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往年高考作文助考2022年高考作文:五种态势,彰显高考作文生态原理
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生成状态与存在方式,只有掌握了它的这种独特的生成状态,我们才能正确认识其个性特征,掌握其生存规律。高考作文亦然。我们要写好高考作文,也要像认识事物一样,首先要熟悉它的模样,然后才能描绘出它的形象。
2015年,全国卷作文试题以“女儿举报老爸在高速公路上接听电话”为材料,以“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为作文要求作文。这道作文题被公认为“任务驱动型作文”诞生的标志,它开启了高考作文具有指令性写作任务的新时代,此后几年,任务驱动型作文成为高考作文的主流。
2015—2021年这七年,是高考作文一个共性较强的生长期,即是任务驱动型作文由萌芽、成长、成熟又转而开始弱化转型的存在期。
纵观高考作文试题这七年的生产态势,我们发现它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
一是地缘态势:高考作文试题取材的现实性,贴近生活接地气
众所周知,2020年春节以来,因为新冠肺炎的肆虐,改变了中国人很多既定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然而,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国人民却能够众志成城,上下同心协力把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控制住,不能不说这是个奇跡。这个奇迹是由“各种方式共同形塑‘中国面孔的你和我”(2020年天津卷)创造的。2020年10套高考作文试题,除了全国卷和浙江卷没有突出体现这一主题外,其他作文试题或显性或隐性,都没有回避时代重大题材,如2020年全国新高考卷的“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其命题取材众所周知的社会热点,贴近大众生活,让考生都有话可说。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全国卷的作文试题“可为与有为”紧扣这一时代主题,将青年的成长与未来发展置于当代中国特定的环境中,展现出当代青年的成长受到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浸润和滋养,青年的未来也必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事实。贴近生活实际,现实意义强烈,充分体现了高考作文试题浓烈的生态地缘与厚实的生态根基。这也提示我们,写好高考作文首先要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因为生活里就有高考作文。
二是繁茂态势:高考作文试题审题的多元化,拓宽思路立新意
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如果人为地过多地限制它,如盆景花草就难以自由自在地生长,而野生的植物就可以放任自己的发展空间,故而茂盛而颇具个性。因此,作为选拔性的高考作文试题也应该让考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试题更具开放性,淡化了审题意识,为考生提供了更多元的写作空间。如2020年全国卷的“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就拓宽了考生的思路,易于写出多元化的优秀作文。2021年新高考卷以整体把握描红“人”字漫画的内容和寓意,要求考生作文。“写人与做人”的漫画材料,文字内容语带双关,借“学写字”喻“学做人”,蕴含着古代“为人之道”,包括儒家的“中庸”观念。任务要求“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意在引导考生对材料寓意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进行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站在当代青年的角度去认识和分析材料,体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正确态度,使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解析往年高考作文助考2022年高考作文:哲思题型高考作文粉墨登场唱主角
下一篇文章: 【高考作文备考】2022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