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记叙中的环境(场面)描写
《最后一课》:“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这是《最后一课》中精彩的环境描写,其中包括描写自然物的景物描写和描写众多人物活动的场面描写。这段描写用“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一场景很好地暗示了“国家被入侵”这一背景,为后文所写老师的言行埋下了伏笔;作者还用以前课堂的环境来对比,暗示了“最后一课”的不平凡,为后文的情节展开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记叙中抒情的方法与作用。
抒情就是作者借助文字抒发情感,表露爱憎。具有点名题旨,升华中心的作用。所以,记叙文中抒情的文字,最好安排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即使是在文章的中间,也应放在中间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在记叙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叙述、描写或议论进行抒情。注意这里的议论,是作者的主观感情的抒发,不需要像一般的议论文中的议论一样有论点、论据和论证,它仅仅是一个判断,一种认定,起升华中心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抒情要力求贴切自然,水到渠成,做到情缘事而发,情由感而生。切不可突兀生硬,更不能无病呻吟。
(1)通过描写来抒情(间接抒情)。
《云南的歌会》:“这条路得通过些果树林、柞木林、竹子林和几个大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马上一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一面就听各种山鸟呼朋唤侣,和身边前后三三五五赶马女孩子唱着各种本地悦耳好听的山歌。有时面前三五步路旁边,忽然出现个花茸茸的戴胜鸟,矗起头顶花冠,瞪着个油亮亮的眼睛,好像对于唱歌也发生了兴趣,经赶马女孩子一喝,才扑着翅膀掠地飞去。通过描写来抒情是“间接抒情”。这一段描写了云南边城的景物,表现云南边疆自然环境的美好和人情淳朴,表达了作者对这一美好环境和淳朴人情的赞美与向往。
(2)通过议论来抒情(直接抒情)。
《藤野先生》:“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记叙中的议论不是论证文中的议论来表达思想观点的,而是抒情情感的,这种抒情一般是“直接抒情”。《藤野先生》结尾这一段议论,通过评价老师的人格精神来抒情,抒发了自己对老师的赞美和怀念之情。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考场作文辅导:从五个方面选好材,为写议论文服务添活力
下一篇文章: 考场作文辅导:从三方面入手布局个性特征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