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的艺术魅力
③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探究(F)
①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②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③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考查形式
2013年试题分类扫描。
我们不妨看一看2013年个全国各地高考小说阅读试题,是如何体现小说文体特点的。
1.侧重于“环境”的考查。
山东卷: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2.侧重于“情节”的考查。
重庆卷:请围绕主人公贝尔蒂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
辽宁卷:文中画线部分都提到“歌声”,概括说明其不同的含义及重复出现的作用。
3.侧重于“人物”的考查。
新课标卷I:小说主人公马里诺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山东卷:小说中老人与牛的形象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
重庆卷:作者主要用了哪种艺术手法塑造贝尔蒂这一形象?请简要分析。
辽宁卷:结合文中内容,分析富人与亚诺什一家交涉的心理变化。
4.侧重于“主题”的考查。
新课标卷I: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影子表演,后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现实生活。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重庆卷:怎样理解文章的最后一句“对着这个伟大的灵魂,霍夫曼缓缓地把腰弯了下去”的含意?
山东卷: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活着”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辽宁卷:小说结尾写道亚诺什心存歉疚。他是否应该还钱?请结合作品加以解说,并谈谈给你的启示。
5.综合考查。
新课标卷I: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马里诺说影子是独有生命的实际存在,是让观众相信他对影子的研究成果,也表明他的表演技艺的高超。(侧重于“人物”的考查)
B.马里诺离开饭店前,请客人上前搜身,以证明他没有带走任何物品,这表明他品行端正,爱惜自己的名声。(侧重于“情节”的考查)
C.马里诺谢幕时,有人发出“幻术玩够了,来点音乐”的呼声,这呼声暗示客人们看穿了幻术,需要更多的娱乐节目刺激。(侧重于“情节”的考查)
D.马里诺穿过花园时,遭到了警察的威胁和警告,表明马里诺的影子表演缺乏新意,已经让警察感到厌烦了。(考查“情节与人物”的关系)
E.小说对马里诺在家中茫然失神状态夫人描写,真实的反映了一个江湖艺人的现实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这类人物的同情。(侧重于“人物”的考查)
辽宁卷:(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小说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圣诞夜里的故事,语言质朴,表现手法多样,情节张弛有度,主题耐人寻味。(侧重于“情节”的考查)
B.“温馨的夜晚”之所以温馨,是因为整日为生计操劳的父亲“今晚不干活了”,更是因为孩子们收到了礼物。(侧重于“主题”的考查)
C. 文中对孩子们面对诱惑时“怯生生”的神态描写,体现出他们对富人的提议既憧憬又恐惧的心理。(侧重于“人物”的考查)
D. 作者写亚诺什还钱时,连续使用了“踢”“打”“翻”“跑”等动词来表现他动作的迅速与决心的坚定。(侧重于“人物”的考查)
E. 作者为我们描述了穷人和富人的日常生活状态:穷人疲于奔命,但很快乐;富人衣食充裕,但并不快乐。(侧重于“主题”的考查)
三、高分策略
(一)透视文本特点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依托。
小说中的人物,称为典型人物,可以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进行描写。
故事情节包括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中心任务,表达社会主题是小说创作的最终目的。小说的主题不像散文那样,作者在文章关键的地方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主题,而是让人物自身的表现来表达,作者一般不会出面评论,这就需要我们根据人物自身的表现去分析,去判断。
小说阅读和创作要牢记四个体现其体裁特点的关键词:人物、情节、环境和主题。
(二)弄清小说特征与考点的关系
【高分实战演练】
说明:本试题满分100分;测试用时为6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四点钟
普莱斯·戴伊
桌上闹钟的指针指向3点47分。
“快到时候了,乖乖。”克兰格先生说。
笼中那名为乖乖的鹦鹉冷冷地盯住他,叫道:“豆豆儿。”
克兰格先生从桌上的碗里取出几粒花生,又将其中一粒隔着鸟笼护栏塞过去,乖乖伸出盖满羽毛的爪子抓住花生,再用尖硬的嘴把它咬碎。
到3点49分的时候,克兰格先生又说:“的确,这么大一个决择,只有我才可靠。”
指针指向了3点50分。
“想想看吧,乖乖,”克兰格先生说道,“再过10分钟,短短的10分钟,等我说出那一句话,全世界所有的坏人马上就会变矮,个子只有原来的一半高,那样,咱们就能知道谁是坏蛋了——谁是杀人犯,谁是大恶棍,谁是地痞,谁是流氓。而且一个也不会漏,全都变得只有现在的一半高。”
乖乖说:“豆豆儿。”
克兰格又喂它一粒。
“我知道,你不完全赞同我把坏人缩短一半这个计划,”他说,“不过,我想来想去已经想了3个星期了,要让坏人原形毕露,这肯定是最好的办法。”
3个星期之前,克兰格先生就总是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凝望着天边的浮云。他猛然间意识到自己,自己有能力在全世界所有的坏人身上做个记号。从那个时候起,他就把全部时间都用来考虑如何运用这种能力了。
首先,他必须定出哪些人是坏人。其实,这倒也不算困难。对于好人和坏人的区别,克兰格先生可是明白得很。至于坏人,就是克兰格先生觉得坏的人呗。
其次,他还得想出个给坏人做记号的办法。他原想让他们的身高和体重都增加一倍,好让他们像恐龙那样,由于体态庞大而成批地死光。可是,他们临死的时候也许会进行垂死挣扎,还会伤害别人,克兰格先生真不愿让事情发展成那个样子。
于是,他又改变了主意,决心利用自己的神力,让所有坏人的身材都缩短一半。诚然,个子矮一半的人也会有威胁,不过,他们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造出适合自己身高的武器呀。而与此同时,想想看,他们穿着大好几圈的衣服,帽子一直扣到眼睛上,样子会有多可笑啊。
一想到那些矮子的可笑模样,克兰格先生微笑起来。
“豆豆儿。”乖乖说。
他又喂它一粒。
3点55分的时候,他说:“眼下最有趣的地方大概就是审判杀人犯的法庭了,谁也不知道受审的人是不是有罪,可等到4点钟,如果他真有罪,那他——”克兰格先生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闹钟的指针指向了3点56分。
“豆豆儿。”乖乖叫完,他又喂它一粒。
接着他又盯住闹钟的分针,看着它从3点57分移到3点58分。
“一开始,”克兰格先生说,“报社肯定不会相信。尽管报社里就会有人矮一半下去,他们还是不会相信的。可是过不多久,他们就会明白这些事情的。”
指针指到了3点59分。
“这件事会变成一篇绝棒的报道,”克兰格先生说道,“乖乖,没有人会知道谁这么伟大,他竟能干这样的事情。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呀。”
闹钟的分针从3点59分向前滑动着,克兰格先生的心跳也加速了,他喃喃地说:“没有人会知道的。”
分针指向4点钟,闹钟的铃声大作。
克兰格先生只觉得有一股力量闪电般地传遍了他的周身。他闭合双眼,大喊一声:“变!”闹钟的铃响停了下来。
乖乖转转头,盯着他。
“豆豆儿。”它叫道。
克兰格先生又想给它喂一粒花生,可是,这一次嘛,他虽然使足了劲,而且尽量伸直了胳膊,但还是够不到鸟笼子。
(摘自《小小说选刊》)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用“四点钟”为标题,并且在文中使用了3点47、3点49分、3点50分……4点钟等表示时间的词语,使情节紧凑,节奏紧张,有力地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主题思想。
B.小说对克兰格先生“呼吸变得急促起来”“心跳也加速了”“ 喃喃地说”等之类的描写,意在表现其内心善良的一面。
C.小说的结尾克兰格先生“虽然使足了劲,而且尽量伸直了胳膊,但还是够不到鸟笼子”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D.小说的情节是虚构的,貌似荒诞,却让人感到非常真实,因为在现实社会中不乏像克兰格先生这样的人。
E.乖乖儿是一个被克兰格先生收买利用的形象,它贪图小利,失去自由,但是在它身上我们也看到了正义的伟大力量。
2.乖乖儿这一形象在小说中有何作用?(6分)
3.克兰格先生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作简要分析。(6分)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2014年高考二轮复习难点突破:语言基础之成语熟语
下一篇文章: 2015年高考阅读训练:高考语文病句百题精练(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