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华作文网: 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
冠华作文网祝愿:天下学子金榜题名!
网站首页
高考导航
教育资讯 | 网络信息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考后点睛
英语特区 | 教师频道 | 家校互动 | 网站社区 | 同行作文 | 帮助中心 | 在线留言 | 设为首页
高中作文 | 高中佳作 | 作文素材 | 专家指导 | 阅读训练 | 满分作文 | 作文预测 | 高考真题
站内搜索
文章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高考频道 > 专家指导 > 正文         ★★★
2015年高考作文系统写作指导——心理描写的要领与技巧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6 8:20:30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心理描写的要领与技巧

                               

写人难,写心理活动尤难;难就难在一切均发生在内心深处,看不见,摸不着,一切都得靠捕捉,靠体会;即便是捕捉到了此时此刻、彼时彼刻人物内心深处的那一缕或热烈或冷漠或激昂或消沉的情绪,也体会到了在那些情绪发生的时候沸腾于人物内心中的一切微妙一切细节一切“秘密”,想要将这一切如实地传达出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此刻,要领与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其实,心理描写的方法是很多的,如;客观剖析、内心独白、动作暗示、景物衬托、梦幻手法等。所谓“客观剖析”指的是作者必须站在一个“全知全觉”的角度客观而冷静地对笔下的人物陷入到某个特定的情境之中可能发生也必将发生的心理活动逐层进行剖析进行刻画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心理描写的最基本的方法,是任何一个作家都不能不用到的方法。不得不指出的是对于一个积极备考的考生来说,除了要掌握这种方法的要领外,更要认识到在写人物的心里活动时,如果只运用这一种方法,写出来的片段性作文势必因冗长而变得枯燥乏味。手法得多,文字得活。要俏,俏而不俗;要美,美得多姿。

有这样一个命题:一位母亲替儿子拟写的一封家书,信的后面是她加的备注。“爸爸、妈妈:你们好!我最近身体好(   ),一般(   ),不好(   )。学习累(   ),不累(    )。有钱(   ),没钱(    )。”备注:孩子,好长时间没接到你的来信了。你很忙,妈替你写好了这封信,你只要抽时间在括号里画上勾寄过来就行了。如果你是这位母亲的儿子,当你接到这封信后,你是怎么想的?写一段文字描写一下这位儿子此时此刻的心里活动。

读完材料,开始写吧。怎么写?逐层地去剖析吗?用一些最富于刺激性的文字,如“心如刀绞”,如“欲哭无泪”;或者配上一些我们强加给这位儿子的动作,如“捶胸顿足”,如“哭天抹泪”……不行!首先不俏,而且不美。何为“俏”?俏文字,是以挖掘得准为前提的。何为“美”?美文字,是以能将那挖掘到的一切如实而又气氛十足地传达出来为动力的。

一个“悔”字(痛悔、愧悔、忏悔),充溢在这位儿子的心头;挖掘到了这一层,是准的。但这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将这一切化做形象如实地传达给你唯一的读者——考官。儿子果真是因为“忙”而长时间不给母亲写信吗?不一定。那么母亲为什么会“认为”儿子是因为“忙”而没有写信呢?不过是替儿子找一个再也没有比这更冠冕堂皇的台阶罢了!这“忙”字里就大有文章可做。“忙”什么?如果真的是“忙”学业,也就罢了,如果以“忙”学业为由“忙”一些“别的”,那形成的反差可就大了!用细节描写,用内心独白的手法将那所谓的“忙”的细节描写出来,那就“俏”了,也“美”了。挖掘是重要的,从自己经历过的、没经历过的感受中准确地触摸到心灵深处的最隐蔽、最隐秘的一切微细与微妙;但手法的多样性的运用更加重要。

 

下面是笔者的学生写出的一篇范文,题目叫《良苦用心》:

一封画满括号的信,包含着母亲多少良苦用心,多少无奈?我不知道。

小时侯,心是纸做的,妈妈总是小心地揭开它,放些鼓励进去。

大些时候,心是水做的,妈妈总是静静地看着,生怕扰乱它的平静。

现在呀,心是大理石做的,即使妈妈用心将它撬开一道缝,看到的也仍然是硬硬的石头……

每每回家时敷衍她的态度,每每返校时母亲的那份依依不舍,换回的却是我硬起心肠不回头;每每寄来的是嘘寒问暖、百般关怀,寄回去的却是以不变应万变的“真理”:唠叨!宁愿在无聊闲寂的夜晚,沉醉在齐豫那令人催眠的歌曲中数星星,也不肯伏在桌边写那也许用不了五分钟就可以完成的给妈妈的信;宁愿邀上三五好友,在电影院中一遍遍地看美国大片《亡命天涯》,度过一个又一个通宵的周六,也想不起来该给鬓发已白的母亲写封家书;为了不向富有的同桌让步,宁愿借钱去咖啡屋,在闪烁的霓虹灯下,进行那每呷进一口都会让自己心颤的消费,也想不起来该给母亲报声平安……妈妈,我太浑了!

真不知天下有多少如我般狠心的儿女,但却绝没有狠心的母亲。从前有一个被惯坏了儿子为了得到貌美心毒的女人的欢心,竟然挖出了母亲的心;当他由于紧张而摔倒时,他手中的那颗母亲的心说话了:“孩子,你可摔坏了?”如果说世界上有比宇宙更为宽广的东西,那一定是母爱!她不仅可以包容美好,也容得下世间的一切丑陋、屈辱和失望!啊,母爱,绝对无私、绝对宽广的母爱,我对不起你!

谢谢妈妈,谢谢您的用心!是您用这种独特的“讽刺”苏醒了儿子的心,儿子懂了!懂得了母亲的心,懂得了为人子的责任!

文章一开篇,劈头就是一节很抒情的文字,将读着吸引到了一种很美很美的境界之中,给人的是一种全新的激动。“小时侯,心是纸做的……”“大些时候,心是水做的……”“现在,心是大理石做的……”“似曾相识燕归来”,类似的句子在哪见过。用不着深忆,曾经有过的一次同样被感动得欲哭欲泣的经历就被唤了回来。那是在读余光中的诗《乡愁》时的情景:“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摹仿,永远不是毛病,恰恰是升华情感使笔触奔向成熟的前奏;更何况摹仿得又是如此纯熟如此自然!继而,紧扣着一个“悔”字,小作者采用了“高密度细节”描写的方法。一桩桩一件件,小鼻子小眼的细小情况,聚合在了一起,却把个“悔”字写到了足以“夺人泪如泉”的饱满境界。听歌怎么了?不是一种享受吗?但是如果因为沉醉于齐豫、痴迷于张惠妹,却忽略了天之那边母亲的那颗心,人——读者就受不了!看电影怎么了?不也是一种充实吗?可是若因为总是“忙”于为《拯救大兵瑞恩》拭泪、为《偷天陷阱》动心,却让母亲的那颗要求并不高的爱心流泪,人——读者的心也就受不了……

这还不是技巧吗?工人作家胡万春曾经讲过这样一句话:“应从作品中伸出无数双小手,去抓读者的心。”如果说读者的心被“搔”了个正着,是一种成功的话,那么,笔者学生的习作《良苦用心》中,一定藏着双这样的小手!

人,整天接触的都是人,但我们对人究竟了解了多少呢?人的心理活动是内在的,但我们是否认真地观察过,人的许多内在的心里活动都会自觉不自觉地通过自己的动作准确无误地传达出来呢?

高兴了,“像个孩子一般跳了起来”,

愤怒了,“将椅子重重地坐在身子下”,

紧张了,“两只大手不停地搓着”,

轻松了,“长长地舒出一口气来”……

 

人也还都会有一些习惯性的小动作:

有的人每到做完了一件大事时“就会噘起下嘴唇,朝上使劲一吹,将挡住眼睛的一绺头发吹走”;

有的人每到一筹莫展时,“手就会不自觉地伸到头上,把一绺头发捏在两指间,拈来拈去”;

更有人一到要与人说点不着边际的话时,“两只会说话的眼睛就会不停地眨,当那眨动的眼睛终于停了下来时,眼珠就像在油里浸过一样,格外明亮”……

长年站在讲台上的老师,也有他们的一些小动作的,粉笔好好的,可一紧张,会在老师的手中断为两截;

一本教案放在讲台上,两只眼睛与它的距离告诉我们,他注定看不着,可为了使自己尽快镇定下来,他会一页一页地翻过去,又一页一页地翻回来……

动作是能够暗示心理的!也就是说还要学会运用动作暗示的方法去描写人物的心里活动。

高尔基的《母亲》中写到母亲在车站上第一次接受了任务,该集中笔墨写她此时此刻的喜悦、紧张而又谨慎的心理活动了,可高尔基却只用了几个小动作,便将这一切十足地暗示了出来:“母亲用手摸了摸箱子那冰冷的皮,将臂肘靠在上面,很满意地看着大家。”

莫泊桑的《项链》里,写到玛蒂尔德从她的朋友佛来思节夫人那借到了那挂精美的项链时,也该集中笔墨写她此时此刻内心里的一浪比一浪高的狂喜了,可莫泊桑也只用了4个小小的动作,“她跳起来,搂着朋友的脖子亲她,然后带着这挂宝物跑走了”,不也将这一切十足地传达出来了吗!

在一部名叫《波罗第海的代表》电影中,那个接到列宁打来的将要接见他的电话的波列沙耶夫教授,内心里的激动与喜悦是无法言表的,但是我们却从他的一系列动作中准确地感受到了:波列沙耶夫教授跳了起来,像一个孩子一样,奔进大厅,将那里的灯一盏一盏地打亮了……

在另一部名叫《生路》的电影中,那个来到了小流氓、小地痞、小无赖集中的地方要做他们改造工作的苏维埃干部,被那些躲在墙后、大油捅后面,手里操着铁管子、砖头的小坏蛋们包围了,一时间,他内心里的活动是十分复杂的,既不能被他们的无知与野蛮伤害,又不能把他们吓跑……一个动作,一个十分准确的动作,“他的双手猛地插进了裤袋,在向外掏着什么”,孩子们被这一举动吓得想四面八方散去,他们以为他在掏手枪(观众也一定这样想),可是当他的手从裤袋里抽出来时,手里拿着的竟是一盒香烟。他轻轻地拈出一支,点燃,然后将烟放到地上,给孩子们一个友好的眼神,向一旁走去……就是这么一个准确而传神的动作,暗示出了一切!这也许就是心理描写的又一个技巧吧?

                          掌声,为坦诚响起

                        李惟

她不禁一愣,脸腾地红了起来,鼻尖上也不由得沁出了细密的汗珠。她缓缓地抬起手来,扶了下滑到鼻尖上的眼镜,想藉此使自己镇静下来。一时间,各种各样的借口与托词都涌进她的脑海。可以跟那个孩子说这个问题涉及的知识太深,他还不懂;要不就说这种知识考试不做要求,可以业余时间讲给他听;再不就让大家集体开动脑筋,下次课再公布答案……可当她的眼光与孩子们那带着稚气更带着对老师的无比信赖的目光碰撞到一起时,这一切原本就不属于她的想法马上就都被推翻了!“不!不能为一时保全面子而铸成大错!古人讲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孔子不是也讲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吗?”“啪——”的一声,她手里的粉笔断为两截,似乎在为她作出了最后的决定铺垫一下,她的目光在教室里环视了一圈,最后,落到了那个发问的同学身上。此刻,她眼里的紧张不见了,昔日里的自信与温和中又多了几分坦诚。“同学们,”她顿了下,“这个问题,老师以前还真就没想过,课后,我去查查资料,争取下堂课告诉大家,好吗?”说完,她轻轻地低下了头。

鸦雀无声的教室里,积聚了半天的紧张气氛,忽然间化作了一阵掌声,那掌声响了很久很久……

[评语]《掌声,为坦诚响起》,乍见这题目,似觉与命题不符;可是,读完文章后,心,却不由得为这题目叫开了好!这是一种认同,一种只有用真诚与真诚去碰撞才会从内心里喷涌而出的认同;一种只有不将自己“神”化才能使对方——学生也不以“神”化来期待于你,才能获得的最高肯定。是的,老师,应该博学;“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一个多么理想的高度!但老师是人,是人就不可能全知全觉。知不足又有勇气坦然地面对,不是坦诚又是什么?坦诚者的心中浸润着的永远是责任,是信念。有人曾讲过这样一句话:“责任,就是有些事也许你并不情愿去做,但你必须去做的情怀。”诚然,老师被学生问住了,不是好事;但被问住了却不以种种借口去搪塞去维护自己所谓的“面子”所谓的“尊严”的老师却绝对是好老师!因为,这是一种真实,是一种境界,惟有进入了这种真实这种境界的人才配享用掌声,才配享用这样的掌声!

李惟的这篇习作之所以优于同龄人,更在于分寸的把握上。尴尬时分,作为人,老师也会有种种的念头;甚至也会有迁怒于学生的想法……但小作者李惟却深知有意义有价值的文章不该也不会去破坏“美”与“神圣”!于是,她用她的真诚与爱在我们的眼前塑造出一个可亲可敬可爱、真实可信的老师的形象!

本文对结构的把握也该提及。小作者的文章之所以写得整而不散,浑然一体,完全得益于她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正是这种结构方式,使得这样一篇虽为片断性描写的练笔小品,达到了相对完整的高度。

                             一个儿子的忏悔

                                 俞健

一直玩到月西斜的我,回到寝室,看完了母亲的信,心便被无尽的痛悔燃烧着了。捏在手中的信——信上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括号”都如那锋刀利刃剜般割着我的心。屋子里,没有点灯,暗夜中,我一个人凝望着窗外那一轮月,眼睛湿湿的。泪眼蒙蒙中,我仿佛看到了在遥远的故乡伫立在洒满月光的小院中的妈妈。我真想大喊一声:“妈妈,儿子对不起你!”我知道,此刻,您的心已不会在乎儿子的成绩好坏,也不会在乎儿子会为您捎去怎样贵重的礼物,您只盼着能收到儿子的一封信,哪怕只有那么可怜的几行字!可是我,多浑!我何曾是因为忙而疏忽了给母亲写信呢?除了学习,吃饭,睡觉,我把闲暇时间都用到了哪呢?白天的球场上,天天少不了我奔跑跳跃的身影,晚上又在宿舍中偷偷看球赛,听流行歌曲;或者躺在床上绞尽脑汁为第二天的约会设计对白……我完全忘记了故乡的母亲!是的,我忘记了!忘记了临行前对母亲的信誓旦旦:“半个月,一定给妈写一封信!”忘记了母亲那为我操劳为我操心而过早弓起的背和那“人未老,鬓先秋”的丝丝白发;忘记了一个儿子最起码的责任!啊,我怎么配,怎么配做母亲的儿子呢?母亲,您能原谅您不孝的儿子吗?给他一次悔过的机会,好吗?我这就和着泪和着对您永远的爱,给您写信,不,再一次将我赤子的心捧献给您!

[评语]心理活动,隐含在内心深处的缕缕情绪,看是看不着的。它太微妙,它太细腻;它也许正激越着,它也许一直在沸腾着,但你却触摸不到它那或宏大或细小或杂乱或清晰的脉跳。一切都得去揣摩,一切都得去挖掘。凭以往曾经有过的经历,凭入微入情入理的体会,准确地将那似飘忽不定的缕缕情绪捕捉到自己的笔端,一层一层地揭开,让读者用不着费什么琢磨,一下子就体味到那“动”于中的“心理历程”,不觉的在心中惊呼道:“呀,就是这样!就该是这样!”英国湖畔诗人华兹华斯曾讲过:“一个作家最优秀的本领,就是能够看到那些不在眼前的事物,并且能被这一切激动着。”套用一下,“写心理活动的最大难处和最成功处,就是作者能准确地触摸到那不属于自己甚至自己从未有过的在此时在彼时可能也必然产生的情绪。”

俞健的这篇练笔小品《一个儿子的忏悔》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此吧!

面对着母亲寄来的那样一封“天字第一号”家书,一个当儿子的心中会被一个“悔”字——愧悔、痛悔直至忏悔——堵得满满的;而俞健偏就抓住了它。母亲之所以寄来这样一封信,也许是心中真的认定儿子“忙”忙得无暇给妈写信,更有可能会猜到儿子会为自己的行为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忙”,于是……作为小作者,俞健是聪明的;他敏锐地体会到了这个“忙”字里含着的究竟是什么。于是,运用了“高密度细节”,将那“忙”的假象彻底撕破,让读者看,让读者的心里堵得慌,以此将一个儿子的忏悔和着泪捧到了读者面前。

                         天,依旧是蓝的

                         孙悦悦

“大黄鱼,小黄鱼,是啊,到底有哪些区别呢?”他——一个教了30年地理的老师,被自己的学生这突如其来的发问给问住了。一时间,细密的汗珠从他的鼻尖上沁了出来,他缓缓地抬起手,将滑落下来的眼镜向上推了推,下意识地将教案一页一页向后翻去,口里喃喃自语道:“大黄鱼,小黄鱼……”

[1] [2] 下一页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