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段时间以来,“中学生有三怕,奥数、英文、周树人”成了校园流行语。实际情况是,有些同学有这“三怕”(或其中“一怕”“二怕”),有些同学不但不怕反倒喜欢。
你对上述“怕”或“不怕”(含喜欢)有何体验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记叙文或议论文。(2)不得透露个人信息。(3)不得抄袭,不得套用。(4)不少于700字。
点评:
这是一篇话题讨论类材料作文。讨论的话题是学生的学习问题,贴近学生生活。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这三方面时或多或少都碰到过烦恼。如果写自己在这些方面的学习中表现的害怕或喜欢的经历,当然是非常扣题。问题的关键是,材料中涉及学习的三个方面:英文,无疑意;奥数,和周树人是什么?奥数,能代表数学吗?周树人,能代表语文吗?如果写“思考”,也就是说写成议论文,该怎么审题呢?我认为,要想写好议论文,首先要审好“周树人”。奥数和周树人是什么意思?是让我们对数学和语文学科的反思。如果我们单就“周树人”来反思语文学习不能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就奥数反思数学学习难度过大,实用性不强,应该不算太扣题。
这样,我们一定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你对上述“怕”或“不怕”(含喜欢)有何体验或思考。怕,为什么怕;不怕,又是为什么不怕。“怕”,是大多数学生的体验,但真的思考起来却很难。是努力不够,方法不对还是老师教得不好?如果稍不注意,可以会扯得太远而导致偏题。
写“不怕”,可能只有少数学生的真实体验,思考起来也简单得多:只有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勤能补拙;勤奋加方法加自信等于成绩等等。如此,跑到了老套路上去了。因此,写这篇文章时,一定要注意“不要脱离材料”,别想着去套范文。另外,在审题时还要注意文体的界定,不能乱写。
综上,立意如下:
1、我怕学英语(语文,数学)
2、我喜欢英语(语文,数学)
3、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学奥数的一点思考
4、自信与成功
5、勤能补拙
6、方法也很重要——由学英语想到的
7、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
8,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趣味是最好的老师。
不过,个人认为这个题目出得不是太好,首先,“周树人”不能和“奥数”相比,它很难代表语文学习的最高难度,切鲁迅作品在高中教材中并不多,难度也不是太大;这样的代指给学生的审题增加了难度。其次,材料的最后一句限制太死,“你对上述‘怕’或‘不怕’(含喜欢)有何体验或思考”,让学生在作文时好像只能写上面的三“怕”(喜欢),如果学生对其他方面延伸,比如“孰能生巧”、“喜欢你就不怕你”,不是写学习上面三门可的体验,算不算跑题呢?第三,有些学习成绩中等偏上的学生既没有怕也没有喜欢,那他们只有“造假”了。
十四、山东卷
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对此,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并积极回应。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诚恳地感谢读者对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后,也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点评:
本题的审题难度不大,指向明确,就是针对“错误”而设置的叙事类材料作文。围绕“错误”设置了对立而统一的两个对象:杂志社——纠错人,作家——出错人。面对错误,是不是人人都敢于纠正?面对错误,是不是人人都理解并感谢别人的纠正呢?此题,不仅为高考作文提出了论题,也为我们的价值观提出了一个挑战。题目能紧扣时代脉络,联系时代背景,让学生有话可写。本文要求文体不限但要求文体特征鲜明,也就是说写什么文体像什么文体,不要“四不像”。比如,可以写记叙文,叙述自己给别人(同学,父母,老师等)纠错的过程,也可以写自己出错后受别人指正的过程。要求写出真情实感,写出感恩之心。可以写童话,比如《灰太狼改错记》等,写小说,散文等都行。不少学生会写成议论文,要求写成规范议论文,在选择论据时列出一定的名言,充足的事例;举例时最好能联系当地的名人勇于改正错误的事例,当代官员一错再错的事例,当今政府勇于纠错的事例,也可以放眼世界,联系日本和德国对待二战错误的态度,关键要注意文章的论点,结构层次,事例后的议论和衔接等。
综上,可立意如下:
从杂志社的角度看:
1、敢于改正错误。
2、敢于挑战权威。
3、职能部门要尽到监督责任。
从作家的角度看:
1、敢于承认错误。
2、面对纠错者,应抱有感恩之心。
3、良药苦口利于病。
4、面对挑战者,应虚怀若谷。
5、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十五、重庆卷
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大豆是蛋白质含量极其丰富而又十分廉价的食物。可它的境遇曾一度尴尬,煮熟的大豆难以引起人们的食欲,并且会使肠胃胀气。人们需要更好的大豆食用方式,后来,用盐卤点制豆浆而发明了豆腐。
豆腐的诞生彻底改变了大豆的命运。豆腐让人体对大豆蛋白的吸收和利用,变得更加容易;豆腐柔软变通的个性给擅长烹饪的中国人留有极大的创造空间,豆腐也因此被制作出品类繁多的菜肴,以适应不同地区人们的口味和喜好。所有这些,让普通的大豆得到了升华。
要求:1、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2、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点评:
这是一篇科普短文类材料作文,介绍的对象是大豆;当然,出题者的目的不是让我们就大豆写大豆,而是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让我们做大豆那样的人,做大豆那样的事。那么,大豆有什么特点呢?我们要寻找材料中的关键词:大豆,丰富,廉价(好而不贵),胀气,豆腐,柔软变通,品类繁多,适应。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大豆到豆腐,本质没变,品质得到了升华。
由此我们想到了那些人呢?
1、改变自己,做一个让社会能接受的有用人才。
2、善于变通的人。
3、多才多艺的人。
由此,我们从材料中可以提取以下立意:
1、从大豆境遇的尴尬角度看:莫让固执束缚人。
2、从“盐卤点制豆浆”看:
(1)磨难是成功的前提;
(2)要善于借助外力来成就自己或催化剂的意义。
3、从“豆腐柔软变通的个性”看:
(1)变通很重要;
(2)以柔克刚很重要。
4、从“制作出品类繁多的菜肴,以适应不同地区人们的口味”看: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2013广东高考语文作文专家解析及范文
下一篇文章: 2013高考阅卷手记:怎样写好2014年高考考试体作文早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