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题解析】:1.真实情境限制。这是一则寓言性材料,几个行人顺水赶路,在一处高地看到“一条大船”漂来后,大家充满希望;等“船”靠近,却发现是一堆树干。有人失望——白等了;有人产生新的希望,自己动手,做成木筏,乘木筏顺流而下。材料寓意是:失望只会带来绝望,而保持乐观,直面问题,积极行动,方能解决问题。受疫情影响,小郑无法出国继续学业。他是要消极等待,还是积极行动起来,通过其他途径继续学业?材料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考生写作时,要借助材料延伸论证,帮助小郑解决问题。
2.典型任务限制。题目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材料联想和思考,在此基础上,给因受疫情影响无法出国继续学业的留学生小郑写一封信,帮助他解决问题。既然要写的是书信,就要有对象意识和交流意识。综合而言,写信的角度和内容,应该立足于材料的寓意,告诉无法出国的小郑当下怎么做才可以仍旧收获满满。
3.价值判断限制。面对一堆树干,有人失望,有人却要把它绑成木筏,乘木筏顺流而下。很显然,第二种人能直面问题,乐观积极地在逆境中解决问题。材料旨在启发考生勇敢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培养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比如新冠疫情带来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切题立意:
1.抱怨生绝望,行动生希望。
2.直面困难,春暖花开。
3.积极乐观,寻找新希望。
4.学可不留,但学不可以已。
5.在疫情中做一艘自己人生的木筏。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龟兔赛跑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妇孺皆知,人们经常嘲笑那只“打盹”的兔子,而赞赏那只“打拼”的乌龟。因为那只乌龟为了荣誉和尊严而不停地拼命奔跑.对很多人来说,只有不停的“打拼”,才能换来闪亮的人生。
材料二:李开复是一个“工作狂”,他曾和别人比赛“谁的睡眠更少”“谁能在凌晨里及时回复邮件”……努力把“拼命”作为自己的一个标签。2013年9月,他被查出患上淋巴癌。患病之后,他说:“冷静下来反思:这种以健康为代价的坚持,不一定是对的。”在他看来,适当的“打盹”也是必要的。只是,这个“盹”,不要打得太久。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解析往年高考作文助考2021年高考作文:用名言警句,使文章筋骨强壮、眉目清晰
下一篇文章: 教学专家告诉你:学生成为作文高手的有效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