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应该说,这个题审题立意是比较简单的。符合命题趋势,不在审题上难为学生。
材料最后一句话:"是母亲的话让他受益匪浅"是审题立意的线索,钥匙,即提示语。换句话说就是他成为青年才俊的成功经验是母亲教育的结果。
母亲怎样教育的呢?(做和说两个方面)
1、"总是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不允许孩子乱扔乱放自己的东西"。其实就是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习惯对于人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记得记者采访诺贝尔奖获得者时,问他们那一所大学或实验室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他们回答出乎人们的意料:"是幼儿园,幼儿园老师告诉我们吃饭前要洗手,用过的东西要放回原处••••••"这也是说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
2、母亲说:"生活可以简陋,但却不可以粗糙。"
这句话的意思是生活贫穷不可怕,但不能因为贫穷就可以草率、不细致,马马虎虎,大大咧咧。贫穷不是理由,要想成为青年才俊,就必须有好的生活习惯,养成严谨有条理的好习惯。
生活的好习惯对于学习习惯、工作习惯等等习惯的养成起着很大的作用。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我们知道,材料作文一般是可以转换成话题作文的,比如这个题就可以变成"成功与母亲的教育(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青年人成才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学校教育,再次是社会教育)""成功与良好的生活习惯""成功与严谨细致的作风"••••••之后,再对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一般情况下,就不会偏离题意了。
这个题如果单写"成功"或"母亲教育"或"生活可以简陋,但却不可以粗糙",我以为都是偏离题意的。为什么?青年人"总会说起自己的母亲"的前提背景是他已然成为"青年才俊",许多人在向他讨教成功的经验。他在回答他为什么会成功,所以不可单就一点去作文。考生必须很好的领会"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这句话的意义。如果单就上边说的一点作文,我以为就是脱离了内容范围作文了。
再说,讨论关系、辩证地去看问题,始终是高分作文的重要标志。
题目这样简单,那么,写作的要求自然就会高一些。
首先立意必须"深刻",就是"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其次就是选材要新颖独特,必须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的实际,深刻分析,针砭时弊。
再次就是语言要"有文采"。
16、 原题再现:
材料一:剑桥大学至今仍保留着当年牛顿就学时住的宿舍,推窗可见一颗苹果树,据说就是砸在牛顿头上的那个著名苹果繁衍的后代。经常有人慕名而来,而剑桥并没有把这里改建成一个收费参观景点。这里仍旧是学生宿舍,唯一不同的是能住进去的都是最优秀的学生。学生们都以能入住这个设施陈旧且并不舒适的百年老屋为荣。这里也是每年入校的新生和众多游客必来瞻仰之地。房屋的修缮由政府长期拨款。
材料二、作家莫言获"诺奖"后,来"朝拜"的各色人等涌到他老家山东高密平安庄这个昔日的宁静小村,为能沾一沾"灵气",踏平了莫家大院,拔光了院子里的萝卜,莫言旧居旁的破屋被高价出租,众多手持罗盘的风水师也煞有其事地来此观察"龙脉"•••••• 小小的平安庄,已成了不少人的"发财圣地"。
试试做一做:
立意点拨:
这时一组多则材料作文,近来的模拟题,比较少见,应当引起考生的关注。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社会现象、社会热点的关注、思考、感悟能力。
多则材料作文的审题,简单地说其方法就是:求同求异、辩证分析。
求同:找到材料的共同点。
首先分析单个材料:
第一则材料,写的是剑桥大学对于牛顿住过的宿舍的态度:"没有建成一个收费参观景点""仍旧是学生宿舍""能住进去的都是最优秀的学生""经常有人慕名而来"。
第二则材料,说的是人们对莫言的家乡平安庄的态度:"为沾一沾灵气""拔光了院子里的萝卜""旧居旁的破屋被高价出租""风水师也来考察龙脉""成了发财圣地"。
两则材料的相同点是:
都写了名人旧居、都写了人们对此的态度、都与金钱有关。
求异:找到材料的对立点,在对比中提炼观点。
第一
<< 上一页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 下一页 >>
上一篇文章: 高考作文写作基础训练系列十二:作文10则立意练习
下一篇文章: 高考作文写作基础训练系列十四:材料作文详解21--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