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对自主研发、技术创新和高品质产品的追求。材料第二段讲述了中国航天工程的命名,探月工程被命名为“嫦娥工程”,火星探索器被命名为“天问”,这些命名都有浓郁的传统文化色彩。
无论是华为对自主系统和芯片的命名,还是中国航天设备的命名,都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这既是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色,又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体现。其中有着对传统文化的承继因素,有着对传统文化的赞扬与自豪感。材料引导我们正确认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传统与现代不是对立的,它们是可以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的。我们要在现代化中坚守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现代化发展。
写作时首先应肯定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影响,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其次结合材料分析传统文化对当下国家发展的助力,论述要重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最后分析我们应重视传统文化,辩证继承并发展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为我所用,推陈出新,让传统文化与时俱进,推动中华巨轮行稳致远。
立意:
1.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和谐相容,与时俱进。
2.在推进现代化中坚守优秀传统文化。
3.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现代化发展。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给人们带来各种影响:人们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也有可能缺少劳动的快乐;人们在交流频繁的同时,也有可能疏离情感;人们在加快节奏的同时,也有可能远离诗意……科技使人们获得一些新的东西,也有可能失去另一些东西。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共有两句话:第一句列举了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第二句点明科技使人们获得一些新的东西,也有可能失去另一些东西。材料的关键句是第二句话,考生应紧扣这句话,阐明科技发展的利与弊并展开感悟与思考。科技的辅助极大地提升了生活的便利性,并极大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拓展了人类的认识。正是工业革命下机械的产生带动了生产效率的提升,方使更多人获得赖以为生的生活必需品,也正是交通工具的发展方使世界文明得以沟通流动。恰如荀子所言:“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有了科技的辅助,人们方得以提升自我,达到更为高远的目标。然而,在得到科技所给予的便利后,也不可忽视科技带来的一些不利影响,比如:环境污染,人心的隔阂,科技犯罪等。
写作时当扣住科技的利弊展开论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为创造人类的幸福提供了空前无限的能力和广阔美好的前景;另一方面又为破坏自己的生存基础,造成自我毁灭提供了条件,给人类的未来笼罩上阴影。这就是说,科学技术既是福星,又不是福星;既是祸患,又不是祸患。科技是利是弊,由人类自己决定。因此,我们需要适当使用科技,让科技成为福星而不是祸患。
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善假科技之利,规避科技之弊。接下来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论述,一、科技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生活条件,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二、科技不是万能的,不能、也不该涉足所有的领域,比如说,克隆人是各国明令禁止的科技活动,它会损害人的本质和价值。所以,我们可以思考科技创新的底线和界限何在。最后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述,科技就像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我们既要学会客观的看待科技发展的利与弊,也要明白人类只有正确的控制和掌握,学会趋利避害,扬长避短,科技才能刚能更好的造福人类。
立意:
1.善假科技之利,规避科技之弊。
2.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好用但容易割手。
3.科技普及为便民,人文关怀是底色。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统编版小学课本识字第一课的内容为“天地人你我他”,这六个字引导儿童时期的我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如今,18岁的我们站在成人的门槛前,应对这六个字有更深刻的理解。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需要把“我”放在“天地”“你他”之间去思考。
请围绕“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本此作文借助小学课本中的“天地人你我他”引发青年学生对个人与世界、自然、他人的关系的思考。
“天地人你我他”,作为小学生的我们,仅仅局限于认识世界和了解世界,那时我们对这六个字的理解是肤浅的和片面的。18岁的我们,对这六个字的认识应该变得更加深刻。具体怎样深刻呢?材料指明了两个方向——需要把“我”放到天地之间去思考,需要把“我”放到你他之间去思考。这两个方向到底有着怎样的含义呢?如果考生能把这两个分支援引下去,并且给予充实丰富,那么问题基本上也就解决了。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的问题,这相当于一个话题,最简单的做法,考生把“怎样”换成一个明确答案,题目就有了。比如说,成为一个懂奉献的人,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成为一个仁爱的人。根据材料的指引,在论证论点的时候,要从这两个角度展开——第一,这里的天地,可以指大自然,也可以指我们生活的人类社会的客观世界。从广义上说,这一角度谈的就是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或者说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个角度是“我”与你他的关系,就是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上述两个层面,各有一个分论点。考生必须处理好个体的我与人类社会、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是个体的我与他人的关系。
写作时注意必须写议论文,首先明确“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这是文章的主题。可以思考,你是怎么看待这个世界,你是怎么看待大自然的。人在大自然面前是渺小的,人是大自然之子,个体的人在大自然面前应该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热爱自然。其次思考人与人类社会、与他人的关系。整个人类社会在某种条件下也是一个整体,在处理个人与人类社会关系的时候,应当懂得携手并肩、合作共赢,要采取“美美与共”的原则,懂得尊重、欣赏,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同时,在具体处理与他人关系时,不能自私自利,要心存仁爱、懂得付出和奉献等。
立意:
1.个人是自然的一份子,要懂得尊重自然、热爱自然。
2.“我”属于“我们”,做一个懂得奉献的人。
3.心存仁爱,和谐社会。
上一页 [1] [2]
上一篇文章: 【备考2024年高考作文】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19
下一篇文章: 【备考2024年高考作文】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