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了辛弃疾的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极力讴歌了青春的美好灿烂。这是一篇饱满充沛、汪洋恣肆的散文诗。文章结构紧凑,一气呵成,语言华丽多姿,色彩亮丽,通篇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不但朗朗上口,而且文采斐然。
王安石
王安石,临川人,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官至宰相,主张改革变法。诗作《元日》《梅花》等最为著名。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摘自《游褒禅山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
课本链接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小石潭记》
1.只有胸怀大志,才有可能到达理想的境地。人生的崇高理想如同天下的奇异雄伟、异乎寻常的景物,又常常在险远之处。要想到达理想的境地,就需要放眼世界,有敢为天下先的远大抱负。
2.有勇气、毅力及相应的有利条件,才能实现理想。漫漫人生路,荆棘丛生。因此需要我们以超乎寻常的勇气和毅力不断地开拓、创新,不断地拼搏、奋斗,并为自己理想的实现创造相应的有利条件。
3.对待科学、人生需要深思慎取。在科学乃至人生的道路上,假恶丑往往与真善美如影随形,如何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不可人云亦云,也不可浅尝辄止,需要脚踏实地,大胆探究,深思熟虑,反复甄别。
《莫畏浮云遮望眼》
文章以王安石“莫畏浮云遮望眼”的诗句为题,巧妙地化用诗句的意境,并以此为线索展开全文。作者以项羽、刘邦、约翰?克里斯朵夫等人,从正反两方面论述“拨开漫天的乌云”就能“在黑暗中寻求光明”的中心论点。最后,水到渠成地提出“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唯其如此,‘精彩在黑暗之后才能重现’”的结论。开头与结尾一致的“拨开云雾”,做到了首尾呼应,结构严谨。翅膀若是足够坚硬,雄鹰便开始展翅;水滴若是足够丰富,小溪便开始流淌;心志若是足够坚强、灵敏,人便开始前行。
莫畏浮云遮望眼
拨开云雾,你会看见满天的阳光。——雪莱
于是,伸出双手,拨开漫天的乌云,在黑暗中寻求光明,是下一个道尔顿、下一个安藤百福,亦或是下一个乔利。
曾经,乌云笼罩楚汉之地。
项羽,那个曾经仰天长啸的西楚霸王,拥有将阿房宫付之灰炬的不可一世,拥有横扫江北的赫赫战功,可最终,垓下的四面楚歌,虞姬的鲜血染红利剑,过不了这片心的乌云,过不了“千里澄江似练”的江东。
刘邦之智也许尽在于“愚”。“愚”忍鸿门之宴,“愚”纳敌之降将。他真正懂得眼前只不过是一时阴霾,能够用聪颖去寻求光阴,就能最终夺得天下。
就像是衣袖上的污点,项羽沉浸于它的肮脏,任凭它扩散;刘邦设法将它洗净,化为生命的亮点。
人生终究不能够完美。乌云遮天之时,是留在大观园中浅吟低唱,用一曲《葬花》来葬魂?还是挣脱束缚,用飞翔来成就人生?
约翰?克里斯朵夫给了我答案。
命运对克里斯朵夫是残忍的,夺走他的财富,掠走他的爱情,抢走他的健康。挣扎,让他痛苦,却不能够磨灭他的灵魂。在痛苦中,用他的生命,克里斯朵夫谱写着动人乐章,也写出他的顽强。
博迪同他,用仅能够眨动的左眼,他与助手配合,最终完成巨著。
人生的不完美终究会不会是绊脚石?无须再问。抬头看天,乌云之后躲着阳光。关键在于心空是不是足够开阔,心志是不是足够机敏,你是不是做好了接纳阳光的准备?
感叹于先贤的智慧,如果不是明白度过乌云的必要,司马迁不会在接受身心摧残之后重新站立;韩非不会在受嘲后重新奋起;贝多芬不会耳聋后重新高歌;季羡林不会在“牛棚”生活后重新欢笑;道尔顿、安藤百福亦不会成功……
莫畏浮云遮望眼。此刻,绝对“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唯其如此,“精彩在黑暗之后才能重现。”
纪伯伦之言犹在耳:“上帝不会让你的天空永远阴霾,伸出你的手,用智慧之心打开那一片乌云。”
不畏浮云遮望眼,拨开云雾,你我的世界阳光灿烂……
聆听流水的歌唱
天空“哗啦啦”地落泪,地上的水滴开心地聚集在一起,于是便有了我――流水。闭上眼睛,安静地聆听,你是否听到了流水歌唱的声音……
听,“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看,“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我一路唱着歌,流过平原。我不羡慕高山的巍峨,也不仰慕湖水的静美,因为我有流动的生命。我不仰望雄鹰有劲的翅膀,我不感叹猎豹的风驰电掣的速度,因为我知道自己微小,但并不渺小。看!夹岸的桃花笑颜粲然,对着流水的清澈梳洗自己的模样;柳杨因得到我的滋养,伸长衣袖飞扬;我体内的鱼儿开心地嬉戏玩耍。生命因我而鲜红耀眼。在一望无垠的平原上,我放声歌唱,望天上云卷云舒,看庭前花开花落。
面临高山的阻挡,我并不感怀忧伤,埋怨命运的不公。相反,我微笑着,弹奏出激情昂扬的乐章,生命总会有起伏。你听!“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是王安石对变法反对者的引吭高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在历史的长河边唱出了自己不屈的精神;李白抛弃功名利禄,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些困难重山只能挡住我前进的道路,却无法阻止我前进的脚步,我不灰心不失望,一路凯歌迈向远方……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落花在我耳畔轻轻低吟。我说:“请跟随我流淌的轨迹,你会明白――流水并非无情,而是带你迈向更广阔的天地。夜空中划过的流星,只是一瞬,但是它经过了炙热的大气层,将自己的生命熊熊燃烧,将光明无私地奉献给大地,于是便筑就了永恒。”落花不信,我开心地笑了,“哗啦啦――”地继续向前流淌。
远远的,我听到了大海波涛汹涌的呼唤。我高歌,对落花说:“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我整理好行装,勇敢地投入大海的怀抱。落花不禁感叹:“一条因生命而歌的潺潺流水,汇成了一片生命的大海!”
作者巧化意境,凸显勇气和毅力对人生的重大意义。文章以聆听流水声为切入点,然后引用王安石、文天祥、李白的诗文,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地论述,最后借落花之口,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独特体悟:不屈、淡泊、刚毅――人生会奏出华彩乐章。另外,文章三次引用王安石的诗文,中间一处引用是阐述观点,其余两处引用与景物描写巧妙融合,使内容充满诗情画意。
说墙
一道真实的墙,能划分土地的界线;一道心灵的墙,能维护别样的人生。
王安石,身处高位却以满腔热血矢志改革,尽管“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早在你的预料之中,但你以“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的大无畏的勇气,在改革派和保守党之间筑起了一道心墙。
屈原,你高声吟唱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仕途不顺,求索不到救国之道,你只能投身汨罗江。
你被放逐而赋离骚,爱国之情溢于言表;你用心墙阻隔外界的权位之争,你用高洁的情怀抒发壮志。那道唯美的心墙,寄托着你高雅的灵魂。汨罗江水,流淌不息,你的正义之气也定能够在天地间永存。
李煜,多情的你不该成为皇帝,处理政务不是你的理想。一道心墙,让你营造属于自己的心灵世界。在你的世界中,你有“剪不断,理还乱”的遐思,你有“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惆怅。南唐亡了,当你一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传到昔日臣子耳边时,他们纷纷抱头痛哭……那道心墙,注定你是一位心慈手软的皇帝,同时也注定你是一个多愁善感的诗界精灵。
其实,人生的“无限风光在险峰”,可惜,那个地方很少的人能坚持,要么中途折返。因此,“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一道道心墙,筑就一段段传奇,营造出一个个超凡脱俗的人生。
【点评】
结构清晰,凸显立志方能成材的主题。文章先从实有的墙到心灵的墙,点明了墙、特别是心墙的作用;然后列举了文学家王安石、诗人屈原、词人李煜,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证明心墙的作用;最后一段进行了总结。
值得一提的是在文章第二段,作者直接引用了王安石的两个名句,接着以名人为例证明,最后化用了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的名句,情景交融,深化主旨。
鲁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后改为周樟寿,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享年55岁。青年时代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公费至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理想是以自己的双手去治病救人,后因战乱纷起改行为作家,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于上海。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小说中《祝福》《阿正传》《狂人日记》等较为知名。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了,分在机关科。大约过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毕业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但待到在东京的豫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我于是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这时正值俄日战争,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我便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但都陆续失败了。我又想往德国去,也失败了。终于,因为我的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我便回到中国来;这时我是二十九岁。
――摘自《鲁迅自传》
课本链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孔乙己》
1.正确的选择,精彩的人生。漫漫人生路,每个人都将会面临很多的选择,你选择怎样的道路,就可能拥有怎样的人生。只有拥有理性的思维和清醒的头脑时,才能看清形势,把握时机,准确定位自我,做出精确的判断,让自己的前行之旅更加顺畅,让自己的人生之旅更加精彩。
2.博大的胸襟,深邃的眼光。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各类的人,有把国家、人民装在胸中的人,也有只把个人利益装在胸中的人。我们不能完全否认后者,但我们可以说,胸怀天下、忧国忧民者,他的生命会更有价值,他的人生会更加绚烂。胸襟博大者,他的目光也必然更深邃,他能够见人所未见,成为思想的启蒙者与道路的开拓者,最终为世人所敬仰。
3.美好的理想,冰冷的现实。理想总是美好的,而现实常常会是冰冷的。如果一个人完全抛离现实,那么他的理想即使再美好,也终究不过是空想、幻想。真正的智者,不会不顾现实,完全沉溺于梦想,更不会被现实的困难吓倒,趋利避害,他能够协调好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心灵的选择》
在人生路上,只有理性而勇敢的心灵才能做出正确的抉择。作者联系时代背景,恰当地运用鲁迅“弃医从文”的例子,让读者真切感受到了这伟大的心灵所做出的选择。同时,作者还紧扣话题,贴切自然地引用鲁迅的诗句,增添了文采,深化了主题。
在写作议论文过程中,运用人物素材一定要紧扣话题,简洁概括,并融入深入的思考与分析。心灵是一个人的根,人们的观念在心灵深处徘徊而升华;心灵是一个人的灵魂,人们的举动因为心灵这个灵魂辗转而改变。
心灵的选择
面对人生之中的一个个岔路口,我们应始终保持一种清醒的头脑,做出理性的判断与正确的选择,从而走向更高的人生境界。
在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的黑暗年代,鲁迅抱着医学救国的热情东渡日本留学。当他从电影中看到中国人被日寇砍头示众,周围却挤满了看到同胞被害而麻木不仁的人群的情景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他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于是他听从心灵的召唤,毅然选择弃医从文,写出一篇篇充满深邃的思想的文章,或刺向敌人的胸膛,或唤醒愚昧者的灵魂,或激发前行者的斗志……鲁迅用他的心灵所做出的选择,让他成为后代人们心目中一座思想的丰碑。倘若鲁迅先生没有以一颗理性而勇敢的心灵做出这个“弃医从文”的重大选择,也许这个世界上就永远少了一道思想的光芒,那将多么令人遗憾。
从古至今,有多少豪杰、多少壮士为了心中的高尚情操,为了祖国的尊严,面对生与死的激烈碰撞,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蹈死不顾,至死不悔。面对元人的种种威逼利诱,文天祥决然赴义,“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面对鸦片泛滥,长此下去全中国将无御敌之兵且无充饷之银的危难境况,林则徐毅然挺身而出,虎门销烟壮举威慑中外;面对黑暗的势力,鲁迅先生从不退缩,用他锋利的笔,喊出“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心语……至今读到这震撼人心的诗句,仍让人激动不已。他们心中做出的正确的选择,他们的豪言壮语、英勇事迹,激励着一代代成长中的青年,他们的选择已在我们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他们的举动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从历代伟人心灵深处的选择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大义所在。是心灵的选择促成了他们的最终的美,是心灵的选择让他们至今仍闪耀着光彩夺目的光芒。
舍弃小我,选择大我;舍弃自私,选择高尚;舍弃奸诈,选择诚信;舍弃小我而完成大我……这才是人们从心灵、从灵魂的大无畏的选择。
鲁迅先生,只有一个
夜,静静的。我独自倚在窗边,任冷风打着窗棂。望着鲁迅先生的那张发黄的照片,我心中涌起一阵莫名的哀思,我不由地想起了鲁迅先生跌宕起伏的一生。
鲁迅先生从南京水师学堂毕业被派往日本去留学之时,他本是决意要学医的。因为他知道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然而在国外所见的一幕幕,让他思想发生了变化。他在自传中写道:“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于是他决定弃医从文,倡导“较为广大的运动”――新文艺,开始了用如匕首、如投枪的笔与黑暗作斗争的生涯。从此中国少了一个平凡的医生,而多了一位影响深远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
鲁迅先生,只有一个,他的人生、他的思想、他的精神,都是独一无二的。他始终高昂着头颅站在时代的前沿,独面黑暗势力,引领人们前行。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的肉体生命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永存,每当读到他的文章,我分明感到他就站在我的面前。
是的,他的文章没有周作人的散淡,没有张爱玲的雅致,没有徐志摩的诗情画意。其实,鲁迅先生是完全有能力写出比任何诗情画意的作家都优美的文字。从他那本薄薄的《朝花夕拾》,那本薄薄的《野草》,我们可以品味到鲁迅先生独特的美,那是超越了诗情画意的美,这美中包含着令人振奋的力量,这美是独一无二的,是鲁迅先生所独有的。
曾经有一位同学问我的偶像是谁?我平静地告诉她:“是鲁迅!”她诧异地望着我,觉得匪夷所思。我当时是很气愤的,但又不禁悲哀起来了,然而我又慢慢平静了下来。
是的,身处喧哗的尘世,内心怎容得下那锋利的匕首?然而,时间将证明一切。假如鲁迅先生抛弃当初“弃医从文”时的崇高理想,也像那些庸俗的作家那样为了名与利去取悦大众,他的文章还能至今让我们感到震撼吗?读鲁迅吧,终有一天,我们会回头品读鲁迅的文章,品读鲁迅的人生。
因为,鲁迅先生只有一个,他是独一无二的。
品读其人其文,我们的思想、人生的境界,会跃上一个新台阶。
独一无二的鲁迅先生,正等着我们走出浮华的海面,款款地步入他的心房,与他进行灵魂深处的交流……
【点评】
这是一篇直接以鲁迅为写作题材的作品。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作者站在历史和现实的高度,对鲁迅先生文笔及为人的审视,表达了对鲁迅的敬仰。但文章并没有仅仅拘泥于历史,而是立足现实,理性思考,借助鲁迅在人生路上的勇敢抉择,表达出面对社会冷落鲁迅的愤慨,进而呼吁我们去亲近和阅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2014年高考作文素材:习总书记引用的古典名句【修身篇】
下一篇文章: 高考前巧用课本素材备考2014年高考作文(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