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华作文网: 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
冠华作文网祝愿:天下学子金榜题名!
网站首页
高考导航
教育资讯 | 网络信息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考后点睛
英语特区 | 教师频道 | 家校互动 | 网站社区 | 同行作文 | 帮助中心 | 在线留言 | 设为首页
高中作文 | 高中佳作 | 作文素材 | 专家指导 | 阅读训练 | 满分作文 | 作文预测 | 高考真题
站内搜索
文章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高考频道 > 专家指导 > 正文         ★★★
特别推荐:决胜2014年高考作文专家全程讲与练(三)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3/8/1 8:58:13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幼龟(追求者)-- 沙滩(路径)           --大海(理想)

游客(假象、诱惑)

在追梦的过程中,要不被一时的假象迷惑,预防危险,克服困难,才能最终抵触理想之岸。

哲理性诗歌作文审题立意及范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哲理性试题审题立意指导(1)哲理性题目,引导考生对客观事物作辩证地思考.

提升思想能力。

一、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禅诗说:“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又说:“境随心转则悦,心随境转则烦。”心态,其实是一个人的世界观和处世的态度,它和人所处境遇紧密相关,往往决定着人一生的前途和命运。

请以“心态与境遇”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二、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三毛说,每个人心里一亩田,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开尽梨花春又来。每个人心里一亩田,每个人都在播种。

请以“播种”为题,自主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按照要求作文。

CCTV—2“第一时间•天气预报”栏目有一句耐人寻味的广告语:“分享阳光,分担风雨。”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感悟?

请以“分享和分担”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思路点拨】

一、题旨分析:禅是“禅那”的简称,巴利语Jhāna的音译,梵语 Dhyāna的简称,汉语意译为“思维修”或“静虑”,也有译为“弃恶”或“功德丛林”者。禅诗就是含有佛教意义的诗歌。这种诗歌往往是阐述人生真谛,教人辩证而透彻地看问题。材料中的4句禅诗以及借题发挥的话,意思是说,积极美好的心态能提升生命质量,使人活得幸福愉快。

立意导向:虽然材料中已明确地说明好心态的作用,但题目要求考生阐述“心态与境遇”二者的辩证关系。这就要求从正反两方面来论述。在重点展开正面论证的基础上,也要适量展开反面论证,通过对比,把道理讲得深入透彻。写好本文的“妙诀”在于援用他人事例的同时,将自己生活的感悟提炼成理性认识,并用精炼的具体事例来证明观点。

二、题旨分析:常言道,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人生。材料中三毛的几句话,实在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三毛所说的“播种”,是在心田里的。她的意思是人们要谨言慎行,不要忽略小事。“种桃种李种春风,开尽梨花春又来。”是精彩的比喻,告诉人们只有懂得注重小事才能成就大事。注意因果联系地看待问题,不游戏人生,才能提高自己的修为,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这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是一样的道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本题材料的真谛。

立意导向:“播种”只是一个比喻,要紧扣“谨言慎行”的思想来选材。如写成言论,也要用具体实例来论证,文章才既内容实在,又超然空灵,情思深刻,诗情横溢。如果叙事,要写得生动细致,使人感同身受。重要的是,一定要在能够引起阅卷者注目的地方,写上几句精彩的议论,点明中心。

三、题旨分析:显而易见,阳光比喻利益,风雨比喻辛勤劳动与风险责任等。“分享阳光,分担风雨”,本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又是社会现状应取的价值观。这句广告语的比喻义可谓超越时空。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了很多成果,让全体国民享受这一成果,已成为普遍的呼唤。当前以及以后的发展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挫折,我们依然要有“分担风雨”的思想准备。

立意导向:不妨将题目中的“阳光”理解为更为绚烂的“彩虹”,因为“不经风雨哪里会有彩虹”,所以先要“分担风雨”、勇于改革、努力做事、敢冒风险,有了成果之后,再来谈“分享”。行文须讲清“分担”的必要性,论述“分担”是前提条件。有了前提,才有后果。在说明了“分担”与“分享”之间的关系后,再在本论部分重点论证二者为什么是这样一种关系,并说明怎样做到先“分担”再“分享”。

“分”相对于“合”而言,没有“合”也就无所谓“分”。“分”与“合”相互依存。“分”的归结点还在于“合”。再说,“分”本有共同之意,“分享阳光”就是共享幸福。同理,“分担风雨”,也就是共担苦难。所以,“分担风雨”,或者“沐风栉雨”,既是责任,也是义务。通过论述上述内容,说明同甘共苦,同心同德,是健康社会中每个人应有的思想情操和社会实践。这样写,文意不仅独到,而且在更深刻的层面服人。

(2006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星星       雷诗雁

仰望星空的人

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

晶莹,透亮,没有所取。

飞上星星的人知道,

那儿有灰尘、石渍,

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联想与感悟要与整首诗的寓意有关。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审题立意解析: 这首诗说的是什么呢?

1、距离产生美。总以为星星是宝石,是因为在仰望它,和它有一段距离;没有距离了,飞上了星星,自然也就没有美可言了,看到的当然是灰尘、石渣。对人也是这样啊,在对一个人还不怎么了解的时候(特别是恋人),总觉得他什么都是好的;可我们对他熟悉了,他对我们再没有什么秘密的时候,美便不存在了。实际上,不是美不存在了,而是因为他的缺点挡住了我们的视线,使得我们看不见他的优点罢了。

2、透过现象看本质。晶莹、透亮、没有纤瑕,这是星星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现象,它的本质呢?正如诗人所说,是和地球一样复杂。这是在写星星,又何尝不是在写现实生活呢?遗憾的是,我们常常被一些纷纭的现象所迷惑,把现象当作了本质。

3、理想和现实。诗歌第一小节写的是理想中的星星,第二小节写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星星。我们不是常常把现实理想化吗?正因为把我们尚为涉足的现实理想化了,所以当我们步入现实开始新生活后感到的常常是失望。这时,就需要我们用一段时间来调整心态了

满分作文例文1                   距离的眼睛

我没有去过太空,但我听说,从太空遥望地球,那是一颗美丽的天蓝色的星球,像一颗宝石,在摇曳着光辉,但从小就生活在地球的我,每天看看脚下的土地,工厂不停地排出的废气、污水,一切似乎没有了那份祥和和宁静。于是,我理解了距离产生美的意义。

一直不相信完美而又一直在追求完美的我们,有时太过于接近目标,以至于它那微小的裂痕都被我们一览无余,尽收眼底。于是我们厌倦了这些不完美而去追求别的完美,人生也在这一次次放弃和追求中充实。之后,我明白了,真正的完美需要距离的修饰。

有一个画家,在他作画的时候,总是不时地后退几步来观察自己的作品。因好奇心的驱使,问他后退的原因,他的回答是为了更好地看清自己的作品。哦!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以,我猛醒:作为人,了解不需要形影不离,喜爱需要有一定空间来彼此放松。

距离的存在使我大悟,原本优雅的山峰,欣赏其优雅,无需身临其境;原本汹涌的大海,要领略它的波涛,也不必登上海轮,你只要站在高高的岩石上,任海风吹乱发丝,任骄阳晒黑皮肤,任潮水拍打脚下的巨石。如果你还觉得不够,那么,让自己飞翔,化作一只苍鹰,你会看到蓝天、白浪、金色的沙滩、暗红的礁石。这时,你说你找到了通向美的道路,我衷心向你祝贺。

其实每个人都能看到美,感受美,只是有人太急于求成,把一切都抓取到眼前,以致无美可言,于是抱怨这个世界太不美。想一想吧,不是吗?有的人或抱得太紧,或看得太清,而世间本就没有完人,所以他们的一生充斥着孤独和失落。人与人就像两个运动的分子,只有拉开了距离才会相互吸引,只有距离才会使本就不完美的人看上去完美。

于是距离成了一双眼睛,她明亮、她迷离,她使世界因她而充满了美。彼此不要如此紧密,世界就会因充满了距离而美丽。

[名师点评]运用了比喻手法的标题《距离的眼睛》,很是引人注目,会吸引我们带着悬念去读文章。这样,作者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读完文章,我们知道作者说的是距离产生美。作者时时处处紧扣这一点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来谈,谈充分了,谈透彻了,便水到渠成地引出了结尾段中的“于是距离成了一双眼睛,她明亮、她迷离,她使世界因她而充满了美”,我们读到这里也就能够知道标题原来是来自这里,我们也就知道标题是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想一想,整条龙都已经画好,再给其点上眼睛,焉有不飞之理?

例文2                            梦想在现实中起舞

仰望星空,那似乎没有纤瑕的星辰在银河中闪耀,而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那不染纤尘的星空里,放飞了多少人美丽的梦想。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里像地球一样,也有灰尘和石渣,于是他们失去了幻想的自由和权利。我们不能一味沉溺于自己的幻想之中,却也不能让自由飞翔的思想湮没在无情的现实里。

阮籍目睹世间的浑噩不堪和好友的身首异处,借醉酒逃避现实。他的一生一直在逃避、逃避、逃避,却终因一篇《为郑冲对晋王笺》被人唾弃。嵇康则完全生活在现实之中,不肯向生活做出任何妥协,最终一曲《广陵散》成为绝响。其实人生由阮籍的醉酒向前一步便是嵇康的《广陵散》,人生由嵇康的《广陵散》向后退一步便是阮籍的醉酒,殊途同归的境遇竟是如此迥异。若是两人各向中间迈出一步,将幻想与现实稍加中和,也许就不会落得生者隐入迷幻,死者融入苍穹,只留给后人无尽的怅惘。

我们如何才能让仰望星空的人了解现实,又如何才能让飞上星星的人保留梦想呢?

在那个人人埋怨的时代,沈从文先生目瞩现实的残酷却依然将那个江南小城写成了山美、水美、人美的世外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