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4年高考作文】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35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子贡问时》中,路人询问子贡一年有几季,子贡回答有四季,但路人坚持说只有三季。两人从早上一直争论到中午也没停,孔子闻知原委后,回答称一年只有三季。路人走后,子贡不解,孔子回答道,刚才的路人是田间的蚱蜢,一生只经历过春夏秋三季,在他的思维里就没有冬天的概念,你和他争论三天都不会有结果。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一、材料解读:
题目由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材料中关于一年有几季的问题,孔子明知有四季,但对路人的回答是三季,为什么?庄子说:“井蛙不可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同理,路人由于经历和思维所限,不明事理,不辨是非,胡搅蛮缠,遇到这样的人只得尽量避开,不和他争吵,避免矛盾和冲突,减少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写作时可以从看破不说破、做事懂得变通等角度进行立意。
二、写作任务分解:
任务一: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材料中关于孔子对一年有几季的不同回答必须在行文中有具体的阐释或分析,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感悟与思考来写作。
任务二:文体自选;语言准确自然流畅,富有文采和说服力。
三、立意参考:
①看破不说破;②变则通,通则达;③变通也是智慧;等等。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东汉思想家王充有言:“两刃相割,利钝乃知。”比较可以让我们鉴别事物的好坏,明确自己的优劣高低……比较让个人和社会得以发展。但是,印度哲学大师奥修说:“玫瑰就是玫瑰,莲花就是莲花,只要去看,不要比较。”比较也会让我们自卑沮丧、心志动摇……比较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引用了两句名言,分别指向比较的利弊。比较让个人和社会得以发展,同时也会对人的身心产生不利影响。材料意在引导考生辩证地、深入地看待“比较”,一分为二看问题,明白什么时候该比较,什么时候不该比较;应该比什么,不应该比什么。如应该比学习,不比吃穿;比奉献,不比享受;比拼搏,不比家世背景;比精神风格,不比安逸享乐等等。
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首先结合材料提出中心论点,如我们要一分为二看问题,既要善于比较,又要学做自己。然后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述比较的利弊,考生可以从个人成长、社会发展等角度切入分析,如百废待兴的新中国于比较中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于比较中创造了三年内造出原子弹、氢弹的奇迹;又如不少青年学生攀比心过重,危害身心健康发展。接着进一步指出我们该怎么对待比较,考生可从不同角度切入辩证分析,如持身则坦然心态,坚定心志,做好自己,独善其身;入世则放眼天下,汰劣择优,善用比较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最后,联系现实再次强调中心论点,辩证看待比较,于正确的比较中取长补短,成就更好的自己。
立意:
1.适时对比明优劣,于对比中正视自我 。
2.相较相长,自较自长。
3.欣赏他人,完善自我,活出风采。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能源汽车具有使用成本低、行驶稳定等优点,同时因为它比传统燃油汽车更加环保,因此受到广大消费者喜爱。
然而,新能源汽车的电池能循环充电使用多久?如遇特大暴雨天气,它的电路系统能否经得起考验?在紧急情况下,如果智能系统出现故障,普通驾乘人员又不具备排除相关故障的能力,这比起传统燃油车是否意味着又增加了一层危险等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其实,任何一项新技术的产生都可能伴随着对传统的否定,在阵阵剧痛中艰难向前。我们的思维更新更是如此……
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阐发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借助新能源汽车这一新兴事物,引发读者对于创新的思考。材料中,新能源汽车相比于传统燃油车,已然是一种革命性创新,具备许多传统事物稀缺的优点。然而,正如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充电技术、电路系统、智能系统等等产生许多新忧虑一样,当一项新技术产生并投入使用时,它就开始慢慢变“旧”了,会不断被人们发现新问题。而许许多多在实际运用中产生的新问题,使人们开始否定这个“传统”,进一步促生了变革与创新。所以,材料才会说“任何一项新技术的产生都可能伴随着对传统的否定”。由此可见,创新并非一成不变,它时时存在、处处存在。同时,有时候,创新也并不那么轻松,而是刮骨疗伤式的变革,不破不立。技术创新、方法创新是如此,材料最后特意指出,思维创新更是如此。这说明,写作时应重点针对思维创新展开思考。
对此,行文中可借助材料,从生活中一些能体现发现问题引发创新的相关事例引出话题,展开对于思维创新的论述。首先,根据材料中发现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产生的问题这一点,可以先指出想要创新,就要积极观察生活,善于发现存在的问题。对此,牛顿、爱迪生等科学家的例子已是人所皆知,很容易证明,当然也可以借助教材中袁隆平、张秉贵等人积极观察生活善于创新的例子加以佐证。此后,则应结合材料“在阵阵剧痛中艰难向前”这一点,说明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变革创新带来的困难、挑战,对此,毫无疑问应当积极倡导迎难而上的勇气与不破不立的精神。最后,则可结合新时代青少年的使命,论述我辈青年应该如何积极创新、不惧挑战,完成自己的时代使命。
立意:
1.不破不立,勇于创新。
2.创新源于对现实问题的发现与思考。
3.直面创新挑战,乘风破浪前行。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清晨的一句温馨问候,可以成全一天的好心情;陌生人的一句鼓励,可以带给人心灵的慰藉;书里的一句劝诫,可以给予青年成长的启示或警省;互联网上的一句评论,可能会影响我们对事物的认知与判断……
有时候,一句话很轻,轻得微不足道;有时候,一句话又很重,有着无穷的力量。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第一段,首先列举了一句问候、一句鼓励、一句劝诫、一句评论等等,看似微不足道的一句话,所产生的不同影响。然后,材料在第二句话中,引发了对于一句话很轻以及一句话很重的思辨性讨论。首先,说一句话很轻,是因为从这句话本身的体量来说,往往不像长篇大论、宏篇巨著那么引人注意。而说这句话又很重,则是因为可能本身体量甚轻的这句话,却会对他人、对世界产生非常巨大、深远的影响。就比如上述第一段中善意的问候、鼓励,或许能让一个绝望的人重新感受到温暖,找到生活的希望;而一句劝诫,能帮助人找到正确的思路方法,少走很多弯路;而若是一句恶意的评论、谎话,则或许可能会产生无法估量的损失。
对此,写作时,首先可以依据上述分析阐述对于一句话的轻与重的思辨性理解,然后由此引发对于语言的重要性的分析。比如,可以写作记叙文或散文,选择一句给你影响特别大的话展开描写。比如,可以是充满温暖,给你带来激励和正能量的话。具体写作可以注意叙事的曲折性,比如设置悬念法,运用误会法等,然后再写因为哪一句话,给你带来了什么影响,最后可以抒情,表达你对说这句话的感激,或者是表达这句话对你的影响等。若写议论文,则可从一句简单或微小的善意语言所产生的巨大正面影响,或者一句简短的恶意语言产生的巨大的负面影响等角度充分论证语言的重要性,然后进一步深入说明我们应当怎样去运用语言,来帮助我们实现自我成长,或更好地为人处世。或者也可以由一句话的长与短生发,说明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尽量通过一句很轻的话给别人产生积极有益的影响,而非恶意影响等等。
立意:
1.以善意语言,温暖这个世界。
2.语言也当做到勿以恶小而不为。
3.对我影响深远的一句话。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 [2]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备考2024年高考作文】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34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