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的图画,用笔蘸着自己的心情随意涂抹,不必刻意去思索别人会指责什么,它是心情宣泄的寄托。闲暇时拿来欣赏,物虽在手,但它的思想早已浮在空气的每一个缝隙中,真实中包裹着飘渺。
文学是大脑和每个细胞的集合,细胞在每次不经意中排列,是自己独有的感觉。在静静的冥思中,它们会逐一浮现在大脑的屏幕上,输入电脑,打印出来,轻轻地抚摸,它们仿佛一个个鲜活的生灵,在不停地跳跃,飘渺中包裹着真实。
文学的天空任你自由飞翔,天边的每一朵云都呵护着你的每一次灵感,那掠过的鸟儿便是最好的证明;文学的海洋任你欢快浮沉,海底的贝壳珍藏着你的每一颗珍珠,那畅游的鱼儿便是最好的证明;文学的大地任你无拘无束地狂奔,地上的每一朵花都开放着你的每一次成功,那欢跳的兔子便是最好的证明……
文学的一切都在真实中飘渺,在飘渺中真实,令人无法抗拒。不必为文学的虚实烦恼,只要是自己的感受,最真、最美、最纯,就好。
【点评】
文学就是人学。作者并不着力定位于具体的文学作品,而是“从高处看云”,意在引领人们去感受读书带来的快乐,品悟文学于人的魅力。“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文学确是一扇神奇的大门,只要你走进这扇大门,就不会空手而归”,作者运用比喻,形象化地说明文学拥有感人至深的力量。
微观传美,宏观品味。文章虽无具体的文学形象鉴赏,却又处处从点点滴滴的文学现象入手,让人并不感到空洞无物。咖啡、图画、星海中的月、掠过的鸟儿、畅游的鱼儿、欢跳的兔子等鲜明的意象,以及《蒹葭》飘渺的意境传递着一个个唯美的信息,都加强了文学真、美、纯的感受。
让宋词走进心灵
江南就像蓄满了水的海绵,轻挽裙角,带着醇香的梦轻轻踏上江南的雨巷,撑一把油纸伞,倘佯在江南湿润的空气中,不知不觉来到了双溪。
溪水很活泼。它一面急忙地向前走,一面还和沿途的枯枝、残叶……淘气。那可怜的失路的小红叶儿,被她推推挤挤地挤到一个旋涡里,那叶儿向前不得,向后不得,急得几乎要哭出来……
正当我看得入神时,耳边却萦绕起一曲悲歌: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我诧异。面对如此明快的江南水乡,竟有人如此忧愁?好奇心使我来到这位妇人身边。哦,是清照。她憔悴的面容告诉我:风住尘香花已尽,哪有闲情摘一朵花插向鬓际……只愿溪水带走我的忧愁……
李清照的生命有溪水抚慰,而我的生命也不空洞,因为有你――宋词的陪伴。
宋词给予我的就是美丽的心境,是初春河上飘过的第一丛草垒,是暮晚天际划过的飞鸿,是那满坡黄花间衣袖盈风的女子笑靥,是江南氤氲的水雾和玲珑的划桨声,也是南唐李后主的无奈……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休?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显而易见,李煜的忧愁有秋霜寒雨分担,而我,更多的感受交给了文明!在宋词的温歌软语中,我沉醉不已。
品读宋词,的确让我的情感细腻了许多,能够领略到“词到情处双泪流,酒将醉时笑语稠,茶香满口水悠悠”的宁静,于是,嘈杂的世界渐渐远去,便有了一份宁静的心。
午后一杯绿茶,细品宋词,才发现在宋词的涵养下,文明早已在心灵深处扎根,旷达了胸臆,让我的思维也鲜活水灵,流转自若。
沿宋词的故道溯流而上,拾一块女娲补天时遗落的彩霞,借一弯斜照汉家宫阙的冷月,折一缕渭城朝雨中的柳丝……生命因宋词而澄彻、优雅而丰盈!
【点评】
读这篇文章,仿佛在欣赏缠绵氤氲的小夜曲。文章选取有代表性的婉约派词作来描绘宋词给读者的感受,体现了“文化作文”深厚的底蕴。如作者以个性化的语言来解说李清照的《武陵春》的意境:“她憔悴的面容告诉我:风住尘香花已尽,哪有闲情摘一朵花插向鬓际……只愿溪水带走我的忧愁……”具体而浓重地渲染了宋词的时代特征――一个婉曲而多情的季节。
淡妆浓抹总相宜
首先,我想跨越时空,问一个问题:“你认为你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也许徐志摩会说:“我最大的亮点是心中的康桥。”
也许达?芬奇会说:“我最大的亮点是蒙娜丽莎那永恒的微笑。”
也许苏轼会说:“吾之亮点也,乃‘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那份心意。”
……
我也想说一句:人的亮点各有不同,但是每个人都应发现自己的亮点,也许未有徐志摩、达?芬奇与苏轼的成就高,但相信自己的亮点,通过行动放大,便可成为人生中不落的北斗星。
以前,我在书上看过两则故事,对我感触颇深。
大仲马这个文坛巨星,在年轻的时候竟流落街头,连自己的肚子也喂(填)不饱,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然而有一次他去某报社应聘,却改变了他的一生。面试中,大仲马可以说是表现得很差。小小的职业也与他无缘,可在他将要离开之时,主编却对他说:“字写得不错嘛,小伙子。”大仲马突然像触了电似的呆若木鸡地看着主编,既而说了一句:“谢谢您!”说完,转身跑出了报社。“我的字写得不错”,他暗自高兴道:“既然这样,为何不放大我的优点呢?”随即勤学苦练,成了文坛巨匠。
大仲马挖掘了自身的亮点,成就了巅峰伟业。
比起大仲马来,柏拉图的学生可就逊色多了。
据说柏拉图垂暮之时,很想找个有真正本领的人来继承其所建构的伟大哲理,于是,他对学生说:“我已经老了,希望你们能找出一个优秀的人来继承我的理论。”此后,学生们找了大半年,也未能找出个优秀的人。柏拉图苦笑道:“我可爱的学生们,其实你们都很优秀,但你们都未能挖掘出自身的亮点。”学生们虽恍然大悟,但却只有悔恨终身。
亮点,我们背囊中的宝物,只有正确认识自己之后,才会发现自己的亮点,哪怕只有一滴雨露,但也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更何况“铩羽之鸟亦欲飞”!
亮点,是西子,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只要你淡妆浓抹,定是生活的北斗星。
【点评】
文章结构清晰,开头提出问题:你认为你最大的亮点是什么?接下来借中外著名人物的口说出他们心目中的亮点。然后引用事实论据,将大仲马和柏拉图学生的例子进行对比,从而得出本文的论点。其中结尾引用苏轼的著名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更是形象生动地道出文章主旨,令人回味无穷。
音乐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古文两篇〈列子?汤问〉》
贝多芬神往地说:“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他接着说:“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的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这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音乐巨人贝多芬》
课本链接
《人琴俱忘》
1.名曲犹在,知音何觅。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我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度,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艺术,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为世界文化遗产宝库作出贡献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商品意识日益强烈的今天,人们追求时尚,喜欢金钱,有谁还会冒传承文化而遭冷落之险呢。
2.徜徉音乐殿堂,接受美的熏陶。好的文学作品就是一幅灿烂的时代风情画,其中蕴蓄着人类许多美好的东西。阅读和鉴赏文学作品,能陶冶情操,历练人生,得到美的享受,提高审美能力。
3.历史与音乐交织,奏响中华交响曲。中国的历史就是不断努力奋进的历史,音乐是另一种见证方式。
精彩音乐
轻轻地,打开一扇窗;静静地,啜饮一口茶。旋动电钮,我与窗外清风、茶中馥香一道,享受精彩音乐!
听高山的巍峨,听流水的潺潺,七弦古琴的韵律使伯牙与子期成为人生的知音,寻寻觅觅惆惆怅怅的琴弦拨出一曲曲佳音妙曲,道出一段段故事旧情。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动人一生也为这音乐抹上了魅力与光彩,聆听着,叫人情不自禁去追溯那段凄美的爱情,神往那段幽婉的蝴蝶之舞,流连那倾注了太多思念的楼台……回环之余,《梁祝》成了不屈于封建礼教的最强音。
阿炳的一生因为有了《二泉》不再落寞,《二泉》的底蕴因有了阿炳的执著而不再平凡。在苍穹之下,太湖边上,一位盲人在抚琴独忧,用悲戚的琴声控诉社会的黑暗,怒斥人心的冷漠。《二泉》让阿炳怆然神伤的眼睛,迸发出坚毅与力量!
驻足民族音乐的殿堂,沉甸甸的心中仿佛释放出阳春白雪的典雅、黄钟大吕的雄浑……音乐换了一曲又一曲,精彩还在继续――
感受肖邦用独特的心灵,倾诉一腔爱国柔情;感受贝多芬那双神奇的手,谱写田园之曲,撞击命运之门;感受柴可夫斯基驾着俄罗斯马车,在静谧的湖畔驻足观赏天鹅起舞;感受舒伯特在流浪途中的菩提树下,留下一个孤独的身影……
巴赫的赋格曲,浪漫优雅,折射出遥远的巴洛克时代风貌,迸发出远古的文明底蕴;柏辽兹的幻想曲,奔放洒脱,在古典中引入时尚,在秩序中引入不羁,在传统中引入个性;舒曼的小夜曲,恬静悠然,在无人打扰的夜晚,安抚你躁动的灵魂,轻吻你伤感的脸颊,让心灵与自然融为一体,享受完整的生命!
聆听聆听,帕瓦罗蒂的高亢,莎拉?布莱曼的轻柔――呵,那是天籁!
徜徉异国音乐的圣地,我感受到的是一种文化与精神,透着一股对音乐的至爱!
精彩音乐,让心灵获得澄净,让人生得到启迪!
窗外清风还在游弋,茶中馥香还在飘溢……朋友,感受这精彩音乐,让它为你黯淡的心灵着色,让它为你平凡的人生添彩!
【点评】
作者以音乐为线索,把中国和外国的音乐名曲用文字符号演奏出来,用唯美的文字精细刻画出不同艺术的特色,让人感受到阳春白雪的典雅,黄钟大吕的雄浑;《田园之曲》的安详与淳朴,《命运》的交响撞击。整篇文章表现出作者良好的音乐感受力,描绘了聆听各种音乐后给人的启示,体现了作者的才情灵气。
最后的古琴
如果说巴洛克音乐是西方古典的象征,摇滚乐是快餐文化的产物,那么能代表中国五千年悠悠文化的恐怕只有俞伯牙、钟子期的古琴了。细听古琴琴弦拨动的声音,一种深沉却飘然出世的感觉会立刻占据你的心头,仿佛一切尘嚣都已远去,只有心灵在接受一次洗礼。
几乎可以这么说:古琴身上所寄托的,是千百年来华夏儿女们不尽的古典文化。这种文化积淀,也决定了古琴的高雅。漫游于古琴的乐声中,你就仿佛听到了杏坛下孔子的声音、西关边老子的争辩、长江畔孙武的怒吼和咸阳内韩非的发号施令。一切如歌,却离不开古琴的伴奏。中国古文化就是在古琴的伴奏声中,一波三折地把歌唱到现在的。
可是现在,这伴奏的歌声都听不到了。中国古文化的歌声已经同古琴的伴奏一起被掩埋在如潮水般涌来的其他各色音乐中了。说唱、摇滚、嘻哈已经占据了人们的听觉领域,古琴那点微弱的声音已被淹没在遮天蔽日的外来音乐声中了。
我选择留在回忆里继续与古文化的歌和古琴的伴奏共游。我也不时如范仲淹一样无奈地说一声“微斯人,吾谁与归?”可惜无人理睬。当耳机里古琴的声音被外面的音乐掩盖时,我会回到自己一手构造的古文化净土,回到古代的时光听古文化给我唱歌。当潮水般的讥讽、嘲笑扑面而来时,我也只得假借尼采的“走自己的路,别管他人说什么”聊以自慰。有个乡土作家说回忆有毒,事实也大概是如此吧――一个只能听古文化唱歌的我已经与时代格格不入了。
最后的古琴,已经无力再为世人唱歌――它想唱,但被现实打得遍体鳞伤。也许古文化的歌已经随风而逝?抑或它已被大江东去的浪淘出了主流?还是它如即将西下的夕阳――最终只能将带血的美丽的余晖轻轻洒在地上,然后坠入深沉的黑暗?
我不知道。但这支歌永远响在我的心中不会消逝,因为我同高傲的它一样,永不屈从于大流。
最后的古琴,愿你还有机会重把自己的声音播种到世上,让它再次开花。
【点评】
“高山流水”歌颂的是千年友情,“古琴”比喻中国传统文化,“人琴俱亡”感叹的则是传统文化在当今知音难寻。“最后的古琴”则是指古人嵇康的名曲“广陵散”的失传让人叹惋。文中化用典故,渴望传承。在痛惜古典音乐渐被舶来的摇滚湮没的同时,作者渴望对这一古典文化的弘扬,并用鲜明的形象来唤醒世人重视传统文化的警觉。不同的音乐形式通常来源于不同的文化。
韵律清音
梨花院落溶溶的月光,和着柳絮池塘淡淡的清风,流入我的心中,轻轻地拨动我的心弦,敲响我的心键,奏出曲曲远古的清音……
歌,这萦绕于耳际的温柔乐曲,我称之为“清音”。这清音非丝非竹,是悠然飘进庭院的韵律……
这清音,穿过了唐朝橘红的烟尘与宋朝暗黄的天宇,来到这月光如水的庭院。是龙姿凤章的他临刑前的千古绝唱吗?放荡不羁的外表下又是怎样的高贵心灵?面对强大的司马集团,他选择坚持,坚守自己心中高贵的选择。难怪千百年后,他那惊世骇俗的选择会流芳于大千世界。
这清音,经过了唐风宋月的滋润,泻在这皎皎的月光下。那是和番公主幽怨的琴瑟声吗?还是她戴着佩铃在月夜归来?塞外的风吹不走“君王一见不自前”的面容,塞外的风吹不走她对国家永远的挚爱。面对画匠的利欲熏心,她选择清高地藐视,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高考前巧用课本素材备考2014年高考作文(五)
下一篇文章: 备考2015年高考作文素材之习近平引用的古典名句(官德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