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四川高考作文:叩击时代,读懂中国
四川省新津中学 王贞鹏 611430
四川高考作文经历了06年的“问”,07年的“一步与一生”,08年的“坚强”,09年的“熟悉”,10年的“点线人生”, 11年“总有一种期待”的命题轨迹。命题的路径是话题作文→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命题作文→新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实际上,命题路径只能说明作文类型的嬗变而已,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更关注作文是否把握住时代的脉动,是否具有生命的张力,是否能让考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不管是哪一年的高考作文题,我们都有理由和责任去追问高考作文究竟考查了学生哪些能力?为学生洞开了哪些思考的维度?
简单梳理一下,我们可以发现川卷作文考查学生如下的能力。06年川卷:考查学生的反思追问能力;07年川卷:考查学生辨证思维能力;08年川卷:考查学生关注生活体察国家大事的能力;09年川卷:关注自己体验生活的能力;10年川卷:再次回归考查学生辩证思维能力;11年考查学生关心时代体悟生活的能力。
维特根斯坦说:“贴着地面飞行,不要在云端跳舞”,高考作文就应该“贴地而飞”,叩击时代,读懂中国。
那些融入考生生命中的一些事件,那些沉淀于考生灵魂深处的回响,决不该回避,也不能回避。譬如,08年5·12,汶川地震撕裂龙门,江河呜咽,大地悲鸣。今天,我们看到了川人在全国人民的帮助下,从悲壮走向了豪迈,从小崛起迈向大崛起,彰显祖国的伟大,凸显时代的豪迈。
当网上对“给力”“神马”“伤不起”“有木有”等词入高考作文算不算错别字争论不休时,笔者甚是坦然。用词的规范问题于高考作文而言永远属于“下位”而非“上位”问题,高考作文的“上位”在于它既要承载高考的甑选功能,又要彰显学生主流价值观。从而达到考生在为文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一次精神洗礼的效果。这是高考作文贴近现实,关注当下的需要。当下社会需要的真正的人才,不再是那种枯坐书斋的闭门造车者,而是眼观社会,耳听世界的公民,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今年四川高考的命题作文,看似简单,实则暗藏“杀机”。其一,标题中最具弹性的词语是“期待”,为文的重心即在此,“期待”就是“期望、等待”之意。这种“期望”和“等待”是他者或者自己长期萦绕于胸的情愫,很久未得纾解,从前面的一个限制词“总有”可看出。其二,这种“期望”和“等待”只能是一种,不能是多种。可以是不同的人有同样的“期望”或“等待”,不能是一个人有多种“期望”与“等待”。其三,整篇强调积极乐观的情绪。
在这三个方面,其中第二点不少考生易掉进陷阱而浑然不知。而不是考生认为那么简单,不会偏题。
钱钟书在《管锥编》就《史记·李斯列传》中有这样的表述:“强者不吐实,弱者吐不实。”高考作文命题专家都是饱学之士,他们处于强势地位,但很多时候,他们在作文命题方面往往“不吐实”,全国很多高考作文题目是诗意有余而理性不足。如果高考作文题目高蹈于尘世,众多考生也不会买账,他们在考场上往往“吐不实”,套话、假话、空话泛滥成灾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乔希·比林斯基说:“真理尽管稀少,但总是供过于求”,高考作文本身就是引导考生对真理的探求,对时代进行有力的叩击。
今年四川高考作文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既“吐了实”,又让考生“贴着地面飞行”,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命题意图虽然不够显豁,但考生只需静下心来想想,那些居高不下的房价,食品生产的安全,川人的三年崛起等材料,哪个不可以纳入考生的写作范畴?
当命题者把视野放眼于厚实的大地,叩响时代的强音时,才算真正读懂了中国。
上一篇文章: 高考作文制胜12招
下一篇文章: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湖南卷作文题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