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华作文网: 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
冠华作文网祝愿:天下学子金榜题名!
网站首页
高考导航
教育资讯 | 网络信息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考后点睛
英语特区 | 教师频道 | 家校互动 | 网站社区 | 同行作文 | 帮助中心 | 在线留言 | 设为首页
高中作文 | 高中佳作 | 作文素材 | 专家指导 | 阅读训练 | 满分作文 | 作文预测 | 高考真题
站内搜索
文章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高考频道 > 作文素材 > 正文         ★★★
高考前巧用课本素材备考2014年高考作文(四)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6/3 8:02:15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孟母回到家,把情况向孟子说了。孟子叹气说:“想我孟轲有经天纬地之才,怎么会做这种营生?”

孟母说:“商品社会,没钱不行,这也是无奈的选择呀。咱们先写广告,有了钱再出专著,这叫曲线救国嘛。”

孟子只好同意,并拟好广告词,大意是说这家小区依山傍水,空气清新,是京郊难得的“水上花园”。

广告语写得很好,房地产老板拍案叫绝。广告片由孟母出演,很快完成,在各大电视台播出。没多久,5万元到手了。

又过了两天,又有开发商找孟母做广告。

孟母说:“您的小区在哪里?”

开发商笑道:“我这不是小区,是商务中心,地处东六环。”

孟母暗想:在东六环这种地方,也敢叫商务中心?

开发商说:“还请孟轲先生美言,必有重谢。”

孟母回家,将此事说了。

孟子一听,眉头紧皱,最后咬牙写出“地处中央商务区,交通便利”之类的话来。

就这样,孟母成了广告名人,钱也赚了不少,孟子的书也出了,还获得了国家图书一等奖。

不过,孟子不太想做学问了,他觉得开个广告公司更有前途。他心里暗暗作出人生的新选择。

 

提醒感恩

近读《孟母三迁》的故事,隐约之中觉得有一种心事在魂牵梦萦。

我不知道,孟子的母亲呕心沥血,三迁其家,把孟子培养成一代大儒,孟子后来会作何感想;我不知道,欧阳修的母亲,含辛茹苦,以荻画地,把欧阳修培育成一代政治大家和文学大家,欧阳修后来会如何感恩。我只知道,在物质生活极为丰富的今天,每个人都需要学会感恩。感恩我们的父母,感恩我们的生命,感恩所有给我们温暖和帮助的人们。

的确,感恩需要提醒,在现代社会尤其如此。因为生活中的感恩似乎已在慢慢趋于隐匿,取而代之的是无休止的抱怨。

过上了平淡安稳的日子,我们却抱怨它不够富裕;拥有了关爱我们的亲人,我们却抱怨他们太过唠叨;交到了真心以待的朋友,我们却抱怨他们还不够体贴……我们似乎忘却了,忘却了曾经贫穷时,能过上平淡的日子,哪怕只有一天,我们也会感恩;忘却了曾经失意时,能有人鼓励,哪怕只是一个眼神,我们也会感恩;忘却了曾经无助时,能有人关心,哪怕只是一句安慰,我们同样也会感恩……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让我们忘却了感恩,无暇去感恩,于是日子便一下子浮躁起来,变得喧嚣不安。我们需要得到提醒,感恩需要得到提醒。

提醒感恩是提醒一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也许生活中真的有很多不如意之处,但是换个角度去审视它,以一颗感恩的心去迎接它,我们会发现心情明朗了许多。

提醒感恩是为了让我们学会感恩,重拾感恩。感恩于生命,感谢它给了我们体验生活的入场券;感恩于爱,感谢它给了我们感受温暖的热源;感恩于机遇,感谢它给了我们升华自我的阶梯;感恩于苦难,感谢它给了我们继续拼搏的筹码……

常言道:感恩图报。提醒感恩,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要让我们以一种更积极的态度去回报我们感恩的对象。对生命最好的回报莫过于珍惜,对爱最好的回报莫过于传递;对机遇最好的回报莫过于把握……

提醒感恩,要把握好感恩的界限与内涵。那不是一味地肯定或依赖于外界的给予,而忽视了自身努力的价值,磨灭了继续进取的斗志。毕竟自己才是生活的主角,进取才是生活的法则。感恩可以是一种慰藉,却不可以成为一种麻醉。

感恩如一场及时的春雨,冲刷掉浮躁的尘埃与腐朽的气息,让一切在尘埃落定的平静之中孕育更加精彩的新生。

所以,让我们一起来提醒感恩,在每一个节日里,也在每一天。

作者由素材《孟母三迁》所折射出来的“心存感恩”的主旨引发思考,不谈为什么要感恩,只说“提醒感恩”,意在告诉人们“感恩”之事不可忘,这不仅照应了开头“有一种心事在魂牵梦萦”的话,而且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畅谈感恩话题,可谓立意清新。

文章以素材内容开篇,并以之为暗线贯穿全文,从古代谈到现代,从生活谈到生命,从实谈到虚;时而提示,时而批评,时而肯定,时而激励,用语汪洋恣肆,流光溢彩。

 

宋濂求学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摘自《送东阳马生序》

        课本链接

      《我的第一本书》《藤野先生》《名著导读?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名著导读?在苦难中长大》

        1.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巴尔扎克说:“苦难对于人生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个万丈深渊。”在人生的道路上,苦难如影随形,挥之不去。正是因为有诸多苦难,人生才变得丰富多彩。面对苦难,只要以勇敢的态度面对,用乐观的精神经历,凭百倍的信心搏斗,我们就能驾驭苦难,化解苦难,消除苦难。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苦难是磨练人才的熔炉。从这个意义上认识苦难,我们面前呈现出的必将是一条光明的通衢。

        2.尊师重道,不耻于问。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是求学习艺的关键人物。在求学习艺的过程中,必须尊师重道,不耻于问,方能有所收获。亲其师,必然慕其道,只有慕其道,才能不耻于问,俯身以求;只有尊其师重其道,才能有所感悟,有所收获,有所成就。我们正处于求学习艺的黄金时期,面对学习中的种种疑难,要勤思,多问,善悟,尤其要学会不耻于问。

3.学道不同,苦乐迥异。古人读书,信奉的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他们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光宗耀祖,扬名立万,所以他们追求的是金榜题名,高官厚禄,是以索取为目的的。应该明确,今天,我们读书的目的完全不同于古人的功利主义,我们读书是为了丰富自己,修养自身,成为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才,是以奉献为目的的。故而,古人读书,苦是真苦,苦中望甜;我们读书,虽苦犹乐,苦中有甜。

        《我比你幸运》

        求学之道,古今迥异巧妙对比,突出主旨。作者通过和素材人物对话的方式,将古今学子求学命运进行了全面比较,鲜明地表现出古今不同的学道本质,明确了不同社会体制下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目的和教育本质的不同,同时也蕴涵着求学之中不同的苦乐观。

       活用素材,与诗文典故相融合,贯穿全篇。文章以《送东阳马生序》为引子,将古代诗文、典故传说、名人轶事等融合在一起,贯穿全篇,纵横捭阖,显示出作者丰富的文化功底和较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

 

我比你幸运

       东阳马生,我比你幸运!或许真像宋濂所说,你的读书条件远比他优越,可我却从中品出了一丝悲哀。我不想和你比读书的条件,却想比一比其他。

       在读书的目的上,我比你幸运。你的目的是明确的,千百年来,读书人都是“学成文武术,货卖帝王家”,走的永远是科举仕途。从捧读《三字经》那天起,你就注定要成为封建科举的牺牲品。不要说“不”,你的老师不也在津津乐道自己“承天子之光,缀公卿之后”吗?真可谓嚼着自己的血肉叫“鲜美”啊!我比你幸运!我的学习目的很简单――为读书而读书,渐渐地我明白了,读书既为个人的成材,也为国家民族的昌盛。读书是为了给个人“充值”,更是为了民族之林的茂盛!我不会一头栽进“科举”的网络而难以自拔,我要在知识的长空里放飞生命!

       在读书的范围上,我也比你幸运。你除了“四书五经”“孔孟之道”外,还能涉猎其他吗?头上戴着你的“读书目的”紧箍咒,只能做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虚妄美梦,可悲!你上不晓天文地理,下不知矿藏资源,理不闻数理化学,文不懂外语马列。我却不然!我可以“学贯中西,文理兼容”,我可以登临书山,遨游网海,出入国门,探微知著,充分享受解读“为什么”的乐趣,因为我生活在你无法企及的时代。

       再说教育吧,我更比你幸运。你只能折服于头悬梁锥刺股,努力于囊萤映雪,学得何其苦!面对师长的尊严,你只能垂手而立,大气不敢出,疑义岂能诉?你的宋濂师长尚且“行深山巨谷”,临“穷冬烈风”,踩厚雪,裂足肤,你还敢懈怠愉悦吗?我却不然!我虽也不乏辛苦,却很有乐趣,小班教育寓教于乐,身受着“发展教育”,师生亲如一家,同窗情同手足,上课呼名,何其可亲;下课同娱,何其可乐。

       而说到学成之后的命运,依然是我幸运。你的师长宋濂老先生,最后不也是明里辞官,实则被贬。而你虽读了许多诗书,却忘记了封建文人学士一幕幕的悲剧:子胥功高吴王妒,文种灭吴身首分。可惜了淮阴命,空留下武穆名。昨日的万里长城,今日的一缕英魂。真是孤灯一盏寒夜清,心血耗尽换虚名,何必千年留笑柄?

       而我虽说难逃应试命运,至少勤读文本十二载,甚至更多,但我未必一定要入“庙堂”,也不必货卖“帝王”,更何况海本辽远,天本开阔,我尽可“鱼跃”“鸟飞”。马生啊马生,你为名而活,太累;我为自己而活,尤甜!

       其实,最大的不同是:你依然昏昏,我已然昭昭。所以,我比你幸运!

 

       《想起了宋濂求学的故事》

       文章在论述时,先以欧阳修、孟子的名言类比引入,唤醒对宋濂求学故事的记忆。经过了一番阐述论证之后,文末又回归到宋濂求学的故事上来,给人警示,让人深思,上下一体,首尾呼应。此外,作者为了表达“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个道理,借用宋濂的故事,旁征博引,既有对古圣贤先哲名言的引用,也有对古代诸多同类实例的列举,既想到了国外家庭教子的故事,也联想到我们现实中学生学习的现状,明确了一个普遍而又古老的道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想起了宋濂求学的故事

       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句话与孟老夫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异曲同工之妙。两位先贤圣哲所言均属一个道理,即一个人如果长期生活在安逸舒适的环境中,容易产生惰性,消磨斗志,从而不思进取,以至于碌碌终生;但如果生活在逆境之中,就可能会奋发图强,成就大业。

       可见,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欲成大业,必先经历一番刻骨铭心的磨难。

       忽然想起了宋濂求学的故事。

       宋濂从小勤奋好学,但因家境贫寒,无钱买书,就常常借书阅读并亲手抄录。天寒地冻,笔砚结冰,手指冻僵,可仍然不敢懈怠,因为他怕误了归还的期限。长大后,外出求学,更是艰苦万分。风天雪地,他“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其艰苦情状非常人所能承受。然而正是因为求学的饱经磨难,才成就了这位明代大学士的历史地位。

       古往今来,像宋濂这样的饱经磨难而走向成功的人士何止一人?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扼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事实上,挫折与不幸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财富,克服困难的过程就是一个使自己提高的过程。经受过挫折的人比在优越条件中的人更具处变不惊的老练,成功光顾他们的可能性也比其他人高。

       据说,在澳大利亚,每个家庭都相当富裕。但是,父母却让孩子们过着清贫的生活。冬天父母让孩子穿很薄的衣服,磨炼他们的意志;从小让他们到大海中冲浪、冒险,锻炼他们的胆量。思之弥久,才觉澳人聪明之处在于深谙“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道理。

       今天,我们的求学条件与古人相比,是何等的优越。宽敞明亮的教室,灯火通明的校园,和颜悦色的老师,亲如兄弟的同学,哪一点是宋濂所能享受到的?往返于学校,我们用不着徒步跋涉;寒冬腊月,我们无忧冰冻之苦;读书上课,我们无须调墨抄书。这岂是宋濂所能想到的?可是,我们的学习态度又是如何呢?坐拥明亮的教室,你有没有心飞窗外?面对丰富的知识,你是否如饥似渴?消耗着父母的心血,你可否心存感激……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当我们走进学校,走进教室,开始学习的时候,多想想宋濂求学的故事吧。否则,我们真的要对不起我们的老祖宗留下的光荣传统了。

 

仲永之悲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伤仲永》

       课本链接

       《傅雷家书》《论语十则》《孙权劝学》《名著导读?爱的教育》《孤独之旅》

       1.人才成长需要的是过程。世间万物的形成都需要有一个过程,人才的成长也不例外。如果忽视了这个过程,人为地揠苗助长,再茂盛的秧苗也会被摧残致死。跳高或跳远运动员那瞬间的腾空一跃,凭借的是在这之前的一段长长的助跑,人才成长也需要这样一个过程的助跑。

       2.教子之道在于后天教育。不可否认,人在成长过程中,有时存在天资方面的细微差别。天资聪颖的在成才的道路上可能顺利得多,因而成功的机会也就大。但是,天赋不等于天才,良好的天赋只能为人的成才带来一些优势,而不能说他就是天才。如果误把天赋作天才,而放弃了继续教育培养的过程,天才也会变为庸才。

       3.爱护名人不应过分吹捧。天才是人不是神。对待天才,不应过分吹捧,大肆宣扬。

 

       《别人为缩短你的助跑线》

       文章标题提出了中心论点“别人为缩短你的助跑线”后,先用天鹅缩短助跑线就不能飞翔的事例证明了论点。接着,作者从方仲永的故事出发,表述了方仲永“泯然众人”的根本原因,进而带出现实生活中魏永康的事例,古今观照,两相类比,使素材具有了鲜活的现实意义。结尾以提出号召,照应标题,强化论点的方式巧妙作结,也体现出作者很会为文的一面。

 

别人为缩短你的助跑线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