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华作文网: 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
冠华作文网祝愿:天下学子金榜题名!
网站首页
高考导航
教育资讯 | 网络信息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考后点睛
英语特区 | 教师频道 | 家校互动 | 网站社区 | 同行作文 | 帮助中心 | 在线留言 | 设为首页
高中作文 | 高中佳作 | 作文素材 | 专家指导 | 阅读训练 | 满分作文 | 作文预测 | 高考真题
站内搜索
文章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高考频道 > 作文素材 > 正文         ★★★
高考前巧用课本素材备考2014年高考作文(一)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5/30 8:13:20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2014年高考作文备考:高考作文巧用课本素材(一)

第一篇 名人篇

人物,对于文章创作有着非凡而绝妙的效用。善写文章的人,常在自己的文章中或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名人素材来表情达意,使文章内容充实,从而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课本名人素材,来自于教材,一则,学生熟,使用起来得心应手,省心省力,快捷高效;二则,课本中所选篇目都是名家名作,其中提及的大都是历史上的重量级人物,作为写作素材来使用非常具有说服力;三则,这些重量级的课本名人素材具有极强的可延展性,可以通过对一个课本名人的深入了解而知道更多的相关素材。因而,在同学们课业紧张的情况下,可以先吃透课本,学会用课本素材及课本延伸素材,之后再兼顾其他。课本名人素材与一般人物素材在本质上并无不同,只是课本名人素材更容易被记住,更方便于应用,并且质量更高。深入了解课本名人的历史背景、人生足迹、贡献与影响,然后掌握使用名人素材的基本技巧,就可以将你所积累的课本名人素材运用到作文中。

用法一一枝独秀――彰显思想高度

文章是思想的载体,好的文章要显示出其思想的高度和纯度。只有这样的文章才能称之为文以载道,才能说是具有社会功用。如优秀作文《勿以亲疏定是非》中写道:

运用课本中的典型人物孙中山,文章的主题明确、内容翔实。可见,感悟人物,注重理性,能让理性之光熠熠生辉。既彰显了人物的思想高度,也显示了作者的人性高度、思想高度。

用法二人面桃花――对比加强论说

名人是社会的精英,名人的经历更具有说服力。写作中结合课本人物素材详加分析,得出的结论真实、可信,具有极强的论说效果。如优秀作文《水》的片段:

爱之清水

著名作家海伦?凯勒的成功震撼了全世界,然而在她成功的背后是一种强有力的力量鼓励她、支撑她,那便是家庭教师沙利文给予她的爱。海伦在一岁时因一场大病变得又聋又哑,而且双目失明,她的脾气十分暴躁,经常摔打东西,直到沙利文的出现。沙利文不仅教她盲文,还经常鼓励她、照顾她。也正是因为沙利文对她的爱,才使得海伦改掉了暴躁的脾气,才有了海伦的成功。一滴赋予了沙利文的爱的清水,净化了海伦当时浑浊的心灵,使浊水变得清澈、透明。

爱之浊水

爱在给人以鼓励、支持的同时,也会悄无声息地浑浊人的心灵,左右人的行为。“千古谁堪伯仲间”的诸葛孔明,对好友马谡的爱,使街亭失守,致使其六出祁山而寸功未建。  唐玄宗对杨贵妃的爱,为了“一骑红尘妃子笑”,不惜大兴土木,劳民伤财,荒废了朝政,结果落得个“马嵬坡前草青青”的凄惨结局。

本文通过沙利文对海伦凯勒的爱和唐玄宗对杨贵妃的爱的对比,突出了沙利文的爱,将其比喻成爱的清水,净化了海伦当时浑浊的心灵,使浊水变得清澈、透明,彰显了文章主题。

用法三春潮带雨――形成气势

作文时,可以围绕话题发散思维,搜寻相关的人物,排比成文。比如下面关于“生命”主题的一段文字,就是引用了四位课本人物素材对“生命”作了解释:

秉笔直书写春秋

“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车辚辚,马萧萧,旌旗遮蔽了天日,兵戈如林,重兵压境,你却面如止水。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袁军;远征乌桓,大败单于,登临碣石,横槊赋诗:“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你胸怀的是天下一统,知命之年却依然戎马倥偬,身下的战马,了解你的心意,不用扬鞭自奋蹄。

向前,向前,向前!

邰丽华,冲破羁绊,永远向前,让舞步飞扬。

向前,向前,向前!这是我们民族昂扬的精神,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魂,让我们吹起向前的号角,让中华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向前,向前,向前!

 

直接使用课本人物素材,让我们亲切地感受到了人物形象,而排比成文,更显示了作者对语言的把握能力,使文章的文采“跃然纸上”。

总之,“腹有人物文自华”,只要平时对课本人物博观约取,定能厚积薄发,笔下生花。而在人物素材运用的几个常规方法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创造。

 

庄子

庄子是我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蒙城县)人,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为寓言《庄子》,道家尊称为《南华经》,并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摘自《庄子》

课本链接

《�井之蛙》《庄子钓于濮水》《混沌之死》《呆若木鸡》《逍遥游》《庄周梦蝶》

1.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没学到。”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一个人不管知识多么渊博,也不过是沧海一粟。即使学富五车,也还要不断进取,以免成为“井底之蛙”,为大家耻笑。

2.满招损,谦受益。满招损,骄傲的人是永远不能成功的;谦受益,谦虚使人进步。人,有自知之明,才能清醒地学习和工作。人生,要经常反省自己,不能囿于自己有限的见识而自满自足。我们只有保持谦虚的学习态度,保持“三人行,必有吾师”的求学精神,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3.揣测不能代替真相。“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惠子是求实的,“子非我,安之我不知鱼之乐。”庄子是善辩的。庄子的辩论固然机巧,但是口舌上的胜利,仍然不能改变事实真相,庄子说鱼儿快乐,其实快乐的是他自己而已。在美学上,这被称作“移情”。

《隐形的翅膀》

文章以屈原、周敦颐、庄子的人生理想和奋斗历程为例,形象地阐释了“隐形的翅膀”就是坚持、目标和自省。唯其如此,才能净化灵魂,给我们以力量和支持。

作者在文中扣住主题,恰到好处地改写典故,巧妙地将庄周梦蝶和庄子钓濮的典故编述成故事,并紧扣文题“隐形”“翅膀”,使文章增添了丰厚的意蕴。

 

隐形的翅膀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它给我希望。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它带我飞向远方。隐形的翅膀,它给我力量,给我支持,它带我飞向那片属于我自己的广阔天空。

穿越时空,我看到一个挺拔的身影,吟唱着“众人皆醉唯我独醒”,徘徊在汨罗江畔。看透这世事的污浊,他毅然决然地投入了江中。在那一瞬间,我看到了他的那双翅膀,承载着他的满腔热血和爱国热情,飞了起来。肉体虽然毁灭了,灵魂却因此得到永生。

我又来到了莲花池边,看到一个身影,惬意地遨游在莲花丛中。莲花赋予了他高贵的人格与精神,这就是他的翅膀。他向往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是那样一种高贵淡雅。生活的贫困不能阻碍精神的富有。他的翅膀拯救了他的内心,世俗的烦琐被他抛在了身后,他的灵魂随着翅膀飞入了圣洁的天空。他的人生因为那双翅膀,飞入了一片新的境界。

那是一个尘封的乱世。濮水边的那个背影显得那么凄凉和寂寞。于是,他在梦中和蝴蝶相遇了,醒来后,连他自己也分不清谁是蝴蝶,谁是自己。看着那一花一草,他领悟到了,那一瞬间,他的背上抖出了一双巨大的翅膀。这翅膀因他那颗淡泊、豁达的心而生,因他物我两忘的心而生,因他明白了事物的相对性和变化性而生。他的翅膀带他飞上了蓝天,一片更加广阔的世界在他眼前展开。他的翅膀给了他重生。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它是一种坚持,是生活的目标,是人生的态度。所有想要攀上人生顶峰的人,一定都带着这样一双翅膀上路。有人说这翅膀不存在。不,我分明看到那些从我眼前走过的伟大的先人们,都带着他们的翅膀。这翅膀带他们飞上了天,它洗涤了人们的心灵,净化了人们的灵魂。之所以说它隐形,是因为它埋藏在人们的心中,慢慢地生根发芽,默默地给人力量和支持。翅膀来自于自己的心灵。想要拥有强壮的翅膀,就要有一颗强有力的心,让自己的心变得越发坚强,我们的那片天空就会越发宽阔。

我期待着,有一天,我也能插上那双隐形的翅膀,飞翔在属于我的那片天空。

《管窥庄学精神》

文章以庄子的《秋水》和《逍遥游》为例,围绕“自由”这个中心,阐释了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因而也是对立统一的道理,因此人生更应追求心灵的自由。作者将博大精深的庄子精神浓缩为“想得开”三字,然后运用直接引用和间接转述的方法,对相关内容进行评述,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做到了化难为易,深入浅出。庄学精神,用一句最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想得开”的精神。“�”字,从门,人生中有许多人为的门、人为的壁障,封闭了我们自由的心灵,遮蔽了人类的生命真谛。在庄子看来,人生的真实意义,必须打破这些壁障才能获得。机巧、智识、功名、利禄等,都是将心灵闭死的门。《庄子》一书,无处不是讲勘破富贵功名、声色犬马以及人们的一切自以为聪明的享受,去抵达自由人生的境界。所以《庄子》一书,充满各种“小”与“大”的对比,引领人们由一个自我封闭的心灵空间,进入无限自由的精神境界。

 

管窥庄学精神

有名的《秋水》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四海之大,可在天地中间,就像蚁穴在大泽里一样;而中国在四海之内,就像小米在大仓里一样。宇宙空间如此开阔广大,有什么理由值得把心灵封闭起来呢?

这里,庄子所谓“中国→四海→天地”跟孔子所谓“鲁→东山→泰山”一样,精神的视界是开放的,空间的体验是伸展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两种精神并存是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结构中儒道互证的一个实例。但是,这两种精神又存在着微妙的差异:儒家思想传统以“刚健”为中心,借空间的张势提升人的精神的向上性;道家思想传统则以“自由”为中心,借空间的拓阔,以抒发人的个体的自由感。从这个意义上说,此种共生又是一种深刻的儒道互补。

由于以“自由”为中心,道家尤其庄子的心理空间体验,充满着否定性力量,充满着挣脱的意欲,充满着开合、翕闭、张弛、动静的对立统一因素。

《逍遥游》中,鲲鹏的空间就比斥、学鸠的世界广大得多,自由得多;列子御风而行的空间,又比鲲鹏更自由自在;然而至人“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变,游于无穷”,又比鲲鹏、列子更自由,更无限。尧拥有天下之广大与美,但尧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然丧其天下,以天下为不足道。

十分有趣的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何要在“桃花源”的入口处,虚构一个非常逼仄的山口?这正是诗人从道家庄子那儿化来的形式。他要使进桃源的人首先感受到某种挤压感、某种逼仄与紧张,象征着现实人生的种种拘束,然后挣扎而出,伸张到一个开阔自由的“豁然开朗”的空间。此种心理空间体验为后代许多诗人所接受,遂形成中国山水诗中一个不易被觉察却深深联通着庄学精神的思想传统。

 

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字孔明,人称卧龙,东汉末年徐州琅邪郡阳都县(在今山东沂南县)人。诸葛亮在隆中已隐居了十年,其智谋为大家所公认,有匡天下之志。后刘备三顾草庐,请计于诸葛亮。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的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孙抗曹的道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摘自《出师表》

课本链接

《蜀相》《八阵图》

1.机遇和责任同在。《出师表》一文中阐述了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更写出了他的责任之心。

2.自信、乐观才能有所成。自信是人对自身力量的一种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有了自信,相信自己行,才能大胆尝试,接受挑战。不应妄自菲薄。

3.亲贤臣,远小人。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君子”,也会有“小人”。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君子”执政,勤政、廉政、善政,上下一心,同心同德,工作顺心;“小人”当道,懒政、贪政、擅政,上下异心,离心离德,工作揪心。即使当权者皆是谦谦君子,如若身边无君子相随,却有小人相拥,则事业难成。而我们在交友时也应如此,“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室,久而不闻其臭。”

《给诸葛亮的一封信》作者用诸葛亮失街亭之事来批判社会不良现象,开头从不赞成诸葛亮的观点写起,引起阅读兴趣。接着把失街亭的责任分析得清清楚楚,以及诸葛亮在此次战争中的功劳和收获,从而和现实社会相联系。层次清晰,内容一目了然。借古说今,手法多样。作者巧妙评价失街亭中的功过是非,并把它们有机的组织起来,适当点评,综合运用多种手法,联系社会实际,使内容更为深刻。

 

给诸葛亮的一封信

惊悉街亭失守,阁下追思先主遗言,思过责己,且自贬三级,窃以为不智也。先生既为“中华智星”,又有“鬼神不测之机”,应善为自谋,如何能陷自己于不义,自毁前程呢?小子虽不才,也愿为先生谋划一二。

其一,街亭之失,马谡之过。两军相接之初,先生运筹帷幄,调兵遣将,且一一授以战术要诀,可谓劳心尽力,周详之至。然马谡违先生节度,举动失宜,最终失了街亭。先生完全可以“舍车保帅”,将干系推得一干二净,何苦大包大揽呢?自古“刑不上大夫”,先生贵为一国丞相、三军统帅,即使担当“领导责任”,亦不过检讨反省、做做样子而已。而先生竟自贬三级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