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名人先贤·古代发明始祖》——科圣张衡
(上)
张衡,字平子,南阳人,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为中国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树起了一座巍巍丰碑。
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郭沫若为他题碑文时曾经写到:“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张衡于公元78年出生在河南南阳,家境贫苦,但他自幼喜欢读书。成年后曾在南阳郡做了几年文官,后来辞职回乡,潜心天文研究。东汉时期,也就是距今约1800多年前,即公元117年,一台利用水力推动运转的大型天文仪器—“水运浑象”在东汉的京都洛阳制造成功。相隔20年后,安置在京都洛阳的又一台仪器—候风地动仪,准确地报告了西方千里之外发生的地震,这标志着人类开始了用仪器研究地震的新纪元。这两台著名仪器的发明者就是张衡。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开创了人类使用科学仪器测报地震的历史,在科学技术还很落后的2世纪初,能做到这一点,是极其难能可贵的,它与国外类似的地震仪相比,早了一千多年。
据《后汉书》中记载,地动仪是用青铜铸成的,外形象一个大酒樽,直径为八尺,仪器上有一个隆起的顶盖,仪器的外部刻有篆文,以及山、龟、鸟、兽等图形,仪器的内部有一根都柱,这根柱能够沿导轨向八个方向侧移,并以此操纵一个启闭开关。它的外部有八条龙,分别盘踞在8个固定的方位上,每一个龙头的口中都衔有一颗铜丸,在底座的周围则有八只张着嘴巴的蛤蟆和龙头相对,以便随时承受从龙口中落下的铜丸。
地动仪的牙机制得非常精巧,全部装在仪器的内部,盖子盖得非常严密,连一点缝隙也没有,一旦发生了地震,地动仪就会受到振动,结果就会有一个龙嘴吐出铜丸,让它下面的蟾蜍把铜丸衔着,尽管有一条龙的机关受到触发,但其余七条龙则会保持不动。因此,只要知道哪一条龙受到触发,就可以知道地震来自什么方向,根据所发生的地震的事实加以验证,地动仪所指出的地震方向和地震实际发生的方向几乎一点不差。
后人为了纪念张衡的杰出贡献,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并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
张衡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以他非凡的创造向人们展示他的丰姿异彩,他以杰出的机械制造和数学才能,再次显示出盖世奇才。传说他发明制造过指南车、记里鼓车和独飞木雕等。因其木制机械制造水平很高,他同三国时的马钧一齐备后人称为“木圣”,受到了人们永久的尊敬。
数学方面他著有《算罔论》,并计算出圆周率的值为3.1466,这一成果比欧洲早1300多年。
在地理学方面,他绘制有地形图。张衡不但是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伟大的文学家,他才华横溢,知识渊博,诗文俱佳,造诣精深,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最著名的有《灵宪》和《灵宪图》等。
张衡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一位少见的全才。在自然科学方面,他精通天文、地理、历法、数学、机械、气象;在社会科学方面,历史、文学、经学、哲学、礼法、绘画,均至佳境。他既在自然科学方面为我们留下了震惊世界的浑天仪、地动仪、独飞木雕等伟大发明,又在社会科学方面留下了熠熠闪光的理论著作和文学作品,他的《二京赋》达到了汉代大赋长篇巨制的极致。
(下)
汉顺帝永和四年即公元139年,饱经忧患的张衡,满怀着未酬之志,与世长辞,归葬于他情牵梦绕的家乡南阳西鄂,享年62岁。从此,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就安息在这片生他育他的丰壤沃土之中,以天地为友,同草木为伴,静观着人世间沧桑的变幻。
张衡墓位于今安阳市卧龙区石桥镇小石桥村西北隅,距市区25公里。因张衡晚年曾担任过尚书的官职,故又俗称“尚书坟”。
这里,面山依水,景色秀丽。墓的西边是一片沃野平畴,新修的公路贯通南北,宛如锦带似的洱水自墓前绕流东行,两岸垂柳舞姿婆娑。墓北一箭之地便是平子读书台,相传是张衡幼年发愤读书钻研学问的地方。张衡墓原来建造宏伟,祠庙巍峨壮观,然而岁月悠悠,历经千余年,由于风雨的剥蚀,战乱的破坏,张衡墓的景况曾一度日渐荒芜。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修了张衡墓园,近年经增建扩建,规模逐渐宏大。
张衡墓园现已辟为张衡博物馆。张衡博物馆汲取了我国古代建筑中优秀的传统经验,整体仿汉代建筑的外观,以红色为主体色调,来烘托墓园及博物馆庄严肃穆的气氛。
张衡博物馆总体规划占地约38000平方米,由张衡墓园和博物馆两大部分组成。墓园规划占地约15000平方米,其内雕梁画栋,肃穆典雅,既诉说了墓园及墓园主人的悠久历史和伟大,又烘托出后人对这位科圣的缅怀和敬仰。
进入重新修建后的张衡墓园大门,只见山门两侧各有面阔七间的仿汉门廊坊,顶部的望楼,东西对称,颇为壮观。两边依墙而建的廊坊里面,依次排列的仿汉圆雕石象生。东边一组是执戟吏:石羊、石马、石龙,西边一组为执盾吏:石虎、石蟾蜍、石牛,它们或立或卧,或啸或跃,忠实地陪伴着伟人张衡,直到永远。
墓园的主建筑是建造在自然台地之上的大拜殿。大拜殿为仿汉形制,烘托了墓园庄严肃穆的气氛,整个建筑气势磅礴,巍巍壮观,显示了大汉文化的博大与沉雄。拜殿的两侧是反映张衡最伟大发明的两个雕塑,东边是浑天仪,它直观地展示了张衡在天文学上的伟大成就。西边是地动仪,是张衡在人类地震预报中的惊世杰作。
穿过大拜殿,两座碑楼静立两侧。东边碑楼内为明嘉庆四十三年碑刻,正面镌刻着“汉尚书张衡公墓”几个大字。碑文记载了南阳人周子纪修葺墓园的经过。西边碑楼内为了清光绪八年碑刻,正面碑文,记载着寻访张衡墓的经过,以及乡人师晓亭出资重修张衡墓的情况,和发现明碑并重刻明碑碑文的原因。碑阴即为重刻明碑的碑文。
依次跨过青砖圆月门,便来到松柏掩映下的张衡墓冢前,墓冢为黄土封丘,高约八米,周长八十米,四周是用青灰砖垒砌的,八角形十字花眼围墙。墓冢区松柏苍翠,花草丛生,一派肃穆景象。墓冢正前方,静立着石碑一通,石碑上是原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先生撰写的题辞:“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敬仰。”
张衡博物馆位于张衡墓园西侧,占地约23000平方米,其主要建筑有门楼、综合展厅、古天文馆、模拟地震馆、碑刻长廊等,通过这些展厅、馆,可所观众对张衡的生平事迹、科学贡献、创造发明及文学成就有一个全面了解,这对于继承和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科学意识,振奋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两大文明建设,以及扩大我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科学文化交流有友好往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张衡是人类科学文化史上的一座巍巍丰碑,他集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于一身,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张衡与天地共存,日月同辉,张衡精神将永放光芒!
上一篇文章: 2015年高考作文素材:《中国古代名人先贤·古代发明始祖》——杜康
下一篇文章: 2015年高考作文素材:《中国古代名人先贤·古代发明始祖》——鲁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