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
这本《杜诗析疑》,我心仪已久,却始终没有淘到手。我记不清有多少天没有去他的书店了,但那本《杜诗析疑》老是浮现在我眼前,就连封面都那么清晰,上课的时候,精神总是不能集中。有一天,放学回家,看见书店的生意很冷清,心里想:“活该!”(“活该”宣泄了我真实的心情,与老爷爷形成对比。)可眼睛禁不住往书店里瞟。“嗨,小朋友,不看书了?”我听到他的话,情不自禁(“情不自禁”用得牵强,宜作修改)地走了进去。他脸上挂着笑容,絮絮叨叨地和我说了很多话,但是我只记住了一句:“旧书可以打折。”那一天,我在他的书店里淘到了几本旧书。(此段记叙述有波澜,心理描写真实细腻,人物形象得到了进一步刻画。)
那时候,我就盼望时间过快点,好让《杜诗析疑》变成旧书。我每天路过四方书屋的时候,我最关心的是书讯告示牌打折书的目录里有没有《杜诗析疑》。我天天看,天天都没有,渐渐地我把这事忘了。(这句与上文矛盾,我那么烈渴望得到这书怎么可能忘了,建议修改。)有一天,他躺在凉椅上,手里依然摇着蒲扇,笑眯眯地向我招手。我高兴地走进他的书店,他说《杜诗析疑》为我打折了。(此段人物刻画较成功,手法巧妙,前后呼应。)
我知道新书打折,是要亏本的,我不能接受,于是我感谢了老爷爷的美意。他执意要结交我这个朋友,我很感动。我常常到他的书店去淘书。每当我低价淘到一本心仪的书,就如获至宝,好几天都兴奋得睡不着觉。有时候也到书店里帮他整理整理书架,打打杂,顺便也就淘到一些更便宜的书。(此段显得平淡,没有进行深入挖掘,写法单一,建议进行抒情议论。)
没过多久,《杜诗析疑》卖完了,我心里失落了好几天。老爷爷看到我失落的样子赧然地说:“我应该给你预留一本的,你看我真是老糊涂了。”他觉得对不起我,决定拿刚进的新书为我破例,我婉言谢绝了。(内容单薄,应对人物形象和事件意义进行提升。)
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看见四方书屋关了,向院子里的人打听,才知道老爷爷在清理书架时,不慎摔倒在地,住进了医院。后来听说老爷爷被他的女儿接走了,四方书屋关了。从此,我再也没有看见老爷爷。(这段话太平淡了,宜作描写,再次呼应前文。)
时间飞逝,我不得不为升学挤时间,我就暂时搁置了淘书这事。可是,那天我却意外地收到一个包裹,打开包裹,竟然是《杜诗析疑》,里面还有一封短信,我从信中知道,老爷爷是为了给我方便我淘书,才去清理书架,也才摔下来的……(再起波澜,出人意料,遗憾的是缺少点睛之笔。)
我读着,读着,泪水模糊了双眼。(结尾老套,未能突出中心。)
问题诊断
文章构思不错,紧扣话题,以《杜诗析疑》为线索,演绎了我淘书的故事,也演绎了我与老爷爷的不解之缘。但本文依然有许多不足之处:①本文主旨不突出,似乎就只给读者讲了一个与一位老爷爷之间的淘书的故事。没有对故事的意义和内涵进行深入挖掘。②本文后面部分格调应该高上去,对人物形象、事件意义进行提升,却因内容单薄、写法单一,反而低下来了。③本文缺少点睛之笔,缺少简洁有力的抒情议论,因此文章缺少深度,真正给人震撼的地方不多。④本文在段与段之间过渡生硬,甚至缺少过渡,所以结构显得不紧凑,思路也显得不流畅。
升格示例
淘书
我是一个小小的淘书客,在书海里我淘书又淘人。(将“几起几浮”该为“淘书又淘人”准确恰当。】【此段落笔,初显主旨,作为考场作文是可取的。)
记得,读初二的时候,就喜欢上了淘书。那时,我们家刚进城,住在一个四方院里,四方院里有一个四方书屋。书店的老板是一位老爷爷,戴着深度眼镜,少言寡语,左邻右舍都觉得他古怪,很少和他搭讪,也很少和他来往。
每天放学回来,我都要进书店里看一看。记得第一次进书店,他躺在凉椅上,呼呼地摇着蒲扇,没有瞅我。我就肆无忌惮地翻看起书来,左翻翻,右看看,不断地取书,不断地放回。“这新书不准看!”不知何时老头已经站在我身后了。霎时,我脸上热辣辣的,放下《杜诗析疑》,匆匆地逃走了。(用“热辣辣”比用“红”更生动形象,用“逃”更显我的窘态。这段稍作改动,窘态毕现,平中见奇。)
这本《杜诗析疑》,我心仪已久,却始终没有淘到手。我记不清有多少天没有光顾(“光顾”用词准确、文雅)他的书店了,那本《杜诗析疑》却老是浮现在我眼前,就连封面都那么清晰。上课的时候,精神总是不能集中。有一天,放学回家,看见书店生意很冷清,心里想:“活该!”可眼睛忍不住往书店里瞟。“嗨,小朋友,不看书了?”我听到他的话,不由自主(将“情不自禁”改为“不由自主”,准确地写出了我矛盾的心情)地走了进去。他脸上挂着笑容,絮絮叨叨地和我说了很多话,但是我只记住了一句:“旧书可以打折。”那一天,我淘到了几本旧书,《杜诗析疑》依然高高地摆在最显眼的位置上。(段末的补写,强调这书与我的距离,更激发了想淘的欲望,也为下文巧妙地过渡。)
那时候,我就盼望时间过快点,好让《杜诗析疑》变成旧书。我每天路过四方书屋的时候,最关心的是书讯告示牌上的打折书目录里有没有《杜诗析疑》。我天天看,天天都没有,觉得时间好像是有意在为《杜诗析疑》保鲜(这样的改写,表达新颖,极其真实、准确地写出了我独特的心理感受),我决定不再淘书了。我没有想到,那天,老爷爷躺在凉椅上,手里依然摇着蒲扇,笑眯眯地向我招手。我高兴地走进他的书店,他说《杜诗析疑》为我打折了。(加上“我决定不再淘书了”,使文意相连,情节起伏转折更加有力。)
我听出了他的话。大概是我淘书的精神感动了他,他要为我破例。我心里明白,虽然我渴望《杜诗析疑》,但是我不能损人利己。(这样改写,话语朴实,妙在点睛。)我感谢了老爷爷的美意,和他成为了忘年交。我常常到他的书店去淘书。每当我低价淘到一本心仪的书,就如获至宝,好几天都兴奋得睡不着觉。有时候也到书店里帮他整理整理书架,打打杂,顺便也就淘到一些更便宜的书。
没过多久,《杜诗析疑》售完了,我心里失落了好几天。老爷爷看到我失落的样子一脸赧然地说:“瞧,我真糊涂,我记不清是否给你预留了一本。”(巧妙一改,伏笔已成,下文收到书就不显突兀。)他觉得对不起我,决定拿刚进的新书为我破例,我婉言谢绝了。我知道,书失去了,可以再淘;有些东西失去了,永远无法淘到。(段末增添议论,再次点睛,升华了文章的主旨。这样的写法,考场作文尤其需要。)
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看见四方书屋关门了,向院子里的人打听,才知道老爷爷在清理书架时,不慎摔倒在地,住进了医院。后来老爷爷被他的女儿接走了,我再也看不到他躺在凉椅上,呼呼地摇着蒲扇,笑着向我招手的样子。(最后一句的改写,与上文相近而不相同,形成反复,具有强调突出的作用。)
时间飞逝,我不得不为升学挤时间,我就暂时搁置了淘书这事。可是,那天我却意外地收到一个包裹,打开一看,竟然是《杜诗析疑》,里面还有一封短信:“小李:家父委托我把这本《杜诗析疑》寄给你,他说你淘书,也淘人……”(结尾的改写含蓄、深刻,为最后的点题作了巧妙的铺垫,也拓展了文章的意蕴。)
是啊,淘书即淘人。先淘洗自己,方能淘得别人。(巧妙点题,立意深刻。)
升格小结
一篇作文,仅有好的骨架还不行,还必须血肉丰满,外形俊俏。综观全篇,修改稿主要对原文作了改写、补写、续写等,挖掘了原文没有表现出的意蕴,点出了原文隐晦的主旨。精彩的点睛之笔,巧妙的抒情议论,打造出了原文没有的文采。恰当的连接,贯通了文意,凝聚了结构。语言的锤炼,句式的选择,增强了表达效果。升格后的文章,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当文章肤浅时,我们可以挖掘内涵,提升形象;当文章结构平淡松散时,我们可以添加语句,巧作过渡;情节平淡松散,我们变换手法,推波助澜;当语言平淡无味时,我们可以补用修辞,推敲词句,从而增添文采。
同题作文版
本场考题
读书是一种对话,与书中人物对话,聆听智者哲言,感受仁者胸怀,吸取勇者精神……与书中人物对话,自有一番乐趣。
请以“与( )对话”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补写的必须是书中的人物。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目,补充题目十分关键。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要补充你最熟悉、最有见解的书中人物。这样,你既有充分的材料可用,又可以发表你独到的看法。否则,写作起来,就觉得牵牵绊绊的,不顺手。
作文题目的关键词是“对话”,对话只是形式,关键是对话的内容。对话的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是评价书中人物,可以是争论书中人物的观点,可以是讨论书中人物生活的现实问题,也可以就书中的情节进行商榷,还可以与书中的人物谈论当今的现实问题。同时,我们可以遵循历史的观点、原著的意图,也可以逆向思维,另立新论。
对话的形式多种多样,我们完全可以进行文体创新,可以写成访谈。比如,你作为记者,就西天取经的事,现在你要采访八戒,以问答的形式展开即可。你也可以写成QQ聊天的形式。比如,苏轼穿越时空,加你为好友,你们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就“乌台诗案”展开神聊。我们还可写成论坛发帖的形式,记录众多人之间的对话。我们甚至可以幻化身份,我们可以是唐僧,与八戒对话;我们也可以是林黛玉,与贾宝玉展开对话。
当然,对话有具体的环境,有明确的人物,所以描写“对话”的过程时,也要进行环境描写、人物刻画,这将为文章增色。
话题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蒲松龄曾说:“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
请根据你对上述材料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材料中的“痴”可以理解为执著、专注、入迷等。材料强调了“痴”的主要意义。纵观历史,因痴迷于事而成功的大有人在。“痴”可以成就事业的观点具有普遍性。我们可以顺着这个方向立意。但“痴”的这种作用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痴”要痴得正确,如若“痴”的方向不对,离成功就越来越远了;再则过分的“痴”,就显得不灵活,就会不适应变化。历史上也不乏这样的教训,或许我们也有这样的亲身经历。为此,我们可以逆向立意。写作时,可以讲故事,抒写感悟,发表看法。
佳作选萃一
与鲁迅对话
夜晚吞噬了白天的阳光,天边露出月牙儿。
夜色朦胧,雾气氤氲,濡湿了我躁动的灵魂。听不见白天的吆喝,闻不到空气中的汽油味,物欲横流的世界在夜色中沉淀,我找不到安放灵魂的净土。谁能以投枪、匕首刺破这张大网?谁能在这沉重的夜晚呐喊?夜色渐浓,孤月凄然,鲁迅先生兀然出现在我面前。
先生喃喃自语:“夜正长,路正长。”我不懂先生的话,茫然地望着他。他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又说道:“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看来,先生是在给我指点迷津。我要好好向先生讨教讨教。“周先生,都说我们这一代是垮掉的一代,我的内心很茫然,我有些迷路了,您能不能给我指一条出路?”先生微微颔首,略一沉思,然后说:“读书要像刘和珍一样热情,为文要像白莽一样执著,为人要像柔石一样硬气……”我凝望着先生沧桑而微笑的面容,和以前在照片上看到的没什么两样,只是胡须更长了,脸更瘦了,头发更倔强了。
先生始终微笑着,那平易近人的长者风范,正写在他的脸上。我脑海中闪现出几个画面:先生正埋头为文学青年改稿;先生在寒冷的深夜奋笔疾书,忽然又搁笔,凝望着窗外;先生穿一袭布袍正在讲坛上为青年学生上课……我想起自己不断投稿又不断吃闭门羹的事,就疑惑地问先生:“难道那些爱护青年、提携后进、鼓励新锐的话,现在都只是骗人?难道真有‘潜规则’?”先生吸了一口烟,意味深长地说:“你如果喜欢写作,就只顾写下去,不要为了一些不公平而计较,那样,你首先失掉了自己的气度。”
我点点头。
我说:“先生,您现在最欣赏的文学青年是谁?”“韩寒,”先生脱口而出,“韩寒,说话虽有些尖刻,但他是一个敢于说真话,敢于揭露社会阴暗面的人,敢于针砭时弊的人……”先生连续说了几个敢于,语气中毫不掩饰自己的赞赏之情。韩寒秉承了先生之精神,先生自然倍感欣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