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4年高考作文】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27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老子·八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之所以推崇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水包含了“利他”精神。
黄宗羲提出“有生之初,人各自利也”,强调了维护和发展自身利益的合理之处。但当今有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将个人私利作为唯一追求。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文题解析】:这是一则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由两段文字构成。第一段文字引用《老子•八章》里的一句话,指出老子推崇水的原因是水有“利他”精神。第二段文字引用了黄宗羲的一句话,指出了“利己”的合理之处,并指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将私利作为唯一追求。
老子推崇“利他”精神,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贤人的境界即是要能够“修己以安人”、“达则
兼济天下”。黄宗羲的话表达的是从人的本性而言,维护自我利益的实现本身是合理的。但从对于“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描述可见社会上存在着一心“利己”的不良风气。所以,考生从“利己”或“利他”两个角度写作都可以,如能建立起两者的逻辑关系,富有思辨色彩则更好。“利己”即“对自己有利”,“利他”即“对他人有利”。我们不能否定获得利益的主体可以是“自己”,但关键是如何获取,怎样享有?更为重要的是在“利己”之上,我们还应有更高的人生追求。老子所谓的“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正是“利他”精神的集中体现,而践行“利他”精神也正应是新时代青年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同时,我们也应该警惕“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缺乏人生信仰,将自我套在名利的缰索之中,是一种庸俗化的体现。融利己于利他之中,完成自他二利,既实现自我价值又福泽他人,这应是一种理想结果,但当二者有所矛盾时,我们又是否能够择“利他”而舍“利己”?当然,我们还可以从更广阔的文化视野来看待这一话题,例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自我牺牲精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计利当计天下利”的价值追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设想……值得注意的是,立意时,既不应片面狭隘地将“利他”等同于无私,将“利己”等同于自私;也不应将“利己”和“利他”二者的关系理解为完全对立。
从“联想和思考”可知,文体可以是记叙文或议论文。若写记叙文,在写人叙事中,可以运用对比衬托、欲扬先抑等多种手法,让“利己”与“利他”形成鲜明对照,通过人物之口或心理活动在结尾处卒章显志,点明文章主旨。若写议论文,可以运用辩证思维,运用正反对比式论证结构,分析什么是真正的“利己”与“利他”。也可以运用层进式结构,分析什么是“利己”与“利他”,我们如何将“利己”与“利他”在生活中很好的融合起来。
立意:
1.人可自利,不可无度。
2.上善若水,利他为上。
3.利己不损人,有度亦有方。
4.利他生利己,无我成大我。
5.唯有极致利他,才能更好利己。
6.利己利他,合作共赢。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长跑者的赛道上,我们不会始终以冲刺的速度前进,而是心怀最终的目标,保持全力以赴的状态,稳步前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这样才能在不断的奔跑中到达终点。
上述材料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新时代征程和青年人自身的发展,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用长跑来比喻人生道路,抓住关键信息,“不以始终冲刺的速度前行”,强调漫漫人生路,当厚积薄发,不急于求成,否则,欲速则不达,其结果事与愿违。“心怀最终的目标”“保持全力以赴的状态”强调要在大方向、大目标的引领下努力奋进,在坚持不懈中循序渐进,冲向终点。材料告诉我们要实现人生“行远”的目标,就要志存高远,在目标的引领下持续不断地努力,久久为功,终能达成目标。题目要求结合新时代征程和青年人自身的发展写一篇文章,写作时可以把时代的发展和青年人的成长与长跑进行类比,都需要“心怀最终的目标,保持全力以赴的状态,稳步前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最后方能达成目标,实现进步。
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人生这场马拉松,切忌跑成百米冲刺。接下来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述,一、以平稳速度起步,脚踏实地,调整步伐,为冲刺蓄力。二、以心中目标引领,行而不辍,坚定不移。三、以全力以赴冲刺,加速超越,一马当先,在自我进步与国家复兴之路跨步前行。
立意:
1.坚定目标,全力以赴。
2.目标远大方向明,坚持奋进终至远。
3.人生这场马拉松,切忌跑成百米冲刺。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要始终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和箭在弦上的备战姿态。——中央领导人
材料二:8月1日,河北隆尧县霸王营村村干部在接到泄洪通知后,将大部分村民转移,留下了一支由四五十人组成的抗洪抢险队伍。这支队伍几年前就组建起来了,每年都会进行抗洪演练。村干部带领和号召队伍连夜用一袋袋水泥,搭设脚手架,墩成了一道长长的拦水墙,保住了村庄,保住了村民的财产!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作文题目由两则材料组成,材料一是中央领导人的讲话。讲话强调了两种优秀品质:一是“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二是“箭在弦上的备战姿态”。其中,前者的“责任意识”比较明白易懂,后者则需要探讨其实质。“箭在弦上的备战姿态”指的应是时刻做好准备、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材料二是一则实事报道,可以说霸王营村在洪灾中的表现完全响应了习近平的号召。“这支队伍几年前就组建起来了,每年都会进行抗洪演练”说明村干部心中有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完全做到了又职尽责、未雨绸缪,因此在灾难来临时应对从容、措施得当,保住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写作本文,可探讨“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箭在弦上的备战姿态”二者的实质分别是什么、二者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要有“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与“箭在弦上的备战姿态”;怎样才能具有“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做出“箭在弦上的备战姿态”;如果不具备这两种品质会有怎样的后果;等等。
【参考立意】
①既要有责任意识,也要有备战姿态;②放不下的责任意识,拿得起的备战姿态;③因为放心不“下”,所以箭在弦“上”;④尽职尽责、未雨绸缪,方能临危不乱;⑤心系人民,责任意识大于天;未雨绸缪,箭在弦上奔向前;等等。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学者认为,《西游记》里孙悟空的成长史,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孙悟空“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是完全无拘无束的“自在”,但随着这种“自在”发展到极致,他被压在了五指山下。戴上金箍后的孙悟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看似脱离了个人的绝对自由,然而却促使他收敛心性,走向“成人”、最终“成佛”的道路。
“自在”和“收敛”,是成长中的青年人绕不开的一个话题。他们一方面渴望个体拥有更多的自由,另一方面又随时要去面对来自社会的种种规范和约束。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由三句话构成。第一句话指出孙悟空的成长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第二句话指出孙悟空无拘无束的“自在”发展到极致,被压在了五指山下。第三句话指出戴上金箍脱离个人的绝对自由,反而促使他“成人”乃至“成佛”。提示语提出了“自在”与“收敛”的话题,并指出青年人面对渴望更多自由又有规范和约束的矛盾局面。
[1] [2]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备考2024年高考作文】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26
下一篇文章: 【备考2024年高考作文】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