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华作文网: 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
冠华作文网祝愿:天下学子金榜题名!
网站首页
高考导航
教育资讯 | 网络信息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考后点睛
英语特区 | 教师频道 | 家校互动 | 网站社区 | 同行作文 | 帮助中心 | 在线留言 | 设为首页
高中作文 | 高中佳作 | 作文素材 | 专家指导 | 阅读训练 | 满分作文 | 作文预测 | 高考真题
站内搜索
文章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高考频道 > 专家指导 > 正文         ★★★
王大绩指导14年高考作文:创造性思维是满分作文的必由之路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3/12/14 9:09:25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简评]《抉择》这篇短文,文长不足400字,但文笔简捷、笔势兄建、论辩性强、说服力强。之所以能达到这种效果,有赖于作者较强的概括意识和概括能力。概括能力从何而来?来源于“细察深思”。

命题材料中写到了“运动鞋”、“红雨衣”和伞下的一对等人物,不是把他们当成个体的人物,而是有意概括为众生百态的代表。文章在引述材料时,还依据他们的特点,扣住生活实际,做了概括和分类。提高了原材料的代表性,也就提高了作文的社会含义。

命题材料中描述了一个玻璃罐踢碎后引出的故事,作者马上用一句“一个社会问题随即摆在来去匆匆的过客面前。”概括的意识和能力使评论一针见血地探到问题的本质。

在概括性的介绍了“过客”们在“问题”面前的反映之后,作者一语扣住:“举手之劳而利万人,他们却不屑一为。”问题的本质昭然,下文的“这些人的抉择统统错误”,就显得分外有力,“理解与挚爱的春风正呼唤着神州大地的姹紫嫣红”,也就特别动人。

由于高度概括显出的力量,结尾处“重新抉择吧”,对文题呼应的结构意义,收束文意的思想意义,也就都十分鲜明。

概括,是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提升,是生活智慧的反映。只有经过“概括”,生活中的零碎的、纷繁复杂的具体的事物才真正被认知,生活才真正被认知。只有经过日积月累的“细察”,才能使感性认识得到日渐丰厚的积累,为经由“深思”形成理性概括打下基础。“细察”、“深思”,是两个绝不能分开的,相伴相随、交融在一起的,将客观世界主观化的思维过程,认识生活的过程。只有认识生活,才真正具有了生活的权力,也才真正具有了迎接生活挑战、并且挑战生活的权力。

[文题]阅读下列三个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1〕小新背双腿瘫痪的同学小牧到1公里外的学校上学,从小学五年级到现在高中一年级,一背就是6年,1000多个日子。

〔材料2〕某杂志社作调查:“你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排在第一位的是“乐于助人”。

〔材料3〕某单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不记名问卷调查:“你如果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会怎样对待?”回答“悄悄走开”的人不少。

1.根据“材料1”,描写背同学上学的情景。

注意:①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材料1”所提供的条件,设想小新背同学上学的情景。想象要合理。②重点写小新,用什么人称都可以。③重点在行动描写,也可适当运用其他表达方式。④200字左右。

2.根据“材料2”和“材料3”,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注意:①把“材料2”和“材料3”结合起来思考。是否结合“材料1”,自由决定。②不少于600字。

在〔材料1〕中,我们看到了一位可爱可敬的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小新,他能“背双腿瘫痪的同学小牧到1公里外的学校上学,”而且“一背就是6年,1000多个日子”,实在不简单,这也是第一篇作文的立意取向。但是,“深思”一下,辩证地、实事求是地想象一下:小新,一个年仅十几岁的孩子,凭借尚未发育完全的身躯,稚弱的肩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胸怀“乐于助人”的美德,背负沉重的负担,跋涉在崎岖的山路……我们的心里会是什么滋味?如下的问题,难道我们想都不会想吗:这6年,1000多个日子,别人都在干什么?小新、小牧的学校、老师、同学,那么多熟人、生人、邻里、路人,大家都在干什么?难道大家都是看客,都把这份负担兼荣誉留给小新?难道小新是亘古之来、天地之间第一人?小新的光荣,不就是社会的耻辱吗?在这种深入认识之下,按命题1要求“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材料1’所提供的条件,设想小新背同学上学的情景”会有怎样的合理想象呢?这无疑是向高考、向生活挑战;可这不是最实实在在地学习“小新”吗?是啊,“细察深思”,才对得起生活。

命题2要求的“根据‘材料2’和‘材料3’,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立意取向也很豁然。两个材料揭示:青少年在“待人”和“律己”上,在“知”与“行”上,存在着严重的矛盾----希望别人“乐于助人”,轮到自己却“悄悄走开”;认识上,赞赏“乐于助人”,行动上,却选择“悄悄走开”。但是,这只是表面现象,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我们不揭示深层原因,就不符合生活的真实,就可能掩盖生活真实,当然也就不可能解决问题。而要揭示深层原因,就需要“细察深思”----对生活现实和对命题材料的双重“细察深思”。前者保证认识正确、深刻,像律师取证;后者保证言之有据、有理,像当堂辩驳。让我们看一篇当年的考场作文。

[例文]

正本清源的忠告

“乐于助人”的确是同学中最值得赞赏的品质。某杂志社调查的结果显示着同学们对真、善、美的确切认识。这种鲜明的是非观念,本身就值得赞赏。但是,另一项不记名调查显示,不少青少年对待别人的麻烦,选择的答案却是“悄悄走开”!

为什么,为什么我们亲爱的同学在这时抛弃了他们赞赏的品质?我不知道,在复杂的社会里,还有哪一阶层像学生这般纯洁?我也不知道,在茫茫人海中,还有谁比我们青少年更热诚,更有同情心?但是为什么,就连他们也做出了如此卑怯的选择?

仰望暑气蒸腾的天宇,我发问:这是谁的罪孽?孩子呱呱坠地,是一个粉红的天使,一页纯白的纸。不是有人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一切没有无缘无故的吗;那么,是谁用尘世的烟灰玷污着粉红?是谁在纯白上乱涂乱画?我怨愤而遗憾的目光只能投向人海,投向那些只乐于教诲我们的父兄。

一次,上海街头一辆公共汽车熄火,下来推车的只是一群去春游的小学生。当他们憋足吃奶的劲儿推动满车大人,回到车上时,他们先前的座位已被大人们占光。一次,克拉玛依的剧院失火,大人们喊着“让领导先走”,把孩子践踏在脚下。一位教育部门的领导自己避藏入厕所,把拍门呼救的孩子紧闭在门外熊熊大火之中。

不错,我们的父兄中有雷锋、徐虎、李素丽,他们的确十分可敬;但是,也有不少“榜样”却立在反面。不是吗?若不是,平凡怎么会成为伟大?若不是,怎么会有第二份调查令人心寒的结果?是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中的不少人就这样过早地继承了“民族”的传统。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第一份调查表明,我们良心未泯;第二份调查也表明,我们只有在不记名问卷中才会“悄悄走开”,我们毕竟是以此为耻的,我们大多也不会在光天化日之下或熊熊大火之前去履行这“悄悄走开”,因为我们终究是红旗下的孩子!

两份调查结果,展示了希望,也昭彰着危机。正本清源,在这庄严的考场,我只有忠告我尊敬的父兄:毁灭了青少年的热诚,便毁灭了社会的希望!

[简评]在收入《1997年高考优秀作文选评》一书中,这篇作文得到如下评语:

“这是一片令阅卷教师汗颜的考场作文。惭愧之余,不得不赞叹:考生的确展示出非同一般的胆识。

“作者没有停留在两份材料表层的对比上,也没有学究式地探究作文包含的哲理。他完全站在生活真实的立场上,追索问题的底蕴,投身其中,坦诚直言,甚至完全抛开了考试的得失。面对这样一篇文章,我们还怎能做置之度外的品评呢?

“文道应当是统一的,即使是考场作文也不应背离这一原则。本文虽有愤激之词,也有过激之处,但出于一片至诚之心、热爱之情、忧思之怀:拳拳之意令人感动。这篇考场作文告诉我们,情发于中,好的文章首先需要真诚的情感和深刻的认识。

“作为阅卷教师,这篇考场作文也在呼唤我向善,教我助人,这也是对我良知的有力鞭策。”

的确,这个同学一针见血地指出:为什么会出现两份调查中巨大的反差?那正是社会,尤其是成年“榜样”影响的结果。他提出这一挑战高考命题立意取向的观点,提出这一挑战生活的见解,是得到了“细察深思”的有力支撑的。对生活,他注意观察、积累和思考。上海街头孩子推动公共汽车的一幕,克拉玛依许多孩子葬身火海的惨剧,都是有着全国性影响的大事。作者记住了,思考了,而且想得很深,这样才能与命题建立联系,才能用作无可辩驳地有力论据。对文题材料,作者也“细察深思”。

例如他抓住第一份调查中同学对“乐于助人”的赞赏,提出“某杂志社调查的结果显示着同学们对真、善、美的确切认识。这种鲜明的是非观念,本身就值得赞赏”这令人振奋又耳目一新的观点,成为全文论点的基础。针对第二份调查是“不记名问卷”的这种方式,作者写道:“第二份调查也表明,我们只有在不记名问卷中才会‘悄悄走开’,我们毕竟是以此为耻的,我们大多也不会在光天化日之下或熊熊大火之前去履行这‘悄悄走开’,因为我们终究是红旗下的孩子!”从而为自己的同龄人做了有理有据的、极其有力的辩护,也为探究社会根源打开了通道。

任何形式的作文题目,对立意取向,都无法也不曾严加限制。发表自己对生活的独到见解,有了更开阔的前景,对生活“细察深思”当然就更加重要。同时,对生活观察、认识的欠缺,也就格外明显。

[例文]

火星拯救行动

“UFA向总部报告,我已抵达坐标301处,目标没有发现,请指示。”

“请仔细搜索,方位正确,那是一个蓝色星球,生命信号强烈。”

3分钟后,“报告总部,目标出现,但它已变成黑色,生命信号正在减弱。”

“请着陆,抓两个地球人来,马上实施我们的地球拯救计划。”

这是3008年的一天,由于污染严重,一个命名为“地球”的星球正面临毁灭。火星人开始了他们的拯救行动。

“报告总部,UFA顺利返航,还带回两个刚丧失生命信号的地球人。”“将地球人送入分析室,把他们的记忆移植到火星2号、火星3号身上。我倒要看看,这小小地球人是怎样亲手毁了他们的星球的。”火星头人亲自到了“模拟地球系统”旁边。只见火星2号、3号机器人根据移植的记忆,开始了他们的“毁灭”进程。但见2号走到“森林”中间,右手挥起斧子对准树干就是一下。伴着斧子的起落声,一片片树林倒下了。这下可扰乱了火星上的电脑平衡系统,模拟洪水从天而降。令人不可思议的事出现了。但见火星3号用锯末伴灰充水泥,还用它来筑堤坝。洪水毫不留情地冲垮堤坝、田庄……“不可思议!太不可思议了!他们怎么能这样?快!关掉模拟洪水系统,看他们还干些什么?”火星头人气得大吼。大难不死的2号、3号相视一笑。他们一个举起手中的激光枪,冲着电子鸟“砰砰”开枪;一个干脆打开排污管,将废弃的铅、汞全部排进了海洋!就这样一番折腾后,地球生命指数由五亿降到接近零!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啊。”火星头人惋惜地摇了摇头。他按动大屏幕按钮,开始布置下一步行动计划。“UFB火速飞临海洋上空,播洒生命1号;UFC飞到G号区域,播洒生命2号;火星医院准备给地球人洗脑,移植过滤后的记忆,让他们忘掉那些可怕的做法,重回地球,创建新的生活吧!”

若干年后。

“报告总部,UFA飞临坐标301处。这儿有一座蓝色星球,生命信号异常强烈!”火星头人听了报告,笑了……

[简评]这篇考场作文构想了一个科学幻想故事,有点儿像一篇微型的科学幻想小说,在文章形式上的确颇有新意。但是,只靠这一方面是绝对不够的。终究,一篇文章,抑或一篇文学作品,要告诉读者的,还是他对生活的见解和主张,是思想、认识上的启迪,是感情上的美的召唤。也就是说,一篇文章的价值,主要在于内涵。以此衡量,这篇科幻作品的价值在于作者对地球生态环境的关注。作者关注到什么呢?滥伐森林、洪水泛滥、劣质工程、滥杀鸟类、污水横流……可以说,关注面是广泛的,为此给予的忧思情感也是真切的。但是,凭心而论,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并没有告诉我们什么新的东西,作者所关注的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是泛泛的、表面化的,读过之后,我们记住的只有作品的故事形式而已,对这一点,我想,作者自己也应该并不满意。试想,如果作者有平日对生活“细察深思”的材料与认识的积累,那么,他可能贡献给生活的作品的价值,当然不可与这篇同日而语了。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鼓励学生“自由的,有个性的,有创意的”表达;但是如果我们只把兴奋点放在作文形式的解放上,只为试卷上出现诗歌、戏剧、相声、小品、序言、病历或者文言文而褒贬争执,那实在是忽视了为文的根本,是从早已认识到“文以载道”的唐代的千年大倒退。单纯形式上的猎奇,只是瓶子里的切花,势难持久。遏制高中生作文缺“钙”的弊端,语文界和作文教学能做的实在有限,但责任要求我们勉力为之。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鼓励并带领学生对生活“细察深思”,帮助他们尽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