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华作文网: 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
冠华作文网祝愿:天下学子金榜题名!
网站首页
高考导航
教育资讯 | 网络信息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考后点睛
英语特区 | 教师频道 | 家校互动 | 网站社区 | 同行作文 | 帮助中心 | 在线留言 | 设为首页
高中作文 | 高中佳作 | 作文素材 | 专家指导 | 阅读训练 | 满分作文 | 作文预测 | 高考真题
站内搜索
文章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高考频道 > 专家指导 > 正文         ★★★
2013年全国高考十八道作文题审题立意专家点拨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3/6/17 15:40:16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p;

6、知识有了,道德严重缺失。以上主要是从学校生活的角度去考虑。 

如果从社会生活的层面考虑,也可以这么想: 

7、一天十多小时的工作与几乎没有娱乐的不平衡。 

8、经济的发展与环境的破坏。 

9、综合国力的提高与贫富差距的加大。

10、父母的挣扎与孩子的铺张。 

如果我们能将思维放宽一些,立意就会深一些。但是,在写作时,如果写记叙文,不能泛泛而谈,不能角度太多而流水账。写写论文更不能面面俱到,想着各方面都不平衡而侃侃而谈,从而导致议论如蜻蜓点水。

 

八、江苏(70分)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群人来到光线暗淡、人迹罕至的洞穴里探险,洞穴里很神秘,他们就点了几只蜡烛,发现里面竟然有一群色彩斑斓的蝴蝶,他们欣赏了一会儿,不想惊动打扰蝴蝶就离开了。几天后,他们回到原地,想看看蝴蝶在不在,却发现蝴蝶已经栖居到更深更黑的地方去了。他们在想,是不是几只蜡烛的光亮影响了蝴蝶的生活习惯呢?

要求:阅读材料、自选角度、题材不限,诗歌除外,完成作文。 

点评:这是故事类材料作文。材料中讲述了探险者和蝴蝶的故事。探险者是善良的,他们发现了美丽的蝴蝶,没有想法去占有,而是“不想惊动打扰蝴蝶就离开了”,这是多么善良,多么理智,多么细心的举动啊。如果说探险者的举动让人感动,那么蝴蝶的举动则更让人值得反思:蝴蝶为什么要离开,要“栖居到更深更黑的地方去”?

审题时,要抓住两个对象:探险者和蝴蝶。要抓住关键词句:不想惊动打扰,到更深更黑,影响了。从故事本身看,这是一个关注自然环境的故事。如果我们再深入思考一下,可以看出故事中显示的人文关怀不单单是自然环境,也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再逆向思考,可以想到很多反面的事例——破坏自然,伤害弱势群体。我们在审题时要放宽思维的范围,不能局限在蝴蝶本身,也不能仅仅局限在环境上,也应该联想到更多的家庭、学校、社会等问题。 

综上分析,从探险者的角度看,探险者的象征意义应该有:政府建设部门,科学家,旅游者,父母,老师等等。可以立意为: 

1、关爱环境,从细节入手。 

2、城市扩展与关爱农民耕地。

3、父母应该给孩子留下一点自由的天空。

从蝴蝶的角度看,蝴蝶是美好的象征,是美丽的大自然,是原始森林,是濒临灭绝的生物;是孩子们的无忧的童心,是人们独立私有的空间;是城市中的文物建筑,是城市边沿的农民的耕地;是国有资产,是个人的血汗钱……立意为:

1、我们需要独立的生活。 

2、该如何保护弱势群体。 

3、我们无处可躲时。 

4、我的地盘我能做主吗? 

从二者关系的角度看: 

1、关爱与躲避。 

2、进军与退让。 

从文体方面看,本文可以写记叙文,叙述自己“被关爱”的生活经历,叙述时要中心突出,细节感人。可以写成书信,日记等形式。不要套作扩写改写本故事。可以写议论文,要定好立论的角度,选择好事例,最好选择新鲜,热门的事例,能涉及社会热点,关注环境,关注民生等方面。

 

九、  湖南卷 

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它被天边的彩云所吸引,奋力飞腾,寒冷、饥饿、风雨都无法阻止,它毅然决然地向上飞,飞上高山之巅,它已经精疲力竭,伤痕累累,一个声音问:“值得吗?”天地苍茫、彩云缭绕,它内心充实而满足,喃喃的答道:“我愿意。” 

父亲的书桌对面有一把小椅子,儿子坐在那里陪伴着下班回家在桌子前剪报的父亲,父子俩没有说话,静静相对,儿子望着父亲祥和的面容,心里充溢着宁静的幸福:父亲,您辛苦了,能这样陪陪您,我真的很愿意。

根据上面两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和议论文。 

点评: 

一、审立意。

考生看到作文题的第一感觉就是:是二选一还是找共同点。这儿有两则材料,一则是写飞向苍天的鸟的自白,一则是写儿子陪伴父亲时的内心表白。两则都是故事类材料,所反映的信息量较大。第一则是个寓意故事,我们应该通过寓言看出道路:为了实现理想,我们需要拼搏,即使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第二则写了一个“幸福”的画面,写了一家人的和谐。材料一是才个人奋斗方面着眼,材料二从与人交往方面着眼。但两则材料放到一个题目中,是二选一还是找出共同点呢?这是审题的关键。按照多个材料组成作文题的审题要求,我们应该找出材料的共同点来着手立意。两则材料字面上的共同点都有“愿意”两个字。另外,材料一中有“充实而满足”,材料二中有“充溢着宁静的幸福”,这两句其实说的都是幸福,为理想拼搏,再苦再累也是幸福的,能体会到家人的辛苦,多陪陪家人也是幸福的。也有人认为两则材料还要一个共同点:劳动最美丽;材料一的鸟是劳动,材料二的父亲也在劳动。不过我感觉这样的说法有些勉强。

综上,较好的立意: 

1、幸福需要付出:鸟为了追求理想,付出了艰辛,感觉到是幸福的;孩子为了陪父亲,付出了自己玩的时间,感觉是幸福的。应该从个人奋斗和与人交往两方面着笔,不要脱离材料含义。 

2、我愿意,我幸福。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态度决定行动。为了实现理想,我付出了艰辛,我愿意我感觉幸福;为了和谐家庭(集体,社会等),我只有心甘情愿付出,我才感觉幸福。现在时,不能把材料化为话题“愿意”,要扣住材料及含义作文。 

如果单就一个方面写,最多只能算“基本符合题意”。比如从材料一引发的立意: 

1、为理想而拼,其乐无穷。 

2、为了寻求美,不怕苦和累。 

3、走自己的路,别怕别人的质疑。 

4、成功需要付出。 

从材料二 引出的立意: 

1、家庭和谐,需要相互理解。 

2、爱,需要付出。 

3、让理解成为沟通心灵的桥梁。 

有人认为这则材料中有负面表现:儿子看着父亲剪报却不去帮忙,剪报既不是重体力活也不是复杂的技术活,孩子是可以帮忙的,既然“父亲辛苦”,孩子为何“坐在那里”,这些反映出家庭教育的缺失,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我想这样立意的话太过牵强,我们在审题的时候应该审视出题的用意。这则材料给出的是如此和谐的画面,我们强拉硬扯家庭教育的缺失,应该不太恰当。当然,这也反映出这个作文题的一点缺憾,如果材料中写孩子帮着整理父亲的剪报,控制父亲的面容,应该更加合适的。 

二、审文体。

材料的要求中明确指出写记叙文或议论文。也就是说除了这两种文体外,没有第三种选择。也就是说不能写成小说,不能写随笔等。写论文将两方面结合倒是容易,写记叙文该怎么做呢?不如说,叙述自己为某次比赛付出了特别多的汗水,最终取得了好成绩,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家人的大力支持,自己也在其中理解了家人的爱。像这样的记叙文,我认为应该是符合题意的。

 

十、福建卷(70分)

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仰望着夜空,

感到一阵惊恐;

如果地球失去引力,

我就会变成流星,

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

哦,不能。

为了拒绝这种“自由”,

我愿变成一段树根,

深深地扎进地层。

上面的材料,引起你怎么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标题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nb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