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的感觉很美妙,地球很美丽。”
——费俊龙与儿子“天地通话”时说
“三天来,在茫茫太空我感受祖国和亲人的牵挂,现在我们平安回家了。”
——“神七”飞船顺利着陆,景海鹏出舱后回答记者提问
【解读】
载人飞船让几位航天英雄经历了不同寻常的人生体验,他们在飞行器里观察宇宙,遥望地球,心中感慨万千。有对祖国的祝愿,有对家人的思念,还有对人生的思考。科技让人类走进了太空,智慧让人类变得富有,在那浩渺的宇宙中,人类很渺小却又十分伟大。人类不仅拥有美丽的地球,随着科技的发展,还能在地球之外遨游。
“这是祖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也是我生命中最伟大一天。”
——杨利伟迈出舱门面对欢呼的迎接人群时说的第一句话
“中国航天员进行了首次出舱活动,使命光荣,充满挑战,结果圆满,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神七”飞船顺利着陆,翟志刚出舱后说
“相信中国航天员是最棒的。”
——“神七”飞船顺利着陆,刘伯明出舱后回答记者提问
【解读】
飞行不仅在于飞得更高更远,更在于平稳着陆。“神五”和“神七”创造了中国奇迹,乘坐它们的航天员也荣耀无比。他们把个人的荣誉和祖国的荣誉紧密联系起来,是祖国给了他们机会,是他们见证了中国航天的奇迹。一次又一次的“中国制造”向世人证明:中华民族完全有能力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也有信心依靠自强不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在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空前迸发,“神九”、“神十”还在继续……高考资源网
新 闻 评 论
智慧让梦想与现实“交会对接”
如同孩子向往外面更大的世界,人类也从未磨灭“离开地球摇篮,扩大生存空间,向着宇宙更深更远处出发”的梦想。而航天事业,正是这一梦想与智慧的完美结合。
在追逐“太空驻留”梦想的路上,中国还是追赶者。1966年,美国两个航天器完成世界上首次在空间的交会对接;1971年,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个空间站。而我国此次交会对接完成,距离我们的空间站完全建成还需近10年。
奋力追赶的过程,是一次又一次的飞跃与进步。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起步;2020年前后,将实现空间站长期驻留太空。这30年,不仅是空间站和航天技术自身的飞跃,带动突破的还有众多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的进步。
梦想与异想的最大区别,在于是否筑基于智慧。这种智慧表现在我们怀揣梦想,却赋予其审慎而理性的内涵。踏实地选择一个准确的战略方向,一点点的积累,可能孕育着巨变。像中国这样的后来者,这是更加切合实际的做法。
这也正是让梦想与现实“交会对接”的智慧。我们冀望的飞跃,同样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质的变化来自量的积累,一飞冲天也离不开每日振翅的练习。那些一下子推动世界天翻地覆的想法,不是科学,是科幻。
就中国航天来说,每一次突破都来自于漫长的积累。“东方红一号”卫星1958年上马,1970年才发射成功,用了12年;“神舟”飞船1992年立项,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上天,2003年“神舟五号”才把航天员送上了天,用了11年。没有卫星、飞船和交会对接技术的成熟,就不会有空间站的建立。这一次次的积累和突破,让我们能一次次为飞跃而自豪。
今天的中国科技,已经写下很多“迟来的飞跃”。中国人进入太空、卫星探月、载人深潜器入海5000米……梦想正一个个地变为现实,补齐中国科技整体水平的短板。这些也必然为重大科技革命铺就基石。科技革命或许还在远方,梦想和智慧的双翼却已然鼓荡,寻找突破的脚步,每天都可以踏响。
从“神八”飞船的成功发射,到其与“天宫一号”的两次完美太空之吻,接着“神八”飞船在太空巡游17天,最后完美着陆在祖国的怀抱里。“神八”飞船返回舱安全着陆,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为中国空间站建设奠定了基础,让中国的飞天梦又向前迈进一大步。同为中国人,为祖国骄傲,为科学战士们自豪,为航天英雄们喝彩。高考资源网
【精到点评】
人生如奔驰的列车,梦想就是推动列车前行的动力。中国航天人带着祖国的重托和国人的期望,日夜兼程,刻苦钻研,团结协作,把“航天梦”一一变成现实。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五号”,再到“神舟八号”,乃至未来的“空间站”,梦想与智慧成就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让一个崭新的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在时间的积累中,我们一步步地前行,在岁月的淘洗中,我们一点点地成功。只要心怀梦想,敢于尝试,就能在宇宙的深处挑起希望之灯。
2012届高考热点押题素材:高山仰止话林庚
【人物档案】
林庚 (1910—2006)字静希,福建闽侯人。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历任清华大学助教,厦门大学中文系讲师、副教授、教授,燕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林庚先生是著名的诗人、学者,他的新诗创作及关于新诗格律的理论探讨,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他又是著名的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在中国文学史、楚辞、唐诗及古典小说等领域,有深刻、系统、独到的见述。
林庚的一生充满诗意。读清华大学中文系时的毕业论文就是他的第一本新诗集《夜》。此后,他创作出《春野的窗》《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等诗集,被誉为给诗坛带来“一份晚唐的美丽”。袁行霈说:“静希师首先是一位诗人,是一位追求超越的诗人,超越平庸以达到精神的自由和美的极致。他有博大的胸怀和兼容的气度……他有童心,毫不世故;他对宇宙和人生有深邃的思考,所以他总能把握住自己人生的方向。”
人物透视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页 >>
上一篇文章: 备考2012年高考作文热点素材与写作应用(十二)
下一篇文章: 临考前指导:2012年高考热点作文素材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