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华作文网: 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
冠华作文网祝愿:天下学子金榜题名!
网站首页
高考导航
教育资讯 | 网络信息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考后点睛
英语特区 | 教师频道 | 家校互动 | 网站社区 | 同行作文 | 帮助中心 | 在线留言 | 设为首页
高中作文 | 高中佳作 | 作文素材 | 专家指导 | 阅读训练 | 满分作文 | 作文预测 | 高考真题
站内搜索
文章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高考频道 > 作文素材 > 正文         ★★★
临考前指导:2012届高考热点押题素材
(作者:邱宇强 更新时间:2012/6/5 15:15:14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2005年春,北京大学中文系隆重举办林庚教授95岁寿庆,首先朗读季羡林先生的祝词:“相期以茶——贺静希兄九六大庆。”在场的人都知道季先生正在住院,可是看到他仍能用毛笔写字,笔锋流畅有神,大家都在心里以“相期以茶”祝颂两位前辈。

   “相期以茶”是中国人祝寿的习惯用语。“米寿”、“茶寿”成为老年人对生命的期望。汉字“米”的形体,一看到便知如同“八十八”合起来的。茶字的形体,很像米字之上加上草字头。草字头“艹”,如同数字“廿”(音念,即20)。这样,米字上加上“艹”就成为108岁了。所以称108岁为“茶寿”。高考资源网

 2006年是季先生的95岁寿庆,这就自然地让我们想起编写《“相期以茶”——季羡林散文集》。这里的“相期以茶”四个字,请林先生题字最为完满了。2005年底,我们去拜见林先生,先生欣然命笔。他题的“相期以茶”,用了硬笔,苍劲有力。林先生自谦手有点抖了,但他的签名仍保存原有风采。现在林先生题的四个字就选用在季先生散文集的封面上。季先生的散文凝聚了他的人生体验,凝聚了他的智慧、思想、情感和人生经历的跌宕起伏,林先生也正是这几十年的见证人。携手共度七十载春秋的风霜雨雪,友情是很宝贵的。令人扼腕痛惜的是,97岁高龄的林先生已于2006年10月4日仙逝了。季先生的散文中洋溢着“相期以茶”的思想力量,它也必将鼓舞广大读者更积极乐观地创造生活。

   【素材解读】

  林庚与季羡林的友谊,验证了“相期以茶”的美好和圆满。人生易老天难老,而人之友情,却如陈年老酒,愈久弥香。本素材可用在有关相期以茶、见证友情等话题中。高考资源网

   【素材链接】

  文学家苏曼殊的绘画造诣很深,他同江苏的赵伯先是好朋友。两人交情甚笃。一天,赵伯先请苏曼殊作一幅画,苏曼殊向来不轻易画画,但伯先是老朋友,自然一口答应了。由于苏曼殊当时正忙着收拾行李准备去日本,没来得及马上给赵伯先画画。谁知分别不久,黄花岗之役爆发了,赵伯先是个革命党人,他对黄花岗起义失败感到无比义愤,呕血致死。苏曼殊得知好友去世的消息,异常悲痛,赶忙画了《荒城饮马图》托人带回国内焚化在赵伯先的墓前,以示哀痛。即使这样,他还觉得愧对朋友,从此后,就不再作画,以示心中愧怍之情。

  人物品读

那一份晚唐的美丽

——重读林庚 王文静

  重读林庚,是在先生离世的第五个年头。在诗歌文学日渐边缘化的今天,人们很少再提起诗人的时候。闲时偶尔从书架低处抽出一本丰子恺的漫画册,看画时读到标题,“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几人相忆在江楼”的曼妙词句。不知怎的一下子就想起林庚先生来。

  看过林先生的评传,书里说1930年,在清华大学物理系读完二年级的林庚自愿转到了中文系,转系的原因就是一本《子恺漫画》。先生晚年曾经回忆说,自己的中学时代兴趣在理科,醉心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到了清华后常在图书馆乱翻乱看,看到了《子恺漫画》,画的标题竟是“无言独上高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几人相忆在江楼”这些美丽的古人诗句。看了画,就去找诗词看,结果就入了迷。再读郑振铎为《子恺漫画》写的序言,先生一下子就对古典诗词上了瘾。古老的诗歌艺术就是如此有魅力,美丽的唐宋诗词使林庚的人生从此改变。

  做诗人,创作旧体诗,让他得到了前辈大家俞平伯和朱自清的赏识,毕业后成了朱自清的助教。自由诗创作,让他得到了另一种自由——“用最原始的语言捕捉生活中最直接的感受”,他创作的《朦胧》《夜行》等名作,受到沈从文等先生的推崇,由此成为诗坛健将。可作为一名自由诗的杰出创作者,林先生知道重新探索的艰难。不过,在他看来,“创作应该是一件探险的事业,而不能是吃现成的。”1935年,在包括著名诗人戴望舒在内的诸人的不解和劝阻中,林庚开始了对格律体新诗的创作和研究。

  读过林庚早期创作的诗歌,正像诗人废名说过的那样:“他的诗是自然的,同时也是突然的,有着一份晚唐的美丽。”如今重读林庚,更喜欢他耄耋晚年的作品。一本去年从书店购买到的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的,先生九十岁时问世的诗歌力作——手迹影印本哲理诗集《空间的驰想》,总是让我爱不释手。

  正因为先生曾经就读于清华物理系,有着深厚的自然科学学识功底,才使他更加觉得有限的科学方法在无限的宇宙面前总是显得那样苍白,而艺术的表现却可以超越,艺术的感受在一刹那可以永恒,能“于一瞬见终古,于微小显大千”,能使人类超越有限,直面无限的宇宙。诗歌足以实现人生的解放。先生每首诗中的哲理味道,就在于“突然”里面,包含着太多深邃隽永的“自然”。高考资源网

  捧读这本书,常让我浮想联翩:假如时光可以倒流,自己的前途可以选择,我一定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走进清华园,走进林先生的古典诗词的课堂,亲耳聆听先生有关唐诗中的“盛唐气象”和“少年精神”的独特讲解,在青春成长的路上不断承装“青春和美”的无尽财富。我是多么渴望亲眼看见“身着丝绸长衫,神采奕奕”的林庚先生,做一名台下虔诚弟子,屏息凝神,只等林先生的慢条斯理,京腔京韵,还有那清秀、飘逸的书法板书……

2012届高考热点押题素材:用智慧诠释人生

   【人物档案】

  于丹,现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从1988年开始活跃在影视传媒的第一线,先后担任《在共和国史册上》《太阳照常升起》《香港沧桑》等二十余部大型电视专题片撰稿人及《正大综艺》《环球》等电视栏目撰稿人。近年来,于丹教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文化视点》栏目普及、传播传统文化,以生命感悟激活了经典中的属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在海内外文化界、教育界产生广泛影响。代表作有《于丹〈论语〉心得》《于丹〈庄子〉心得》等。

  人物语录

  关键词:境界与追求

   1.眼界的高低、境界的大小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2.如果我们有这样的大眼光,就会抓住我们眼前的每一个机遇。

   3.一个人永远不要去羡慕他人。

   4.真正的英雄是能够为自己的心做主的人。

   【解读】

  心有多宽,路就有多远。人生的起点不是拥有多少财富,而是要带着宽广的胸怀上路。在未知的世界里,一切皆有可能。抓住每一个机会,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件事,成功就不会太遥远。

  关键词:超越与感悟

   1.人能够看清目的和方向是不容易的。

   2.冠军永远跑在掌声之前。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页  >>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