睛去看现实,写他在新环境中所经历的故事,以此歌颂社会进步或暴露问题,批判丑恶现象。请看2009年徐州中考的一篇题为《人类,止步》的满分作文片段: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对于马致远老先生的这些话,现代人似乎赋予了它新的含义。
(1)枯藤+老树+昏鸦=优质的木材
一只年老的乌鸦,无力地拍打着自己瘦弱的翅膀,落在一棵已经没有枝叶的老树上。它小心翼翼,但仍然把那棵老树惊动了,老树晃了几下,终于又安静了。乌鸦唯一的伙伴是缠绕在老树上面的枯藤。日暮里,乌鸦昏黄的老眼盯在远处,它似乎又想起那日,一群人拿着利器和猎枪,闯入它们的家园,杀死了它们的同胞,毁灭了整片森林,他们只是为了获取优质的木材。
(2)小桥+流水+人家=人类的日用品
周围楼房、工厂林立,也有一座孤零零的桥,桥下有流水,可是,那水却是乌黑的。
一只鱼儿探出水面,望着这一切,伤心地落泪。那桥也悲愤地说:“再也没有人肯从我身旁走过了。”的确,每个人都捂着鼻子绕道而行。而旁边,一只粗大的管子正不住地往河里排着污水。里面,工人们干得热火朝天,生产着人们必需的日用品,那河水,只换来了人们的一点点舒适。
本文构思精巧,作者灵活地把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化为文章的骨架,使文章的形式新颖。两个小标题运用数学公式的形式,醒目地从森林的毁灭、水资源的污染等两方面指出了环境破坏的严重性,令人警醒。
套用形式
课本中的很多经典段落都很适于模仿。你既可以模仿它的段落布局,也可以模仿它的句式,甚至可以模仿它的用词。比如朱自清《春》中句式的使用,在经过熟读背诵后,就可以将其文章形式套用于作文写作中。甚至,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将文言文和诗词的语言和句式也拿来套用。模仿经典作品的形式来写出当代社会中的新思想、新内容,这是非常好的一种办法。请看2008年海南、宁夏卷的一篇满分作文的片段:
爱鸟之心,人多有之。然鸟之哀,正在为人爱――爱而无责任,是空泛之爱;爱而不敬重,是轻慢之爱;爱鸟之心被商人利用,适成害鸟之因,则是盲爱矣。
鸟本天然生命,今因人之爱,而遭大不幸,是鸟之哀。鸟将尽亡,人何以独存?故鸟之哀,乃人之哀也。
……
然爱鸟之放生,又成害鸟之别径。爱鸟之人心,已成牟利之市场。人间善恶之调诡,莫此为甚。“商人重利轻别离”或可不论。放生者之动机,初看似亦无可非议。当市上之鸟,将成鼎镬中之牺牲,买而放之,善莫大焉……人若有善心,存善念,时时处处皆可行善,不必执著于放生一途也。
【点评】
考生用文言文在短时间内一气呵成,足见其语言功底;观点鲜明、新颖、独到,“然鸟之哀,正在为人爱”这一中心观点可谓石破天惊之语,一语道破鸟被大肆捕捉的根源;然后正文从三个方面层层深入,正反对比论证。文章套用了很多经典的文言文句式,并对素材进行了引用、化用甚至变形,既使文意厚重,又避免了单纯使用引用一法的单调。
重现意境
请看下面的例子: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面对滔滔江水,面对彼岸的乡亲父老,一代霸王也不由得泪湿衣襟,江水已随他人姓,美人自刎在怀,是乘船逃走,重整旗鼓,还是投身乌江,“死亦为鬼雄”?如果你正在项王身边,是否会劝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呢?江东父老们也期望项王忍辱负重,说不定历史就会为此改写,然而项王最终选择投江而死,他认为应该死得有尊严,他认为那才是他的英雄本色,一枝菊花的生命形态枯萎了,但花香永世留香。
这篇习作片段用诗意的笔法再现了项羽乌江自刎的画面,本只是四个字便能带过的一个事典,作者却通过诗句的引用“力拔山兮气盖世……”、细节的雕琢“泪湿衣襟”、心理刻画“江水已随他人姓,美人自刎在怀,是乘船逃走,重整旗鼓,还是投身乌江”等手法,将内容丰富起来,重现了诗文中的意境。这样的意境重现使得文章文采斐然,底蕴深厚,最后再加画龙点睛一笔,便完美天成。
反弹琵琶
“反弹”就是学会逆向思维,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发前人之未发,化腐朽为神奇。当然,反弹琵琶绝不是故意唱反调,反弹必须经过认真的理性思考,有的放矢,言之有物。请看下面这篇作文的片段:
东施为追求美去效仿心中崇拜的偶像。尽管她知道,自己与她之间的距离是低矮树苗与参天大树的距离,是普通凡人与伟大圣人的距离,但是她不畏惧,她敢于效仿,敢于认识自己的不足,敢于认可别人的优点。她冒着被世人嘲笑的可能,没有选择懦弱地退缩,她毅然选择了勇敢地去追求,勇敢地去效仿,这不正是她人性的光辉之处吗?东施是与众不同的,是别人无可替代的。她那勇敢精神不正是我们所缺少的吗?
“效颦”的“东施”一向被当做嘲讽的对象,而此文的作者却给予她极大的赞扬,以宽容、理解的心态来阐述“东施效颦”这一小事背后的精神,推翻了以往的常规观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上一篇文章: 高考前巧用课本素材备考2014年高考作文(五)
下一篇文章: 备考2015年高考作文素材之习近平引用的古典名句(官德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