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亦能覆舟。”
“郭德纲事件”并非个案,在此之前也有类似事件发生,想必在此之后类似事件也不能杜绝。为什么这些公众人物总是公然挑战道德底线,肆无忌惮漠视公众的智力与情感?
王菲代言伪劣商品,周杰伦代言伪劣商品,侯耀华代言伪劣药品,我曾经极为崇拜的功夫明星成龙也代言伪劣药品,我最喜欢的央视资深主播赵忠祥也代言伪劣药品……呜呼哀哉!
公众人物,你的名气是公众捧出来的,你不应该利用公众对你的信任来兜售那些伪劣产品啊!
你挡不住金钱的诱惑,因那笔巨额广告费而让你的心田长上了杂草。对于那些伪劣产品,你用头顶上耀眼的光环给它镀金镀银,让它虚幻成满足人们心愿的神奇魔镜,让购买那些产品的人们在幻境中憧憬着缥缈的未来,你心安吗?试问,那产品你用过吗?或者你敢用吗?你用甜蜜的语言描述着它的“非凡功效”,你让奸商偷走公众的钱包,再从钱包里抽出几张大钞给你时,你问心无愧吗?
还有你——我的青春偶像,你摆着“大牌”的架子,觉得每一个人都应该臣服于你的脚下。当机场人员禁止你的某些违规行为之时,你破口大骂。你知道吗?在那一刻起,我的偶像就颓然坍塌,成了瓦砾遍布的废墟。你是万众瞩目的明星,但没有与他人不一样的特权,你来自民众,你也是民众的一员,难道你颐指气使惯了,就连基本常识都忘记了吗?我是那么爱你,我的偶像!以至我在写这篇文章时都不愿意点出你的姓名,可是,你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也要爱护自己的“羽毛”啊!
何谓“公众人物”?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公众人物,我想对你说:无博爱之心,是寡爱也;无自爱之心,是自损也;无利民之心,是短富也;无守法之心,是违天也;无亲民之心,是自毁也;无善物之心,是悖德也。一定要坚守道德底线,耐得住三昧真火,顺天而行,应运而动。公众人物应该成为公众的表率,只有善待公众、善待社会,尽自己的义责,唯其自重方能留下清名。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只要将“慎独”二字常挂心头,今夜星光依然灿烂。
点评:文章一开篇就开门见山,直斥郭德纲,但作者并不恋战,因为他不想把“郭德纲事件”看做只是偶然的个案,他要剑指一大批类似事件。他不只战一个郭,还要战众多公众人物。所以,作者直接点了那些“大牌”的姓名。很多写时评的人往往不厌其烦地复述众所周知的事件,而实际人们读时评是为了得到深刻的剖析,从而获得情感上的共鸣。毫无疑问,这篇时评避免了老套的写法,如刑天一般挥舞着干戚,寒光一闪,直刺肯綮。当然,作者并非冷面杀手,也有温情的一面,比如对自己的偶像,比如结尾,让大众甚至当事人都不至于颓唐而看到了光明。
二、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2010年8月3日,中国—东盟教育部长圆桌会议暨第三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在贵阳市开幕。交流周以“合作共赢,和谐共生”为主题,东盟各国使节、教育家和青少年代表近300人参加了开幕式。
“合作”“和谐”是全人类的共同心声,但不可否认,不合作、不和谐的事件在21世纪,依然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
请你根据自己对“合作”“和谐”的理解,结合现实生活,以“合作共赢,和谐共生”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合作共赢 和谐共生
沙玲
孟子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后汉书》曰:“共舆而驰,同舟而济,舆倾舟覆,患实共之。”千古箴言昭示着一个永恒的真理:合作共赢,和谐共生。
二胡的内弦、外弦并无主次之分,无论让哪一根弦单独演奏,音色皆单调乏味,只有各具音色的两根弦相互协作,才能演奏出和美的乐章。感人肺腑的二胡旋律启迪我们:合作共赢,和谐共生。
动物界也存在“合作共赢, 和谐共生” 的现象。两种动物都以和对方合作作为自己生存的前提,以和对方和谐相处作为自己生存的基础,并以此缔结并创造“双赢”的局面。比如,海葵和螃蟹:海葵附在螃蟹躯体上以增加猎食的机会,而螃蟹也因此不劳而获,分享海葵的战果。事实上,“合作共赢,和谐共生”是生物圈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简单生物进化为复杂生物的基本规律。反观那些总是凭借着自己强悍的力量以消灭对方为手段来获得生存的动物,比如恐龙,早已“灰飞烟灭”了。
有一个著名的电脑游戏,叫“囚犯的困境”,是一个叫艾克赛罗德的政治学学者设计的。这个游戏的规则是:囚犯之间如果合作,便可得到3分;对立只能得1分;如果有一人和别人合作之后反戈一击则可得5分,而另一人只能得0分。
以一般的思维,最聪明的获胜之道当然是先骗人合作,然后再反咬一口;最笨的就是那个轻易相信对方的“傻瓜”,因为即使运气好,也只能得到3 分,而得0分的概率相当大。
事实上,游戏一开始,“最聪明的”的确是赢家,“最笨的”的确是输家。然而,时间一长,艾克赛罗德发现,输家却是以背叛为手段的那个“最聪明的”,赢家却是以合作为手段甚至肯原谅别人背叛自己的那个“傻瓜”。为什么?道理很简单:有过背叛劣迹的,再无人肯跟他合作,于是乎,在他最初一两次得手之后,只能得到可怜的1分;而宽容的合作者总能得到3分,并且由于他不会背叛,其他人都愿意与他长期合作,保持和谐的关系,因为“共赢共生”总比你死我活要惬意得多。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何尝不是如此。个体的人都需要生存,都需要发展,但使诈必定失败,唯有合作才能有和谐,唯有共生才能有共赢。正如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所揭橥的:最理性的方法就是以合作求得共赢,以和谐求得共生。
不久之前,韩国、朝鲜剑拔弩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东亚上空黑云压城城欲摧,危如累卵,但兄弟相残的悲剧最终没有上演,就是因为地球人都知道:和谐是共生之道,合作是共赢之道。
点评:如此深刻而丰富的诠释让人感受到真理的光芒,如此朴素而大气的说理让人感受到逻辑的力量。我们佩服作者能综合运用自己的知识突出文章主旨的能力,你看其左拈右牵,似乎闲庭信步,实则惨淡经营,由中国古典文献昭示文章主题,力沉千钧;由二胡演奏昭示主题,四两拨千斤,轻巧自如;由海葵、螃蟹和恐龙对比,主题不言而喻;由游戏“囚犯的困境”演绎主题,主题通俗易显;论及人际关系,以《集体行动的逻辑》回应主题;推及国与国的关系,以当前国际热点新闻作为阐述主题的最有现实意义的一个铁证。谋篇布局无不缜密地围绕主题,回环往复,形散而神聚。
三、陈树菊现象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48年,陈树菊的全部生活,就是卖菜。然而,她卖着青菜,吃着酱油拌饭,却凭借卖菜累积的小利,捐出了大多数人赶不上的善款:17年来陆续将1 000多万元新台币(约214万元人民币)的卖菜积蓄,捐给了母校——台东仁爱国小,以及专门收容孤儿的“阿尼色弗之家”。
没有显赫的声望,也没有庞大的营利事业支持,2010年3月,陈树菊却和多名国际富豪一起,登上了《福布斯》亚太慈善“英雄榜”。几个月后,美国《时代》杂志又将陈树菊列入2010年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的“英雄榜”,其排名第八。当《时代》“英雄榜”公布后,媒体如潮水般涌向陈树菊,可她的第一个反应竟是问记者:“什么是《时代》?”
台湾《联合报》说,陈树菊事迹的动人之处,不在于她的“有余”,而在于她的“不足”。她让世界看到人类的力量如何从草根喷涌,她证明了影响力绝非精英阶层的专利。
读完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请将你的想法写成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角度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树菊:品高如树,德馨如菊
叶志强
谈起慈善义举,通常只看明星富商;说到庶民善行,如今且仰台湾巾帼。
她只是一介菜贩,默守菜摊;她却是一位英雄,惊动世界。
她的善款有着明确的航标,她的力量让穷人重获生的希望。她熬过了多少个酷暑寒冬,日积月累地攒钱,虽非富豪,精神之富却胜过天使。不畏孤独,只为补起一方残缺的天空;不慕名利,只为播种几粒希望的种子。
她用耕耘48年的善行来阐明一个道理:人生虽短,但只要你奉献的每一分钟都对人民有益,你的人生一样“长生不老”。她,每天辛勤16小时,生怕浪费一分钟,生怕错过一笔生意,她在想,或许就因为这点钱,就能点燃一簇濒临熄灭的生命之火。
她,虽无豪言壮语,但却用最平凡最淳朴的行动来诠释爱的含义。她的收获就是为穷人们筑起一间心灵小屋,在那儿,穷人们摘得一颗希望之星。她是节俭的,甚至是吝啬的,赚的一分一厘也舍不得肆意“挥霍”,她能做一切穷人能做的事,也能做一般富人所不能做的事。她省吃俭用,捐款1 000多万,让濒临绝境的人感受到人间的温暖。
她的慷慨乐施,散发着人性的光芒。她用纤弱的双手扶助弱者。她用辛苦赚来的钱让更多的富人感知善之伟大。
她,虽个头小,没文化,甚至不知自己为何获奖,但她所做的事却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更让某些自以为是的富豪惭愧。她的品性,每个人都应拥有,至少汲取一点,留下细微善行,润泽后人的心田。
爱之力量何其伟大!因她,台北在短短10天之内捐款2 000多万。她的善举,胜过一汪大海,奔腾飞涌,润湿着每个人的心灵;她的爱心,胜过一轮朝阳,照耀着每一寸缺乏阳光的土地;她的不朽,可与民族精神共永恒,洗礼着每一代人的心灵。她的名字,当与日月同争辉——陈树菊!
她像一棵巨树,高大挺拔,枝繁叶茂,为需要帮助的人遮雨挡风;她像一株秋菊,傲霜斗雪,吐蕊绽放,为渴望温暖的人送去馨香。
品高如树,德馨如菊——陈树菊!
品高,高山仰止;菊香,香远益清。让我们在心碑镌刻上这个美丽的名字:陈树菊!
一棵棵树茁壮成长,一株株菊含苞欲放,绿化世界,装点人间。人间需要树,人间需要菊,人间需要成千上万的“陈树菊”!
点评:文章很巧妙地运用了镶嵌的修辞,以“品高如树,德馨如菊”为题藏入“树菊”二字,非常新颖。正文骈散结合,时而对仗,让文句有一种古典诗之美;时而参差,让人感到错落有致。此外,作者将对比、比喻、排比等手法运用自如,突出了人物形象,对陈树菊的事迹点染到位,简而精要,略而不陋,升华其精神内涵的语句具有绵长的诗意,让人产生不绝的思绪。
第四节
9月热点话题
一、北大才子出家事件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他是全国名校华师一附中走出的“数学天才”,曾以满分摘得国际数学奥赛金牌;高中毕业后,他被保送至北京大学;大学毕业前,他成功申请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全额奖学金;他是美女作家蒋方舟公开宣称的“梦中情人”……大学毕业后,他来到北京西山脚下的龙泉寺,成为一名修行居士。
他就是柳智宇。2010年9月,关于他出家的消息在网上迅速传播,有人赞赏,有人惋惜。
以上材料给了你怎样的感受?请根据你的感受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灵魂的归宿
孔垂晨
“烟霞清净尘无迹,水月空灵性自明。”西山下的龙泉寺内贴着这样一副楹联,这座千年古刹静候着来来往往的善男信女,也接纳了目前饱受争议的北大才子柳智宇。这位学子毅然放弃锦绣前程而选择清心寡欲的修行之路,似乎向奔走在喧嚣世界的我们提醒着什么。
这位“数学天才”以满分摘得国际数学奥赛金牌,被保送至北京大学,大学毕业前又成功申请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全额奖学金。柳智宇似乎是命运的宠儿,每一个足迹都书写着辉煌。然而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学子居然放弃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机遇,选择守在那方净土之上,探求佛法的博大精深,从此长伴青灯木鱼,聆听暮鼓晨钟。作家余华说过:“生活越是平淡,内心越是绚烂。”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是苦是乐,岂是凡夫俗子能参悟出的?
光阴在人世间流转,花凋无声,叶落无影,一切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云烟,我们的灵魂跋山涉水地奔波着,只为找一处安宁的归宿。柳智宇找到了,但他的选择无疑是对当今世俗观念的一个冲击,于是质疑批判之声四起,甚至被媒体娱乐化解读。面对铺天盖地的争议,柳智宇在清幽静谧的古寺里婉言谢绝了记者的访问,也许这就是他面对外界纷扰最好的回应。如果这是他灵魂的归宿,我们只有尊重,然后送上真诚的祝福。
有人说,一个没有任何实质信仰的民族是最可悲、最可怕的民族。没有了信仰,灵魂便无处安身。在这车水马龙、歌舞升平的现代社会,还有谁会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转过所有经筒,翻遍十万大山?在物欲横流、人心不古的年代,还有谁会辗转在朝圣的道路上,心怀虔诚的信仰,遥望远方的圣地?我们朝着约定俗成的成功迈进,却丢失了内心的秉持与敬畏,甚至将自己遗忘在如潮的人海中。而灵魂深处有一种信仰,才会在纷扰的人世里看清脚下的路,在猎猎西风中坚守一方净土,静待尘埃落定,那将是灵魂的归宿。
当昔日天才学子选择修行之路,不妨多一份尊重与包容,怎能认定世间只会少一个科学家,而不会多一位灵魂导师?
当煊赫归于平淡,灵魂得到宁静,谁又能说这不是另一种令人叹为观止的传奇?
点评:大众习惯了行走在由他人和社会为自己设计的人生轨道上,对于根植于我们内心深处的“学而优则仕”的功利思想深信不疑。殊不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我们可以不做出柳智宇的选择,但也不应该指责别人的信仰。作者选择尊重别人的信仰这一角度展开议论,从表层开掘,透析柳智宇的内心世界,窥视其灵魂的走向,聆听其生命的律动,温婉细腻,别有洞天。
二、“中国首善”陈光标承诺“裸捐”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着“中国首善”之称的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2010年9月5日在其公司网站上刊出一封致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的信,陈光标在信中指出,当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能够把财富归还世界,是一种高尚和伟大。相反,“如果在巨富中死去则是可耻的”,所以“在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将不是捐出一半财富,而是向慈善机构捐出自己的全部财产”。
以上材料给了你怎样的感受?请根据你的感受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财富·慈善
陈琦
财富是水,是身外之物。如果有一杯水,可以一个人喝;有一桶水,可以存放在家里;要是有一条河,就该与大家分享。——陈光标
陈光标——这个被总理称为“有良知、有灵魂、有道德、有感情、心系灾区的企业家”,因拥有“中国首善”的美誉而为国人所熟知。如今他又主动致信比尔·盖茨与巴菲特——“只积累财富,不懂得分享,在巨富中死去,是件可耻的事。”而与此同时,面对比尔·盖茨和巴菲特来中国举办慈善晚宴的消息,那些怕被劝捐的富翁战战兢兢,生怕自己的财富被人攫走。二者可谓判若云泥,妍媸自别。现在中国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先富起来的人不带头行善,何谈先富带动后富,让所有人都富起来?那些缺乏怜悯之心的富豪们再不醒醒,恐怕我们离自己理想的伊甸园就会越来越远了!
财富本乃身外之物,多做些慈善,与大家分享财富,何尝不是人生的另一笔财富呢?李连杰和他的家人是印尼海啸的幸存者,也许正是因为他死里逃生,在灾难面前感到了自己的脆弱与渺小,认识到了生命的宝贵与金钱的真正价值,从而才真正领悟到人生的意义应在于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帮助那些挣扎在生存边缘的贫苦人民。于是他设立了“壹基金”,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每人每月捐一元钱来帮助更多灾区的人们!
我想他们所拥有的已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财富,而是精神生活的财富!正如2007年巴菲特在德克萨斯州举行的慈善晚宴的主题演讲中所说的那样——“慈善的不是钱,是心!”要知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那些精神匮乏,只知为钱奔波的富商不会懂得慈善的意义,也不会感到慈善为他们带来的快乐,从这个角度上讲,把慈善作为事业的人也一定是一个有良知、有灵魂、有道德、有感情的人!
当然,我们应该看到,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正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所谓人心向善,我们有理由相信,会有更多的“陈光标”将财富投向爱心,用行动反哺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讲,陈光标今天的义举就是一根标杆、一种示范、一面镜子,其“裸捐”行为也正是中国富豪开始追求道德成熟的表现!
点评:在对陈光标的“裸捐”善举赞叹之余,我们难免也会对那些为富不仁之徒大加斥责,甚至觉得今天的社会已经沦落到伦理道德“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危难之中,对其他富者不存希望,对社会失去信心。从这个意义上讲,本文则显得理性思辨,并且充满希冀——陈光标的善举就如同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在富人中激起波澜,是投向他们内心的一枚思想炸弹,另一方面也向世界发出了中国富豪敢于担当的慈善信息。陈光标是孤独的,但从现实情况甚至终极意义上讲他必不孤独。文章以李连杰的事例来分析慈善之价值,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慈善之希望,结尾又雄辩、自信地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好的图景。总之,全文洋溢着激情,充盈着思辨,给人鼓舞,引人深思。
三、“打假斗士”方舟子遇袭事件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北京警方2010年9月21日晚8时举行新闻发布会称,发生在8月29日傍晚的“打假斗士”方舟子遇袭案告破。
据北京警方介绍,警方经过缜密侦查,一举抓获该案4名嫌疑人,其中一人是湖北某大学医学院泌尿外科主任肖传国,缴获羊角锤、钢管等作案工具。
经警方初步审查,该案是因为肖传国认为方舟子通过媒体、网络对其学术“打假”,从而导致其未能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肖传国为报复,指使戴建湘等人实施犯罪行为。
在过去几个月里,方舟子因“打假”而格外引人注目,他先是揭发“打工皇帝”、原微软中国区总裁唐骏文凭造假;又与唐骏校友禹晋永在微博上论战;而后再批张悟本、李一等“养生大师”是伪科学。
方舟子遭袭之后,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大家在称赞方舟子科学态度、斗争精神的同时,又在担心,方舟子的“打假”之路究竟能走多远?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高考前不妨来个轻松的审题体操
下一篇文章: 备考2012年高考热点作文素材与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