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期的文化继承发展过程中,很多事物被赋予了特定的意义,而称为固定的意象。如:松——代表傲岸魁伟、不折不挠;竹——虚怀若谷,命重节操;柳——生命力顽强,表达依依不舍的离情别意;雨——或奉献、或忧伤、或悲哀.....为了表达某种心境,可选择其中与特定的心境相吻合的意象,来营造意境。
古诗中这种写法非常常见: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中的“雨”就是悲伤的意象,“柳”既代表着一种离别的祝愿,有表达了一种依依不舍的友情。
3.借助人物的视角变化以及由特定心境生成的独特感受塑造新的意象
不同心境的人,面对同一个事物,感受事物的角度是迥然不同的。同一朵花,心境愉悦的人感受的是花色的艳丽、气味的芳香,内心悲伤的人感受的是花朵的沉重,花期的短暂。同时,不同心境的人,即便从同一个角度感受世界,受情绪的影响,产生的感受也截然不同。例如,面对同一片湛蓝的天空,从同一个视角——天色着眼,内心愉悦的人,感受到的是碧空如洗、高远辽阔的美感;而内心消沉的人,感受到的却是——仅有一种色彩的孤寂与单调,天宇别无一物的空洞和虚无。因此,我们可以借助情绪对感受角度的选择性,借助同一视角因情绪不同唤起的感受完全不同的差异性,将一个简单的事物转化为内涵丰富的意象。
例如,云只是一个事物,不是一个固定的意象,当我们选择独特的视角,去够受它的形象和行为,并把由此产生的独特感受添加到云的身上,赋予它以特定的情绪和思想,它便转化为一种意象。例如:1.茫然的白云,在没有路标的天空流浪。2.白云,抛下所有黑色的心事,在没有斑马线的天空信步徜徉。变换两个视角,加入两种具体的感受,两种心境便跃然纸上,此刻,云——这个构成景物的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的一般物体,因融入了人的情绪与思想,从而转化一种心境的代名词,便因此生成为一种意象。
4.遵循事物特点的一致性筛选意象
每个诗人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有的婉约细腻,有的豪迈奔放,有的浪漫唯美,有的超然物外....这种为人的风格决定了诗歌的风格,也决定了他写诗时意境的营造与意象的选择风格。毛泽东、苏轼、辛弃疾等人属于豪放派诗人、词人,在他们的诗词中,选择的意象均是博大阳刚的形象,意境均是空间宏阔,情绪激昂悲壮的情境。而柳永、温庭筠等婉约派、花间派诗人词人,选择的意象均是阴柔细腻小巧玲珑的形象,意境均是视角狭小,哀感顽艳、凄楚悲切的情境。但也不排除豪放派的诗人偶尔写点婉约的诗词。如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更有婉约派词人写豪放派诗的特例。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但无论从诗人的写作风格整体不变的角度,还是一首诗词意象风格应该协调一致的角度,我们为同一篇诗、文中选择意象时,都必须保持风格的绝对一致,否则就会出现“意”的混乱和无法理解。
四、意境的语言外现
将诗的意境诉诸笔端,生动唯美再现,需要一种独特的语言。这种表达样式和一般的语言表达样式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借助意象、意境,含蓄委婉表达是其主要特征。表述语言富有张力——每个词都要表达寻常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字的内涵。描述留白充分,给读者足够的艺术再造空间,让读者结合积极的经验和诗歌的具体语境,感受文外之意。很多同学,甚至很多博友,把一些散文化的语言,分行切断,排列起来,就认为这是诗,是一种错误认识,写出诗情画意,绝不这样简单。
(一)充分运用移情手段。在行文过程中,除了有些名词本身就是一种意象,自然带着一种情绪和思想以外,那些特定的形容词、动词都带着作者或文中主要人物的情绪,这些词不再是事物本身的自然属性,而是人物主观感受和情感的再现,这一点和散文的语言表达截然不同。 例如,洁白的云朵在湛蓝的天空中缓缓地飘动。这是散文化的语言,如果用诗歌的语言表达,则是——惬意的云,铺开漫天湛蓝的心绪,一层层写意通透的休闲。“洁白”移到后面,变成“洁白”给人带来的通透感,同时表现这种休闲感非常显著。取而代之的是惬意,这恰巧是云在天空缓慢飘动给人的主观感受,这种用法就是移情。同时缓缓飘动,转化成“写意”——富有激情和创意地勾画,动词也自然带上了情感的色彩。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2019年高考作文辅导:10种技巧创造拟题高远境界
下一篇文章: 2019年高考作文辅导:提笔时无素材可取该怎么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