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基本训练二: 审题与拟题 一、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命的含义是极其丰富的,有生物方面的,也有社会方面的••••••生命的养分是多种多样的,有物质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 请以"生命的养分"为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提示: 这是一个比喻类的命题作文。题目是一个偏正短语,核心概念是"养分","生命"是修饰语。 审准中心词,明了比喻义内涵。"养分"是指物质中所含的能供给机体营养的成分。就是说,"养分"首先是指对机体有益的好的物质,那么写挫折、失败、苦难等应该是不合适作为养分的。其次,"养分"是供给机体营养,所以它应该来自机体外部,那么来自自身内在的自信、信念、梦想、理想、感动等应该是不合适作为养分的。再有"养分"是一个名词,那么学习、思考、旅游等只能是获取养分的途径,也是不能直接作为养分的。 再说"生命",是指作为社会的人的生命,并非物质的生命,这就使得"养分"有了比喻意义,它应该是指能促进人精神生命成长的某种精神产品,比如书籍、诗歌、艺术、音乐、书法、绘画、电影•••••••这些都是符合本命题所说的养分的内涵的。 前边我们解决了所写的养分是什么,现在要回答它为什么是生命的养分,它是怎样具体滋养生命,如何促进生命成长的。所以,我们举例论证也应扣住这养分对人精神生命成长的具体作用来写:为什么它就能成为生命的养分?它是怎样发挥营养作用的?这是写作的角度与重点。(此题改编自<命题作文的审题、切题与扣题>王艳)
深刻: 首先,立意深刻,它离不开审题深刻。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抓住关键词,透彻理解其意义,准确把握题目的深刻含义。 其次,论证深刻,在论证时善于发掘、辩证分析、逆向思维。例如,把小事情放在社会大背景下思考、平凡的事情中悟出不平凡的哲理、挖掘出更加深刻的原因;透过现象看本质、发展联系地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观历史和现实、反论常理和权威••••••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水口行舟 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蓬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根据你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提示: 将古诗鉴赏与写作相结合,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小。首先要理解诗意、作者的情感变化。"夜如何"写出了诗人的担心,"试卷"写出了诗人的希望与不安,"依旧青山绿树多"写出了诗人的无限欣喜之情。诗人通过对比,启示我们理解诗的哲理。 此诗包含的哲理: 1、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于平静,青山绿树是永恒的,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止。 2、人生道路总不会一帆风顺,只有逆流而上,搏击风浪,才能到达青山绿树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
三、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作文 为了促销,有人提出,市面上的啤酒都是600毫升一瓶,且没装满。我们在保持与他们一样价格的前提下,每瓶多装5毫升,一定畅销。 果然,"一样的价格,多出5毫升的享受"的广告一登出,销售火爆。 可是,一周后,销量大跌。原来,一个标准的啤酒瓶,只能装600毫升,多装5毫升,就会大大增加酒瓶内的压力,极易发生爆炸。 要求略 提示: 1、弄巧成拙。讨论巧与拙的关系。 2、只要多走一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讨论真理与谬误的关系。 3、事物是有一个量的限度的,如果一味追求量的增加,而不顾质的变化,最后只能失败。讨论量与质的关系。 4、不要轻易打破"传统"。讨论传统与创新的关系。 这则材料中含有多种关系,一种关系就是一个立意角度,角度是有高低、好坏之分的,选择什么角度,直接体现了考生理解、分析材料的理性穿透力,也表现考生把握材料的认知深刻度和哲理高度。由于角度不同,所以主题也就不同,主题是有层级的,有优劣之分的。从什么角度去确定主题,值得思量。不过有两个基本的衡量标准:一是现实的针对性,一是作者的感悟度。
四、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经过艾艾埃岛的时候,英雄尤利西斯为了抵挡海妖赛壬的歌声诱惑,让同伴把自己捆绑在桅杆上,并且用蜡封住耳朵。即便这样,尤利西斯在隐隐约约地听到赛壬天籁般的歌声时,仍然把持不住自己,身体不停地颤抖,力图挣脱绳索。按照事先的约定,船员们把他绑得更加结实,并奋力划桨。结果,他们离歌声越来越远,也离生存越来越近。 要求 略 提示: 故事很简单,一人一事。但含意还是比较丰富的。 从"让同伴把自己绑在桅杆上"看,启示我们:作为英雄,要有坚定的信念,要能克服自己的弱点,主动抵御诱惑。 从"既是这样•••••• 把持不住自己••••• 力图挣脱•••••"看,启示我们:即使英雄,也无法完全依赖自己内心的信仰,面对强大的诱惑,特别需要他人的约束。 •••••• 可以写的话题: 1、诱惑 2、人性有弱点 3、自律与他律 叙例问题: 开头的任务是叙述材料,引出中心论点。那么,所叙的材料,应与中心论点对接,材料可以提出的中心论点不止一个,与中心论点不对应的其他内容,就不要叙述了。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确立中心论点的角度不同,叙述的内容也不同。 或者说,角度不同,叙述的内容也不同,当然,含意( 中心论点)也就不同。 叙述论据须注意: 找准论据与论点的切合点,加以叙述、描摹,不可"面面俱到"。 叙例时,注意语言往论点上靠、拉。 叙例要注意故事的隐喻性。即揭示故事所包含的哲理、价值。这个哲理、价值,与论点是具有一致性的。否则,不能论证论点了。
五、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1930年年初,戏剧家阳翰笙请茅盾为自己的长篇小说< 地泉>再版作序。茅盾直言不讳地说:"要我写序,我只有毫不留情地批评它。" 阳翰笙笑了笑,仍然固执地要求茅盾写序。 茅盾推辞不掉,写了序。茅盾把文章交给阳翰笙后,觉得他一定不会用。没过多久,再版< 地泉>出版了,茅盾打开一看,他那篇批评文章竟然一字不改地印在上面。 茅盾捧书良久,不禁叹道:"雅量,真是雅量。"
提示: 材料中有两个人物,可以分别从两人的角度立意。 茅盾: 从" 直言不讳""毫不留情""批评"。 可以立意:批评要直言不讳,不留情面。 阳翰笙:请茅盾作序,"那篇批评文章一字不改地印在上面"茅盾赞其有"雅量"。可以立意:对待批评要有雅量。 综合角度: 直言与雅量。如何批评与如何对待批评 联想论据:< 邹忌讽齐王纳谏> 魏征进谏与唐太宗纳谏的故事 联系现实,展开思路。
上一篇文章: 高考作文写作基础训练系列(1):分析练习
下一篇文章: 高考作文写作基础训练系列(3):审题构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