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遭遇“刺伤”,可他们坚持在“为”。俗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一束束善的玫瑰,给他们自己,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无尽的芳香。
面对“刺伤”,理解而“为”!
孔子的一位学生,后母对她非常不好,给自己的儿子做棉衣用棉花,给他做却用芦草。一次父亲打他,打破衣服露出了芦草,父亲愤怒地要休掉妻子,他却哭着对父亲说:“现在是我一人穿芦草衣,您休掉母亲后就是大家都穿啊!”这样的“为”让人感动,这样的理解叫人动容。
竞争激烈的社会,“利己心”的出现可以理解,人要生存,人要生活得更好。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换一个角度,理解他们,包容他们,进而继续“作为”。
那位老僧是智慧的,面对蝎子的“刺伤”,他理解,那是天性;他坚持,依旧帮助。这是佛家的智慧,每个人更应坚守!
上善若水,如果说现在我们的社会有一两个伤口,那么,就让我们用“作为”去愈合伤口,用善意去滋润每一个干涸的心灵……
【点评】
文章值得称道的是精心组织的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标题《勿以“刺伤”而不“为”》,可以视为总写,统领全文,开篇由当下的中国,“刺伤”之事层出不穷引出话题,紧接着作者用了三个分论点展开文章:“面对‘刺伤’,为何要‘为’?”“面对‘刺伤’,坚持而‘为’!”“面对‘刺伤’,理解而‘为’!”层次清晰,结构井然。篇末再次强化中心,点明主旨。结构严谨之美值得学习。
备考建议
(1)注意备考重点是材料作文、命题作文
2012年作文命题一定会以2011全国高考命题为风向标,所以材料作文、命题仍然要作为备考重点,但是话题作文也要引起重视,做到有备无患。平时在形式上三种题型都要训练,可以系统地训练学生的得分意识。“新材料作文”的训练仍然是复习备考的重点,但“新命题作文”(新命题作文的主要命题形式是“题目+限制”或“引导语(或阐释语)+题目+限制”)的训练不能舍弃。
(2)审题上要审出最佳立意
同学们在作文审题时,往往见仁见智,似乎“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然而总有一种理解是最接近题意的,这就好像是一个靶子,纵然有八环、九环,但毕竟有个十环。这就需要比较选优,破解题意,保障作文符合最佳题意,方能获得高分。
如:①以果溯因——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②找关键句——关键词语句子往往是“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一段材料其主旨有时在文字上有所表现,抓住这些词句往往能事半功倍。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结语句),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③辨证分析—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而且从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的答案。辨明这些关系和角度,注意辩证思考,全面考虑,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④抓住题眼——从分析题目的语法结构入手,从分析题目深层含义入手。
命题作文要抓住题眼,分析题眼。所谓“题眼”,就是作文题目中关键性的词语。例如《生活中的减法》,题目中的“减法”是写作的落脚点,写作时必须以“减法”为中心,重点写为什么“减”,“减”什么或“减”的好处。而“生活中的”是写作的着眼点,提醒考生就从自己生活周围找素材,这样就使考生都有话可说。“生活中的减法”体现的是一种舍弃的艺术,有舍弃才会有获得,这样,生活才会变得简单,我们才会轻装前行,提高生命质量,提升生活品位。
(3)注意夯实基本功
要加强议论文规范写作训练。选例要准确、典型、多样、新鲜;叙例要简明概括、角度适当、倾向鲜明,要会扣题。
写文章一定要点明中心。建议考生写明白文,开头或结尾要点明中心;或运用抒情句或议论句点明中心。如果写议论文,最好在第一段就明确点出自己的观点。
文章结构要完整,不管什么类型文章,在结构安排都应该注意:首尾圆合,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起承转合、曲折有致,承上启下、过渡自然。尤其是文章的开头一定要写好。要懂得“凤头、猪肚、豹尾”等写作常识。
字体最好美观大方,起码要端正清晰,不要随手涂抹;写完后,一定要检查一下,把错别字(包括运用不规范的标点符号)纠正过来;不要在文章中出现不规范用语(如夹杂英语、不规范的网络用语等)。写错可以涂改,但不可以涂大涂黑。
(4)注意提升发展等级。
发展等级的考点要求: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丰富: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有文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有创意: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
建议同学们有意识地在文章中设计“亮点”:或精心设计“开头”、“结尾”;或设计一个精彩的段落;或精心选取一个切题的事例、名言;或精心组织文章的结构形式等。只要同学们用心为文,一定会有吸引阅卷老师眼球的“亮点”,从而在作文中取得高分。
(5)阅读报刊、厚积薄发
高考试题越来越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作文素材的丰富性、时代性等趋势,都要求考生多关注社会生活。由于时间紧、课程多、校园生活等客观原因,学生了解社会的窗口大多是报刊。所以,经常阅读报刊,了解时事新闻,应当成为学生语文厚积薄发的重要途径。
模拟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 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本名王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 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零时32分离世。
材料二 北大吴志攀副校长给北大学生撑腰,在微博发表感人言论:“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备考2012年高考作文素材杂志卷首语 (二)
下一篇文章: 【信不信由你】曾良策预测2012年高考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