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也感叹:“他们讲什么围城,我近来对人生万事都有这种感想。”纵观整部《围城》也可见作者对此的深刻思考。在方鸿渐的人生历程中,作者给我们揭示了在当时的社会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如果只把自己关在个人生活的小圈子是不会有出路的,只有投身到伟大的时代洪流中去,把个人的命运和整个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在一起,才有宽广的前途”。
--------------------------------------------------------------------------------------------------------------------
《红与黑》(法国 司汤达)
《红与黑》描述了法国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低层社会中一个木匠的儿子于连·索黑尔,对现实,对个人命运的抗争。于连因精通拉丁文而当上了本地市长的家庭教师。他与市长夫人发生了恋情,被迫进了佤人世生活隔绝的修道院。修道院的主持很器重他的才华,把他又介绍给了巴黎一个侯爵做私人秘书。他又与侯爵的女儿发生了恋情,但因阶级的悬殊及反对者的破坏,没能正式结婚,于连在悲怆之下,去暗杀他以前的情人市长夫人,她虽然没有死在于连的枪口下,于连却因此被敌对阶级的忌妒者判以极刑。故事深刻地揭露了当时法国贵族和僧侣阶级的反动与专横,资产阶级的庸俗与卑劣。
小说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的经历与最终失败,尤其是他的两次爱情的描写,广泛地展现了“19世纪初30年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强烈地抨击了复辟王朝时期贵族的反动,教会的黑暗和资产阶级新贵的卑鄙庸俗,利欲熏心。因此小说虽以于连的爱情生活作为主线,但毕竟不是爱情小说,而是一部“政治小说”。
司汤达是善于从爱情中反映重大社会问题的文学大师。于连的两次爱情都与时代风云紧密相连,这是当时阶级角逐的一种表现形式,他对德·雷纳尔夫人后来的确也产生了真正的感情,但开始是出于小市民对权贵的报复心理。因此,于连第一次占有德·雷纳尔夫人的手的时候,他感到的并不是爱情的幸福,而是拿破仑式的野心的胜利,是“狂欢”和“喜悦”,是报复心理的满足。
如果说于连对德·雷纳尔夫人的追求还有某些真挚情感的话,那么于连对玛蒂尔德小姐的爱情则纯属政治上的角逐,玛蒂尔德既有贵族少女的傲慢、任性的气质,又受到法国大革命的深刻影响。她认为,如果再有一次大革命,主宰社会的必定是像于连这样富于朝气的平民青年。同于连结成伉俪,既富于浪漫气息,又找到了有力的靠山。而于连则认为与玛蒂尔德小姐结婚可以爬上高位,青云直上,因此不惜去骗取她的爱情。
但是,于连的两次爱情最终还是失败了。这是因为在复辟时期,封建势力向市民阶层猖狂反扑。于连不是统治阶级圈子里的人,那个阶级决不会容忍于连那样的人实现其宏愿。
◆《红与黑》中于连的浅析
于连出身卑微,是一个木匠家的穷小子;却才智出众,他能熟练的背诵《圣经》,而且是用拉丁文,这一巨大的反差也正是于连悲剧的重要根源之一。如果出身高贵,则可以做出一番事业,为别人所敬仰;如果才智一般,则可以庸碌的度过一生,不能飞黄腾达,也可能享受到平凡人的幸福。这一反差并不是致命的,而是由这一反差所激起的向上攀爬的野心,而这只应属于一个动荡的需要英雄的年代,也就是拿破仑的时代;而在等级地位已确定的复辟时代,这是统治阶级所必须扼杀的。也就是说于连的悲剧早已注定,只不过是爬得越高摔得越狠。
所以我认为于连是值得同情的。也许有人觉得于连在向上爬的过程中充满虚伪和狡诈,而这些在真正的阴谋家和野心家看来只不过是小巫见大巫,毕竟于连的社会阅历十分有限而且很多时候还会显出其本性纯良的一面,在当时的社会中这也是生存所必需的,所以对于一个渴望出人头地的青年人也是无可厚非的。反而有这种看法的人不是过于单纯,就是出于教化的目的。其实现在很多年轻人身上都有于连的影子,尤其是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许有着崇高的理想,但是改变个人命运的目的也不能被否定。我们不能单纯的批判于连,而是将于连当作一面镜子。
由于于连确定了奋斗目标就是向上爬,最初他认为对他来说爱情是无用的,所以他不懂也不想接触这东西。他只是将女人看作男人成功后的战利品,和对上层社会的报复,直到后来于连发现可以通过女人的关系实现自己的理想,于是他顺理成章的追求德瑞那夫人和德拉穆尔,而且是一步一个台阶的向上发展。但是在两者身上的体现并不相同,于连在初见德瑞那夫人时就对她的漂亮与温柔,流下了美好的印象;而对德拉穆尔却没什么好印象,也不觉得她漂亮。在于连对德瑞那夫人的追求中,表现了于连羞涩和自卑的一面,而且也可以说是初恋;而面对德拉穆尔小姐于连已成熟了很多,而且更多的是贪图她的家世,是一种互不相让的较量。
可以这么说于连追求德拉穆尔小姐是理所当然符合需要的,而与德瑞那夫人的恋爱则是错误的致命的,正是德瑞那夫人的温柔善良抚慰了于连,使于连得到了爱情的滋润。然而于连的命运注定不应有爱,当他得知德瑞那夫人写信揭发他的时候,他对这一“背叛”行为无法忍受,也正是因为他对德瑞那夫人动了真情,所以要毁灭她,这是出于一时的激愤。当他清醒过来后十分悔恨,在得知德瑞那夫人并为死去后,于连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而且野心也无法实现,反而可以更多的回忆过去,享受到了以前身处其中而未发觉的美好爱情,此时的于连才是真正幸福的。也算是为不完美的人生,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于连终因犯故意杀人罪最后被判死刑。他具有真与假、美与丑的二重性格,体现出当时社会关系的两极对立、矛盾和冲突.按照司汤达的本意,小说书名中的"红"象征着于连想成为拿破仑手下一名士兵;"黑"象征着于连不得不去当教士.纵观于连短暂一生的表现,不难发现:红是于连的真面孔,黑是于连的假面孔.红与黑共同组成了于连性格的二重性,同时,也共同促成了于连形象的悲剧性.对我来说,却于他的形象没有丝毫影响,却恰恰从侧面反衬出他的坦然。谁能说这不是一种美丽呢?能把自己赤裸裸的放到手术台上一寸寸的解剖,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幸福。勇气:要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思想。幸福:也正是要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思想。
◆于连的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上一篇文章: 2009高考作文精典题库与训练
下一篇文章: 最新话题作文一百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