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作文制胜12招 |
|
(作者:惠林林 更新时间:2011/5/23 15:05:30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
|
同作文,避免雷同,关键在于“发现”。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发现。可见发现有三个前提条件,其一是明确的动机——“觅”,其二是过人的毅力惊人的行动——“踏破铁鞋”,其三是成熟的时机——“全不费工夫”,也即奇妙的一瞬间。这三者缺一不可。 发现,就是某人对所观察的事物产生了新的看法。发现可以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有意识的发现,第二种是无意识的发现,如前面说到的“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就是有意识的发现,而无意识发现则类似“无心插柳柳成荫”。 发现这一心理现象在整个作文过程中,起着类似泉眼、灯泡的作用。没有泉眼,泉水不可能涌出地面,没有灯泡,电流就不会转化成光亮。没有发现,就不会下笔如有神,挥洒自成文。即便杜撰成篇,也绝不可能是美文佳作,也就是说绝不可能是一篇成功的作文。 就作文本身而言,主要有两方面的发现,第一是作文内容上的发现,这就包括人对人、人对自然、人对社会、人对历史、人对未来、人对观念、人对传统、人对环境、人对文化、人对科学等等的发现。第二是作文形式上的发现,这包括对作文题目、作文结构、作文技巧、作文语言等等的发现。 对于考生来说,要使他在短期内写出成功的考场作文,主要在于对作文内容的发现。就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而言,内容毕竟占主导地位,内容决定形式。就发现的可能性而言,内容的发现一般情况下要比形式的发现来得容易。世界上不可能有两粒完全相同的沙子,世界上就更不可能有两个生活经历、生理素质、心理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就内容发现的成功率而言,最容易成功的发现是人对自我的发现,尤其是对自我的反省式发现,所谓“苦肉计”赢得考场作文高分。 一、从自我发现到自我反省式发现 在作文过程中,人对自我的反省式发现,一般是指人对不健康自我思想、自我情感的批判、觉悟与新看法。只要学生具备谦虚的品格,他就完全有可能在自我反省式发现上取是成功。 不管什么情况下,谦虚总是讨人喜欢,自卑总是遭人同情。所以,考生们尽可以把自己写得一屁不值,甚至可以把自己最卑鄙下流的内容也表达出来,并进行严厉的批判。当考生这样做的时候,他的真诚已经为作文的成功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二、怎样自我反省式发现示例 [自我反省式发现实例之一] 衣 摊 前 •方琴 “多漂亮的茄克衫,穿在我的身上,一定很帅。”她不由自主地挤进衣摊前的人群。○1 “30元!狠心!不过,做工……也确实精细。”○2摊主见她那副羡慕样,连忙取下衣服往她身上试…… “我,买不起这样贵的衣服……不过……穿会儿……也不错……”○3 “啊 ,那边又来了顾客……”摊主转身过去。○4她打量着这件衣服,又迅速地扫了一眼旁边的人群,“没有人注意我,如果……我……他们不会看见的……不,不能这么做……那……多可耻!”○5她又瞥了一下那个摊主,看摊主那招呼顾客的热情劲儿,“也许已经忘了……我这就走,走得快快的……”○6忽然,她看见一个小孩的笑脸,她脸上一阵烫热:“走吧,快走,再不走就来不及了,我太喜欢了,就这一次,一辈子就这一次!”○7她往前挪了一步…… [点评] ○1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付诸行动也只是“挤进”而已,并无过错。○2“占为己有”欲望的满足遇到了阻力,也在情理之中。○3强烈的欲望迫使“她”承认了严峻的现实之后,产生了阿Q式的满足感。自我发现自此开始。○4这一事实使她的占有欲钻了空子,滋生出将导致不良行为的侥幸心理。○5对不良行为的设想激发了“她”的勇气,但良心立刻占了上风,并且进行了严厉的自我谴责。○6诱惑毕竟太强烈了。时不再来,机不可失!她又蠢蠢欲动。○7“一辈子就这一次”良心的堤坝被这句话冲决了,于是无视外部环境的正义色彩(笑脸),果断地“往前挪了一步”,但是“她”真的会伸出“第三只手”吗? [总评]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谁都可能遇到“她”这样的心理障碍,这种“意窃”心理的大胆、细微、真切、实在的表现,正是考生自我发现“将心掏透”的结果。
[自我反省式发现实例之二]
哑 铃 •彭晖 倒霉!一进车棚,他便愣住了,自己那辆“小凤凰”上的铃盖不翼而飞,成了“哑巴”。 望着那“赤裸裸”的铃,他暗暗咒骂那可恶的“偷铃贼”。“邪气,①偏偏偷我的,干吗不去摘别人的铃?” “别人的铃!”他心里一动,②眼光不由得往两旁的自行车铃盖上溜了过去,近处一辆车上的铃盖跟他的相差无几。 “拿了吧,反正,现在同学们还没下课,车棚又没有别人。”这个念头一滋生,他扶着车柄的手便微微有些抖动。不过,终归是爱铃心切,那么漂亮的“小凤凰”上缺只铃盖,既有伤大雅且有又碍观瞻。哆哆嗦嗦的,还是把手伸了过去。③按住铃盖,他不禁心慌得要命,偷眼四顾,手颤颤地拧了几下。 蓦地,一束亮光,在他的眼前跳动了一下。战战兢兢地低头察看,却原来是自己胸着那枚佩戴不久的团徽,④在穿过棚顶缝隙的阳光照射下,闪闪烁烁。他脸红了,手缓缓地往回缩。⑤ “游移”的目光一触到那“垂头丧气”的铃,他又气不打一处来了:⑥“哼,别人偷我的,我再拿别人的,况且并没捡着什么便宜,这只能算是一次公平交易。”胆壮了,气粗了,心定了,正在往回缩的手又“理直气壮”地伸了出去,⑦拧着,拧着…… 刷,又是一道亮光,比前一次更亮,更刺目。他下意识地又低头看去,这回看得更清,⑧红的旗,黄的底,还有那“中国共青团”五个字,火一样,使他的心底感到一阵炙烤样难受,他怔住了,⑨望着那泛着亮光的团徽陷入了沉思…… 不知谁说过,世界上最困难的是战胜自己。他终于战胜了自己。他很兴奋又似乎有点得意。⑩哼起了歌,竟忘了铃被偷的事。一看见光洁平坦的水平泥路,他跨上车。转弯时,下意识地摁了摁铃,没响。偏巧对面来了一个小伙子,撞上了,忙说对不起。 “瞎眼了,小畜牲!”小伙子骂了。他忙陪笑脸,其实,他心里确实也乐哈哈的…… [点评] ①②③是“报复形式偷车铃”这一事件的起因及进展,一般同学都能设想到。④ “他”紧要关头真正发现的并非团徽,而是自身固有的“正义感”。⑤这种正义感马上抑制了他的偷铃行为。⑥但这一偷窃事件最初原因是别人造成的,他这样做只是为了维护自己固有的财产和安全感,表面上看起来确是合情合理的。⑦因此他的手又“伸了出去”。 ⑧但毕竟正义的诱惑力更为强烈,所以这次“更亮,更刺目”,“看得更清楚”了。⑨他再次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是冒着亵渎正义的危险维护固有的财产和安全呢,还是“若为‘正义’故,二者皆可抛”呢?⑩最后他选择了一种潇洒、高尚的结局,这一选择既光明磊落又没有落入俗套。 [总评]《哑铃》实际上已是一篇自我发现“将心掏透”的作文了。对自我的反省式发现导致了这篇作文的圆满成功。报复形式偷窃车铃事件在生活中颇为常见,但是许多同学亲身经历了这类事件后,就是没有发现自我心灵及行为的微妙变化,更不会通过反思反省“将心掏透”。如果没有“他”的自我发现,“将心掏透”,这篇作文就不可能如此水到渠成地取得成功。 三、自我反省式发现的成功关键——“真、新、深” 借用发行量已达到80万份的《作文成功之路》杂志编辑先生常常挂在嘴边的话来说,自我反省式发现就是你自己先“将心打透”或“将心掏透”了。这种内容的考场作文往往具有三个特点:真、新、深。 “真”是任何表现形式得以成功的基础。这儿的“真”并非指生活的真(现实生活的机械翻版),而是指艺术的真(经过考生取舍提炼的有意义的现实生活),用通俗的话来比方,这“真”是真心诚意,而非老实笨拙。艺术的真包括合理的想象和必要的细节上的虚构。就拿方琴的《衣摊前》来分析,这个“她”有可能是考生,也有可能是考生的同学,也有可能是考生的虚构,这些都无关紧要。要紧的是,如果你是“她”,你是否能进入“角色”,也即你是否能产生如此的心理和行为呢!你在假设中,在虚拟的情境里,发生了这样的经历之后,你的品性是否得到了考验或淬炼?只要你关注自己并无私地袒露灵魂,回答就是肯定的。也就意味着这是篇成功的作文,因为它深深地打动了你。当然,是艺术的真导致了考场作文的成功。 文贵创新!这是流传千古的真理。尽管谦虚是人的美德,但“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洁身自好”、“家丑不外扬”也是人的特有天性。一般情况下,学生是不愿意公开自己的复杂心理或丑事的。所以,一旦你这样做了,便能脱颖而出,出“新”制胜。能够这样做的人必须有一定勇气,有了必要的勇气,才可能无私地袒露自己隐秘的灵魂,才有可能创新,才有可能取得考场作文的成功。 最后一点是深。毋容置疑,触及读者灵魂的思想肯定是深刻的。要触及读者的灵魂,考生的笔头首先要触及自我的灵魂。这一点对敢于袒露隐秘心迹的人来说无疑是驾轻就熟的事情。彭晖同学的《哑铃》就是明显的一例。在报复式窃铃事件中产生的每一段心迹,都会引起读者灵魂的共鸣。准确地说,这深即是深入,深入方能深刻,深刻才能导致考场作文的圆满成功。
◇制胜第10招 同时实现“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情感真切、结构严谨、语言流畅”考试效果的作文题型 面对具体细致、复杂多样的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我们究竟能否找到一种题型,来快速、集中地实现评分标准里设定的几项主要指标?也就是说究竟有没有同时实现“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情感真切、结构严谨、语言流畅”考试效果的作文题型? 回答是肯定的,有,但不多。我在这里就推荐一种——科技演讲辞——五全其美的作文题型。 科技演讲辞从体裁的角度分类属于议论性散文,议论文的最大特点就是“中心突出(思想深刻)”、“结构严谨(逻辑严密)”,而演讲辞的最大特点就是“情感真切”、“语言流畅”,散文的最大特点就是“内容充实(上下千年、纵横万里,凡可用材料均可纳入)”,而科技的表现特点往往需要大量的数据、原理说明,这样就可以附带地考查一下考生的说明文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科教兴国正高潮迭起,从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开始,科技自主创新已经上升为新的国家战略。因此,科技演讲辞成了能够充分展示学生与时俱进、创新报国思想情怀和个人写作才华的最佳选择
一、五全其美功能及其三大特点 具体地说,科技演讲辞就是根据科技资料撰写的意在报告考生某一方面思想感触的议论性散文。科技演讲辞的基础是科技资料,科技演讲辞的本质是演讲辞——即“意在报告考生某一方面思想感触。” 在演讲辞中,既可以看出考生的笔头表达能力,也可以窥见考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撰写演讲辞,考生的真正目的是诉诸于口,诉诸于笔仅仅是为了更流畅更丰富地诉诸于口。通过诉诸于口,可以使大量的接受者在同一时间甚至同一场合之内接受考生的思想感情。考生不可能给接受者提供较多的思索问题的时间,因而,演讲辞必须具有如下“五全其美”功能: ○1观点突出深刻; ○2内容丰富翔实; ○3情感真切实在; ○4语言流畅形象; ⑤结构严谨紧凑。 综上所述,科技演讲辞的确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考场作文题型。它不但适合考查文科学生的表达能力及知识面,而且适合考查理科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知识面。 概括地讲,科技演讲辞具有如下三个重要特点: ○1文理知识渗透文理能力交融。演讲辞属文科知识范畴,撰写演讲辞属于文科技能范畴。科技材料属于理科知识范畴,分析、认识、运用科技材料属于理科技能范畴。 ○2笔头表达能力反映了口头表达能力。现实生活中,下笔如有神者并非都是口若悬河之人,而口若悬河者也并非全是下笔如有神之人。当然,既能落笔成文,又能出口成章的人也是比较多的,这类考生撰写演讲辞,肯定会取得成功。 ○3能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形象,化平实为深刻。考生在撰写演讲辞时,不仅要把演讲辞写得优美,而且必须写得动人,不仅要让评卷教师快速接受考生的思想感触,也要让设想中的听众通过耳朵接受考生的思想感触,因此其表达方式——字、词、句、语、修、逻就不能过于深奥。一定要简单明了,生动形象,发人深思。 科技演讲辞的突破焦点主要在于对科技材料的运用上。如果在科技演讲辞中,你将复杂、抽象、平实的材料简单明了、生动形象、发人深思了,那么这篇科技讲辞也就取得了成功。 二、科技演讲辞突破方法及强化训练示例 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看出此类题型的突破方法有如下三个:○1分清重点材料与非重点材料,根据需要可以对材料进行瓜分或重新组合;○2运用形象化的手法,如比喻、借代、象征等;○3通过概括,将材料上升到理论高度,最好能揭示问题所含蕴含着的哲理,从而实现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发展等级10分”里例举的三大指标——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或揭示问题产生问题或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强化训练题:先阅读两段综合资料,再按要求作文。 [其一]目前中国沙漠、戈壁及沙漠化的土地共149.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5.5%,其中约有16万平方公里是人为造成的,目前仍以平均每年15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 [其二]中国最大的长白山林区的森林主体正以每年3.5万公顷、500万立方米的速度消失。伊春地区年产原木590万立方米,而当地居民一年要烧掉300万立方米。西南横断山区为中国第二大林区,同样砍伐过量。西双版纳州的森林覆盖率已从50年代的50%降为目前的30%左右。四川是中国主要林区之一,估计砍伐更新之比约为10:1。海南岛是我国主要的热带森林区之一,解放初期天然林占全岛面积35%,至1981年降为10.5%,现只剩7%。非主要林区更可怕,福建每年生长木材1800万立方米,年砍伐量达2500万立方米。 世界森林覆盖率为22.0%。而中国森林覆盖率仅12.7%,排名世界的第120位。中国目前每年采伐量已超过生产量的50%以上。 结合上述材料,请你以《绿化祖国大地》为题,写一篇动员同学植树造林的演讲稿。
绿化祖国大地 •吕俊 (这一作文题非常平凡,并无独特引人之处。但平凡的题目并不意味着平淡的正文)。 同学们,首先,我请大家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提请引起大家的高度注意。)你喜欢自己拥有一头茂密的秀发,还是喜欢自己头发稀疏近似黄毛癞头甚至秃成光顶呢?(作者并非毫无理由地提出这样一个头发问题,其实这问题一旦由考生提出,就已隐喻了本文的中心问题——绿化祖国大地。)毫无疑问,每一位同学都会作出响亮的回答。(作者急切地代大家侧面回答。这问题确确实实会有一个众口一词的答案。) 拥有一头茂密的秀发,不仅体现了你的美丽风采,而且反映了你的健康身心。头发稀疏甚至秀顶的人,不仅丑陋,而且病态。他们头发脱落的数量大大超过了头发生长的数量,因为他的身体内缺少某些必不可少的元素,或者心灵深处积压着折磨人的事情。当一个人年老的时候,由于身体发展或心灵发展过程中遇到了障碍,他就可能脱发过量甚至脱落到极限变成了秃顶。脱发过量意味着丑陋、病态、衰老的开始。(从茂密秀发与脱发过量这对立的两方面进行分析,并强调了“脱发过量意味着丑陋、病变、衰老的开始。”这句话对本文所要引用的科技资料来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这里,我请同学们看这样一份资料——世界森林覆盖率为22.0%,而中国森林覆盖率仅12.7%。(破折号之前的话,起了“引子”的作用,破折号之后的这份资料,以对比的手法,提出了中国森林情况面临的严峻问题。这儿就作了化繁复为简单的处理。) 如果中国的土地是某个人的头顶的话,那么就是个近乎秃顶的黄毛癞头了。22.0%,这是最起码的森林覆盖率,而我们中国仅仅只有这最起码的二分之一。(为了更明确更形象地揭示这一问题的严峻性,作者直接比喻,用一个人的头发去比喻中国的森林,这样一来,问题的严峻性就具体形象化了。这儿作了化抽象为形象的处理。) 占世界的120位,这多么令人痛心。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华夏古国成为“黄毛癞头”的形象呢?原因很明了——中国目前每年采伐量已超过生产量的50%以上。 目前中国沙漠、戈壁及沙漠化的土地有149.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5.5%,而其中约有16万平方公里是人为造成的,而且目前仍平均每年以15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黄毛癞头”这一通俗无比的丑名,即使毫无文化知识的人,也能够就此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峻性。考生紧接着就推出了导致这一问题的浅层原因及初步后果。) 这还只是一个大概。这并不等于说中国的某一些地方砍伐树木过量,几乎每个林区都是“头发脱落数量大大超过头发生长的数量”。(为了使分析逐步深入,考生在引出更为广泛的材料之前,再次用比喻作为媒介。) 中国最大的长白山林区的森林主体正以每年3.5万公顷、500万立方米的速度消失;伊春地区年产原木590万立方米,而当地居民一年要烧掉300万立方米;西南横断山区为中国第二大林区,同样砍伐过量;西双版纳州的森林覆盖率也从50年代的50%降为目前的30%左右;四川是中国主要林区之一,估计砍伐更新之比约为10:1;海南岛是我国主要的热带森林区之一,解放初期天然林占全岛面积35%,至1981年降为10.5%,现在只剩7%。非主要林区更可怕,福建每年生长木材1800万立方米,年砍伐量达2500万立方米。 消失……烧掉……砍伐……降为……只剩……这是多么可怕的字眼!那些平平常常的数字,此时此刻,是多么的令我们痛心!(作者并没有关注繁多的百分比,而是将“消失……烧掉……砍伐……降为……只剩……”这些可怕的破坏性的字眼列了出来。这儿不仅作了化繁为简的处理,而且作了化平实为深刻的处理。) 众所周知,减缓脱发数量,使头发生长数量大大超过脱发数量,唯一的办法就是对症下药,精心护理。(为了进一步深化主题,考生首先深化了解决脱发过量这一喻体,提出了“对症下药精心护理”的唯一方法。) 要改变我国的森林覆盖面貌,唯一的办法也是“对症下药,精心护理。”这症就是目光短浅,自私自利,乱砍滥伐。这药就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绿化祖国的信心、绿化祖国的意志、绿化祖国的行动。(喻体部分深化了,本体也就水到渠成地得到了深化。并由此将本文的中心提了出来。这儿也作了化平实为深刻的处理。) 我们这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再也不能背负“黄毛癞头”的丑名了。我们有能耐抛掉“东亚病夫”的丑名,就更有能耐抛掉“黄毛癞头”的丑名!(这儿用了一个递进复句,肯定我们中国人不但拥有绿化祖国的信心、意志,而且拥有绿化祖国的能力和行动。) 有迹象表明,长江的含沙量大幅度上升,将成为中国的第二条黄河。这是因为长江两岸森林砍伐过量,导致山坡泥沙被雨水冲入江水之中。 有资料证明,几十万年前的黄河流域,曾是莽莽苍苍的原始大森林。正因为有着大片的森林,才使黄河流域成了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现实的严酷与历史的美好两相对照,何去何从,迫使大家进一步地思考绿化问题的严峻性。这是对原有材料的扩展,然后加以对比,也属于形象化的处理。) 一次又一次的特大洪灾也早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千万不能再乱砍滥伐了! 当中国的大地赤身裸体的时候,我们堂堂中华民族也将赤身裸体无地自容。(这儿将乱砍滥伐问题哲理化了。这儿也作了化平实为深刻的处理。) 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结尾处曾大声疾呼——救救孩子! 此时此刻,我向同学们大声疾呼—— 保护森林!快去种树!抢救我们的祖国大地!(这一疾呼,令人震颤,发人深思。考生的思想感情达到了顶峰,也将大家的感情推到了顶峰。) ●科技演讲辞突破方法总结—— 通过对吕俊同学科技演讲辞的剖析评议,我们可以从中概括出此类题型的突破方法主要有如下三个: ○1根据需要将材料瓜分,必要时候可以重新组合。 ○2运用比喻、对比、引申、扩展等形象化具体化的手法处理材料。 ○3通过不断概括,将问题上升到理论高度,尽可能地提炼出思想情感的浓缩体——哲理性语句。 这三个方法必须兼而用之,否则就不可能取得成功的突破。
◇制胜第11招 考场议论文成功的简单易学窍门 日前出台的《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里明确列出的要求是“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的文章”。很显然“议论文”非常重要。记叙文可以虚构,而议论文必须以理服人,讲不出道理就不可能写出好的议论文。那么究竟有没有简单易学的考场议论文成功窍门呢?回答也是肯定的。 一、公认的难点 一般人都认为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对于写作能力一般的学生来说,这些名称未名抽象了些,直观地说,议论文的三要素是“思想、材料、方法”。 这三要素中,思想和材料可以说是五花八门的,唯独方法是确定不变的。就目前分得最为细致的论证方法来看,也不过九种而已,这九种方法分别是:例证论证(也叫事实论证或事例论证)、引用论证、阐明论证、比喻论证、引申论证、正反对比论证、区分论证、评述论证、批驳论证。 这九种论证方法,常用的有例证论证、正反对比论证两种。议论文写作水平一般的学生大都采用例证论证。 方法既然是确定的,便是死蟹一只,抓在手里决不会逃脱。而思想和材料就不大一样了。 这一思想在这篇议论文中是“主脑”,在下一篇议论文中就不可能是“主脑”,思想在学生的作文中是不能一篇篇重复的。还有材料,在这篇议论文中用过的材料,再挪到下篇议论文中去用,作为评改教师就会觉得这学生知识面不广,多半是个懒汉。即使运用的角度不同,最好也不要使材料重复(当然,考场作文是有所区别的,平时进行议论文训练时用过的精彩思想和材料都可以用在考场作文里,尤其是高考作文,因为高考作文的评卷老师绝对不可能是教你语文的那个老师,所以你大可不必担心精彩思想和材料重复使用会给你带来什么麻烦)。 材料的要求是新颖,思想的要求是深刻。 一篇议论文如果做到了材料新颖思想深刻,这篇议论文就会得到读者的青睐、老师的肯定。所以,在议论文写作中,作为写作水平一般的考生,面临着公认的困难就是如何做到材料新颖,达到思想深刻,在考场作文中获得理想的分数。短时期内依靠简单易学的窍门在这方面取得有所突破,是完全可能的。 二、突破实例剖析 试论美人之外嫁与外娶 •张 铭 某些中国人有这样一种民族心理:中国男子娶了外国女子,就觉得十分了不起,皆大欢喜;中国女子嫁到外国去,就被认为耻辱,大逆不道。 最近《中国男人,你敢不敢娶外国洋妞》这个帖子在互联网上很是流行,作者宣称“就我所知,娶外国妞的名人不太多,所以,在这里我要感谢姜文、周华健等‘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他们都有个(或曾经有过)地道的白种人太太。如果你有雄心壮志迎娶欧美列国的洋妞回来,那才叫真正的突破,也才是我们要讴歌的爱情英雄。回首历史,当古希腊男人为了争夺美女海伦发起战争时,中国的男人正忙着把自己的女人送来送去,中国男人是送美女换取和平,从西施到昭君不一而足。”其实,这是一种民族狭隘心理的反映。 [文章出手不凡,一开始就找准了驾驭材料的大角度——某些中国人的民族心理。考生并不急于拿出原有的材料——昭君出塞,而是先搬出了近期内才出现的新鲜材料。然后再顺笔一提原有材料——昭君出塞。这样一个开头,不仅给人以气派大材料新的感觉,还为下文的展开起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就说昭君出塞吧,她离别亲人,远嫁内蒙,对于个人来说是一件不幸的事。但尽管如此,昭君出塞却换来了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人民的友好团结,制止了战争,迎来了和平,虽然这带有商品化的性质,然而在封建时代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可以取得民族之间的和解呢?和亲政策比战争政策总要好得多呢! 从那时以来,大凡对王昭君有非议的人无一不是带着上述那种民族心理来看她的。堂堂汉民族,为何要屈膝用和亲政策来阻挡外族的入侵,我们的民族历来只接受外族的朝贡,可没有如此的“输出”先例啊!鲁迅先生在千年以后高明地一语道破天机:“我们的民族,大概最讲究也最喜欢的就是‘拿来主义’。”只有拿来,才可显示我们汉族高高在上的地位,也正是这种思想,被许许多多汉民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决战2011年高考法则
下一篇文章: 叩击时代 读懂中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