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该,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核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这个命题提供了一个具体的矛盾冲突,也就是“真问题”。抽象议论易,具体分析难。空洞的道德阐释与抽象思辨,恰恰给不着边际的高谈阔论和大而无当的“辩证”提供了空间。在此题目的写作中,这些常见手段一下子失灵了。
1.引经据典,排列孔圣先贤“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的格言谚语,并不能证明小陈的对错;
2.援引案例,排列古今中外关于“隐”的或者“大义灭亲”的美谈,也不能证明小陈的对错;
3.强大的气势或美妙的言辞,也不能证明小陈的对与错……
原因在于,小陈举报老陈是一个具体事件,发生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有具体的背景与缘由,有特定的过程和方式,必须对这些因素做出综合的、全面的和细致的分析,才能对事件做出性质判断与价值评估。
如果抽象的谈论“隐”,“一分为二”的高谈阔论足矣。“隐”既有合理性,也有消极作用。家庭成员之间的“隐”,天然具有其合理性与合法性,对于社会伦常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但“隐”对于社会秩序的破坏性也有目共睹。这种尖锐的矛盾冲突,在古代也并不少见。《史记·循吏列传》中的石奢,其父杀人,石奢先放走父亲,再“自刎而死”。他的理由是“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石奢用宝贵的性命弥合了“隐”的内在矛盾。
但若具体到小陈,情况就不一样了,这是一个具体事件,命题中包含了大量的具体信息。我们不能无视这些具体信息而在“一分为二”的呓语中梦游。
1.“高速公路”的场所,暗示了父亲的行为不仅是危险的,而且也是法律禁止的;
2.“总是”“屡劝不改”等词,暗示了老陈的固执,含有否定色彩,也凸显了小陈举报的合理性;
3.“迫于无奈”“通过微博私信”等词语,暗示了举报是迫不得已的,方式也是得体的。小陈不仅有合理的理由,而且也考虑到了父亲的感受和面子;
4.“更出于安全的考虑”强调了小陈举报的动机合理性。有人说小陈大义灭亲,其实,小陈主要是为了父亲的安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高考作文备考】不容小觑的高考作文微写作,专家告诉你六大类型夺分捷径
下一篇文章: 【阅卷老师总结】让高考阅卷老师“悦”卷的几条对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