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华作文网: 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
冠华作文网祝愿:天下学子金榜题名!
网站首页
高考导航
教育资讯 | 网络信息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考后点睛
英语特区 | 教师频道 | 家校互动 | 网站社区 | 同行作文 | 帮助中心 | 在线留言 | 设为首页
高中作文 | 高中佳作 | 作文素材 | 专家指导 | 阅读训练 | 满分作文 | 作文预测 | 高考真题
站内搜索
文章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高考频道 > 专家指导 > 正文         ★★★
专家指导:写出高考考场满分作文赢得2014年高考(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3/12 19:09:38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宁可饿死,不吃卖国救济粮”,那是文弱的朱自清所恪守的人格底线;“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那是林则徐用一生的信仰所恪守的良心底线;“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那是郑成功用他滚热的心讲述给我们的欲望底线!

    于是他又为我们写出了下面一段精美得简直令人称绝的文字:

    笔者的又一个学生,在写作“舞台”这一话题时,因为尝到了甜头,更因为“具象式”的操作性与显效性都很强,于是有意识的运用了一下具象式的“论证小单元”,为我们留下的一段近乎精美的文字。读这样的文字,水还能够无动于衷呢?

    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舞台,那舞台的种类与形式虽不尽相同,但演绎者着都壮美的人生。   

    三尺讲台,就是老师们舞台;在这神圣的舞台上,我们亲爱的老师们挥洒着才智、爱心与汗水,铸造着共和国明天的希望;三尺票台,就是李素丽的舞台,在这个小小的甚至都有些低微的舞台上,李素丽绽开的却是人生中最艳丽的笑容;手术台,那就是医生的舞台,在这样的舞台上,他们用自己的精湛娴熟的技艺解除了千百万人的病苦,给无数的家庭送去了温馨……“大漠孤烟直”,万里之外的边塞不就是我们边防战士的舞台吗,在那每天都要与苦涩为伍与寂寞为伴的日子里,正是他们,凭着自己的刚毅与雄健,为共和国擎起了一轮又一轮最圆的“十五”的月亮;“霜毫挥罢倚天寒”,简陋的案头不就是鲁迅先生的舞台吗,在那舞台上,先生锐利的目光刺破了旧世界的寒窗,发出了“救救孩子”炸雷般的呐喊,让千万人在茫茫暗夜看见了“东方的微光”;“莫嫌荦确坡头路”,那洒满凄清月光的“东坡”路,不就是苏轼的舞台吗,在那勉强可以叫作舞台的舞台上,我们似乎已经看到了走在崎岖不平的人生之上,还在自嘲着“自爱铿锵曳杖声”的达观吗!

概括式

    写议论文,仅就事实论据而言,按照不同的标准,就可以分成六小类。按照时间分,天底下的事实论据,可以分为:历史的,现实的。按照地域分,又可以分为:外国的,本国的。按照详略分,还可以分为:具体的,概括的。写一篇成功的议论文,是不能没有事实论据作为佐证,作为支持的;俗语都说“事实胜于雄辩”嘛!

    语文老师是很“挑剔”的!在一篇议论文中,老师如果没有感受到来自历史的某种积淀,他会很恼火地“送”你一个成语“孤陋寡闻”;如果没有感受到扑鼻的现实气息,他又会很不高兴地“送”你一句语重情长的叮咛“一个不关注(至少也该有点“洋溢”的劲儿)现实的人,是不会有明亮前途的”。在一篇你几乎用尽了气力写成议论文中,老师如果读不到诸如法国的,抑或英国的,哪怕是印度的,总之一点“国门”之外的故事故事都没有,他会很“看”不上你的作文的,没准还会“赠”你一句“知识面太狭窄”的评语;相反的情况更不妙,在你最“得意”的文字中,老师读到的如果是这样的话“于是在那一页历史上,我们读到了这样一些光辉而伟大的名字:罗蒙诺索夫、毕达哥拉斯、朗加纳斯、亚里斯多德、别林斯基、华兹华斯……”请相信,你的那位被感动得已经不得了了的老师,还是会“找”一个任你怎么想也绝对想不到角度批评你的:“崇洋媚外!”

    那么,究竟该怎么做,怎么做才能“投”老师之所“好”,笔者也绝对相信,你能懂:古今结合,中西合璧。

    很多年里,笔者在课堂上一直都在告诫那些苦于没有“论据”,没有足够(被老师们称之为“翔实”)的新鲜(被老师们称之为“鲜活”)的事实论据的同学们:有一类论据,原来可以这样用!那就是“概括性论据”。

所谓“概况性论据”,指的就是那些没名没姓没国籍没具体业绩,一句话,非常概括,十分灵活,“超常”有效的论据。这类论据的好处至少有两个:以少胜多(用古人的话说就是“以少少许胜多多许”),以“假”乱真(用古人的话讲就是“放胆文章拼命酒”)。

    如文章一开篇笔者就引用过的鲁迅先生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吗》一文中,“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做家谱的二十四史也往往掩不住它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注意四个“就有”句,表面上看上去只有四个例子,其实呢,到底概况了多少人和事,有谁能“算”得清楚呢?那些不管世纪风云如何变幻,社会生活如何动乱,始终孜孜以求之的人和事,如张衡,如毕升,如祖冲之,如李时珍,如……不都包括在“埋头苦干”的人当中了吗!那些不畏强权,“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拼着性命也要“血战前行”的人,如陈胜,如吴广,如李自成,如谭嗣同,如……不也都理所当然得挺立在“拼命硬干”的人的行列之中吗!还有高亢地喊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曾经悲怆得吟诵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的白居易,曾经“公车上书”至少把个大清王朝搅得个天翻地覆的康有为,还有……鲁迅先生也仅仅就用了一个“为民请命”的例子,就将他们和他们的伟大与光辉概况净尽了。

    以“假”乱真,似乎有点“烟囱里招手,把人往黑道里引”的嫌疑;其实,这里所说的“假”,并非在“喊”打之列。写议论文,需要事实论据了,可是,“手头拮据”,拿不出来;好容易拿出来了,又是爱迪生,又是司马迁,还是瓦特,还是凯勒……这样讲也决不是说,他们和他们曾经的辉煌与伟大,今儿个黯淡了,今儿个渺小了,再也不能用了;而是说,在许多话题面前,我们确确实实面临着“积蓄”、“积累”与“积淀”严重不足的困境,怎么办?学会概况,学会运用“概况性论据”。文章里需要什么,就凭借自己的经历(这经历虽然可能很有限)、经验(这经验虽然也可能很幼稚),把一类人一类事概况一下,然后,凝结为一组尽可能严谨尽可能严密尽可能完美的句子,使它们与“提引语”与“结语”,“团结”在一起,“拥抱”在一处,构成一个又一个由笔者一直在倡导进而又一直在极力“推销”的“论证小单元”。相信吧,笔者的那句讲过无数遍,决没有半点要把自己推向怎么样一个“高度”的话,绝对是“负责任”的:“老师,是在窗外招手;来吧,孩子们,这里春光明媚,春风骀荡。老师要领你们走进人生的第一片阳光地带的!”

    犹记得2003年高考作文话题:“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也还清晰得记得,考后,笔者曾撰文《莫以感情做标尺》来评价那年高考题。文章中需要一些因“以感情做了标尺而铸下大错”的例子,笔者就曾“手头拮据”过一把,于是“以‘假’乱真”过一次:

    “曾听说有一个品学兼优的才子,又幸遇一个爱才如子的老师,本有着灿烂的未来,是护短——在这失重了的感情作怪下的一次次护短,最终成为了“阶下之囚”。也还曾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非常有才能的部下,是单位里的顶梁柱,有了过失,领导舍不得批评他;犯了过错,领导因惜才——这失重了的感情,总是以“不以一眚掩大德”一次次地为他开脱最终成为了人民的罪人;永远也不能忘记,任人唯亲——在这失控了的感情作用下,中国大地上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着的悲剧……太多太多的悲剧,太多太多的教训!”

    也还记得2004年高考前,笔者写过一组文章,其中有一篇叫做《再谈“艰苦朴素”》的短文。文章中真的很需要一些例子,来佐证“要知道,我们用‘钱’的地方还有很多”,可“手头”又一次“拮据”了,于是又“以‘假’乱真”了一回:

    “要知道我们该做的事还多,我们用“钱”的地方也还多!山区小学里,那供孩子们取暖的炉子还是凉的;那供孩子们读书的教室,屋顶上还能数星星;孩子们的小手中还需要一枝铅笔……灾区的乡民们,还需要一顶有门的帐篷,还需要一床并不华丽的被子,还需要一袋用水泡泡就能不饿的方便面……老区里还有一座小桥需要一根木料,还有一道水渠需要一袋水泥,还有还有一盏电灯需要一根电线,还有一位老奶奶需要一副眼镜……高校里还有一位,不,真不知道还有多少位每月只需要200元就能完成学业的才子;还有一位,不,真也不知道还有多少位每天只啃三个干馒头嚼几口咸菜,即便是这样也还面临着辍学的才女;还有一位,不,肯定不会只有一位,给遥远的亲人打电话只能讲三句话的才子与才女……”

    笔者的学生们,也许是因为很“听话”,或者听我絮絮叨叨的遍数太多,天如果能够知道是怎么回事,一定会感慨地说:“哪里洒下过汗水,哪里就会有金色的收获。”总之,他们就是通过这样的方法,写出过一篇又一篇很优秀的作文。

    一个学生在她的作文《尊重“小人物”》中,就通过三个几乎让我们感到简直就是“俯拾即是”的“概况性事例”,“送奶工”、“捡香蕉皮的老人”、“拖地板的阿姨”;还不仅如此,在这些例子的激发下,“借例发挥”,小作者的情感世界里燃烧起了烈焰,一通挥洒,为我们留下了下面一段在音乐中一定会被称为“华彩乐章”的文字:

    “我们生活在一个不乏英雄且英雄辈出的时代,有无数的人值得我们敬仰。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牛顿……这些名字我们熟记在心,可你是否观察过我们身边的人?那个每天清晨准时到达的送奶工,那位在广场上捡起香蕉皮的老人,那位在学校前厅拖地板的阿姨……我们甚至不知道他们叫什么,但我们应该尊重他们无悔的付出,尊重他们洒下的汗水。也许他们卑微,也许他们无名,但他们值得我们去尊重,他们承受得起我们尊重的重量。一个人有一颗心,心中有一片花园,播洒下尊重,收获的是真诚与祝福。小人物,就像大自然中的花花草草,虽无大树参天般的挺拔与葱俊,也没有“姚黄魏紫”的姹紫与嫣红,但正是他们用他们那点点绿意装点出人世间一个又一个像模像样的春天!”

    笔者的又一个学生在写他的《让你的心灯永不熄灭》一文时,写到“自己开始思索,思索接受了太多的爱,也应该做出回报时”,三个小小的例子:“开始无条件地接受老妈的‘罗里八嗦’”、“一张虽不精致却很灿烂的笑脸”、“铲平别人路径上不平的地方”。三个寻常得不能再寻常了的“概括性事例”,没有一个能够与雄壮,甚至跟绚烂发生点关系,可是,我感动,感动得不得了;读者也一定会感到心里有一种东西一直在昏睡着,此刻,醒了,高呼上一声:啊,醒了的感觉真好!让我们再重温一遍笔者的学生用“心”编织出来的美丽文字吧:

    “然而,当我意识到我无权无条件地接受他们的爱并将这种爱置于我弱小生命所不能承受的地位时,我开始思索,思索如何报答他们。于是我开始不惮以最大的努力将我的爱散布出去。我开始无条件地接受老妈的“罗里八嗦”,并主动找她谈话,因为我知道一句温暖的话语,会暖和整个漫长的冬天;我也开始乐于将我那张虽不精致却很灿烂的笑脸展示给大家,因为我知道“一张欢乐的脸孔,对于一个残病者来说,好得就犹如有益健康的天气那样。”(富兰克林语);我也开始热心于铲平别人路径上不平的地方,我便沉浸在这快乐之中。”

描述式

    所谓“描述式论证小单元”,一句话就能“到位”:就是壮一壮胆,把文章中的排比举例中的每一个事例,都描述一下,甚至带点“描写”的味道也不要怕!因为最蹩脚的描写也比高深到“啃不动”的《……论》读起来要轻松要愉悦的。

    笔者的一个学生在写“中国人气质”这一话题时,所用的事例,没有一个是我们不熟悉的,但由于她采用了“描述式”的笔法,就给文章带来了勃勃生机,正如西晋文学家陆士衡在《文赋》中所夸饰的“石韫玉而山晖,水怀珠而川媚”一样,让读者顿然有一种奇妙的感觉,小作者一定是站在了历史的高峰上,如“沙场秋点兵”一般,指挥调动着千军万马,按照自己的“战略思想”自如地行动着。她这样写道:

    你要问我“中国的气质”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中国的气质就是陶渊明的一壶酒,一丛菊,那酒中远离“车马喧”的不是懦弱的隐忍,那“枝头抱香死,不落北风中”的菊,更彰显着中国人尊严与气节;中国的气质就是刘翔的一次怒吼,一次跨越,那吼声中爆发着的是冲破歧视的伟力,那跨越是挺起中华脊梁的刚强;中国的气质就是张海迪的一张始终微笑着的脸,一次铿锵的演讲,那笑脸是对美好生活的眷恋与追觅,那演讲是对中华外柔内刚的气质的诠释与赞叹。

    笔者的一个学生在写“给生命定调”这一话题时,在文章的结尾处,需要一个最亮的“美点”,于是,她采取了描述(在议论文中,进行描述,好危险的事啊!甚至会被“老古板”的老师看作是大忌的。但我们还是激动不已,因为美就是这样,它摇漾着、揉搓着你的心)的手法,为我们(积极备考的考生们)留下的一段美丽的文字:

    人生若为海,目标则为岸;不向着彼岸破浪前行的船,只能是海面上飘来荡去的摆设。人生若为山,目标则为颠;不向着峰巅攀登的人,只能是人生大舞台上的一个可有可无的配角。人生若为翔,目标则为天,不敢向蓝天挑战的人,只能是“虽寿百年犹夭也”的匆匆过客。

    笔者还曾经学生们命过一个作文题,材料与话题如下:

    德国某著名理工学院一个毕业生设计的一座大桥,由于设计上的一个很小的疏忽,刚建成不久的大桥便倒塌了,很多人员伤亡,损失巨大。学院为了让师生们永远记住这一血的教训,用这座的桥的废钢制成纪念章,发给师生人手一枚,让它常做无声的告诫。话题就是“无声的告诫”。我跟我的学生们始终是和谐地相处着;讲台下的他们,忽然对讲台上的我发出“通牒”:“老师,咱们一块写呗!”我看了看一脸“坏笑”但却绝对洋溢着善意期待的他们,伏在讲台上写开了。当他们交上作文时,我便十分冲动地读开了我的“下水”作文:

听,微风细雨是告诫

孙长江

    风轻轻,雨柔柔,柳丝垂拂,莲花涣涣,阳光下,一切都在高歌着生活的美好 ! 

   但你可听见了在这微风细雨中无时无刻不在低诉着的一声声告诫,一声声叮咛?

    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它用它的群雕,整年整月地为瞻仰着它的人们,用它那无声的语言讲述着生活在阳光下的孩子们血液中最缺少的精神财富——一个伟大的共和国究竟是怎样站立在了世界的东方!

    挺立在松花江畔的防洪纪念塔,它用它那雄伟的身姿和那长长的回廊,整年整月地向嬉戏在它下面的人们,用它那无声的语言讲解着昨天在这里曾经发生过的壮烈,告诉人们——请珍视今天的安谧与奋斗吧。

    在以色列有一面墙,一面写满了对惨遭纳粹屠戮的亲人的思念,写满了对一个民族曾经经历过的血腥的控诉的“哭墙”,它既起不到遮风挡雨的作用,也不具有将外来的人侵者拒于墙之那边的作用,但它“哭”着,无声的“哭”诉着一个民族的血泪斑斑的历史!

    在新疆克拉玛依就矗立着两个几乎不成比例的纪念碑,一座12.08米,矗立着,更在纳罕着;另一座12.08厘米,就像怕怕见阳光似的缩头缩脑地龟缩在一旁。那是在纪念着一个特殊的日子:十二月十六日。因为就是那一天有许多花样年纪的孩子,在绝对有力量保护住他们,刚刚还在高声地宣讲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领导干部”们溜之大吉后,而葬身火海。可惜啊,于是人们建立了一座能代表那个日子的12.08米的纪念碑,以祭奠那些孩子们;可耻啊,于是人们就又建起了那座也许能够警醒一些满嘴里讲着的都是正义正气的所谓“大人先生”们、也同样能够代表那个日子的12.08厘米的耻辱柱。

这还不是告诫吗?

    俯下你的身子,倾耳谛听,微风细雨仍在低诉着它要对每一个有良知的人的告诫。

一座桥,原本完好无损,一场战争将它变成了断桥,几十年过去了,它就一直以它被炸毁时的惨烈形象矗立在鸭绿江边!无声的语言,宣讲着最为有力的无声的告诫:战争,这人类社会的怪物;人类啊,不要再利用它去滥杀无辜了!

    一块砖,一块走过了历史经历过风雨,却被一个个畅快的游客层层涂鸦的砖,就镶嵌在慕天峪的长城上!知道吗,它也在哭泣,也在控诉,也在发布着无声的告诫:不要再来“招惹我们”了,因为“我们”是不可再生的财富!

    一枚小小的纪念章,记录着的如果是一次辉煌,那也是无声的告诫,更何况它记录着的竟是一场灾难呢?德国某著名理工学院一个毕业生设计的一座大桥,由于设计上的一个很小的疏忽,刚建成不久的大桥便倒塌了,很多人员伤亡,损失巨大。学院为了让师生们永远记住这一血的教训,用这座的桥的废钢制成纪念章,发给师生人手一枚,让它常做无声的告诫这枚纪念章,就别在一个大学里所有师生的胸前。低头看一眼,它就会给你讲一段无声的话语;用手摸一下,它就会“烫”着你的手:记住吧:许多惨痛就发生在你的一个小小的错误、小小的疏忽上!

    告诫,就是为了让我们这些后人永远记住,为了这风轻轻,雨柔柔,柳丝垂拂,莲花涣涣,为了这美好的一切,曾经有多少颗伟大的心脏过早地停止了跳动;就是为了让我们认清在这风轻轻,雨柔柔,柳丝垂拂,莲花涣涣的美好世间,那些道貌岸然的“大人先生”们在慷慨激昂的宣言背后,躲藏着的是一个多么卑微又多么可耻的心灵;就是为了让我们知道在这风轻轻,雨柔柔,柳丝垂拂,莲花涣涣的美好人间,如果不吸取前人失败用生命用生灵的换来教训就,还会有另一座桥梁坍塌,另一幢楼房倒塌;另一场惨绝人寰的战争,也许就会在一个妩媚的清晨,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里响起罪恶的枪声!

    风轻轻,雨柔柔,柳丝垂拂,莲花涣涣,一切都在高歌着生活的美好!可是,在你高歌着的时候,你可听见了那一声声无声的告诫?

引言式

   毋庸多言,“引言式”就是在排比举例时,兼顾到所举事例中的人曾经留下的名言,这样做的好处,正可谓“春风艳桃李,桃李谢春风”。

    笔者曾经给学生们命过一个作文题,材料与话题如下:

    俄国作家契诃夫有这样一个比喻:“人要有三个头脑,天生的一个头脑,从读书中得到的一个头脑,从生活在得到的一个头脑。”

    请以“三个头脑与做一个完整的人”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笔者的一个学生在开头之后所展开的第一个“论证小单元”中,这样写道:

   面对书籍,你曾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从此,西方文坛上站起了一个巨人,你用毕生的精力铸就一本又一本著作。面对书籍,你曾说:“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从此,中国文坛多了一分豪迈,人们耳边多了一个熟悉的名字“东坡居士”。面对书籍,你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此,诗坛上站立起一位圣人,曾经播洒下的甘霖仍滋润着华夏大地。

    注意到了吗?在写作中,写到“从读书中得到一个头脑”时,小作者偏不简单地说“莎士比亚”、“苏轼”、“杜甫”如何读书,如何在读书中获得了第二个头脑,而是将他们那与读书有关的名言与他们的业绩“组装”“焊接”在了一起,构成了一组排比句,一种撼人心魄的气势立刻就喷涌而出。

笔者的又一个学生在写作‘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