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行生于己,名生于人。”行为由自己做出,名声由别人赋予。获得社会认可,争取个人荣誉,是人之常情。好名声取决于他人的评价,但归根结底是自己从修身养德做起。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这句古语来鼓励互联网企业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回报社会,造福人民。习近平总书记说:“只有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才是最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企业。”
以上论述具有启发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材料重在启发考生思考“付出与收获”的关系,考查考生是否具有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写作任务中的“启发意义”,要求考生不能只停留在对名言的阐释和论证中,思维可以更为扩散、深入,充分体现自己对名言的感悟与思考,突出“行,而后得名”的思想。写作要求“选准角度”,提醒我们不能对“行生于己,名生于人”泛泛而谈,而是需要找到一个具体的切入口,从“求什么名“怎样求名”等角度进行深入论证。
参考立意:
1.花香蝶自来。
2.勇担责任,自会留名。
3.行,而后得名。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崇俭戒奢的传统美德:“俭,德之共也;修。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②马克思:“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因为没有消费,生产就没有目的。”
③进入21世纪,特别是现在,面对全球疫情和贸易保护壁垒的双重压力,我国把鼓励消费作为拉动内需的根本策略,明确提出并采取许多措施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内循环”
看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1.作文审题要立足于把握题意。三则材料,第一则是中华传统价值观,价值导向是崇俭戒奢;第二则是伟人论述:侧重于理论阐释,第三则是时代需要,侧重于当今形势,二三则的价值导向是鼓励消费。
2.观点要辩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二者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总体而言,二者的关系可以这样理解:崇俭戒奢是宝贵的文化传统,是个体的德行之基,是个体实现幸福人生的观念,是指导人类科学消费行为的根本,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鼓励消费是鼓励人们主动追求合理而理性的幸福,是产生经济循环活水源泉的重要手段,是新时代崇俭戒奢文化的重要内涵。
崇俭戒奢是传统美德,应该坚守并且作为中华民族发展的品格坚守。但它并不是要求人们去过苦行僧般的生活,与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并不矛盾,在环境和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量力而行,杜绝浪费与奢侈。鼓励消费是在社会发达的新时代下的促进社会更好发展的策略,特别是现实环境下的自救需求。它不是提倡奢侈生活和铺张浪费,是通过震荡的消费更好地满足生活需求、提高生活质量。二者是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的和谐统一。
考生在分析崇俭戒奢与当下鼓励消费的关系时,逻辑上要能自圆其说,割裂分析或强拉关系都属于审题不到位。只抓住一方来写,属于偏离题意。
3.崇俭戒奢与当下鼓励消费的关系要侧重于时代需求,崇俭戒奢的历史审视要服务于鼓励消费的现代诠释。之所以鼓励消费,原因很多,一方面,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幸福要求是时代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另一方面,国际环境的云谲波诡让内循环成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选择。
考生要联系生活实际,避免做概念上的空洞辨析,要让文章有现实意义。 上一页 [1] [2] [3]
上一篇文章: 【高考作文备考】2022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50
下一篇文章: 老生常谈:写作十招讨欢心,招招精典神助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