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材料涉及对象有两个:一是作曲家格拉祖诺夫,二是两个年轻人。行为:年轻人弹得很糟,表示没有听过该曲;格拉祖诺夫为年轻人有美好的事物在等待而庆幸。态度:指的是要对两个对象的行为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并说清理由。可以肯定格拉祖诺夫的观点,从而得出立意:“已有认识和经验对探究未知事物会有妨碍,甚至会成为障碍”“对未知世界陌生、新鲜并保持惊奇,能不断发现美好事物”。也可肯定格拉祖诺夫的交流方式,肯定他对年轻人的宽容、激励。当然,如果想否定格拉祖诺夫的观点,谈经验的意义、价值,也是可以的。不过,一般而言,另辟蹊径要慎重——有些材料有明显的情感倾向,不适宜反弹琵琶。
叙述型材料读题时应强调整体把握,切忌只盯着材料中的某一点“说开去”,自说自话。如只看到材料中“他们老实回答:‘没有,没听过。’”,就肯定两位年轻人诚实的品质。再如只抓“而我呢,什么都已经涉猎了,不幸啊”,写格拉祖诺夫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这些偏离题意的立意都是由于缺乏对材料的整体观览,没有把握材料的意义指向。
二、形象型与抽象型
就表达风格而言,作文题材料可分为形象型与抽象型。
审读形象型作文题,需要化象为意,对语境作整体考虑,尽可能用精准的语言表述题旨。如下面的材料:
小花对牡丹说/我开故我在/待到百花齐放时/也就不再有我在
星星对星座说/我亮故我在/待到星斗满天时/也就不再有我在
溪水对江河说/我流故我在/待到百川归海时/也就不再有我在
本材料是九叶派诗人辛迪的诗作,诗题叫“有和无”。三节诗构成三组意象,通过小花与牡丹、星星与星座、溪水与江河的对话,阐述了小与大、个体与群体、小我与大我的辩证关系。有些同学的立意是关于“部分与整体”“存在与消亡”,这就不完全符合题意。“部分与整体”不等于“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不再有我在”不是“消亡”,而是含有在群体中隐退、安心成为一分子的意思,它们仍然是“有”和“在”的,只不过这时的“有”和“在”已融入更大的“有”和“在”了。因此,读题时不可望文生义,而要结合具体语境具体分析。
读题精准除了“准确”外,还要“全面”。再看一则形象型材料: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高考作文备考】解密高分议论文,为什么写作者要有“读者意识”
下一篇文章: 【高考作文备考】避免误区精准读题,突出审题写作第一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