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哀号的风,怒叫的风,到末了,渐渐地微弱下去,剩几声悠长的叹气,便没了声音,好像风都吹完了。
但是风哪里就吹完了呢,只要平静的时候,夜晚黄昏,往往有几声低吁,像安命的老人,无可奈何地叹息。风究竟还不肯驯服。或者就为此吧,天地把风这般紧紧地约束着。
(有删节)
【赏析】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美文。风是寄托物,无论是一丝不动的风,拂拂的风,还是猛烈的风,风的形神被作者描摹得惟妙惟肖。“风一辈子不能平静”,是因为它始终受到天地的约束。“也许最平静的风,还是拂拂微风”,因为“没有东西去阻挠它”,它觉得无拘无束,自由惬意,可以获得相对“平静”和“自由”。不平静的风,不正象征了人的情感和思想吗?“不肯驯服”的风不正象征并诠释着杨先生不屈的灵魂吗?阅读,是征服与被征服的过程,沉浸在她的字里行间,徜徉在她睿智的思想中,我已被杨绛先生征服,相信你也会。
升格作文版
有一首歌中唱到:
且听风吟为你为你筑当离别时歌如狂筑流转四季问你问你筑南去何故北望总是浮云游子的意筑落日故人的情最难忘看见风在你的眼里自由地穿行筑这自由值得追寻筑听见风在我心里像一声叹息筑说那些你的故事筑山林里风歌唱一重重如海浪筑风声还依旧回响
请以“且听风吟”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
写作导引
以“且听风吟”为话题,重在由“风吟”而对生活现象、生命状态有所体悟。“风”只是情感和思绪的触发点,是文章的表,而由“风”所体悟到的东西才是文章的内核,所以行文一定要明乎此。
可以联想与“风”相关的人、事、景、物,如一直珍藏于我们心底关于故乡的种种风景。在尘世的喧嚣与浮躁中“且听风吟”,因为对故乡的情感如一剂良药,能消解、抚慰我们内心的惶然与不安。
也可采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重返铺满青草的田间小路,聆听自然的风声鸟语,或者干脆坐在一棵桂花树下,啜一杯午后咖啡,手捧村上春树的小说——《且听风吟》,与作家一起探寻生命的意义。“且听风吟”也可看作是“心怀释然”的人生态度,让“淡泊”“豁达”成为自己独特的生命歌唱,在当下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为自己构筑一处充满诗意的精神栖身之所。
原文在线
且听风吟
几米曾画过这样一幅画:一个穿着一身素衣失去双腿的残疾人拄着拐杖,站在一片茂密婆娑的竹林里,风吹起他的头发,吹得竹林沙沙作响,吹得竹叶飘落了一地。他却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着(“听着”可改为“聆听”),享受着安谧的和谐(“安谧的和谐”可改为“生命的静谧”)。
在村上春树的眼里,且听风吟是一种回味,回味今与昨的种种是与非,追忆那些风中的过去,目送他们(“他们”可改为“往事”)被风吹散成沙砾。那是不是可以作如是解——且听风吟与其说是一种动作,不如说是一种态度,一种心境(“心境”之前可加定语,提纲挈领,以此表明文章的观点)。
人生总是难免遇上这样那样的困难挫折,于是有人选择逃避,逃避抗击风暴(“抗击风暴”可改为“风暴的袭击”),也逃避命运的拷问;有人选择臣服,也就从此开始了沉沦(这里可以采用整句的形式);(这里是转折关系,须加“然而”一词)有人选择了呐喊,他迸发出生命的最强音来主宰自己的未来。此时,命运的汪洋上狂风大作,波涛汹涌,这怒吼,不是在震慑你,而是在命令你必须向前!
当你得到一个坏心情的时候,你便失去了一个获得好心情的机会;当你浪费了一分钟的时候,你又失去了60秒改变现在的机会……(这一段可以删去,加上一个恰当的例子以丰富立意。)
行走在漫漫人生长途上,路何其远兮,得何足喜,失何足恨!最大的事不过生与死,而死亡又是生命的延续,纵使死亡时令人悲恸,但那又不是与大地万物同生同灭的化归吗?对于得失难以释怀时,就去聆听风声吧,它会吹开你额上的蹙纹,抚平你心上的褶皱,带走所有的耿耿于怀。
一如每个人都曾经是“少年的维特”,都曾经有过迷茫,有过失落,那就聆听风声吧。风不知何起,却从形成的那一刻就在心上烙下了前行的方向。它在途中有过微弱的时候,那是因为它被林立的阻碍分流;但它从未放弃,总是在阻碍的尽头又汇聚成一股不停留的风拂过沿途每一处景致。(这一段也可删去,使文章更紧凑些。)
风是自然的传教士,它让我们敬畏自然的浩渺。当面对一个如此博爱的无私(“的”可改为“而”)却又遍体鳞伤的母亲,作为人类却又不曾心痛反悔。风穿行,因为母亲温柔;风低沉,那是母亲因疼痛而夜不能寐的呻吟;风徐送,是母亲赞许的眼神;风咆哮,是母亲对子女的责骂。只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并有所行动,母亲还会为我们吹上(“吹上”可改为“吟唱”)一首动听的夜曲。
两千多年前,庄子临水而立,任凭风吹起他的衣襟。他不争,因为他知道那即是与天下人争,他愿曳尾于涂中,愿去聆听风的召唤。(庄子一例适当补充内容,使文章更具深刻性。)
这股来自于远古时代的风至今仍吹在我们心间,叫我们聆听风的真谛。
问题诊断
“且听风吟”与其说是一种动作,不如说是一种态度,一种心境——面对人生的挫折,保持一份释然的心境,或者干脆说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所以,文章应该在第二段就表明自己的观点,明确写作的方向。
在行文过程中,语言还比较优美,但是缺少一种丰富感和充实感,因为实例的缺乏让文章整体显得单薄,缺乏生动性,在这方面可以稍作加工。另外,文章的层次感可以再明晰些,例如第四段显得冗余,可以整体删去。
升格示例
且听风吟
几米曾画过这样一幅画:一个穿着一身素衣失去双腿的残疾人拄着拐杖,站在一片茂密婆娑的竹林里,风吹起他的头发,吹得竹林沙沙作响,吹得竹叶飘落了一地。他却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享受着生命的静谧。(以描述漫画的形式作为开头比较吸引人。)
在村上春树的眼里,且听风吟是一种回味。回味今与昨的种种是与非,追忆那些风中的过去,目送往事被风吹散成沙砾。那是不是可以作如是解——且听风吟与其说是一种动作,不如说是一种态度,一种豁达超然、物我相忘的心境。(形散神聚,观点显豁。)
人生总难免遇上这样那样的困难挫折。有人选择逃避,逃避风暴的袭击,也逃避命运的拷问;有人选择臣服,回避矛盾,甚至沉沦;然而有人却选择了呐喊,他迸发出生命的最强音来主宰自己的未来。此时,命运的汪洋狂风大作,波涛汹涌。然而只要你拥有一颗豁达超然的心,“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人生不就立刻豁然开朗了吗?(引用恰当,反问有力。)
巴雷尼从小因病双腿残疾,然而面对生活的打击,他从一开始就显现出了顽强的意志与超人的毅力。他不仅逼迫自己每天练习走路来弥补残疾给他带来的种种不便,甚至还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上也不能懈怠,最终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当他登上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领奖台时,一切困难挫折在强大的意志面前显得是那样的微不足道和不堪一击。当经历过如此痛苦而又壮烈的涅槃之后,相信巴雷尼是怀着淡然超脱的心境来看待生命中的一切幸与不幸的。(例子的加入可使文章更具丰富性和生动性。)
行走在慢慢人生长途上,路何其远兮,得何足喜,失何足恨!最大的事不过生与死,而死亡又是生命的延续,纵使死亡令人悲恸,但那不是与大地万物同生共灭的化归吗?正如庄子妻死,“庄子方箕踞鼓盆而歌”。既然人的生命与其他一切生命一样,都只是宇宙演变过程中的一刹那而已,那么,最为明智的人生态度就是顺其自然。对于得失难以释怀时,就去聆听风声吧,它会吹开你额上的蹙纹,抚平你心上的褶皱,带走所有的耿耿于怀。(庄子一例可使文章更具深刻性。)
风是自然的传教士,它让我们敬畏自然的浩渺。人之一生在苏轼眼中无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既然“知不可乎骤得”,那么就“托遗响于悲风”。风穿行于世,如同母亲温柔地抚慰;风低沉而吟,那是母亲夜不能寐的呻吟;风徐徐拂送,那是母亲赞许的眼神;风咆哮而过,那是母亲对无知子女的责骂。当面对一个如此博爱而无私却又遍体鳞伤的母亲,作为孩子是否应该心痛反悔?只要你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慰藉母亲,母亲定会为我们吟唱一首动听的夜曲。(采用整句的形式使作文语言文采斐然,更具感染力。)
两千多年前,庄子临水而立,任凭濮水的微风吹起他的衣襟,当楚王“愿以境内累矣”的时候,他却“持竿而不顾”。好一个“不顾”!濮水的清波与徐徐微风吸引住了他,他无暇回头看身后的权势。他那么不经意地推掉了在俗人看来千载难逢的发达机遇,也许他把这看成是无聊的打扰。(恰当的引用可使文章更具可信度和说服力。)这则记载在《秋水》中的故事,不知让多少世人暗自惭愧汗颜。这是由超凡绝俗的大智慧中生长出来的高洁的精神。他只愿“曳尾于涂中”,聆听大自然中清风明月的召唤。
对这样的遗世独立,我们怎能不肃然起敬,油然生爱。而这股来自于远古时代的清风,至今仍吹拂在我们的心间,叫我们认真去聆听自然的真谛。(首尾呼应,结构圆融。)
升格小结
修改稿对原文作了很大处理,内容上删去两段,又补写了一段,因此显得更加丰富紧凑。
在确定立意方面,作者以“且听风吟”作为文眼,把“且听风吟”看作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豁达超然”和“物我相忘”的超脱,这个立意是可取的。在坎坷的人生旅途中,以“豁达超脱的心境来看待生命中的一切幸与不幸”,巴雷尼如是,庄子亦是。
在选择材料方面,作者对巴雷尼、苏轼、庄子等例子的使用颇见功力。不仅具有相当的典型性,而且医学、文学、哲学多角度取材,可见涉猎之广,更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对每个材料都比较熟悉,能把握本质的东西,因此文章更显感染力和说服力。
在语言表达方面,文章运用了引用、对比、对偶等修辞手法。比单纯的文字的华丽更令人赞赏的则是语言的真实与质朴,言与意的圆融结合使文章的表达更到位和精彩。
总之,作为一名高中学生,能有这样的思想应该说是比较深刻的。“且听风吟”,的确,只有每个人都能守住自己的人生航向,生命之舟才不会在风浪中迷失方向。
同题作文版
我们经常读到这些诗词:“大风起兮云飞扬”“风吹草低见牛羊”“山雨欲来风满楼”“夜阑卧听风吹雨”“二月春风似剪刀”……我们也经常看到这些词语:风波、风景、风俗、风度、风风火火、风平浪静、风雨同舟……
风无所不在,它是大自然的精灵,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风,也许会让你想起一段往事,也许会让你产生丰富的想象,也许会让你领悟到深刻的哲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