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不重要的真相,并不是让人做墙头草,而是坚持该坚持的,放弃不该坚持的。真相重要与否,不在于你的感受,而在于这件事是否会对结果产生本质的影响,是否会改变一个人、一件事,是否关乎道德与底线。
修炼
人生不过就是提醒自己反复做一个动作:清零。
梁漱溟说,人一辈子首先要解决人和物的关系,再解决人和人的关系,最后解决人和自己内心的关系。
就像一只出色的斗鸡,要想修炼成功,需要漫长的过程:
第一阶段,没有什么底气还气势汹汹,像无赖般叫嚣街头的小混混。
第二阶段,紧张好胜,俨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年轻人。
第三阶段,虽然好胜的迹象看上去已经全泯,但是眼睛里精气犹存,说明气势未消,容易冲动。
到最后,呆头呆脑,不动声色,身怀绝技,秘不示人。这样的鸡踏入战场,才能真正所向披靡。
人生不过就是提醒自己反复做一个动作:清零。
一步一步走,一步一步扔;走出来的是路,扔掉的是负重。
路越走越长,心越走越静,时刻谦卑,时刻低眉,时时刻刻心存敬畏。
只有这样,才能修炼成形。
珍惜 蒋勋
在这个富裕的时代,商业的富裕提供了物质上的满足,我们很容易得到想要的东西。可是中间有一个东西,在容易购买、容易贩卖的过程中,遗失掉了。
小时候,我会为了一本同班同学忘掉的笔记本,翻山越岭渡过淡水河送去他家。那时候淡水河桥很少,我要绕很远的路。
“难”绝对是生命中幸福的开始,“容易”绝不是该庆幸的事。
我很高兴我那个年代得到一件东西是难的,所以会有渴望、有盼望、有期待,所以到最后有珍惜。
我常常听学生跟我讲他们的苦闷,我一方面悲悯,另外一方面庆幸自己没有活在他们的时代里。我知道他们的苦恼在哪里,可是我真的无法为他们解答,我只能告诉他们:可不可以多一点盼望、多一点期待、多一点珍惜?
珍视平凡中的伟大 王新璐
竹木莽莽,碣石潇潇,大山因其巍峨而为人赞叹;不择细流,海纳百川,沧溟以其浩荡而让人铭记。生命如鲜花般灿烂,如流星般耀眼固然令人艳羡,可是加拿大女作家爱丽丝·门罗告诉我们:那些最简单也最平凡的东西才是我们生命中的奇迹。
其实平凡并不意味着毫无价值,它是一种低调而内敛的品质。正是每一颗平凡的星星以其淡淡的微光营造了美丽的夜空,正是每一个平凡人的一点点的努力与奉献创造了如此美好的社会。因此我们要看到平凡人身上独特的光芒,珍视平凡中的伟大。
平凡人身上亦有人性的光辉,人格的伟大,值得我们去发现,去敬佩。白芳礼的车轮滚动不息,传播善意,满车爱意;杨善洲的林地再添新绿,清风浮动,满山苍翠;高淑贞的小院爱心常驻,阳光撒播,满屋温馨;王顺友的邮车总在路上,一路车辙,满道感动……平凡的人们用心做着自己想做的事,于平凡中传播出感动,于渺小中传递出伟大,他们的身上亦有人性的光辉、人格的伟大。让我们发现并珍视平凡人身上独特的光芒吧,这或许就是“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的宗旨所在。
平凡人身上亦有非凡的才能与智慧,亦可铸造非凡的成就,值得我们去赞美,去仰望。看到蜿蜒曲折的铁路在世界屋脊上腾飞,呼啸的火车在青藏高原疾驰而过,我们会赞美国家领导的英明决策;看到巍巍雄壮的鸟巢在北京屹然挺立,奥运会开幕式呈现给我们中华五千年的绚丽历史时,我们会想起设计师的高超。可是我们怎能忘记,是铁路工人在高寒缺氧的艰苦环境中挥洒汗水,我们怎能忘记是鸟巢工人在烈日下将图纸变成建筑。没有他们,我们看到的也许只是几张设计图,一堆杂乱的钢铁罢了。人类历史的河床不只是伟人铺就,更少不了无数平凡普通的劳动人民的血汗。历史巨变不只是领导者的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更凝聚了无数平凡人的伟大贡献。
黑柳彻子在《窗边的小豆豆》中说:“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有眼睛却发现不了美,有耳朵却不会欣赏音乐,有心灵却无法理解什么是真。不会感动,也不会充满感激。”我们要有一双慧眼,有一颗纯真的心去发现身边平常事物的美,更要看到平凡人的价值与光芒。
非常喜欢菲·贝利的这句话:“不要光赞美高耸的东西,平原和丘陵也一样不朽。” 珍视平凡中的伟大,让我们向小人物敬礼,向平凡者献歌!
评点:这是一篇较为规范的议论文。文章结构清晰,逻辑性强,语言富有张力。开头两段伟大与平凡对举,强调是每一个平凡人的努力与奉献创造了如此美好的社会,从而引出论点:看到平凡人的光芒,珍视平凡中的伟大。再从两方面论述平凡人的价值所在:平凡人身上亦有人性的光辉,人格的伟大;平凡人身上亦有非凡的才能与智慧,亦可铸造非凡的成就。结尾引用两句名言收束全文,倡导要发现身边平常的美,珍视平凡中的伟大。
等风来 李菡芮
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
——巴尔蒙特
在回乡途中遇见一位养蜂人,一个人在成排的蜂箱前沉默地吸着烟,身后是铺天盖地的苍翠。我问为何不在蜂箱四周种上花呢。他说,只要你是一朵花,无论多远都会等到只为你而来的蜜蜂。蓦然间就想起了一句话:“你全然不顾路途遥远,翩翩飞来,如痴如醉。”而这份追逐的背后,一定是一朵花最明亮的心境。所以她终会等得一缕清风,把她的馥郁芬芳寄给找寻的蜜蜂。
一直觉得余光中先生是一个心中明亮的人,不为别的,只为他那一句“我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曾经他是一个浪子,总在追梦的海上扬帆,想用一腔年轻的热血洗礼出新的文学。却是那一湾浅浅的海峡点燃了他的乡愁,点亮了他的心灯,让他朝着古文学的历史方向坚定不移地追逐,让世人看到他“回头浪子”的坚持。也如余老自己所言,“少年时代,笔尖所染,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酿也无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内心明亮,让余老的芬芳经久不衰地从海峡彼岸吹向广袤的大陆。
也许很多钟情于民国的人,想到张幼仪总会在脑海中浮现“可怜”“贤淑”二词。而我却觉得她是一个真正内心明亮的女子。她是徐志摩人生中最微不足道的一笔,而他却改写了她所有的人生轨迹。但因为她有一颗明亮的内心,她看向未来的眼神便不再是灰暗的苍白。就如毕淑敏所言“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所以她在失去一切后成为了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云裳时装公司总经理。你看,内心明亮,所以张幼仪等来了成功之风,让她成为那个时代的印记。
最钟爱席慕蓉的一句话“生命在滂沱的雨后,总能成诗”。而我以为只有内心明亮的人,方能至死不渝地向着心的方向穿过风雨,就像在高原上翘首的普雅花,用一百年的等待换取一次摇曳的美丽。她们并不寂寞,因为她们有明亮的内心,她们从来就知道风吹一百年,才能给人间送去清香。
如若你也想拥有明亮的内心,那便去学那巴尔蒙特,看一看你生命的阳光——但见妖娆花容,正在迎风起舞。
【评点】这篇文章谋篇布局,从容不迫,挥洒自如。本文以巴尔蒙特的名言作为题记,引领全文。正文部分起笔生活,借养蜂人生活碎语引出中心,颇具生活情趣。其后文章自然援引余光中及张幼仪为例论述并强调“内心明亮”的重要性,层意递进,既展现了思维的宽阔性,也有着强烈的现实感和针对性。文章列举事例与具体分析紧密结合,深刻透彻,有力地支撑起观点。结尾譬喻说理,将席慕蓉之语与普雅花之喻有机融合,蕴藉含蓄。诗化了的语言,鲜活的意象,使得文章如蜻蜓点水般轻灵自然。
书 摘
(1)在一些藏语文本的诗性表达里,喜欢把巍峨纯净的雪山形容为一个戴着水晶冠冕的人或神,如果你在一个空气清新、阳光明亮的上午,看见这样直插幽深蓝空的雪山,就知道,这样的形容有多么精妙。
——阿来《达古的春天》
(2)人总是不断地消失在过去的日子里。生命就像一场无休止的奔跑,无泪的十年,燃尽了青春。当繁华落尽,千帆远去,秋风吹动芦苇,夕阳染红了身边依偎的水鸟,这才唤起了心底的柔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上一篇文章: 看看名著中的人物描写的妙招(附简评)
下一篇文章: 2015年高考作文考前值得借鉴的名言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