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态,同中又异,变化千万,可写素材,浩若天宇,穷我一生,不足以写完一角星河。素材本无好坏,万事皆可入文章!大——可仰视宇宙变迁,小——可凝眸滴水溅落;正——可彰显人性光辉,邪——可剖解灵魂晦暗;一缕阳光——可见人间至爱,两种境遇——深蕴世事哲理。
写作过程中,总感觉无素材可取,并非素材本身匮乏,其根源在于——作者不知何为文章。
一个做饭的人,只有先明了什么是“饭”,才会找到做饭的原材料——各种五谷杂粮;如果饭为何物尚且不知,即使眼前放着一座粮仓,他也会觉得无米下锅。在写作过程中,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象,常常因为这个所谓的“巧妇”已经“巧”到了连“文章”是什么都不知道的程度,自然她的眼中也就——无米下锅了。
那么,文章是什么呢?
就记叙文而言,是通过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来实现自己的以下写作目的:(1)或者是某种感情、心理、情绪宣泄:(2)或者是某种人生认识的揭示(表达某种哲理);(3)或者是对某种精神品质的赞美或批判;(4)或者是对某种生活情趣的表达和追求。
人的任何行为都是有目的,目的决定行为。写作也一样——表达目的决定素材选择。先把写作目的确定下来:我要写的这篇文章,到底要宣泄一种情绪、抒发一种情感,还是为了揭示某个具体人生哲理;是赞美或批判某种人性本质,还是表达某种情趣、追求,这个写作目的具体确定下来后,再回过头来思考:哪些人、哪些事、哪些景、哪些物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既定的表达目的。这样,我们在选材的时候,就有了方向,有了范围,具体的内容就会直接呈现在我们的大脑中,可写的素材自然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了”。
总之一句话:先明确写作目的,再根据写作目的收集素材,您就会进入缤纷多彩的素材世界了。
在以上思维过程完成后,我们又面临一个新问题:我收集到的那些素材,不是被别人写过了,就是没有什么意义可言;或者觉得材料过于简单,轻薄短小,几句话就写完了。收集的材料虽然较多,但没有多少可用的材料。
这个问题又如何化解呢?
1.用好善于发现的眼睛——看到别人忽略的地方。一种最平常的生活现象,如果不细致观察、刻意搜索它的细节和独特之处,我们看到的现象都是粗线条的,获得的信息量也是最少的,自然和别人看到的几乎一样。如果观察细致了,我们就发现寻常人忽略的独特之处,平常的素材就有了新内容。
[1] [2]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2019年高考作文辅导:如何写出作文语音的意境之美
下一篇文章: 2019年高考作文辅导:如何写出酣畅淋漓的作文语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