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离开了校园,离开了你的视线,你的身边又围拢起一群更为年轻的小鸟,怎样才能使他们的翅膀变得刚毅?怎样才能使他们“飞得更高”?从你离开了考场,目送着你的最后一个学生,或兴奋或多少带着点遗憾,走进了烟雨之中,你的心中一定和我一样,已经开始了新的计划。那好,我们就从“根”上与信赖着你的学生们进行交流吧!那“根”就是:一定要练就一身扎扎实实的真本领,绝不要再像在2006年的6月6 号的晚上一样,像我一样,在焦虑之中,度过了那样一个不眠之夜!
[附优秀作文]
书 香
有人问我在清华园感受到了什么。我笑了,我,闻到了书香。
是的,书香。一种高洁胜兰,淡定胜菊,孤傲胜梅,隐约的却又浓烈的香气。可是,香气却似乎是已经由浓转淡,由有似无了。
曾几何时,无人不以自己汗牛充栋的藏书骄傲,无人不以拥有一座书楼自豪。可是今天,看似日新月异的今天,一座座书楼成了水泥森林里冰冷的机器,一本本书籍成了人们口中的“没时间”、“不习惯”。仿佛时间真的可以将一切改变……
不,不是的。岁月告诉我,书的香气就是那墙壁的小洞所拉长的光线,就是那冰天雪地中屹立的身躯,就是那茫茫夏夜里飞舞的萤火虫。它融化在巴尔扎克的十二杯咖啡里,弥漫在鲁迅的黑木烟斗上,凝华在毛泽东放大镜的焦点上。
别再问我什么是书香,别再问我什么是书的意义。请问问自己吧,缓缓步入古旧的书楼,轻轻呼吸,你真的可以听见他们的私语。抽出一本你所中意的,先别急着读,抚摩一下他吧,也许不再光滑,可那磨损的边角岂不证明了他的颠沛?深嗅一下他吧,也许幽默的清香早已散去,可那淡淡草木的清雅岂不演示着他经历的风雨?你会沉醉,你已沉醉。
相信吧,我们已沉醉在上万卷的《永乐大典》里,虽然他早已散落在天涯;我们已沉醉于天一阁的浩繁中,即是那句“天一生水”并没有使他幸免于战火。还有什么?应该记得,我们读的是玄奘西行的风沙,是鉴真东渡的波浪,是徐霞客躲过的巨石,是壮士们誓死捍卫书楼的鲜血。
不想再谈“腹有诗书气自华”,不想再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只知道,泱泱华夏的五千年,不是几台机器就能够解读,不是几个人的不屑就能够消逝。我只知道,他满眼中布满着的是那清新的、古朴的书的香气。
我希望,并且坚信,书之香气,历久、弥新,愈远、愈盛、愈香。
[点评]真的是一篇非常优秀的高考作文。题目好,就两个字:书香。旗帜鲜明,读上去,评卷老师立刻就会有一种感觉:这是一篇对材料的倾向性把握得很准的文章。如果你愿意,真的,仿佛已经嗅到了从线装书书中散出来的那股子特殊的香气。因为,命题所依附的材料是有倾向性的。“六年来我国国民读书阅读率持续走低”,没有体会出来吗,其中实在是包含着一种遗憾,因遗憾而产生的感慨,于是融入在其间的就是那种惋惜的意味的。这就是倾向性,是每个考生必须要“尊重”并且决不可“逾越”的“大限”!开头也好,就一行字:“有人问我在清华园感受到了什么。我笑了,我,闻到了书香。”一下子就把老师带入由书卷气构成的文化境界,感受到了小作者是真的爱书,爱读书,爱读天下的一切能够滋补心灵壮人魂魄助人茁长的好书。接下来的两小段文字,更是“有法”,先是用多少带着点“批评”的口吻的句子,告诉人们,世界变了,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些许的缺失,之后的三个例子,完全是在用“具象性”的方法构成了的严整的排比句,将所有已经与真正意义上的书“久违”了的人们的托词,驳了个彻底,驳了个痛快!然后,“别再问我”,用了两次,就引出了两段精彩之极的文字,“轻轻呼吸”嗅到的书中散发出来的淡淡的香气,静静聆听,那是从书中传出“私语”;尤其让人感动不已的还是一组排比句,仍旧是“具象式”,从书中“读”到的本来应该是他们的故事,至少应该说是他们的业绩,可小作者偏不那么简单地去处理,就说读到的是“玄奘西行的风沙,是鉴真东渡的波浪,是徐霞客躲过的巨石,是壮士们誓死捍卫书楼的鲜血”,你的心就随着小作者的笔触起伏着,不断地泛起思想的涟漪——一种很美的很曼妙的感觉。“不想再谈”,又用了两次,说不谈,其实谈了;为什么说“不想再谈”,就是因为这道理太简单。结尾真的很利落,就如同开头一样,发现了吗?首尾照应,并非是简单地“克隆”了一下,那实在是一种情绪的升华啊!(孙长江)
装饰你的精神小屋
大海喜欢白浪滔天、惊天撼地的狂烈,更满足于徜徉在海湾里回旋荡漾的惬意;雄鹰自豪于上出重霄的霸气,更恬静于崖头的思考与审度;人苦苦在征途上跋涉,忙碌的你更应着力于你心灵的丰富,用书籍装饰你的精神小屋,为你的心灵营造一处最佳的去处。
改革的大潮带来太多新鲜的事物,人们都张开双臂仿佛想拥抱那些似乎更绚丽的霞光。不过无论你跑得多块,不要让一味的奔波荒废了你的书箱,荒芜了你的心灵。不要说你没有时间,只不过你还不懂得如何正确分配你的生命;不要说你不习惯,只不过你还不够成熟;不要说你没有钱,只不过你还不知道读书从来就不是富人的专利,不去读书的百万富翁却只能是精神上身无长物的穷人。
为自己搭建一间精神小屋吧!他不必是一座金碧辉煌的别墅,红砖绿瓦反会遮盖了他的不俗。就像陶渊明,一间茅屋,一亩方宅,几丛菊花,便透出主人的雅致不俗。在那里,他得到的是“悠然见南山”的自在和“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闲适。或者就像纪昀,一间草堂,一杆烟袋,将自身沉醉在书的馥郁芬芳中,他获得的是心灵的纯净,是真实的自我。抑或学学刘禹锡,陋室馨德,何陋之有?那里无丝竹之乱耳,在书的世界中他找到的是纯粹的欢愉。“千淘万漉虽辛苦”,“洗尽铅华见真淳”。
书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精神营养。他是启迪海伦凯勒梦想的阳光,是支撑保尔笔耕不辍的力量,是崛起中华、创造未来的希望。
不敢说没有书籍相伴的人生就是一片空白,但可以笃定,没有书趣滋润的心灵永远无法丰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感万种风情方能品百态人生。
我们对读书的渴望应该是一份由衷的信仰,不可以成为追赶潮流的那份疯狂。我们可以不拘泥于读书的形式,但我们一定要坚守住自己的本心。
干渴的心灵需要书籍灌以智慧的甘饴。一间小屋,一把摇椅,一本钟爱的书,邀明月为伴,你品到的将是世间最沁人心脾的香茶。
[点评]一搭眼,就被这题目吸引住了:装饰你的精神小屋。真好,真就如鲁迅先生讲的:“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开头,用的就是“类比切题”的方法,两个类体,大海、雄鹰,想都想不到怎就引出了“装饰你的精神小屋”这本体来;可事实上,小作者完成了,完成得非常自然。接下来,由“不要说……只不过……”构成的接近严整的排比句,不仅是对材料中我们必须批评的错误念头(或叫“托词”)进行的批判,读都读得出来,小作者的很有点哲学家的风采,写的多像“警语”啊:“不要说你没有钱,读书从来就不是富人的专利。”之后,就一个祈使句,“为自己搭建一间精神小屋吧”,就将一个温馨的“精神小屋”展示在读者眼前,真的很美,甚至我们都感受到了在那间“精神小屋”特有的安谧独有的蕴藉对心灵的浸染了。陶渊明、纪昀、刘禹锡,就三个例子,可是你感到的却是充实,却是饱满;细细品来,这充实,这饱满,竟然来自小作者的不“拘泥”,读那带有着几分描述性的语句,谁的心都会被感动的。“一间茅屋,一亩方宅,几丛菊花”、“一间草堂,一杆烟袋”,写得多么“老到”!读一篇好文章,就是快;那由清丽的文字构成的境界与氛围吸引着的你,一路小跑着,怎能不快?读一篇好文章,一点不会累;你被浸染着,你被感动着,甚至都有点希望这曼妙的享受可别就这样匆匆结束啊!但文章还是要有结尾的;当你读到“一间小屋,一把摇椅,一本钟爱的书,邀明月为伴,你品到的将是世间最沁人心脾的香茶”这样的句子时,是不是如我一样,真的就像是“躲”进了自己的书房,将世间的浮躁喧嚣关在了门外,静静地、美美地又开始了与崇高对话与圣洁交流时,才会感受得到的那在心灵中漫漾着美好的一瞬又一瞬呢?(孙长江)
[附录(4)]
守住自己心中的月亮
——浅析2006年高考作文题目
2005年的高考作文终于在人们的种种猜测与期待中“展示”出了它的“庐山真面目”
工厂的角落里,几块形状各异的锈铁锭不甘寂寞地聊了起来。
甲:我想成为机器人,现代化建设最需要我。
乙:我愿意做成螺丝钉,很多地方都离不开我。
丙:我看机器人和螺丝钉的价值可不同啊!
丁:他们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
生活中,每个人的位置可能不同,但各有其价值,请以:位置和价值“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文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位置与价值”,又是一个寻常话题,又是一个“冷点”话题,又是一个“开放度”很大的话题!应该说,审好这个题目并不是难事。莫在说考生们在复习的过程中,类似的话题曾经接触,曾经揣摩,曾经进行过“演练”,单就该话题本身来说,也并没有什么“障碍”。
从话题构成上看,很明显,这又是个关系型话题,两概念间应该是条件关系,只要切实而准确地把握住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容易使思路畅通,文脉清晰,最终使笔下生辉的。
考生们既可以从这样的角度去构想自己的文章,即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必须找准自己的位置,因为位置与价值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才能实现自我价值,位置选错了,就很难充分体现自己的价值,因为位置不对,“英雄无用武之地”,即便有天大的才能也难以得到充分的挥洒。从这个角度说,位置就是我们每个人事业的“起点”展示才能的第一“舞台”,展现才华的特定“平台”。
考生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立意,即一个人无论处于什么位置,无论在社会的大坐标系上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也无论你处于社会的哪一个阶层,即使你平凡得如同那颗小螺丝钉,只要你不“自甘堕落”,只要你坚信“条条道路通罗马”,只要你相信“任何一片土地上都能长出参天大树”来,“咬定青山不放松”,只要你能“守住心中的月亮”,人生都会发光发热,也就能够实现人生的价值,都能创造出人生的辉煌!
考生们还可以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即随着生活发生了“高崖为谷,深谷为陵”的巨大变化,面对着太多的“诱惑”,太多的来自诸如“名”与“利”的诱引,许多人不安于自己原有的位置──岗位了,“这山望着那山高”,见异思迁,好高鹜远,在“跳“来“跳”去中消耗掉了自己的青春……针对着这样令人担忧的社会现象,我们写一篇文章,告诫一下他们,李素丽坚守着甚至为许多人与不屑但却属于她自己而又为自己所钟爱的三尺售票台,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王顺友坚守着甚至为很多人所不解但仅属于他自己而又为他自己所热爱着的漫漫乡邮路,不也照样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袁建平守候在他近乎平淡的水稻田里,不是同样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也为世界创造了价值吗?
但是古人说得好:“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如果能用它来描述写作的奥秘,意思说的就是,越看似简单的题目,往往越不容易写好。为什么?因为不容易“出新”、“出奇”、“出格”。
如何能做到“平中见奇,常中显色”,“于无声处听惊雷”呢?一句话: 出“亮色”!
“李素丽”,:“徐虎”,他们在平凡的位置上,因为执着,因为爱,因为守候住了“心中的月亮”,实现了人生的追求,“袁建平”、“孔繁森”,他们在各的位置上,因为执着,也实现了各自的价值。还有,远一点的“采菊东篱下”的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终于悟到了自己的位置在哪里,从而创造了人生不朽的价值,近一点的,“弃医从文”的鲁迅先生,把自己焊接在了只属于自己位置上,舞动着如椽之巨笔,饱蘸着“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豪情,实践着人生信念。再近一点的“感动中国”中的任长霞,郑培民,徐本禹,牛玉儒,刘翔,哪一个不是因为将自己牢牢地镶嵌在了自己的位置上,用真诚,用信念,用“风来雨来,不动不摇”的一腔豪志,感动了我们,实现着人生的价值。更近的,现实中的你,一个普通的中学生,你同样有自己的位置,你在学生,子女,公民的每一个角色中,也体现着你的价值!
王安石曾讲过,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如果这话可以用来形容在作文中用例举例的过程的话,那么,上述的事例,真的都太“寻常”了。但这些看似“寻常”的事例是如何出新,甚至出奇,抑或出格的呢?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论证小单元!能使考场作文产生“亮点”的方法是很多的。
富有哲理性的比喻,作为类体,采用“类比切题”的方法开头,是一种很不错的选择。笔者的一位学生“遵从”了老师在考前的叮咛,在考场中就采用这们的方法为自己的文章开了一个很优美的头:
山有山的险峻,它给探险者以追寻的勇气,路有路的平坦,它给行路者以一马平川的通途,海有海的汹涌,它给远航者以探索的神秘,小溪有小溪的宁静,它给疲乏者以甘露的滋润。不能啊,因为太阳的光芒就否认月亮的阴柔,因为流星的眩目就指责星星的暗淡。要知道,不一样的位置却可以创造一样的价值。
笔者的邮箱里,就有许多走出了考场曾经“聆听”过笔者教诲的学生,带着几分满足几分“得意”写出来的考场作文。那优美的文字真的就如同一双漂亮的大眼睛一样,扑扇着热情,笑盈盈地望着老师。一个同学这们写道:
草儿笑了,弯下腰来感谢滋润的露珠,鸟儿笑了,叽叽喳喳的要回报供它栖息的大树,女孩笑了,低下头闻着那代表着爱情的玫瑰,国人笑了,举起双拳庆祝着刘翔的夺冠……在各自的位置上体现着自己的价值,他们都做到了。
结尾,更是能够产生:“亮点“的地方!好的结尾,就如同由你“领路,”把老师带进了一片美丽的林子,已经满怀喜悦的老师,在走出林子时又享用到了最后一份“惊喜”。曾经在考前细细品味过笔者“最后的叮咛”的学生在自己的考场作文的结尾中,这们写道:
不要鄙视小草的低微吧,它正尽力地为这盎然的春蕴藏一份绿色,不要轻视微风的无痕吧,它正竭力为这灼人的夏送去一份凉爽,世间每个个体都有它存在的意义,让我们努力绽放,让生命之花散发醉人芬芳!
在笔者的邮箱里,还有另一个“不甘寂寞”的学生传送过来的,运用笔者指导过的方法,写出的非常“得意”的作文。他的结尾处,更是传达出了一份耀眼的“亮色”
做一棵飘飞的蒲公英,飘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做一枝普通的蜡烛,放到哪里就给哪里带来光明,做一颗晶莹剔透的钻石,嵌到哪里就在哪里闪闪发光,做一个认真对待每一件事的人,在所走过的地方都会留下微笑。
引用名人名言,也能给文章──尤其是高考的考场作文带来:亮色“好方法。
高考一结束,笔者的学生们纷纷报来喜讯,他们不无“得意”地说:“老师,我在文章的紧要处用了……接下来我听到的都是为我先前不太熟悉的名人名言。
人生的意义就在这个过程上。你要细细体味这过程中的每一节,无论它是一节黄金或一节铁,你要认识每一节的充分价值。──傅东华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席勒
生命的价值在于使用生命。──泰国谚语
人生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卢梭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高考终于结束了,怀揣着满意的成绩的考生们就将进入他们梦寐以求的殿堂里,他们给即将成为高考场中的一员学子们留下了太多的“财富”,真的希望你,或者他,能把这些财富,据为已月,在从今以后的日子里,“百尺竿头,再进一层”!
[附录(5)]
&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专家指导:写出高考考场满分作文赢得2014年高考(3)
下一篇文章: 备考2014年高考作文专家指导系统: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