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作文制胜12招 |
|
(作者:惠林林 更新时间:2011/5/23 15:05:30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
|
族的子孙承袭着,直到今天还有着强大的潜力。 [这两段先分析原有材料,上段从正面论述人们对昭君出塞的看法,“制止了战争,迎来了和平”。下段则从反面论述人们对昭君出塞的看法。的确,很有一些中国人总是抱着唯我独尊的狭隘民族心理,认为昭君出塞是汉民族的耻辱,作者带着批评、讽刺的笔调对这一错误看法作了有力的鞭挞。这样一正一反,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的,大大增强了议论文的说服力。] 许多中国人因此矫枉过正,大力宣扬“中国男人要敢于美人外娶”,“一个国家的气魄,往往可以从这个国家男人的爱情观里看出一些端倪。开放的中国需要男人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娶洋妞是最感性温暖的一种,也可以借机扭转‘阴盛阳衰’的被动局面,给男人争些面子。”如果从“争面子”的角度去鼓励宣扬外娶,这样的动机也未免太庸俗、太低级了。其实与昭君出塞外嫁一样,中国男人在娶洋妞的同时,还娶来了珍贵的文化嫁妆。文化的互相渗透,族群的互相交融,将给我们的民族带来新的气象与活力。送来的财富或许可以再带走,而带来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却永久地保留了下来,并影响到我们的子孙后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决没有这样一条规定:不准中国女人外嫁与外国男人结婚,或积极鼓励中国男人外娶与洋妞结婚。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外嫁与外娶是平等的,它们的共同意义就是促进了民族间和国家间的相互交流,架起了一座又一座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交流合作发展的桥梁。所以我们不能单方面的偏废外嫁,更不能单方面的宣扬外娶。 [吃透了原有材料的含义再来分析新材料就到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了。作者仍旧从正反两方面入手,上段从反面评述人们对中国男人外娶的矫枉过正的错误看法,下段则从正面论述人们应该对外娶与外嫁所持有的正确看法。这儿也是一正一反进行了对比,先反后正,否定错误的肯定正确的,说服力也相当强。] 人们呀,不要再责难王昭君,因为她毕竟为蒙汉两族人民的友谊团结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人们啊,也不要狭隘地讴歌中国男人外娶,用平常心去对待这一切。通婚的精神实质就是一种互惠互利、携手发展的交流合作——这正是我们这个开放的时代所最需要的。 [这一段将古今美人外嫁与外娶结合起来加以对比评述,再次否定某些中国人的不良民族心理,并将立意直接提升到“互惠互利、携手发展”的新时代精神上,思想性获得了进一步深化。] 三、突破窍门概述 通过对突破实例《试论美人之外嫁与外娶》的剖析,我们可以总结出议论文写作突破的四大窍门—— ●窍门一:考虑分析问题的角度要大 众所周知,以小见大中是优秀议论文的成功特点。只有预见到了思想的“大”,才能够充分地独到地运用材料的“小”,才能够让读者从材料的“小”中见到考生思想的“大”。如果考生预见的思想很“小”,他对材料的处理肯定是“肤浅”的。 对于一个写作水平一般的考生来说,要尽可能从国家、民族的角度去考虑分析问题。当然大得不着边际也不行的。 在“以小见大”这一最见成效的原则下,“大”总比“小”要好,要深刻。 比如本文作者从“某些中国人的民族心理”这一大角度入手,立意高远。 ●窍门二:必须找到与原材料相对应的新颖(新鲜或者独特)材料 如果原材料较陈旧,那么就得找到一则新鲜材料,这样就有利于现实意义的挖掘,也就容易引起评卷老师的注意和好感,获得理想的分数。 此如本文作者就找到了一则现实性较强的材料——中国男人娶洋妞。 如果原有材料很新鲜,那么就必须找到一则较为独特的材料,可以是旧的,也可以是新的,只要独特引人就可以,这样就能加强原材料的说服力,丰富原有材料的含义。 ●窍门三:尽可能采用正反对比论证的写法 从逻辑的严密性上考虑,正反对比论证最为严密了,其余的八种论证方法都易被人找出破绽,只有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才能使考生的议论无懈可击。 对于一般水平的考生来说,只要认识到任何材料都可以找出它的正面和反面这一特点,掌握正反对比论证这一方法就显得比较方便了。 比如昭君出塞,有人认为是好事,有人认为是坏事,考生就可以肯定该肯定的否定该否定的,正反对比论证很自然地就用上了。 ●窍门四:必须首尾呼应尽可能在篇末点睛 关于开头和结尾我们可以这样说,文章的开头好比画一个人的眼眶,文章结尾好比画一个人的眼珠。没有眼珠只有眼眶就是死眼一只。只有画上了眼珠,方能炯炯有神。反之,如果没有眼眶,只有眼珠,那便是吓人的金鱼眼与蜻蜓眼之类了。 所以开头与结尾一定要照应,结尾不能只是开头的重复,一定要比开头更深入。 比如本文的开头与结尾,开头是剖析中国人的狭隘民族心理,结尾直接提炼出了新时代的新精神,就此“画上了眼珠”,全文“炯炯有神”。 这四大窍门,窍门一窍门二是必不可少的,掌握这二者,一般情况下均能取得突破。如果四大窍门都掌握了,做到四管齐下,那么,你写的议论文必定能在考场上获得理想的分数!
◇制胜第12招 “三独”法让考场作文取得独一无二成功(独占鳌头) 每一年的高考都会出现满分作文。上面已经提到,对于满分作文,在两名阅卷老师共同作出认定之后,提交阅卷组讨论认定,获得阅卷组通过,该作文即成为满分作文;如果该阅卷组有老师对作文提出异议的话,阅卷组组长就要将情况报告到中心组,由中心组专家来共同确认该作文是否应当打满分。这也就是说,满分作文还是必须“过五关斩六将”的。那么,考生如何才能让自己的高考作文“过五关斩六将”呢? 唯一的选择就是,要采用“独出心裁”的综合创新写作方法。 独出心裁作为作文成功的良方,即是指某一作文过程中,考生对聚材取事、命题炼意、谋篇布局、定体选技诸方面的综合创新。通过独出心裁的处理,文章就可能大增其色,取得意想不到的功效,取得百分百的成功。 但对运用该方法的考生来说,其要求就非常高。 独出心裁这一良方对考生来说就是指考生在某一作文过程中能观察到一般人观察不到的事物及其特性,能体会想象出一般人体会想象不出的奥妙,能设计或运用一般人设计运用不来的技巧。 这也就是说,独出心裁这一导致考场作文成功的良方反映在考生的写作能力上包括三个内容:独具只眼--能观察到一般人观察不到的事物及其特性;独运匠心--能体会想象一般人体会想象不出的奥妙;独辟蹊径--能设计或运用一般人设计运用不来的技巧。 一个考生若需取得作文的独一无二的成功(独占鳌头),就必须独具只眼、独运匠心、独辟蹊径“三独”俱全。只能独具只眼、独运匠心,而不能独辟蹊径,就很难取独一无二的成功,只能独具只眼,连取得一般性的成功都不能有百分之百的保证。 对于一般写作水平的考生来说,在短期内要取得作文成功,必须炼就独具只眼、独运匠心的能力,有了这两个能力,取得比较理想的分数是完全能够保证的。 一、独出心裁作文类型概述 根据上面的分析,独出心裁这一良方的处理对象主要有选材、炼意、命题、谋篇布局、定体选技,通俗地讲,也就是材料的选择、思想感情的表达、形式技法的确定。 由此可见,独出心裁的作文一般具有如下三种基本类型-- A选材独特型(对选材作独出心裁处理) B炼意独特型(对炼意作独出心裁处理) C形式技法独特型(对形式技法作独出心裁处理) 这仅仅是基本类型,有的作文可能多种类型兼有,比如AB型、AC型、ABC型等。 运用数学中的排列组合原理一计算,独出心裁作文的具体类型总共有七种,即A型、B型、C型、AB型、AC型、BC型、ABC型。 二、独出心裁实例及评析 [实例一] 小议聪明 •张颖 耳目聪明,作为聪明的原始定义,无可非议。然而,派生的概念,以其“妙不可言”的作用,同样不可否认。 A作家对当前某一殃及自身的社会弊病深恶痛绝,忍无可忍,义愤填膺,凭一腔男儿血气挥就洋洋千言一篇批评文章,言之凿凿。定稿时,却觉言语过于冲撞,于是将“是”改作“也许是”。原指名道姓的改作“有位同志”,玩起诸如此类的文字游戏,权作锉刀、润滑油,点到即止。而后,细细斟酌,在文章结尾处小心翼翼地加上一段:当今社会形势一片大好,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以上只是本人一些片面看法,请各位领导、同事批评指正…… 如此云云。仅此一小段,内涵却异常丰富,既强调自己虽然批评却不是恶意“攻击”,别有用心,又表明错误的存在,自然,在某些人眼里这段也就成了全文的精华所在。真可谓“不打自招”,本应大批特批,然而,这一小段此时起了相当于氮气的缓冲作用,批评的口气比较客气,并且一再肯定作者的出发点是好的。某些人也就因此被自己的宽容所感动。 其实是“聪明”的一招。 然而,A作家只不过仅此一招,比起C君,那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 C君如滤纸一般过滤着老总的“弦外音”,比如老总偶尔不满于苹果的市价,C君立即心领神会,第二天立即送上一筐一级“国光”,并且运用其三寸不烂之舌,使老总觉得不收反倒是错误的,而问心无愧地收下。C君并不急着要老总许诺一定使其“加官进爵”,而称之为“战略投资”,不断加码,一旦天时地利,何愁升官、发财、分房子? 为此,不得不重新考虑聪明的涵义。然区区学子,又是女流之辈,我实在难以回答。虽不在乎因此丢掉“聪明”的桂冠,但被人骂作“傻瓜、笨蛋”终不是一件乐事,更何况另一个聪明的自我警告:“该休息了!”
此议论文的题目很一般,此文的独出心裁主要表现在炼意上。一般同学拿到这样一个题目,肯定就聪明论聪明,而考生的炼意却是炼在聪明派生的概念上,考生运用以叙代议、叙议结合的技法,列举了一详一略两桩事情,然后运用讽刺的笔调分别对这两桩事情进行点睛式的议论,揭示出这一类社会现象所蕴含的现实意义。 考生在技法上还运用了反语,如“聪明”、“不打自招”、“攻击”、“国光”等等,使文章大增其色。还有在人物的姓名上采用模糊化手法:A作家、C君。这样一来,使人物的现实含义得到进一步的扩展,A作家C君及所有“聪明”人。这样使文章的社会意义也大大深化了。 结尾时故意宕开一笔,这也是独出心裁的处理,专写自己的欠缺,实则是对A作家C 君的辛辣讽刺,也取得了发人深思的效果。 如果给《小议聪明》定一个类型,那么,该文就属于BC型。[实例二] 论鲁迅的“逃走” •张 颖 鲁迅居然“逃走”了,而且如此狼狈,可斥之为“抱头鼠窜”,这与鲁迅的一贯为人和作风大要径庭,如深究其原因,这可谓是三十六计这上策,别无他法。 首先,鲁迅终不过是区区文人,并无大权在手,能调兵谴将,与国民党来个你死我活,浴血奋战。尽管有那管锋利如刀的笔,虽然叫人面红耳赤,但手无缚鸡之力,捕快一到,还是乖乖跟他去受班房之苦。 其二,国民党为何等东西!白莽、柔石、冯铿、李伟森、胡也频为谁所杀?!虽然鲁迅是一代名人,国民党想拿他开刀,得思前想后,要考虑民众言论,国际言论,虽已腐败,破落不堪,终究不忘粉饰民主。但一旦置种种顾虑于不顾,鲁迅难保不休矣,这决不是危言耸听。当时与鲁迅齐名的名人被杀的不是没有。如果此时鲁迅来个谭嗣同再生,坐等待毙,这岂不是拿鸡蛋碰石头。鲁迅那管大笔也只能对付“小人”中的“君子”,而抵挡不了荷枪实弹的武夫。 未免太迂! 何况,有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鲁迅如果不走不“逃”,来个怒斥反动派之种种罪恶,然后视死如归,英勇就义。高兴的是他的死敌,受到损失,感到悲痛的是鲁迅以毕生精力为其呼吁、呐喊、斗争的亿万沉浸在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的中国人民。中国也就因此过早地失去一代文豪,鲁迅文风也许就此绝矣。 鲁迅“逃”走了,不足为怪。 应该!
很明显,该文非但题目独出心裁,而且选材也独出心裁。 有关鲁迅的逃难生涯,除了鲁迅先生本人外,旁人几乎没有对之予以探究论述,可能因为“尊者讳”的缘故吧。而张颖同学却碰了这个冷门。 谭嗣同的“坐等待毙”在本文中成了反面材料,考生言之凿凿,咄咄逼人,毫无哗众取宠之态,而是把鲁迅先生的“逃走”与“待毙”放到整个民族的水深火热的苦难命运中去了。这样一来,就使鲁迅先生的逃走之举成了先生大智过人的最为精彩的事迹了。 在技法上,考生仍运用了反语手法,结尾只有“应该”两字,只要读过初中的学生,几乎都会联想到鲁迅先生那篇脍炙人口的杂文《论雷锋塔的倒掉》,鲁迅先生在论述迫害许仙、白蛇姑娘的法海和尚被倒掉的雷锋塔镇压在下面之后,也痛快淋漓地写道:活该!“活该”贬得痛快,“应该”褒得舒心。 综上所述,《论鲁迅的“逃走”》一文中独出心裁的类型属于AC型。 [实例三] 当月亮不再是月亮 •张 颖 远处,奉城已是万家灯火,微微摇曳的灯光透过各色窗帘,带着昏黄、朦胧的梦幻和失落的温馨。 秋夜。秋夜?秋夜! 我捡起迎春花飘零的第一片叶子,触摸到秋清凉的肌肤,循着秋幽幽的鼻息,如落叶,牵着秋魂,寻着秋梦…… 它依然绿,只是秋凝住了它的绿,月儿使它处处是斑驳、银白的碎影。奶奶告诉过我,它叫“苍蝇树”。夏天,一溜儿长的“苍蝇”嫩绿嫩绿的,摘下来粘在脸上做鬼脸,吓唬我的小妹。秋风儿一起,“苍蝇”透着一丝儿黄色。秋夜,闲闲的秋风吹得“苍蝇”漫天飞舞,悠悠然洒落在晚归行人的身上。我一丁点儿都不觉得它的名字好难听,反而,真的苍蝇却因它而变得不那么讨厌了。 它几乎从没有改变过,永远佝偻着身子,絮絮叨叨地诉说着关于我奶奶的故事,只许秋风秋雨知道…… 好静……可我知道,“苍蝇树”没睡着,因为它老了,所以睡不着,奶奶也这样…… 也是凄凉凉的秋夜,奶奶无声无息地离我远去。《多年以前》伴着她到城外,与那黄土冈永恒。 我竟然怎么也哭不出来! 因为稍稍长大的我,为奶奶光知道王母娘娘,而不知道白雪公主而懊恼! 因为稍稍长大的我,几乎在月亮不再是月亮,而是月球的同时,奶奶也不再是奶奶,而是爸爸的妈妈! 给了我一个爱心的奶奶,却死了!死了,我竟然怎么也哭不出来! ……我泪河泛滥,梦幻般地接近锦溪河中的老月亮,默默地忏悔…… 秋夜小风,撩起河面薄薄的轻纱,河水浅浅的,鱼儿攀着缕缕水草轻轻摇荡。 我最后回眸一望,怅然离去。 无意间,我闯入恋人“王国”,他们与我一样钟情于锦屏山秋夜的静,却只能是我悄然退出,闲人的步履会踏碎这玫瑰色的氛围。 我去寻找我的世界,去找那个幼时曾为我心爱的小鸟做过黄叶冢的地方。 ……我暗然神伤,那个地方已不复存在,代替的是巍然高楼,我再也寻不到属于我的秋天,只能体味着越狱的冬。 …… 夕阳与晨晖交替融进世界的沧桑,我学会了自嘲,学会了调侃,开始学会如何在我放声大哭时,嫣然一笑;如何在我想放声大笑时,极自然地一皱眉,抹去我脸上仅有的一丝笑意。 我开垦我心中长满鲜花和野草的处女地,用理智筑起高台,奠祭的却是我的童贞。 不知何时,雨又飘飘,风又凄凄…… 我好冷…… 夜深了,我终归是要回去的……
读了此文,你一定会产生同我一样的看法,此文独出心裁的类型属于ABC型。 A是选材独特。此文的材料独特在什么地方呢?独特在“苍蝇树”上。苍蝇是人们极为厌恶的四害之一。而“苍蝇树”在作者心目中非但可爱,简直神圣,因为“苍蝇树”的可爱,反而使作者觉得“真的苍蝇”“变得不那么讨厌”了。 B是炼意的独出心裁。此文的炼意主要在于情绪感受,而非思想。当与自己相亲相爱的奶奶在那一个凄凉凉的秋夜,无声无息地离开时,作者“竟然怎么也哭不出来”,只是献上一本忧愁的书册《多年以前》,陪伴奶奶的尸身。但当作者在这一个秋夜里回想那一个秋夜时,终于“泪河泛滥,梦幻般地接近锦溪河中的老月亮,默默地忏悔……”考生“泪河泛滥”之后的感想是“再也寻不到我的秋天”了。那“闲闲的秋风吹得‘苍蝇’漫天飞舞,悠悠然洒在晚归的行人身上”的“秋夜”,我“再也找不到”了。属于作者的仅仅是“越狱的冬”,生活迫使作者“用理智筑起高台”,牺牲的“却是我的童贞”。 所以作者最后写道:“我好冷”,但“终归要回去的”,即使无可奈何,也得生活下去。 张颖同学在“秋夜”里竟会有这样的感想和情绪,的确发人深思,令人回味无穷。 C是形式技法的独出心裁。作者在本文中运用了象征拟人的手法,作者写的“苍蝇树”形象上可以看出“奶奶”的形象。“老月亮”的象征也动人心魄。还有这个题目《当月亮不再是月亮》,看了全文,才知道题意是“当我失去童心,失去纯真的时候”,月亮与月球相比,前者是意象,后者则是干巴巴的形象。这一点大家都能理解。 结尾用的双关,乍一看是不易察觉的。 还有首尾照应,也处理得顺畅自然,从“已是万家灯火”到“夜深了,我终归是要回去的”。 当考生忧愁的情绪达到高潮时,干脆一句成段,在这里,段落处理也独出心裁了。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完全有理由说《当月亮不再是月亮》一文属于ABC型的难得佳作。这样的作文,在高考中自然能够“过五关斩六将”得超级高分甚至满分了上一页 [1] [2] [3]
上一篇文章: 决战2011年高考法则
下一篇文章: 叩击时代 读懂中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