来快乐。要是平庸即快乐,平庸即时尚,人人以平庸为荣,于国于家都不是好事!认同平庸快乐论,在生存压力这么大,工作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是对现实的逃避。一个国家,如果让“宁要快乐的傻子”变成大家的共同“追求”,其国民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一个民族,如果让“我平庸,我快乐”变成时尚,又如何自强自立于世界?


        二、列提纲练习
        给下列题目或中心论点列提纲
        1、题目:经验诚可贵,勇气价亦高
        引述材料,点明题目(题为中心论点)
        经验、技术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技术不是我们生来具有的,它是靠我们不断努力学习获得的,经验也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我们有了生活经历后,慢慢积累起来的。例子:袁隆平,爱迪生。
        经验技术诚可贵,勇气价亦高。有时光有经验技术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超强的勇气。例子:航天员,医生,警察•••••••
         经验、技术,勇气三者是相辅相成的,拥有三者,才会做成很多大事。例子:华佗给关羽刮骨疗伤的事。
        勇气是风,经验是帆,技术是橹,事业是船。
        再点材料,再点题目。

       小结:
       题目是论点。开头结尾都一样,不说了。
       中间:先说经验技术的重要。再说勇气更重要。最后说三者的关系,加小结。
       全文采用总一一分一一总的结构。分的部分又是分总结构。

        2、题目:2013年湖北题。
         你注意到了吗?装鲜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装矿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圆瓶子,装酒的圆瓶子又一般放在方盒子里,方圆之间,各得其妙,古诗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具呈。人生也是如此,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根据此材料,题目自拟写作文。
       材料的中心词是:方圆。讨论方与圆的关系。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
       中心论点是:方圆实则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方法,也是一种内方外圆的人生境界。
       结构提纲:
       开头:解释方圆,然后提出中心论点:为人需方。方是准则,是品德,是人的立身根本。处事需圆,圆是灵通,是圆润,它要求人能适应,会变通。
       主体部分:
       1、先说方:方者,方正刚直也。例子: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屈原"伏清白以死直兮"。
       2、再说圆:圆者,处事圆润也。例子:刘邦鸿门宴上全身而退。蔺相如完璧归赵。
       3、最后说方与圆的关系:方与圆是人生的不同出世原则。两者既对立又统一,无法绝对的肯定一方面否决另一方,或是坚守一方而鄙弃另一方。例子:顾炎武的名句: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当圆,处叔季之世当方圆并用。
       结尾:引用<红楼梦>总结全文: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3、2013年安徽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
  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
  ——萧伯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题意解说:
         材料两句话。第一句是承认客观现实,现实很残酷,不能事事如愿,不能苛求。第二句话是梦想如此美好,做一个追梦的人。
        两句话的关系:转折关系。因为有第一句的问,才有第二句对梦想的渴求。现实与梦想的关系。
       题目:改变现实,点亮梦想
       开头:解释两个概念,提出论点:现实是梦想的基础,梦想是现实的升华。
        主体部分:
       1、过渡句:梦想与现实是矛盾的。梦想不易实现。
       2、提出全文的写作重点:怎样才能尽可能地把梦想化为现实呢?
       3、回答前边的问题:(分三段论述)
       a、首先,梦想要切合实际。反面假设。如果没有李嘉诚的商业头脑,梦想成为富翁•••••••
       b、其次,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最后,要想梦想成真,还要应该学会适时地修正自己的梦想。鲁迅的例子。
       结尾总结全文:说材料,把前三点重复一下。
       这个结构提纲,与前两个不一样了。在简单说了梦想与现实的关系后,着重论述如何实现梦想。请注意在论述梦想时没有离开"现实"。
       4、2013年福建题。
         我仰望着夜空,感到一阵惊恐: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哦,不能!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
  阅读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感悟?    
       材料的关键词是:自由。  
       讨论自由与约束的关系。
       提纲:
       题目:没有约束,就没有自由
       开头:引俗语"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点明论点即题目。
        设立三个分论点:
        有了法律的约束,自由才不致蜕变为一种侵害。例子:投毒,毒奶粉。
        有了道德的约束,自由才不致扭曲为一种放纵。例子:范跑跑。
        有了信仰的约束,自由才不致泛滥为一种灾难。例子:贪官。
        结尾总结。
        针对自由与约束的关系,侧重从约束对于自由的作用来展开论述,把约束具体化了,谈了法律、道德、信仰与自由的关系。这又和前边的文章构思不一样了。
       5、题目:以"思想与生活"为话题作文。
        解说题意: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依存关系。思想指导生活,生活离不开思想。
        立意有三:
        思想来源于生活,为指导生活服务。
        生活是思想的良师益友。
        拥有思想的生命,生活才能丰富多彩。
        中心论点是:正确的思想令生活充实,错误的思想让生活可悲。
        分论点:
         思想是生活的指引者,为你指出你的路。
         思想是生活的法官,为你辨别路上的荆棘。
         思想是生活的良师,为你的升华助力。

         三、写作时注意事项
        1、 辨清关系至关重要。关系辨明了,揭示关系,思维就有了方向,审题立意的任务也就基本上完成了,构思成文的速度也就大大地加快了。
       关系型作文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1)对立统一关系: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如 “平凡与伟大”,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个话题可理解为:没有“平凡”也就不会有“伟大”。还可理解为:平凡蕴育伟大;伟大源自平凡;我们只有从平凡的点滴小事做起,才能构筑伟大人格的大厦。
        (2)是非取舍关系:即指关系型话题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如“自信·自满·自负”,我们应理解为“要自信,不能自满,更不能自负”。
       (3)并非绝对关系: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如“痛苦与成功”这个话题,我们可理解为“成功来自痛苦的磨砺”,但痛苦之后不全是成功,成功也并非全部源自痛苦。
       (4)并列共存关系: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可以同时共存。如“和而不同”,则须理解为“既要做到‘和’,又要做到‘不同’”,意即“既要善于调和矛盾,与别人和谐相处,同时又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
辨清关系至关重要。关系辨明了,思维就有了方向,审题立意的任务也就基本上完成了,构思成文的速度也就大大地加快了。当然,构成关系型话题的各要素间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远不是上面关系的全部。审题时须根据具体题目作具体分析,从而做到既快捷,又准确。
        2、写作重点。
      关系型议论文,就是揭示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的关系。所以论述关系是重点。两者不可偏废。要有详有略。一般涉及哪些关系?各种关系的重点各应落在哪里?
       A、条件关系,重点:条件
       B、递进关系,重点:后一项
       C、依存关系,重点:缺一不可
       D、因果关系,重点:因
       3、关系型作文的全文结构一般都是总一一分一一总结构。分中一般又是分一一分一一总。
       4、一般说,写作时要揭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的实质(含义),即"是什么"或者"什么是"。随后要着力论证二者的辩证关系,这是这类文章的关键。
       5、分析关系必须运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

3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意大利某城市有个名叫海因茨的人,他的妻子得了癌症,危在旦夕。该市有个药剂师,研制了一种治癌特效药,配制这种药的成本只有200美元,但他要价极高,每剂要价 2000 美元。为了买到这剂药,海因茨变卖家产,并且到处借钱,但最终只凑得1000美元。海因茨恳求药剂师说: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能否将药便宜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帐。药剂师拒绝了他,并且还说:“我研制的这种药,正是为了赚钱。"海因茨没别的办法,于是在一个晚上潜入药剂师的仓库把药偷走了,结果被警察发现,抓进警察局。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试试做一做:

 

 

 

 

 

 

 

  

    这是一个广为人知的心理测试题。确实很能考查学生的认知水平。把它作文材料作文题,真的挺难的。看看我的学生的立意吧。

    情感型:例如、坚守善良,伸出援手帮助他人,爱心重于贪心,莫把善良逼入绝境,学会奉献,当贪心战胜了爱心,不要贪得无厌,劝君莫惜金缕衣,心怀善良,学会善良。
    说明:这些同学都是从药剂师的角度作文的。都是抓住了"药剂师拒绝了他,并且还说:我研制的这种药,正是为了赚钱。"在一个人生命垂危的时候,他这样做,真是令人气愤不已。学生的情感不能接受,也受到巨大刺激。于是抓住这一点作文了。其实是思想不成熟的表现,容易被情绪左右。想一想,材料中主要人物不是药剂师,材料的主旨也不是商人唯利是图。那么,从此立意虽然可以但不是最佳。"选好角度"是说角度有层级有好坏。不能抓住一个就写。同时你再看看,这些立意是没有新鲜感的,是俗套的话题,对于人们的认知的提高是没有什么作用的。在我们大力提倡建设法治社会的时候,是讲法治,还是讲人情?是先讲法理后讲人情,还是先讲人情后讲法治?当然,药剂师或说商人不能唯利是图,赚钱也要尊重生命,可是要知道商人不是慈善家,他们就是以赢利为目的的人。情感型的人往往思维不够深刻,不够理智,易冲动。这样写作文是不会得高分的。
    理智型:例如、是否应该坚守底线,道德花开香满人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做事要有度,生命诚可贵医德价更高,生命无价。
    说明:这些同学是从海茵茨的角度作文的。他们知道他是主人公,他们对材料是经过仔细冷静分析的。理性思维是透过现象深入本质的,是要权衡主次轻重的,是讲究方法的,所以,他们的结论往往是正确、深刻的。其实,从海茵茨角度看,是规则与道德的冲突,是生命价值与规则价值的冲突,是情与法的冲突。

    辩证型:例如、坚守原则,情与法的碰撞,坚守法律弥以道德。
    说明:辩证地看问题,是哲学地看问题,是思想深刻,思维深刻的表现。当然,他们的作文是高分作文。他们讨论了道德、生命、规则、法律、价值之间的关系,全面辩证地看问题,是学生中的优秀者。从自我的角度看问题,从法律规定的角度看问题,从道德的本质角度看问题,从人文关怀人类幸福的角度看问题,不仅表示人的认识水平,而且还表明人的思维水平,其思想深刻度是有很大的差别的。作文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水平与能力。这就要求"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为此,就要加强阅读量,学习哲学常识,不断加强审题、分析练习。

         在几个小组抽取了二十篇作文。
         从海茵茨角度作文的有6篇。
         从药剂师角度作文的有11篇。
         从警察角度作文的有0篇。
         从综合角度(辩证型)作文的有3篇。
         说明:什么角度最好?对于故事性材料而言,主人公角度、材料主旨角度、故事结尾的角度等。本材料主要角度是海茵茨角度,可惜只有6篇,而次要角度却有11篇,说明50%的人作文分数不及格或刚刚及格,作文判什么?一是审题立意,二是文章。审题立意的角度没有选好,作文的"格"就会低一层次,那么,你的作文角度也会被决定,不会很高了。综合角度是主要角度之一,可喜的是有三篇,他们是高水平的,理应得高分。这些文章,是全面的审题,辩证地看问题,由立意可以看出他们的思维是深刻的,没有单一的看问题,侧重讨论某种关系,联系地看问题。这必然为自己的作文加分。从警察的角度看材料,可以立意是:法规高于一切;触犯法律,必受惩罚等。除了那三篇,没有人看到"法",说明学生法治意识不浓,或者表现出他们的情感意识太浓了,也或许他们对这样的问题不熟悉,没有什么话可说。其实,道德法规只是一种社会契约,是可以改变的,不能以不变的标准衡量任何人与事,法不容情,人有情。事情还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犯了法,要伏法,也可以在法律的精神下宽大处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确实还需加强,批判性思维是理性思维的重要内容。另外,在审题时,不能抓住一个角度,得到一个立意就写,还应看看没有其他的立意,材料作文可以多角度立意的,几个立意比较一下,那个新颖,那个深刻,那个与现实联系最紧密?审题要学会"向前迈一步"。大家可能写什么,我要避开。这是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端点思维,执于一端,是简单化思维是极端思维。
    
  论某种关系的有3篇。只论述问题一面的有17篇,从前边的学生立意可以看到这一点,论"善良"只说"善良",不及其它。说明学生不会联系地看问题,思维简单化,我们要求药剂师善良有爱心,固然没有错,但是,我们要求他成为慈善家,是不是就过高了呢?只站在自己的立场看问题,不考虑他人,只站在一方看问题,不考虑另一方,是不是"利己主义"呢?是不是思维的低水平呢?

   学生的问题都是老师的问题,尤其是学习上的问题。这样分析下来,深深感到作文教学任重而道远啊!没别的,针对问题想法子加以解决吧!
         

 

31、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人迷上了根雕艺术。他想得到那些长得奇形怪状的与众不同的根。他先是到各个庭院路边木料厂等地去挑拣,结果令他很失望,这些根大体雷同,很少有他想要的那种。他又带上铁锹去地里挖,挖出的根同样不能令他满意。他感到十分困惑,便去请教专家。专家说:“你找的都是在沃土中自由生长出来的根,自然形态差不多。要知道,只有那些在最为险恶、最为艰苦的环境下生长出的根才是我们需要的。因为恶劣的条件会迫使它们变化出各种形态去适应,所谓环境造根就是这个道理。”按照专家的指教,他不辞辛苦地到各种环境恶劣的偏僻山区、林区去寻找。在石缝中,在沟壑间,在悬崖峭壁上,他果然找到了梦寐以求的好根,以此为原材料创作的作品后来屡次在根雕大赛上获奖。
试试做一做:
 
 
 
 
 
 
 
提示:
这个材料其实很简单,就是写“环境与人生”的关系。
材料具有对比性,沃土之中,一般没有可以做根雕的材料,反而,恶劣环境中的根,却可以有大量的很好的根做根雕。
根,其实是比喻人。
这则材料可以概括为沃土无根。沃土无根的意思是,所有能够制作成精美根雕的原始材料,必定要出自恶劣环境,气象条件艰难的深山险峰,经历风霜雪雨,干涸水浸,雷劈或是天火而形成的天然老根,越是自然条件差,老根就越是能成材。要是在肥沃的土地上,那根必定是松垮的、软弱的,根本就经不起精雕细刻。这就是沃土无根的含意。
环境与人生,其实大家是很熟悉的,写好作文的关键是“思辨”。
根生长在恶劣环境中,才有好根。人生也是如此。
一般说,当人在舒适的环境中生长时,是不会得到很好的磨练的,是比较难以成材的,相反,在恶劣的环境中,能更好的磨练人的意志,更有利于成材。
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人是喜欢舒适环境的,我们努力奋斗的目的就是为了生活更美好,好的环境,也可以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我们努力上名牌大学,就是选择更有利于成材的环境。但是,又不得不承认,安逸的环境有时,不仅不能成就人生,反而会毁灭一个人的一生,此时的人,失去了理想、斗志等。正所谓舒适环境的花朵,常常经不住风雨吹打。
恶劣的环境,往往造就坚强的人,主要是因为此时的人有着强烈的摆脱恶劣环境的欲望,有理想有斗志,总是想方设法的摆脱困境。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环境,环境毕竟是客观条件。关键在于人自己本身,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人生辉煌。
任何片面地强调环境的作用的思想都是不科学的,都是认识上有缺陷。关键不在环境,关键在于人。是的,年青的时候吃点苦是好事,但总不能说环境越差越好吧。
是的,材料的重心是在强调恶劣环境有利于人的成长,所以,论述时,它是重点,但是不能强调一方,忽视另一方,甚至否定另一方。我倒是想说,好的环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你看,沿海发达城市的孩子,他们上名牌大学的人数远远多于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孩子,不然,教育部也就没有招生向西部倾斜的政策了。
实事求是,说真话。全面科学看问题,说实话。

3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几个人围坐聊天。

    甲说:“为什么我没能出生在科技发达、物质丰富的美国呢?生活环境决定一切呀。”

    乙说:“为什么我没能进入资源优、待遇好的大型企业呢?事业起步阶段关乎成败的。”

    丙说:“为什么我没有姚明的身材或陈奕迅的嗓子呢?先天优势很重要啊。”

……

他们都发现了自己的“没”和别人的“有”。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试试做一做:

 

 

 

 

 

 

 

 

 

二、对材料的理解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题,但很明显,材料的最后一句话是出题者另加上去的,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降低审题的难度。“没”就是不足,缺陷;“有”即优势,长处。

甲强调生活环境对人物质生活质量的决定作用,透过“科技发达、物质丰富”这些关键字眼不难发现;

乙强调工作起点必须要高,要在“资源优、待遇好的大型企业”,看似和前面完全相同,还是有一点细微差别,他看重的是“事业的起点”与人生成就的关联。当然,他理解的“成就”是偏重物质财富还是事业辉煌,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丙强调“先天优势”对成才的重要作用。

应该说,他们所说的,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道理,不能一概否定,而走向另一个极端。但最后加上去的这一句非常明确地告诉考生,他们的这些言论及流露的思想都是错误的:他们更看重外在条件,客观原因,希望坐享其成,却忽视了每个人内在的努力才是争取幸福与成功的决定因素;更糟糕的是,他们只羡慕别人的“有”,只看到了自己的“无”,却不再作任何努力,自怨自艾,这种心理的偏差注定了悲剧的命运。

所以,这则材料作文的核心观点应该是,如何辩证、全面、整体、客观地看待自己。材料虽然写了看人人,但必须落实到如何看待自我。所以,站在哲学的高度,这篇作文应该是谈认识论的问题。

虽然高中生写作对思想认识水平及立意高度比较看重,对人生观世界观的渗透是衡量一篇作文是否真正优秀的重要标志,但考虑到毕竟是高三第一次联考作文,要求不必过高。

三、对“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的解读

1、材料的核心范围当然是最后这一句:他们都发现了自己的“没”和别人的“有”。这一句是对前面例子的一个总结,也就是说作文必须扣“没”和“有”这两个关键字眼,并且最好由别人的“有”和自己的“无”入手。写作要求中虽然没有“全面理解材料”的说明,但考生只能紧扣最后一句来谈,才能保证切题。

2、既是材料作文,提供了言说的对象,考生当然可以就地取材,从这三段内容提取角度,而材料中的省略号也暗示考生可以从其它类似或相关材料出发,只要不脱离材料含意范围即可。

3、如果有考生抽象地谈思维方式的问题,针对他们的谈话内容评说什么是错误思维,及其危害,也应该算在题意范围内。

四、对材料片面和错误的读解

1、脱离具体的背景,即别人的“有”和自己的“无”,大谈“有”与“没”的关系,或者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或者只谈自己的“有”与他人的“没”,不与材料中的事例性质相关联,都判为基本符合题意。

2、完全脱离作文材料,另起炉灶者,为不符合题意,内容在四等打分。

五、评分等级的建议

一类卷(48-60分):能够针对材料中的最后一句总结进行分析,在陈述现象的基础上能由浅入深,有深入的思想层面的分析论证的;结构也中规中矩,文体特征清晰。给分在48以上。尤其鼓励老师们给高分,给学生信心,提升语文学习积极性。

二类卷(44-47分):对现象能作简单分析的,但没有纵深挖掘其思想根源,或者只简单提及关于“正确认识自我”的。举例错误者,要酌情扣分。

三类卷(36-43分):仅仅是对材料中三个例子的扩充,而且没有发挥,没有自己的观点,俗称“注水式”作文。

四类卷(36分以下)占5%。

记叙类作文按其内容和文体要求给分。

发展等级评分,可根据4个评分点,不求全面,只需一点突出,即可按等评分,甚至满分。

均分控制43分左右。但更希望老师们打分能有区分度,让真正的好作文冒出来,让平时阅读基础好的同学看到丰厚的回报,鼓励同学们学好语文,写好作文。

出现错别字,1-2个不扣分,3个扣1分,4个扣2分,5个扣3分,6个以上(含6个)扣4分;重复的不计。不足字数者,每少50字扣1分。

套作、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20分)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全文不足300字,“基础等级”在四等(20分)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3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选择一题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1)熬:形声字。从火,从敖,敖亦声。敖意为抬高、抬升。敖与火联合起来表示在火苗上方隔空加热。熬字本义为:以间接加热方式熟化食物。熬与煎不同。熬指在火苗上方隔空加热;煎字从前从火,前意为打尖、尖头。前与火联合起来表示火苗尖尖。煎本义为用火苗舔着烧。因此,熬是间接加热,煎是直接加热。煎的加热方式比熬猛烈,用时较短;熬的加热方式比煎缓和,用时较长。中国人把煲汤又叫成熬汤,好汤都是熬出来的。

请以“熬”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试试做一做:

 

 

 

 

 

 

 

 

 

作文试题解读

(一)作文试题解读

作文试题,采用“材料+命题”的形式。材料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介绍“熬”的字形、字音、字义。第二层,将“熬”与“煎”进行比较,强调“熬”是“间接加热”,“加热方式比煎缓和,用时较长”。第三层,强调“熬”的效果:出好汤。

命题为一个词的作文,写作范围比较宽,有较强的开放性。唯其如此,不少考生面对这类题目,如堕五里烟云,不知切入点何在,以至于措手不及而望题兴叹。怎样突破这一审题障碍呢?

其一,吃透内涵。

从逻辑角度看,一个独词(实词)往往就是一个概念。作文试题(1)中,材料所介绍的“熬”的字形、字音、字义属于工具书层面的含义,我们以此为出发点,可以思考“熬”字在生活层面、哲学层面、美学层面的多重内涵。

1.从生活层面讲,“熬”是个人或者民族、国家在某一方面(如人性、品质、精神、审美、感情、事业等)长时间的加工和修炼。如,佛教里的坐禅,武侠里的武功修炼,绘画里的技艺精进,科学家为科研项目坐“十年冷板凳”,红军长征时屡挫屡奋。再如,为了“其义自见”而“读书百遍”;为了“台上一分钟”而花费“台下十年功”;为了会吟诗而“熟读唐诗三百首”等等。

2.从哲学层面讲,“熬”是量变,“煲出好汤”才是质变;但没有“熬”这一量变的积累,不可能有“煲出好汤”的质变。因此,“熬”是人生、事业等进阶的不可或缺的必要过程。

3.从美学层面讲,“熬”体现出一种坚韧之美,一种“沉潜”之美。

其二,推断背面。

事物常常是在对立之中才统一的。有正就有反。有新就有旧,有利就有弊,有美就有丑。独词型命题所反映的事物也不例外。面对这种题目,如果能把目光投向它的背面,将思维作逆向发散,从反面开掘题意,正调反唱,以反托正,所写文章就会别树一帜,标新领异。

积极的“熬”,应该是“熬”中有“悟”,“熬”中有进。在“熬”中蛰伏,聚集力量,一旦时机成熟,就昂然勃发、蓬勃向上。而消极的“熬”,可能是无意义的重复劳动,一味消耗时光;可能是一味地死熬、傻熬、硬熬。推断反面,我们可这样立意:

1.“熬”是懒惰者的遁词。

2.没有目的的“熬”是毫无意义的行为,最后极有可能变成温水里的青蛙,慢慢被煮死。

3.与其死熬、傻熬、硬熬,不如另觅新径。

其三,化为形象。

即由“熬”这一概念的生活、哲学、美学层面的含义联想到生活中相关的人和事,拓宽思路。如,酿酒厂酿制美酒,让原料充分发酵是“熬”;拳击手赛前一次一次被击倒,一次一次重新站起来是“熬”;戏剧演员成为“名角”之前拜师学艺,苦练念、唱、坐、打基本功是“熬”;铸剑师 “十年磨一剑”,戏剧家 “十年磨一戏”是“熬”。左思十年苦思,创作出《三都赋》,“文成,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彰显“熬”之功;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青史留名,应验“熬”之效;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最终“贵越群品,古今莫二”,体现“熬”之力。……

其四,多维判断。

人们认识任何事物,往往都要通过判断。独词型命题,也需如此。前面主要在“是什么”这个角度进行思考,在此基础上,我们不妨用“为什么”或“怎么样”等设问自答的方式进行探究,推演出一个个判断,然后从中寻找一个切入点,敲定一个主旨核心,按照一定的逻辑将它们剪裁和梳理。

为什么要“熬”?

正向思考

1.于个人而言,学业、事业、修身养性等,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要达到一定的度,才能修成正果。

2.于国家民族而言,“熬”是面临特殊处境的权益之策,是一种智慧的选择。

3.于自然、社会而言,“熬”是自然和社会存在的一种普遍的方式,能“熬”会“熬”,才能在“熬”的状态中发展、壮大自身。

4.于人生而言,“熬”是人生必经的一种过程,“熬”中思进是人生的一种智慧。

5.于熬的原因,熬的过程,熬的结果、熬的方式、熬的态度而言,都可以寻找到“熬”的意义与价值……

逆向思考

1.“熬”是不思进取者的一个借口。

2.“熬”丧失的是机遇。……

怎样“熬”?

1.积极应对或者接纳。比如,对待自己的学业、精神修炼、事业、感情等,就需要采取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温柔敦厚、不温不火、不偏不倚的策略。因为熬是一个温和的持续的缓慢的过程。同时,熬是一种间接加温的方式。说明我们做事、与人交往还是修为都需要不急不躁、留有回旋余地。讲究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进退策略,该猛就猛,该缓就缓,猛宽相济,刚柔并举、持续变化,方能成果。比如,汉代张良的老师训导张良就是通过三次掉鞋的方式来训练他的耐心,草原人的熬鹰则是通过持久训鹰让野鹰褪掉凶猛的野性,古代窑瓷的烧制,虽然不是熬,其实里面的道理也有相同之处。“熬”需要掌握火候变化和时间长短,要根据食材进行调整,为人处世、心性修为等都需要做同样的调整适应。

2.要铭记“熬”的意义与价值。“熬”不是一味“傻熬”,其目的在于品质的提升,在于获取人生的精华。

3.“熬”的过程中要坚守个性,不盲从,不人云亦云。

4.“熬”需要毅力,要有明确的目标……

“我们”及我们这个时代如何看待“熬”?

1.惧怕“熬”、不会“熬”者众多,结果难以成事。

2.力争少“熬”,赢得先机。

3.主动接受熬,“熬”出新境界。破茧成蝶、卧薪尝胆、宝剑磨砺、梅花苦寒、饿其体肤,劳其筋骨,为伊消得人憔悴等,都是脱胎换骨、天降大任之熬。心平如镜、任凭心魔屡袭,仍如如不动,都是佛家坐禅达空明澄澈境界之“熬”。

4.诱惑过多,道德下滑,价值多元,时代发展复杂多变,成为熬之客观之境,必须“熬”。

思辨角度

1.“熬”与“煎”,各得其妙。

2.“熬”的学问(“熬”的几种境界)

3.“熬”字是把双刃剑……

其五,变换角度

主熬方与被熬方,相当于火与水、食材的关系。主熬方和被熬方各自的立意,都可以从熬的必然性、熬的方式、为什么熬、熬得过程、熬的结果等方面思考。也可以从二者的内在关系、对立统一角度综合思考。

作文试题(1)写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就“熬”说“熬”,只谈饮食中的“熬”,审题立意肤浅。这类作文,内容项应在二类下到三类给分。

2.转移中心词语含义,虽然“熬”有“缓慢”“调和”“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温柔敦厚”“不急不躁”“猛宽相济”“因人而异”等含意,但丢掉“熬”字,单纯写“缓慢”或者“持之以恒”“沉迷”之类,就属于偏题了。应多个维度把握“熬”的含意,无论从哪个角度举例或者写作,都应回到“熬”字上来,围绕“熬”的对象、方式、态度、原因、价值等去写。否则视为偏题,内容项应在二等中下或者三等给分。

3.文体不清。议论文中大段描写,记叙文中要素不明,表达项在二类下或三类给分。

 

3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命的含义是极其丰富的,有生物方面的,也有社会方面的••••••生命的养分是多种多样的,有物质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

      请以"生命的养分"为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试试做一做:

 

 

 

 

 

 

 

 

      提示:

      这是一个比喻类的命题作文。题目是一个偏正短语,核心概念是"养分","生命"是修饰语。

      审准中心词,明了比喻义内涵。"养分"是指物质中所含的能供给机体营养的成分。就是说,"养分"首先是指对机体有益的好的物质,那么写挫折、失败、苦难等应该是不合适作为养分的。其次,"养分"是供给机体营养,所以它应该来自机体外部,那么来自自身内在的自信、信念、梦想、理想、感动等应该是不合适作为养分的。再有"养分"是一个名词,那么学习、思考、旅游等只能是获取养分的途径,也是不能直接作为养分的。

        再说"生命",是指作为社会的人的生命,并非物质的生命,这就使得"养分"有了比喻意义,它应该是指能促进人精神生命成长的某种精神产品,比如书籍、诗歌、艺术、音乐、书法、绘画、电影•••••••这些都是符合本命题所说的养分的内涵的。

       前边我们解决了所写的养分是什么,现在要回答它为什么是生命的养分,它是怎样具体滋养生命,如何促进生命成长的。所以,我们举例论证也应扣住这养分对人精神生命成长的具体作用来写:为什么它就能成为生命的养分?它是怎样发挥营养作用的?这是写作的角度与重点。(此题改编自<命题作文的审题、切题与扣题>王艳)

 

      深刻:

      首先,立意深刻,它离不开审题深刻。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抓住关键词,透彻理解其意义,准确把握题目的深刻含义。

      其次,论证深刻,在论证时善于发掘、辩证分析、逆向思维。例如,把小事情放在社会大背景下思考、平凡的事情中悟出不平凡的哲理、挖掘出更加深刻的原因;透过现象看本质、发展联系地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观历史和现实、反论常理和权威••••••


 

35、从研究句间关系入手审题
       材料作文的材料,一般是由句群组成的。这个句群都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它是句群的灵魂。
       有些材料,我们可以从研究句群入手,研究出材料的含意、写作意图,从而确立中心论点,完成审题的任务。
        研究句群就是研究句子之间的关系,即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出来。这一靠关联词语,一靠分析语意。
        句群类型与复句相似。
        主要有:并列关系、转折关系、总分关系、解说关系、因果关系、条件关系、递进关系、选择关系•••••••
        好了,下面我们举些例子来看看吧。

        例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乎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孙中山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提示:这个句群共有三句话,第一句话是说担当之心不死,第二句话是说在担当中,若遇失败、困难不退缩,第三句话是说要全力以赴实现理想,定能成功。显然,后两句话是围绕第一句话说的,告诉人们怎么样担当。因此,第一句话是总说,后两句话是分说。中心含意是"担当"。
        研究关系,确定意图。
       例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提示:这则材料的话题十分明显就是"想生活在什么时代"。汤因比和居里夫人等都作了明确的回答,句群关系是并列的,因此,作文的角度有两个或三个。从其中一个角度立意作文就可以了,主要是写出自己的感悟,回答为什么。
         研究关系,明确角度。
        例3、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
        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提示:给了题目,作文的难度降低了许多。
         三则材料形成递进关系。第一句是表达亲子之情,属人性层面的忧与爱;第二句是表达家国之情,属悲悯层面的忧与爱;第三句是表达更广泛意义上的爱,属忧患层面的忧与爱。
        选择哪一种来写,体现考生的积累、底蕴与视野。我想作文的得分当然应该不一样。
       研究关系,选好立意。
       例4、
       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这是一个发生在肉类加工厂的故事。
      下班前,一名工人进入一座冷库检查,冷库门突然关上,他被困在了里面,并在死亡边缘挣扎了5个小时。
      突然,门被打开了。工厂保安走进来救了他。
      事后有人问保安:“你为什么会想起打开这道门?这不是你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啊!”
       保安说:“我在这家企业工作了35年。每天数以百计的工人从我面前进进出出,他是唯一一个每天早上向我问好并且下午跟我道别的人。”
        “今天,他进门时跟我说过‘你好’,但一直没有听到他跟我说‘明天见’。”
        “我每天都在等待他的‘你好’和‘明天见’。我知道他还没有跟我道别,我想他应该还在这栋建筑的某个地方,所以我开始寻找并找到了他。”
       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提示:这是一则具有因果关系的材料。世界上的事情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由果溯因,由因寻果,抓住这一条理,审题就会准确无误,保安的感恩思想就会很快抓到。
        研究关系,快速立意。
       例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对此,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并积极回应。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诚恳地感谢读者对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后,也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提示:材料共有三句话,第一句提出话题"挑错",第二、三句话说的是人们对"挑错"的态度。材料形成总分关系。关键词:挑错。主题:挑错与被挑错。中心语:莫言的话(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题意十分明显。
        研究关系,明确话题、中心。
       例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
  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
                                        ——萧伯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提示:材料是萧伯纳的两句话,其内在联系是因为有第一句话的"问",才有了第二句话对"梦想"的渴求及追问。"却"就告诉我们它们之间是转折关系。所以,写作的重点是"梦想",而不是"现实与梦想"平均使用笔墨。
        研究关系,发现写作重点。
        例7、
        夜晚,祖孙二人倚窗远眺。
         "瞧万家灯火,大街通明,霓虹闪耀,真美。男孩说,要是没有电,没有现代科技,没有高楼林立,上哪儿看去?"
        老人颔首,又沉思摇头:“可惜漫天繁星没有了,沧海桑田转眼之间啊!当年那些祖先山洞边点燃篝火,看月亮出生天汉灿烂,他们欣赏的也许才是美景。"
        请根据材料写一篇作文。
       提示:这则材料以祖孙对话的方式,揭示了代与代之间对社会发展的不同认识。祖孙的看法虽不同,但没有孰是孰非。显然其关系是并列对比的。所以作文时,只从孙子或只从爷爷的角度作文都不是最佳的,只有综合角度最好的,用辩证的思想,思辨的眼光看问题。
        研究关系,理性思考。
        例8、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科技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
        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提示:与上题辽宁题相似,此题内容上也有对比性。所以,我们可以从黑白照片与数码照片展开多角度的对比写作,比如保存时间的长短、色调搭配上的逼真直观、传输方式是否快捷等等。这样写作范围更广泛,内容更丰富。有一点要说的,就是无论哪个角度写,都必须紧紧扣住"照片、科技",写人的记忆、情感,写人的生活方式、态度。
        研究关系,明确写法。
        例9、
     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
  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往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义的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抄袭、套作。
       提示:这是一个总分关系的材料。总说提出话题,即"门与路",关系型作文;分说点明话题的含意及写作内容的限制。
        此题大前提限制较死,写作切入角度只能探讨大学范围的门与路,角度较为单一。
        用"学习、探索、创造",打开新的门,开辟新的路。
        研究关系,明确含意。

36、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儿深了,哪儿浅了,哪儿走歪了,哪儿跌过跤,哪几步走对了,哪几步走错了,接下来的路应该怎么走等等。人的高明往往不在于天赋,而在于懂得回头;人的成功往往不在于技巧,而在于及时回头。

请以“人生需要多回头”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试试做一做:

 

 

 

 

 

 

 

 

 

 

 

试题分析:

试题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提示语,一是作文题目及要求。

做好此文,首先必须分析好提示语。提示语由三句话构成。

第一句说的是“人生需要经常回头”,引出、点明了题目。

第二句有两点小点:

1、说明“回头”的含意,即“对过去的脚步及时加以回视和省视”。“省视”就是“省察;审视。”,“省察”是“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

2、是说“回头”审视的内容:省视过去走过的路。目的:确定今后应该走的路。

第三句“回头”的意义:“高明、成功”。

经过这样的分析,我们明白了作文题目的含意、作文的内容、写作目的意义等。

于是才可以确立中心论点、列出写作提纲,开始写作。

3、提示语中指出了“多”的含义,就是“经常、及时”。

 

误区提示:

1、作文中会有许多人忘记写题目中的“多”字。它是题眼,很重要。“多”就是材料中提到的“经常”“及时”的意思,就是“吾日三省吾身”的意思。

2、材料中提到“往前走”、“接下来的路应该怎样走”,这就是要求写“多回头”必须与“往前走”联系起来,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也是讨论“多回头”的目的所在。这一点不要忽略。是作文的意义所在。

3、学生会举许多古今中外的例子来证明论点,但是可能会没有“联系现实”段,这样的文章就缺少了针对性、现实性、教育性。应该联系学生学习的实际、联系当下社会的实际,体现对现实的关注与思考。

4、可能写“为什么多回头”的多,而写“怎么样多回头”的少。其实,“多回头”的道理大家是明白的,我以为无需多说,同时也是非常好写的。提示语中提示了“多回头”是什么、为什么,而怎么样则没有提及,那写怎么样的文章,应该认为是一种“创新”,应该得高分。由于题目比较简单,没有太大的难度,所以应以内容取胜。不但要写“多回头”,重要的是写“会回头”,懂得怎样“多回头”。

5、另一个担心的是分论点的设置问题。由于写为什么的多,所以设立分论点相对容易,那么,就有可能造成分论点的交叉、重复、颠倒等。

37、阅读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其一:部分高校学生因为身体素质的原因,在5000米长跑中发生了意外,于是高校取消了长跑5000米的测试。

其二:哈尔滨仓库失火,由于杂品仓库、救火难度、扑火方式等原因,几位消防队员在救火中不幸牺牲。人们议论牺牲值不值。

   

2014年全国课标甲卷:“山羊过独木桥”

2014年北京卷:老规矩的讨论;

2014年江西卷:讨论新课程的探究方式;

2013年全国课标甲卷:同学关系要理解与宽容;

2013年山东卷:《咬文嚼字》刊物给作家挑错。

试试做一做:

 

 

 

 

 

 

 

 

 

 

 

那么,作为评述式作文如何审题呢?

一、  观点的确定

所有的评述式作文都是材料作文,都会存在材料作文的审题问题,那么也会有核心观点与分支观点的问题。

确立评述式作文的立意,有什么原则吗?我觉得有三个原则:一是要以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态度来确定立意;二是要从两者不同的角度来确定立意;三是可以从辩证的角度来确定立意。

1、从积极的角度确定立意。就是不要一味消极冷眼视之,不要全盘否定,不要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例如2014年的北京卷作文题“老规矩”,从积极的角度看,就是要重拾老规矩,而不是全盘否定。

例如哈尔滨仓库大火,作为消防队员是救民于水火的,救火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可以从责任与担当的角度立意。这就是从积极的角度立意。当然,我们也反对盲目救火,要倡导科学应对。这是从观众的角度立意的。

2、从两者不同的角度确定立意。

带有矛盾的现实性材料的命题,很明显会提供一对矛盾,这是考验考生审题能力的。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确定观点。如2013年山东卷“刊物挑刺”。从刊物的角度看,可以确定观点:要敢于挑刺。而从被批评者莫言的角度看,勇于承认错误,确立的观点是:善待错误,善莫大焉。这两者都是可以的,都是重要的核心观点,不分伯仲的。

2014年全国课标甲卷“山羊过独木桥”材料。从两个选手“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的角度立意,可以是“团结合作才能共赢”。高分作文《合作促成功》《合作与共赢》就是侧重这个角度立意的。如果从竞赛的角度看,确立观点“不要打破规则”“竞争才是比赛的真谛”,也是正确的。高分作文《谨记规则于心间》《规则需遵守》也得了高分。

2014年北京卷“老规矩”,有些老规矩确是当前需要,而老规矩里也有不适应当前社会的内容,如“不要管闲事”等等,这就要有选择有发展地继承了。站在弘扬老规矩的角度看,立意是:要坚守老规矩。高分作文是《老规矩都去哪了》《心有规矩行自善》,就得了高分。从发展的角度看,确立的观点是“老规矩也要发展”“要在继承中发展”。高分作文《时代的发展与历史的呼唤》《守成不如变革》,就是如此。

高校取消长跑。当然是为了消除学生不发生意外,是为学生生命考虑的,观点可以是:生命高于一切。但是这样就不出现意外了吗?这不是因噎废食吗?所以,从学生的角度立意,就是——取消长跑不是目的,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才是目的。现在学校的春游都取消了,这也值得反思。

3、从辩证的角度确定立意

现实性材料作文的审题,可以从材料的双方确定立意,还可以从辩证的角度立意,就是从第三方的角度立意。如2014年全国课标甲卷作文,你从遵守规则与打破规则(合作共赢)两个方面,进行了立意,你还可以从两者折中的角度立意:竞争中的合作。有位考生的作文题是《创新,要有价值》,则是从反对盲目创新的角度入笔的。2014年北京卷,也可以确定第三方立意:传承中的创新。优秀作文《给梅兰芳的一封信》,则是从梅兰芳如何在继承传统京剧唱腔,改革服饰与表演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探索。

哈尔滨救火,从辩证的角度立意看,观点可以是:责任担当与科学施救。大学生长跑,从辩证的角度立意,可以是:是堵塞,还是提升身体素质?

二、  材料的评述与拓展

   我们说,所有的作文都不是让你就事论事的,而是由此及彼拓展开去,进行联想、议论、分析、阐发。那么作为评述式作文又如何展开材料的评述与观点的论证呢?

1、材料的评述。作为评述性作文,其典型特征就是评述。所以考生要在文章中适度的对原材料进行分析、述评。

例如《创新,要有价值》这篇文章,这位考生是这样评述的: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比赛项目,将对手挤下桥,己方通过即为胜利。今年却出现了新情况。两组选手相互抱住,交换位置,都得以通过。看似双赢的行为实则无意义——山羊过独木桥本就是比赛项目,举办它就是为了分胜负,在斗智斗勇的过程中,体力和脑力都将得到锻炼,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双方都通过则将比赛胶着化,永远分不出胜负,也不耗费体力,只是一味地进行下去,既将比赛变得无趣,又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这样的创新毫无意义。

这个评述,不是一味的抄袭,而是分析了运动应有的意义,从中得出一种自己的认识:锻炼才是目的,不要一味创新。

北京卷高分作文《时代的发展与历史的呼唤》是这样评述材料的: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碰撞的变奏曲。孔子曰:“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老规矩”是老北京人所遵循的传统与风俗,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与更新,有的老规矩已不符合现代人的认知范围与生活方式,有人将其称之为“陋习”并不为过。老北京有“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的规矩,在现在看,这种所谓含蓄或矜持实质上并无太大的意义。在一个提倡张扬个性的时代,不同的性格决定了一个人笑的方式、说话的方式,都是值得尊重的。可是21世纪的今天,我们同样也深刻体会到了社会上人性的泯灭和真情的沦亡。也许“老规矩”中的美好品质能够常给我们某种回归,真善美的回归,传统道德的回归。“老规矩”中有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当“老规矩”中的污秽被洗涤,当遗失的美好被重拾。我们才能在这样的变奏曲中蜕去蒙尘的外表,成为大写的人。

这段文字的评述,是作者结合自己的体会来说的。作者没有照抄老规矩,而是点出一个“笑不露齿,话不高声”来分析,并结合现实分析了老规矩的意义与如何荡涤蒙尘而发展。段首语很关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点明本段观点,并引用名句阐发说理。

2、内容的拓展。评述式作文不是一味让你评述这个材料的,更重要的是让你提炼出一种自己的观点,并且分析拓展延伸之。就是说考生不要拘泥于原材料分析,要从原材料提炼观点后,对观点进行论证,进而联想开去,拓展开去,说理开去。

例如2014年全国课标甲卷高分作文《载尽涵养成共赢》是这样引用拓展材料,分析合作与共赢的:

若非恩格斯载尽涵养,给予马克思无限的支持,怎能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恩格斯之于马克思,既是知己,又为亲人。社会主义的宏著伟略,皆出于此,靠马克思单枪匹马,怎能成功?心之所向,行之所为,结个人涵养之观,铸就了马克思的成功。在书海里翱翔是我一生的畅想,我愿用我的知识使人坚强,我愿用我的爱心助人成长,我愿用我的手掌造方天堂。因为我知道,我的一点小小的力量,可以成就某个人大大的梦想;因为我知道,无论结果如何,只要我们不畏他人执念,就可载尽涵养,求得双赢。

在这里,作者不但用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事例进行了合作与双赢的论证,还结合自己的认识分析了自己如何做,这就上升为行动。高分作文《规则需遵守》是这样拓展材料的:

遵守规则其实很简单,现实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教导我们恪守诚实守信的规则,遵守诺言的规则。新鲜玩意总是小孩子爱不释手的玩具,小乔治拿起新斧子砍向樱桃树。面对父亲的责问,小乔治选择了承担,不是用谎言欺骗。在自己的错误面前选择改正,在诚信的规则下选择成长,获得谅解。宋濂是好读书的孩子,与人约好时间从不失约。在微黄的灯光下,在母亲的劝慰下依然坚持深夜抄书。坚守规则让他有更多的机会去学习,拜得名师。坚守与朋友的约定,在深夜忙碌;坚守与老师的约定,在大雪纷飞之时前进。有人喜欢放弃,在苦难面前退缩,总会找借口逃脱,却从不找理由前进。

   这段材料充分论证了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是典型的事例论证。

   在这里我要说,评述式作文命题与其他的作文命题形式基本都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要增加“评述”内容。如何评述,如何结合自己的认识“评述”,是最重要的。

 

3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一对西班牙父子因一些事情关系变得紧张,男孩离家出走,父亲心急如焚,遍寻不着后,在马德里的报纸上刊登寻人启事。儿子名叫帕科,在西班牙这是个常见的名字。寻人启事上写着:“亲爱的帕科,爸爸明天在马德里日报社门前等你,一切既往不咎。我爱你。”

隔天中午,报社门前来了800多个“帕科”,等待宽恕。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试试做一做:

 

 

 

 

 

 

 

 

 

 

 

 

      故事出自海明威的《世界之都》。

      材料的关键词是“宽恕”,于是学生们就抓它,作文了。事情如此简单吗?

      故事很简单,奇怪的是有800多个“帕科”等待宽恕,这应该是题眼吧。

为什么会有800多个帕科等待宽恕?材料给了原因:“在西班牙这是个常见的名字。”除了名字常见,“关系紧张”、“离家出走”也是常见的吧;“父亲心急如焚”、“亲爱的帕科-------我爱你”也是常见的吧。

      这些常见的,说明什么?此类事情具有普遍性。有800多个帕科就有800多个帕科的父亲。他们关系紧张,具有了社会性。为什么这么普遍呢?或者说父子矛盾的产生的深层原因是什么?仅仅是代沟吗?更有世界观、价值观的问题。

      值得庆幸的是,父亲登了寻人启事,儿子回来等待宽恕。双方都拿出了诚意来解决这个矛盾。不怕有矛盾就怕不解决矛盾。

      宽恕只是解决矛盾的途径、方法。宽恕是一座桥。

     我们应该深入分析产生矛盾的机理。

     为什么“关系紧张”。

     再说,只是儿子需要宽恕吗?父亲不需要吗?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

     仅仅看成是父与子的矛盾吗?不是代与代之间的矛盾吗?不是教育问题吗?不是社会问题吗?不是传承延续问题吗?

 

 

 

 

3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若是不飘扬在高高的桅杆上,风帆仍不过是一块普通的布。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

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试试做一做:

 

 

 

 

 

 

 

 

 

 

 

 

 

 

【解读】

 

材料的关注点有三:

一是“在……上”,可以理解为位置、平台或舞台;

二是“桅杆”,可以理解为成功的载体;

三是普通的“布”成为飘扬的“风帆”。

因为“飘扬在桅杆上”,“布”原本“普通”的价值得以改变与提升。“风帆”(“布”)与“桅杆(上)”的关系为位置(或平台、舞台)与价值的关系:“桅杆(上)”是“布”(“风帆”)价值改变、提升、实现的条件和原因。

由此,若以“桅杆(上)”为主体,其立意角度有:位置(或平台、舞台)改变(提升)价值,位置(或平台、舞台)造就成功等;

若以“布”(“风帆”)为主体,即可立意为“应善假于物”,从而超越外物。

 

 

 

 











































































 

 

 

4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15年1月7日,3名枪手潜入《查理周刊》杂志社内开枪射杀。此次袭击造成12人死亡,20人受伤……这起事件跟《查理周刊》屡次刊登讽刺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画有关。枪手声称,已经替先知穆罕默德报了仇。

《查理周刊》是法国一家政治讽刺性的杂志,嘲讽对象从穆罕默德、教皇到法国历任总统,言辞幽默且尖锐。

1月11日,以巴黎为中心,以“我是查理”为主题口号的反恐游行盛大举行。全法国范围内共有三四百万人走上街头。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西蒙•沙玛发表文章《“不敬”是自由的命脉》,向特立独行的《查理周刊》致敬。学者邵建则认为谴责恐怖分子的暴力行为的同时应反思,每一个言论者在享受并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时,心中应当有一份自律——尊重对方的信仰。为此发表《“敬”是自由的自律》一文。

试试做一做: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此事的实质涉及言论自由与捍卫宗教信仰尊严之间的矛盾。可以就此事写时评。也可以就“言论自由”是否有边界展开议论。

参考立意:

①《查理周刊》和法国民众的角度:要捍卫言论自由,反对暴力。

②袭击者的角度:用暴力捍卫宗教信仰适得其反。 捍卫宗教信仰应该采取正确的方式。

③悲剧产生的原因的角度:言论自由应有边界,即对宗教信仰的尊重。应该对他人的信仰和情感有一定的同情性的理解和尊重。应该允许并且理解他人的质疑和评判。践行“仁”能正确处理此类矛盾。

以上是命题者提供的。(来自网络)

1、    为使文体意图鲜明应加上“对此事件,你怎么看?”这样一句话。

为什么要加上这句话呢?这样是为了鲜明地表明文体意图,即写时评,写其他的文体不行。这则材料也非常适合写时评。再说顺着材料的发展思路也该如此,西蒙·沙玛、邵建都发表了自己对此事的看法,学生你怎么看?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问题。一般说有“对此,你怎么看?”这么一句话的,是要求写评论性议论文,而有“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这样一句话的,一般都写成引申性议论文。我想,试题还是应该给考生以明确的提示,模糊不好。

2、    关于立意。

命题者给了“参考立意”。我以为三个角度立意都不好。综合立意比较好。题上说:“此事的实质涉及言论自由与捍卫宗教信仰尊严之间的矛盾。”这句话是极对的。

那好,立意就应该紧紧围绕这个“实质”展开。其实,材料在这一点上,已经有了暗示,你看西蒙和邵建的文章,都是在谈“敬(不敬)与自由”的关系。只有谈这个,才是符合题意的。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