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本题考查探究的能力。作答本题,要注意审清题干,主要从“诗人的情怀”及“史学家的品格与学识”入手分析。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同时还要联系现实。注意整体把握,内引外联。(内引外联的解题方法:内引即不离句,不离段,不离篇;外联即由阅读的文本联想到与文本密切相关的背景及社会生活知识,进行知识的拓展迁移。)
参考答案:①城市管理者应具备人文关怀、审美修养。城市建设要体现对人的关注,使生活环境充满诗情画意,富有美感。②城市管理者应具备历史意识和丰富的历史知识。城市建设要尊重历史和文化传统,要与原有的历史人居环境相融合。
【高分突破方案】
一、考点提示
1.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D):(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高分策略
传记:是一种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体裁。以记人为主,通过具体事例再现真实存在的历史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
(一)依据文本的“实用”特点阅读。
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及其与文本主题的关系。
2.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3.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
4.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借助命题规律答题。
1.设题重实际:它以高中生应有的知识文化积累、阅读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基础,符合高中生作答。
2.设题有规律:一般在文章的重点、疑难点等关键处设题,主要在文中的议论、抒情处。
3.设题讲根据:一般依据材料的内容(植根于文本)探讨研究,而不是“随心所欲”,任意发挥。
4.思考有层次:要求考生从不同层面或角度思考,一般文本中少有现成的答案。
5.答案有限制:它不会像平时可以“见仁见智”,会给出一个相对统一的参考答案。
【高分实战演练】
说明:本试题满分100分;测试用时为6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傲慢李鸿章
端木赐香
李鸿章是清末重臣,同时是将领兼外交官,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淮军创始人和统帅。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
李鸿章性情傲慢,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濮兰德的《李鸿章》里,记载了七十四岁的李鸿章在一个英国人眼里的形象:“我从议院出来时,突然与李鸿章打了个照面,他正被人领入听取辩论。他像是来自另外一个世界的身材奇高、容貌仁慈的异乡人。他的蓝色长袍光彩夺目,步伐和举止端庄,向他看到的每个人投以感激优雅的微笑。从容貌来看,这一代或上一代人都会认为李鸿章难以接近,这不是因为他给你巨大成就或人格力量的深刻印象,而是他的神采给人以威严的感觉,像是某种半神、半人、自信、超然,然而又文雅和对苦苦挣扎的芸芸众生的优越感。”
李鸿章近一米八的个头,仪表堂堂,气宇轩昂,站在外国人前面,一点儿也不逊色。有一次,李鸿章在德国拜访“铁血宰相”俾斯麦,乍见面,两个人客气了一番,可是当俾斯麦说出“我闻听阁下被称为‘东方俾斯麦’”时,李鸿章脱口而出说:“噫!我只听说过有位‘西方李鸿章’,可是阁下吗?”
英国人在餐桌上有很多礼仪,如吃烤鸡先用叉按住,再用刀慢慢割成小块,然后用叉将小块烤鸡肉慢慢送到嘴里。1896年李鸿章访英,受到热情款待,李鸿章不拘泥于英国人所谓的餐桌礼仪,用手抓鸡吃,众人愕然,李照吃不误。
1870年,日本使臣柳原前光带着日本外务府的文书拜见李鸿章,要求两国通商,订立条约。李鸿章认为日本是蕞尔小国,与中国通商,是求我们来了,为了显示大国风范,当然要同意。奈何总理衙门不同意,指示:只许通商不许签约。李鸿章认为不是什么事,赞同签字。1871年日本大藏伊达宗城与柳原前光又来了,说:“贵国已同意我们通商,我们这次来,是要签订一个友好条约。”谈判的时候,李鸿章看条约看得很细,发现其中一条是“日本国可运输货物到中国内地,也可到中国内地购买货物”。李鸿章在两个“可”前各加了一个“不”字!
1874年,日本觊觎台湾,清日战争一触即发。李鸿章与柳原前光坐到了谈判桌上。李鸿章吸着自己的水烟袋猛吐烟圈儿,对坐在面前的柳原前光视而不见。柳原前光被水烟呛得一阵咳嗽,还没有咳嗽完,李鸿章一口痰吐了出来,不偏不倚正好落到了柳原前光的脚上。李鸿章的侍卫们憋不住,竟有笑出声儿的。柳原前光受不了了,说:“大臣阁下……”话音未落,李鸿章的漱口水又喷出来了,落到了柳原前光的裤腿上!柳原前光急了,瞪着眼站起来,“八格牙鲁”冲口而出,两个侍卫立马把他摁了下去。李鸿章这才懒洋洋地开口:“干什么来了?”
柳原前光说了许多,中心意思是:不打了,给俩钱儿。
李鸿章又吐了一口痰,鄙夷地说:“呸!要钱没有,要打奉陪。送客!”
据梁启超的《李鸿章传》记载,中法战争之时,“朝鲜京城又有袭击日本使馆之事,盖华兵韩兵皆预有谋焉。朝鲜之为藩属,为自主,久已抗议于中日两国间。纠葛未定,日本乘我多事之际,派来津交涉。乃方到而法人和局已就,李鸿章本有一种自大之气,今见虎狼之法,尚且帖耳就范,蕞尔日本,其何能为?故于伊藤之来也,傲然以临之。彼伊藤于张邵议和之时,私语伍廷芳,谓前在天津见李中堂之尊严,至今思之犹悸”。
(摘自《名人传记》,2012年第12期)
1.下列对于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 传记通过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评价和濮兰德在《李鸿章》里的记载,从侧面描写了李鸿章的傲慢和日本的怯弱。
B.李鸿章在德国拜访“铁血宰相”俾斯麦时,巧对俾斯麦的 “我闻听阁下被称为‘东方俾斯麦’”,表现了李鸿章的机智和不卑不亢。
C.“李鸿章不拘泥于英国人所谓的餐桌礼仪,用手抓鸡吃,众人愕然,李照吃不误”,有失礼节,虽然捍卫了祖国的传统文化和饮食习惯,但是有损祖国形象”。
D.李鸿章在和柳原前光谈判的时候,态度强硬,既充分表现了其傲慢的性格特点,又在客观上维护了国家的利益。
E.本文撷取了李鸿章若干富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形象地展示了他性情中傲慢的一面,同时也表现出了李鸿章强烈的爱国思想。
2.文章通过那几件具体的事来表现李鸿章的傲慢的?请作简要的概括。(6分)
3.李鸿章傲慢的性情对捍卫国家的尊严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试作简要的分析。(6分)
4.阅读文本,联系实际,探究李鸿章的傲慢的原因。(8分)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2014年高考二轮复习难点突破:论述类文本阅读
下一篇文章: 2014年高考考二轮复习难点突破:语句衔接连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