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梦想。梦想是一个目标也是一种动力,有了梦想才会有更多的可能。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对太空抱有梦想,如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大闹天宫等。你可知道,太空一小步,人类一大步!“神八”的发射成功给人们带来喜悦与期待,让“太空梦”再一次变成现实。其实,“太空行走”并不是我们的目的,“交会对接”也只是个过程,建设空间站才是更大的梦想。在不久的将来,这个梦想一定能够实现。
3.质量。质量是产品的生命线,只有质量过硬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神八”的600多套设备中,一半以上发生了技术状态变化。其中,新研设备约占15%。而且,发射“神八”的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也进行了多项技术改进,以保证本次发射成功。
【回眸三】迈向空间站时代
继掌握天地往返、出舱活动技术之后,随着“神舟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完成首次“太空相拥”,中国航天人突破了载人航天三大基础性技术的最后一项——空间交会对接技术。这是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高度。它意味着,中国已经成功叩开了空间站时代的大门。
空间站是当今人类载人航天技术的标志性产物,也是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的最终目标。作为探索太空和发展科技的全新平台,能够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的空间站,不仅可供航天员长期在轨工作和生活,而且可以提供地球上所不具备的高位置、高真空、微重力环境,对地球科学、外太空探索和材料学、生物学、制药等领域的研究具有特殊意义。
按计划,中国将在2012年通过“神舟九号”、“神州十号”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和航天员的参与,进一步验证交会对接技术。到2020年前后,将在轨组装载人空间站并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应用。高考资源网
距中国建造空间站还有8年。虽然尚有一系列相关技术等待中国科学家突破,但“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的成功交会对接,无疑已为未来建立空间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素材解读】
1.事业。这是中国航天工程迈出的新的一步。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在此得到充分的体现。交会对接的成功,使中国未来空间站的建造成为可能,其意义不可估量。
2.创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当今世界,科技创造层出不穷,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一国之兴需要创新,创新是革命!有人用两个字评价乔布斯,那就是“创新”。创新不仅把人类带入了信息时代,也带入了太空时代。
3.信心。中国的航天之路还很长,还会遇到很多的难题。不管以后出现多么大的困难,中国航天人都会信心满怀地面对。从昨天到今天,从今天到明天,中国航天事业在“信念、执著、钻研、创新”中发展,必将取得更大的成功。
背 后 故 事
上千条测控指令,数以万计的测控数据,复杂多变的轨道控制……在“神八”上天之前,北京飞控中心一大批测控专家,夜以继日,为交会对接呕心沥血。
稳坐不动 消食靠药
总调度乔宗涛的抽屉里,长年放着两种药——咽喉片和健胃消食片。每天,乔宗涛都要用响亮的嗓音和海内外测控站点及相关单位对话,咽喉片便是他保持嗓音的常用之物。健胃消食片则是这一久坐不动岗位的必备药。乔宗涛说:“吃一顿饭要吃得很饱,因为不知道吃下一顿饭要到什么时候。久坐不动,是因为我不能随便站起来——总调度一站起来,大家会以为出了什么故障。”
【素材解读】
每一份工作都要付出艰辛,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忽略。从早上坐到晚上,从国内联系到国外,乔宗涛日复一日“调度”着。他用嗓音与外界对接,他用久坐告诉别人“一切都很正常”。在这期间,咽喉片和健胃消食片陪伴着他,让他的生命在那个小小的角落里放射出无限的光芒。
支张小床 办公室为家
接到“神八”的任务后,软件室年轻的工程师张伟立刻在办公室支上一张床。“没的说,以办公室为家的日子又来了。”无数个栖留在办公室的夜晚,换来的是飞控大厅逼真的三维动画。负责可视化的张伟为了顺利完成任务,“啃”下了十几本轨道运算、图形学、建模知识等专业书籍。
为确保交会对接任务测控硬件平台的稳定可靠,中心对软硬件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指控室研究员王霞带领技术人员天天蹲在机房,配置网络环境、搭建测试平台、编写参数文件……和王霞一样,飞控中心的工作人员早已习惯了没有休息日的生活。王霞说:“有人笑称我们的工作状态是‘5+2’和‘白加黑’。只要我们多一分责任,系统和设备就少一分隐患。”
【素材解读】
在成功的背后,有汗水、有泪水、有苦水……科研人员以办公室为家,把自己的青春和热情都献给了这份伟大的事业,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科研工作虽然枯燥乏味、要求严谨,在这群人看来却充满了乐趣。正是有了这些人的脚踏实地和兢兢业业,才保证了“神八”的顺利升天,才描绘出新的太空蓝图。
30小时排除“地雷”
汪广洪负责“神八”任务故障预案制订工作,这位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博士曾亲历过“神舟六号”、“神舟七号”、“嫦娥一号”、“嫦娥二号”的发射。与以往相比,这次任务首次涉及两个飞行器“交会对接”,情况更为复杂,仅故障处置预案就做了200多个。
对汪广洪来说,航天事业容不得半点马虎。“问题就像一个个埋藏的‘地雷’,如果不及时排除,踩上哪一个可能都会被炸得体无完肤。”在协同工作演练中,“神八”模拟器出现了问题。作为“飞模”的主要负责人,汪广洪对9个分系统、20余台设备、1000条遥控指令进行测试查找问题。30个小时后,汪广洪终于排除了“地雷”。
【素材解读】
从大漠戈壁到京郊城外,从测试厂房到远洋船舱,有很多像汪广洪这样的航天人,夜以继日,辛勤工作。为了不给工作留下盲区,汪广洪不放过任何一个死点,这种爱岗敬业和求真务实的精神令人感动。高考资源网
幕 后 英 雄
张文海:奔跑在科研的路上
现任“多型号长征火箭”行政指挥的张文海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他曾在设计、计划、质量、生产、管理等七个不同岗位工作过。近年来,他身先士卒,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上一篇文章: 备考2012年高考作文热点素材与写作应用(十二)
下一篇文章: 临考前指导:2012年高考热点作文素材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