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不应该在个人与家庭、社会的落差与错位间畏缩不前,而应化之为力量,在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价值,进而为家庭和社会贡献力量。
中华文化崇尚实用性,而我们也常将“有用无用”作为评判事物好坏的标准,而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与错位,实为在其中催生出的一种精神向度。追求缩小落差的过程,就如同西西弗斯滚石般,在虚无中超越虚无,在绝望中扼杀绝望。
之所以存在落差与错位,是因为人有醒悟和思考的能力,是因为我们懂得“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便尽自己最大可能去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障壁与隔阂。人首先应求无愧于己,纵使刀剑相向、舆论四起,也不应违背内心的道德准则与信仰追求。然后心系社会,将小我汇于大我之中,纵使只能激起细浪,亦有震耳之声、滔天之势。
化落差为前进之动力,视错位为勇往之鞭策,方可不愧于心,无止于行;方可见天地万物,见众生,见自己。
(选自考场佳作《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本文引证出彩,具体表现为:以习总书记的诗词为文眼,引用恰切;行文中,鲁迅、海德格尔、余华等古今中外名人名言信手拈来。此外,马洛里、梭罗、陶渊明等事例挖掘深入,整篇文章旁征博引,有条不紊,彰显了论据之丰富。
3.力求分析透彻。在说理类作文中,材料的丰富性还体现在作者对论据意蕴的深透揭示上,它往往使文章见地高超,不落俗套。试看下面文字:
每个人受教育程度和人生阅历不同,对精神底色的理解和定位也就不同。有人非经典不读,有人只满足于“职场攻略”“入行指南”。短时间内还看不出多大差别,甚至那些看了“攻略”的人,可能还会显出几分乖巧和机灵。日子久了,就难免显出底色的单薄和苍白。所以一般说来,人们无不向往和选择厚重的精神底色。不同的选择,会驱动不同的精神状态,焕发不同的精神力量。其结果,当然是人生境界和气象的天壤之别。
什么是厚重的精神底色?就是为人类文明发展证明了的经典作品,是曾经实实在在推动思想文化前进的作品,是为各门类学科奠基的作品。古往今来,思想文化光辉灿烂,各类著述汗牛充栋。以有涯之人生,怎能穷尽浩如烟海之无穷知识?网络时代,海量信息,更使读书学习变得无所适从。然则在无穷著述和海量信息面前能够保持一份冷静,作出理性选择,本身就体现为一种能力。我们不能像希腊哲学中那头愚蠢的驴子,徘徊在两堆草料之间,最后为无法选择而饿死。知识的海洋虽然浩瀚无边,但并非无迹可寻。一般说来,决定一门学科成其为学科的知识,往往集中在少量经典著作中。以西方哲学为例,无论秉持怎样的学术观点,站在哪个流派的角度,都绕不过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不能不提洛克、笛卡尔、狄德罗、霍尔巴赫,都必须阅读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都必须对尼采、叔本华有所了解和把握。没有这些知识打底,就不可能真正读懂马克思、恩格斯,就不可能对马克思主义有深沉厚重的理解,对后来的雅斯贝尔斯、克尔凯郭尔,对整个现代西方哲学的解读就缺乏适当的根基。我们天天喊坚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把它作为指导思想,但对马克思本身是什么不甚了了,对马克思的原著涉猎很少,对马克思主义赖以生长的整个西方哲学,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缺乏起码的把握,那种所谓“坚持”不是很值得怀疑吗?
……
当然,底色不是一成不变的,不能指望一劳永逸。聪明人应该懂得活到老、学到老,不断生长、更新、发展的道理。但不管怎样,总有一些最基本的东西、取得共识的东西需要下死功夫反复研习。有些人曾经是苦读的学生,但进入职场之后,特别是有了一官半职以后,就不再读书,把“敲门砖”扔得远远的,精神生活永远定格在大学毕业的水平上。他们总能为自己的不长进找到“工作太忙”之类冠冕堂皇的借口。其实真有那么忙吗?在他的时间表上,有读书学习的安排吗?在他的精神生活中,有本领恐慌的焦虑吗?他愿意为读书学习推掉无聊的饭局应酬、少说几句官话套话、少搞一点形式主义的表演作秀吗?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高考倒计时专家例说往年高考作文帮你抱佛脚(4)规避问题提升水平
下一篇文章: 高考倒计时专家例说往年高考作文帮你抱佛脚(6)三种意识三种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