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总说,引述材料,点明话题,表明自己观点。
中间分说,先说积极的知足,再说消极的知足。注意列举事例,分析原因、意义、危害等。
最后照应开头,总结全文,发出号召。
1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1:<淮南子>有言"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
材料2:由于战乱,普陀寺要迁移庙址。在迁移途中,只有豫通大师一人坚持早课,从不荒废。有人劝曰:"此处无佛,大师可不必如此。"豫通大师答一偈子曰:"此处无佛,我心有佛。"
要求:(同,略)
试试做一做:
期中考试选用了这样一道题,应该说,有意难一难学生,提醒一下学生,作文不是那么简单的噢。说它难,一是它是由言论类材料和故事类材料组成的,几年来的高考未见有这样的题,学生会不太适应;二是言论类材料,是文言文,明其义,你得翻译准确。否则,容易造成失误;三是多则材料的审题,你得找出它们的共同点;由于两则材料的类型不同,思维得不停得转换,不易。
审此题,可有多种方法:
抓关键语句法:
先看第一则材料,读后发现,它用了比兴的手法,显然,重点在最后一句: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翻译过来就是:君子行义,不因为没有人知到,就停止了行义。
再看第二则材料,我以为"坚持早课,从不荒废"最重要。偈子是说这样做的原因。
君子行义和大师早课,是对应的;不止休和不荒废,是对应的,原因都是"心有",与外界无关。
矛盾分析法:
第一则材料的矛盾是行义与不知,行与止。第二则材料矛盾是无佛与有佛、坚持与荒废。这是材料的内容范围,也可以说是"话题"。围绕它去作文是不会跑题的了。当然,还有一个含意范围的问题。同样的话题,立意是有高下的。
综合上边的分析此题参考立意:
1、 慎独
2、坚守信仰
3、自律
写作注意:
1、建立联系的意识
具体的事情与深刻的道理的联系;此事与彼事性质上的联系(学会类比);物质与精神、局部与整体的联系;行为与心理、精神的联系;现实与历史的联系;问题与本质、哲学的联系;题目与现实社会、写作目的的联系•••••••
2、建立材料意识
思想来论据材料,材料形成观点。文章深刻与否,有时看你的材料如何,材料新颖独特,且分析到位,就深刻。不会说理就是没有材料。不会审题有时也是因为头脑中材料太少,没有产生联想,不能由此及彼。
3、建立求真意识
议论文的目的是发现真理、捍卫真理,不是简单的去寻找论据证明论点正确。一旦确立了论点,除了找能证明其正确的论据之外,还要找一找,有没有反例;还要想,换一种情境,这个观点能不能成立。这种求真的意识一定要强。理性思维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议论文就是要收集、整理最广泛的材料,并通过分析、反思,得出"真理"。
4、建立矛盾意识
论证过程中 要设置矛盾,有了矛盾就能分析,揭示矛盾是具体分析的前提,设置矛盾是从多角度去讨论问题,是把分析引向深入。写"坚守信仰",除了写其意义,还要联系当下,写有人丧失了信仰的危害。
15、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曾有许多人向一个从偏远大山里走出来的青年才俊讨教成功的经验,这位年轻人总会说起自己的母亲。尽管生活贫困,他的母亲也总是把家里家外收拾得干干净净,从不允许孩子乱扔乱放自己的东西。母亲经常对他说:"生活可以简陋,但却不可以粗糙。"
这位年轻人说,是母亲的话让他受益匪浅。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试试做一做:
<< 上一页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 下一页 >>
上一篇文章: 高考作文写作基础训练系列十二:作文10则立意练习
下一篇文章: 高考作文写作基础训练系列十四:材料作文详解21--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