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问:使用“普遍”一词的原因是什么?很多考生只是就词解词,没有挖掘“使用~原因”这两个关键、深层的东西,特别是“原因”,答题就不全面或隔靴搔痒,没有答到点子上。
三、掌握答题技巧,把握答题要领。
领会了主旨,审明了题意,这仅仅是答好题的必要前提;要想准确答题,踏上采分点,还需要掌握一些答题技巧和要领。
1.找出答题的信息区域,筛选整合答题内容
命题者有时从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来命题。考生对所要概括的具体内容,一定要找准答题的信息区域,分析综合,准确全面地解答。
例如浙江卷19题第1问“四个动作分别是指……”,解答此题我们首先要找到题中这句话在文中的位置,然后找出有关动作描写的语句,也就找到了答题的信息,从“首先”到本段结束。自然就会得出“友好的伸手,恶意的握拳,微笑,伸出舌头做鬼脸”这一正确答案。
2.语言力求准确、精练很多考生失分都是在表述上出了毛病,语句不通,语义不明,答非所问。如何组织好答题的语言.把筛选好的内容准确、精练地表达出来,显得十分重要。
(1)要善于利用原文词句来组织答案。
一般来说,答案所涉及到的关键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
例如浙江卷18题答案中的“左眼近视,右眼远视,不能交替工作”“二维的平面世界,三维的立体世界”,第19题第1问答案中的“友好伸手”“恶意的握拳”“微笑”“伸出舌头做鬼脸”,文中都有这样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找到了这些关键词句,以此为基础,再略加工一下,答案就出来了。
(2)紧扣题意,选好角度,选用恰当句式来回答。
必要时将文中已知信息重新组合,变换恰当的句式来表达。
(3)语言一定要精练。
高考阅读文字题,重在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有的题目明确规定字数,怎样不超字又能把要点答全,这需要语言的精练。我们筛选整合好文中的相关信息后,一定要把具体、形象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括的语言。
例如浙江卷20题,我们在答题时明白作者举两位画家的例子是为了说明现实的中两个不同的世界,同时还要研读有关描述两位画家的语句,抓住“过分”“侵略性”“螺旋状”“亲切的花枝图案”“歌唱的主题”“轻快的鸟儿”这些词句,透过这些形象的语言,感悟两位画家的风格,进而转换为“夸张、批判、立体”“优雅、歌颂、平面”这样抽象、概括的语言,准确精练地表达出来。
浙江宁波北仑明港高级中学 315800 上一页 [1] [2] [3]
上一篇文章: 从“发微”谈《剃光头发微》的构思
下一篇文章: 《沁园春·长沙》教学随笔三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