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立意详解21~40例
21、有一位牧师奉派到新教区,他发现前任牧师种了数百株郁金香,然而附近学校上学的学童走过花园,见花便摘。
一天早上他站在花园里,有个上学的学童问他:“我可以摘一朵花吗?”牧师问:“你要哪一朵?”那孩子选了开得最美的一朵郁金香。牧师接着说:“这朵花是你的。要是把它留在这里,它过多大会儿也不会谢。现在采摘,只能活数小时。你把它怎么样?”孩子想了一会儿说:“我要把花留在这里,过一会儿再来看它。”
当天下午,有十多个孩子都在这里选择他们的花,每个人都同意把他的花留在园里,免得过早凋谢。那年春天,牧师送出了整个花园的花,但一朵花都没有糟蹋,还结交了大批朋友。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试做一做:
如何快速审题立意,一个方法,就是找出材料主人公后,多问几个为什么,根据结果找原因。
如本材料的主要对象有三个:
牧师、学童、花,其中牧师和学童是议论的主要对象。我们可以分别就牧师的角度和学童的角度深入思考,进行发问,围绕结果挖掘原因。
一、从牧师的角度看 :
1 牧师不希望花园里的花都被学童摘走而过早凋谢,那么我们可以发问,牧师为什么不希望花被摘下而过早凋谢呢?原因是他不希望花因个人占有而过早凋谢。
――这其实是怎样对待花(美)的问题。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独占与共享、个人利益与团体利益等问题,得出“不要独占,要乐于分享。”“分享让美丽之花更艳丽” “共同享有则人人都有,私自拥有反而一无所有。”等观点。
2、牧师不是靠打骂,靠惩罚而制止学童摘花的,而是通过诱导,通过与学童商量使学生主动把花留在花园里的,那么我们可以发问:怎样做到即不引起学童的对立,又达到不让学童摘花的目的呢?或者问,为什么那年春天整个花园的花不但一朵都没有糟蹋,牧师还能结交了大批的朋友呢?
原因是牧师有好的教育方法,牧师能够转变思维方式,不是防和堵,而是导和疏,由此我们可以提炼观点,“教育要讲究方法”,“方法得当往往事半功倍”,“教育者要讲究教育智慧”,“要转变思维方式”“导疏的力量大于硬堵力量”,“改变给予的方式”等
二、从学童的角度,我们可以这样发问:
事实:学童开始是见花就摘,后来说“我要把花留在这里,过一会儿再来看它。”
提问:学童为什么愿意放弃摘花,而答应把花放留在花园里呢?
原因分析与回答:因为他们对花(也即对美,对自己喜爱的事物)的认识变了,态度变了。这就引起了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正确对待自已喜爱的事物?由此我们提炼观点:
“爱她,就别把她搂得太紧”,
“把爱留下人生更美丽”,
“爱不等于占有”,
“赠予的智慧”
“不要鼠目寸光,而要放眼长远”“让心中的花儿开放”等。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你穿得这么脏,就不应该坐公交车,应该自己走路回家!”12月28日,825路公交车上,一名老太呵斥身旁风尘仆仆的农民工,指责其影响市容。这话引起了男子的不满,他回应说,你没权利要求我这么做。该事件引来网上众多关注,有网友认为:“真正影响市容的是这名老太!”也有网友认为:“谁喜欢旁边坐着一个衣服很脏的人呢?”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情,写一篇文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试试做一做:
题目分析、作文指导:这是一则新材料(由材料引出写作范围的)作文,材料是一则社会新闻,核心事件是公交车上一名老太呵斥身旁风尘仆仆的农民工,指责其影响市容。从新材料作文的类型来看,这是一道提供看法型材料作文。所谓提供看法型材料作文就是指作文试题所提供的材料中不仅有一则故事、寓言、诗歌之类的内容,而且还包含有对这则故事、寓言或诗歌等的几种看法,考生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的材料作文。这种类型的作文确定观点的方法:第一步,阅读作文试题所提供的材料中的故事、寓言、诗歌之类的内容,把握材料的整体含意。第二步,抓住对这则故事、寓言或诗歌等发表看法的语句,选定构思的侧面(或角度)。一般来说,这类材料作文可供选择的侧面(或角度)主要有三个:①从中选择一种看法表示赞成或反对;②跳出几种看法的窠臼,辩证地看待几种看法;③着眼于这则故事、寓言或诗歌等的整体含意,从中提取出一个观点。第三步,根据自己选定的构思侧面(或角度),按照上文所说的提取观点型材料作文的提取方法提取出一个观点。就这则材料来看,围绕老太呵责农民工影响市容的问题,农民工回应你没权利要求我这么做;有网友认为是老太“影响市容”;有网友认为“谁喜欢旁边坐着一个衣服很脏的人?”老太的行为、农民工的回应、网友的不同意见都可以是作文的切入角度,都属于是由材料引出的写作范围;也可辩证地分析这几种看法。从整体上看,这道作文题没有明确的立意倾向,它只是把一个生活事件再现出来,考生必须凭借自己的理解能力、感情倾向、认知水平、判断标准来分析思考,提炼观点,确定立意。
解读材料作文的材料,一定要理清材料的内容,即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原因,什么结果,什么影响等。特别要理清材料中的因果关系,也就是“什么事情导致什么结果”,“为什么导致这种结果”,从而推出“要想有好结果,就必须怎么样”或“不想有坏结果,就不能怎么样”。如这则材料,人有公交车上的老太、被呵责的农民工、网友;事则是老太呵责农民工影响市容,及由此引发的网友关注与议论;表层原因是农民工穿得脏,深层原因则可以挖掘出很多,如文明修养、等级观念、权利意识、文化传统、社会偏见、人性弱点、处事方法、人文关怀……这些方面都可以成为作文的具体立意角度;从影响来看,这件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可以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新材料作文一定要认真研读材料,真正读懂材料,不要想当然,一定要克服随意性。在审题立意的时候,要强化 “以果溯因” 的意识,多问几个 “为什么”,要彻底,材料越短,越要好好斟酌。
解读材料主要应从正面进行,但也不可忽略侧面切入的意外发现。正面切入是常规思维,侧面切入可能更能写出别出心裁的文章。在高考作文鼓励有个性、有创意的写作的价值追求下,充分地展示个性魅力、独特思维无疑会得到特别的回报。个性特征归根结底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创造性的发现。就是内容上有开拓,能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别人见过的平凡的事物,激起自己的情感激动,得到深刻的感悟,真切的体验,新奇的想像,创造性的见解等。二是创造性的表现。就是形式上与众不同,能将自己的发现“独辟蹊径”地表现出来,不模仿别人,不因袭某种模式,而是别开生面,面目一新。就这则材料来看,大家关注的可能都是材料的内容,老太呵责农民工,会忽略“网络”这个信息传播媒介,如果你能剑走偏锋,从“网络”社会这个角度去思考这件事,可能会写出口味迥异的新颖文章来。
审读材料,选择角度,要强化思辨意识。近年来高考作文,越来越注重逻辑思辨,要求用辩证的观点来看问题,避免片面地看问题;联系地看问题,避免孤立地看问题;发展地看问题,避免静止地看问题。比如,老太呵责农民工,如果不会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就无法打开作文的思路,只能在浅层次上评判谁是谁非,落入就事论事的低幼层面。
要写出有新意、有深意、立意高的文章,在审题时要学会深入思考。比如,对老太呵责农民工的行为,网友予以谴责,这里面就可以挖出“道德绑架”的问题,老太不喜欢衣服脏的农民工,也许就是出于一种天性,我们却用一根道德大棒来拷打老太,这不同样是问题吗?而在现实生活中挥舞道德大棒的也绝非个案。这样去思考,自然能写出有思想有个性的文章来。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切幸福都有一个平庸的结尾。 ——周国平
人的一生,既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好,也不是想象的那么坏。 ——莫泊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试试做一做:
(一)评分说明
1、作文采用两级评分。基础等级占40分,发展等级占20分;
2、基础等级评分采用分项分等综合评分法,“内容”和“表达”两项各占20分。“内容”以“立意”和“中心”为重点,“表达”以“文体”“结构”“语言”为重点;
3、字数不足的,每少50字扣1分,标点符号每用错3处扣1分,扣满2分为止,错别字每出现一个扣1分,重复不计;
4、没有题目的扣2分。
(二)四个等级
1、一类卷:60~50分;
2、二类卷:49~42分;
3、三类卷:41~36分;
4、四类卷:35~0分。
(三)内容
本材料可写议论文、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是新课标倡导的课程理念,勇于思考人生、正确规划人生是幸福生活的前提。人生的幸福与痛苦到底该如何界定?这的确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作文题契合时代大背景,把握社会心理脉动,以周国平、莫泊桑语录为写作触发点,激励考生勇敢表达自己的人生见解。
一类卷
严扣“人生与幸福”的话题,发表对人生的看法。如:
①人生不全是诗,也不全是泪;
②幸福(好)与痛苦(坏)是人生的一体两面;
③平平淡淡才是人生的真实;
④人生本无绝对的好坏,关键在于你看待人生的心态。
二类卷
不脱离“人生”或“幸福”的话题,发表对人生或幸福的看法。如:
①没有绝对幸福(好)人生,人生都有不幸;
②没有绝对痛苦(坏)的人生,人生都有幸福;
③人生结局都是平等且平庸的;
④人生有幸福,但幸福不永恒。
三类卷
谈与“人生”或“幸福”相关的话题,发表对相关对象的看法。如:
①善于把握机遇,人生才有幸福;
②只有努力奋斗,人生才有幸福;
③人生幸福的关键是,既要埋头拉车又要抬头看路;
④多行不义必自毙,人生自然无幸福;
⑤只有乐于奉献,人生才有幸福。
四类卷
脱离“人生”或“幸福”的话题,发表对与材料内容无关对象的看法。如:
①用行动去创造未来;
②人有压力才会有动力;
③贪婪酿造的是生活的苦果;
④世界需要我们人人献出一点爱。
(四)表达
1.文体:议论文或记叙文,文体明确。(缺陷:以叙代议,罗列事例,叙议不分);
2、结构:中心明确,思路清晰,过渡自然,结构严谨。(缺陷:无段落意识)
3、语言:表达明确,语言流畅;
4、卷面:字迹工整,无乱涂乱画。
(五)补充说明
1、阅卷从整体考虑,二类立意的文章,语言、结构好的往一类靠,反之亦然;
2、观点和材料有关,全举古人例子的(写文化作文)评为三类及以下;
3、套作,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确认抄袭的作文,基础等级在第四等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抄袭现成文章的,零分;
4、具体文章具体分析,有时题目不合适的,文中所写是从材料分析中得出的观点,还比较合适,要据具体内容打分。
5、残篇处理:
(1)字数600字以上,据内容与字数35~26分;
(2)字数599~400字,据内容与字数25~16分;
(3)字数399字以下,据内容与字数15分以下。
24、阅读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1898年英国与苏丹开战,一名即将新婚的贵族军官哈利在接到开赴北非的命令后,怀着莫名的恐惧在出征前的一晚决定退役。这一举动在民族主义高涨的英国上流社会掀起巨大波澜。他的未婚妻和三位朋友一道,扔给他代表着耻辱和藐视的四根羽毛。四根羽毛分别象征着"自由、祖国、荣誉和激情"四种价值被临阵退逃着抛弃。哈利四处流浪之后决定独自前往北非。他化装成阿拉伯人,在沙漠战役中历经磨难,克服恐惧,最终将沦陷敌手的朋友一一救出。
试试做一做:
一般来说,材料中的事件有几个部分,就有几个立意的角度。 这个材料可以分成三个部分:1、哈利出征前退役,2、未婚妻和三个朋友仍给他四根羽毛,被哈利抛弃了,3、哈利在北非救出朋友。 如果以事件1为对象立意,那么得出的结论是人生应该克服恐惧。但是,仅从这一部分看,哈利是反面人物,这就会在运用材料分析论证时出现偏差。 如果以事件2为对象立意,那么得出的结论是人要有"自由、祖国、荣誉和激情"这样的价值观。这显然不是材料的主旨,也不是命题的意图。 如果以事件3为对象立意,那么得出的结论是唯有克服对未知的恐惧,才能突破自我,作出一番事业。这是材料的主旨、命题意图。 可见,材料作文的立意,必须从主要人物出发,必须从材料整体出发,必须从材料最终的结果出发。 材料的主要人物显然是哈利,他的行为是刚开始退役,后来去北非,救出了沦陷的朋友。原因是刚开始恐惧,后来历经磨难,克服了恐惧。 "恐惧"是材料的核心词,观点句中必须含有它。 江勇说:"这个例子说明我们在分析事件型材料时,要从全局出发,从整个事件出发,不宜抓住其中一节,从而最大限度地防止审题偏题。" 事件类材料最有效的审题方法就是"因果联系法"。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果"必须是整个事件最终的结局,从此"果",分析出的"因",推出的观点,才是正确的。 另外,作文时,还需注意"恐惧"的内涵(这里恐惧的内容主要是恐惧死亡,惧怕未知的磨难),否则,论述、选材,都可能偏题,即脱离了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了。
不是材料作文都可以多角度立意的 材料作文可以多角度立意,这几乎是材料作文的一大优势,且人人皆知。课程标准也说"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以便于"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于是乎,有人就觉得,只要抓住一个角度作文即可。事实是这样的吗? 作文题的"要求"中说"选好角度",言外之意,就是立意、作文的角度有很多,但是它是有层级之分的,有好坏之别的。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 有人说:材料中有几个人物就有几个角度,有几个情节就有几个角度,有几个看法就有几个角度,等等。这种说法,广义上说没有什么错,但是不明就里的学生就以为抓住一个作文就可以。其实不是这样的。 现在各个学校也实行网上阅卷了,有好处,弊端也不少,学生不知自己作文为什么是这个分,一点评语也没有,糊里糊涂。学生打哪进步,打哪提高,不知道,茫然。其实,精心批改最能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25、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媒体日前聚焦奥巴马夫人米歇尔参观北京某高中,却意外再度引爆校服之争:有网友觉得,该学校校服,确切地说,是那套宽松的蓝白运动服,"太减分了"!这就像一个火苗,在新浪微博上引爆了网友们对国内运动服铺天盖地的吐槽。 甲:校服丑是因为要控制成本,追求结实,尺码偏大,不分场合使用。校服虽不能杜绝攀比但能减少攀比。 乙:这世界本来就是天然不平等的,学生有必要活在一个做作的平等假象里吗?希望孩子学会从容面对和正确看待不平等。 丙:男女同款、千篇一律的校服,省了攀比,也"去了性别","可以防止早恋"。 丁:这种不能正确展现男女成长中性别特点的衣服,不利于青春期少年形成正确健康的性别意识,也不利于建立性别自信,外界越是遮遮掩掩,学生越是不能坦然面对。 戊:这样的校服就是让青少年儿童从小丧失对美的感知,大家一起从小丑到大。校服让学生长大了也不懂得服装搭配,很少人到了大学也穿得毫无个性。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试试做一做:
简析: 这是一个时事评论性的作文,或者我更赞成说它是问题讨论性的材料作文。有五种看法,即有五种观点,可以选择一种去写,注意"说法"中的关键词:攀比、平等、早恋、性别自信、对美的感知(个性),作文时关键词是要紧扣不舍的,话题"校服"是要紧扣不舍的。 类似的作文还有: 2014年广州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报社记者发现中学生校服上的涂画现象较为突出,下面是他的采访记录。 学校门口。 记者:同学,你校服上画了机器猫,为什么又用涂改液涂掉? 学生:班主任让我全部洗掉,洗不掉就得用白色涂改液盖住。 商场。 记者:同学,你校服上有歌星张靓颖的签名,是真迹吗? 学生:百分百真迹。 文具店。 记者:哇,你怎么直接在校服上试笔?洗不干净的! 学生:校服很便宜呀。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的范围。②自选文体,自拟标题。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4汕头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某知名电视台在固定的“与经典亲密接触”节目中,邀请部分文化名人给电视机前的观众作阅读指导。下面是各位专家的对如何阅读经典的建议: 漫画家:读连环画,图文并茂,印象深刻。 作家:读原著,通过文字发现感悟作品的真情善意和美好。 影视家:观赏视频,看得有趣,看得轻松。 表演艺术家:最好是改编为课本剧并组织演出,亲临其境,感受真切。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4,东北三校二摸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3年12月15日,嫦娥成功落月,着陆器和巡视器成功互拍,嫦娥三号圆满完成任务。中央电视台进行了全程直播并现场互动。在现场互动中,除了绝大多数人表达了欢庆、自豪、期待之外,也夹杂一些质疑的声音:“当贫困地区许多孩子连午餐都没得吃的时候,花费这么多钱搞嫦娥落月,有何意义?”“这种航天工程于国计民生不仅没有直接益处,反而耗费巨大人力物力,还会阻碍经济科技发展。”“嫦娥都可以登月,雾霾却不能解决。” 对此你有什么想法?请结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好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诗歌除外)。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这样的题的共同特点是: 1、从整体上看都是围绕一个问题的讨论。 2、材料呈现的是对问题人们的不同看法或不同做法。 3、一般都会提示一句"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