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演员,必须在酷夏顶着大太阳穿冬天的棉袄,还要对着摄影机微笑,显得“很温暖”。外面,明明大雪飘飘,她还要穿着清凉的夏装在台上演出,演出夏天的味道。【嘲弄的口吻,都是在论述背离季节之自然规律的荒谬性,这是以口语化形象化的语言批判这种形象。
可怜的人哪!
季节,如此与他们格格不入。季节很艰难地想走近他们,他们有些人却用手一挥,摆开了四季。
有的人汲汲追求,追求财富,追求地位名望,所以他们厌恶四季,一年到头只要能西装革履,风风光光就行。这些人,是季节该抛弃的人!【批判】
可是,绝大部分的人是可怜的。他们喜欢季节,可是他们的工作时间安排表上,没有安排与四季见面玩耍的时间。他们是被迫离开季节的。【原因】
能不可怜他们吗?【态度】
【案例分析六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大师】
化用钱学森一句惊世之问:“为何中国不出诺贝尔奖?”中国又为何不出大师?恐怕在光怪陆离纷繁嘈杂的现今社会下,我们自可从袁隆平这位不像大师的大师身上寻找答案。(能从材料中抽象出“大师”问题,并进一步质问,很不容易。)
话说回来,中国也经历过大师云集的时代。远的不说,近的就五四以来,陈寅恪、康有为、鲁迅、梅兰芳、“三钱”……从科学领域至人文领域无不是星光璀璨。然而时代走入时代,许多基本的价值观似是被磨去了光泽,大师也难像钻石一样闪耀人心。事实上,民族的文化复兴需要大师的出现这一先决条件。因此,我们极有必要在这个时代呼唤大师。【我们需要大师,也曾经拥有过大师,今天更期待大师。】
罗曼、罗兰曾说:“没有伟大的品格断然不会有伟大的人。”所有天赋异秉才华聪明都首先服从于徐悲鸣所言“一意孤行”的“一意”,于我认为即责任感和必将为社会之建设做出贡献的意志。【原因之一】若无此意志,我们很难理解为何袁隆平要顶着烈日只为培育更高产的稻米,亦难理解钱学森为何放弃美国优裕的生活回国参与建设,梁思成夫妇为体力奔走于荒郊野岭采集中国建筑史的原始数据。“铁肩担肩义”的责任感是大师存在的必要条件,亦是人们从内心敬仰大师的情感所在。
要一生执着于“一意”,是极不容易的。人易被物质纷扰所影响,这于此时代犹甚。【困难】因此大师需清静之心态并将摒除内心的躁念。朱利安•本达曾对学者如此解释:“这其实应是一人不计较物质所得的群体,缘于他们的成就更多来精神层面。因此是说:我的国度不属于这功利世界”之人。袁隆平至今生活朴素,衣着如普通之农夫,毫无大师做派;居里夫人不为名誉所倾倒,后半生仍投身实验室的程度令爱因斯坦都为之佩服。这一切均说明对物质生活不过分地看重是对大师们“一意”强有力的辅佐。【进一步分析出现大师的必要条件。】
袁隆平平易近人,“稻穗下乘凉”以形象亦让我想起爱因斯坦的一件往事。某机构邀爱因斯坦前去演讲,爱因斯坦全无大师盛气凌人说教之意,竞令其司机前去。大师的成就固然高,然而能端平了自己不在名誉中膨胀了自己,仍能平和自然地“晒着太阳,呼吸新鲜空气,在稻穗下乘凉”的,犹需一种气度和境界。
章诒和曾说:“大师的产生一需个人造诣;二需师友相助;三需环境相佐。”在一个催生快速短期成果,以实际利益为标准的体制下确是难寻大师,寻得的或多为权术大师。大师诞生刻不容缓仍需安静纯净的土壤。也许在一个逐渐尊敬大师的国土里,大师们能千呼万唤始出来,在精神文化的领域中带回曾之绚烂。
宋代张载曾说知识分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们期待一位位如袁隆平般的大师级的人物,能让中国的精神文化复兴不再无从谈起。大师对民族的重要性
【案例七 困境造就英才】
【此文章作者有更进一步提高议论文水平的才华和能力,可惜,作者不太明白议论文是要将论点剖开,加以分析,才有深刻的可能性。】
是谁,弹出世间绝唱?是那位双目失明的老者,无心世俗,灵魂得以升华。
是谁,吟出千古诗篇?是那位潇洒浪漫的诗仙,鄙弃官场,心灵得以自由。
是谁,造就一代王朝?是那位忍辱负重的小卒,心怀大志,生命得以永恒。
【此三段都不是议论,浪费。】
困境造就英才,平坦闲适的生活只会令人们麻木,如同终日行走在平地上的人永远无法品尝到屹立于高山之巅的快感,【高山之巅是困境吗?】在困境中生存,在困境中勃发,这也便是成功的必须。【此处提出观点,他人也很容易赞同这一观点,问题在于,你要分析的就是为什么在困境中才能勃发?要知道,在困境中也可能消沉、颓废、自我麻醉,甚至自我毁灭。那么,在困境中勃发的原因何在?】
牙买加的孩子大都是苦孩子,博尔特也不例外,他选择长跑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没有优越的训练场地,没有良好的休息场所,他毫不介意,他只希望飞向自己的蓝天。然而,教练告诉他他并不适合长跑,而且短跑他并无优势,身高偏高,四肢协调不好。博尔特沉默了,但他的内心有自己的计划:每天坚持3个小时的跑步训练,坚持做四肢协调运动。日复一日,多少次汗水浸湿了衣服,多少次的摔伤,他都默默坚持,因为有梦在心中。金牌青睐的不是好吃懒做的人,而是“黑色闪电”博尔特。【例子陈述好,然而与博尔特相反的例子又有多少,光有这个案例无法论证困境出英才。关键要议论什么样的条件才可能在困境中催生英才。文章依然未进入分析层面。】
眼泪,放弃……在困境面前都显得苍白,谁是谁的救世主?只有你自己,如果不想摔成一地绝望的碎末,那么勇敢起来,面对困境,相信困境造就英才。【作者应该突出:具有自我拯救能力的人,困境对其作用才是积极的、正面的。从这一点分析,论证才可能周密。】
当记忆的潮水缓缓流过心的河床,于是他来了,我始终不能忘记---霍金。他扭曲的身体让我惊讶,他超人的智慧让我叹服。只有他最能阐释生命的价值,坚强的意义。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仍献身于科学事业。不要说你遇到了困难想放弃,摸摸你的手和脚都还在,我们就没有资格轻言放弃。困境造就英才,你应该相信自己。【霍金只有一个,并且此处案例不是纵深,而是平行,此例与前例只有交相辉映之功用,缺乏进一步剖解的功力。】
长记邵丽华绚丽于舞台的美丽;长记李丽帮助孩子们筹集慈善基金的会心的笑容;长记来自异国的萨布利亚,纵使双目失明,但更多人从她的眼中看到了光明……【依然是重复,同性质例子多了,但论证力并无加强。】
困境吹皱心里的一江春水,但生命之花于此却绽放得更美。
困境捉弄无数人的命运,但命运之神于此指明了新的方向。于是---
请谨记:困境造就英才。
【评点】文字很好,但不懂得论证,不了解论证的周密性的重要,止于同类案例原地踏步地重复观点,缺乏观点的拓展与延伸,如果能多分析逆境和困境什么样的因素有利于什么样的人发挥其潜在能力,文章就有说服力了。
【按例分析八 付出与回报】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每一种用心的付出,最终都会或多或少的回报。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努力的付出造出了“东方魔稻",为世界人民带来的福音。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付出与回报是呈正相关的。所以为了有满意的回报,我们必须用心付出。【袁隆平的案例已经超越了付出与回报,他的案例的特殊性不是付出与回报所能概括】
因为在商场上用心的付出,所以马云有了成为阿里巴巴CEO的回报。或许我们都会惊羡于马云现在的成功,然而当初他从一个普通的英语教师发展到今天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的商业精所付出的汗水是常人无法体会的。他坚强地战胜生活中的种种困难,用心地付出自己的一切,所以他成功了。他的成功来源于他努力的付出,“阿里巴巴”这份礼物是他得到的应有的巨大的回报。马云的事迹告诉我们人生唯有付出,才能有回报。【袁隆平恰恰不是商业化的成功人士,他成功之草根性是他最突出的特征。这样的案例对应于袁隆平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专家指导专题——高考作文锤炼思想 学习写得有文采
下一篇文章: 专家指导专题——高考作文妙用材料靓语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