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华作文网: 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
冠华作文网祝愿:天下学子金榜题名!
网站首页
高考导航
教育资讯 | 网络信息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考后点睛
英语特区 | 教师频道 | 家校互动 | 网站社区 | 同行作文 | 帮助中心 | 在线留言 | 设为首页
高中作文 | 高中佳作 | 作文素材 | 专家指导 | 阅读训练 | 满分作文 | 作文预测 | 高考真题
站内搜索
文章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高考频道 > 专家指导 > 正文         ★★★
专家指导专题——高考作文议论文论证的层次性、思辨性与透彻性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3/1/19 19:05:37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议论文论证的层次性、思辨性与透彻性

【案例一】  浙江2010年的高考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传说有的雏鸟长大后,会衔食喂养衰老的母鸟,人们把此现象称为“反哺”。 人类社会也存在着类似现象,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文化影响被称之为“文化反哺”。千百年来,在以父辈对子辈施教为主流的正统传承方式下,文化反哺犹如潜流,隐而不显。但在迅疾变化的当今世界,年轻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他们在科学知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年长一代。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角色常常发生转换。 

请针对上述现象及所反映的问题,以“角色转换之间”为标题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例文:角色转换之间 824字】

如果年轻人与老人之间就某个问题观点产生分歧,且不论真理站在哪一方,老人总会用不屑的语气说:你懂什么!我吃过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文章第一段明确地提出问题,明确身份的不同可能导致的冲突。】

  然而在科技、文化、思想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吃过的盐”“走过的桥”这类“经验论”真的还能占上风吗?谁又能保证年轻一代创造的新文化不比传统文化丰富?【于具体的当下语境中,迅速提炼概念,命名为“经验论”,并对“经验论”提出质疑。】文化反哺不是凶恶的暗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年长一代也不必惊慌抗拒,正如韩愈所说“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因此在不同的“道”之间,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往往会发生角色转换。【恰当地引经据典,以“道”为中心,表明在“道”的面前,角色的作用将不以年龄资历为依据,而是依从“道”的规律性。这就让论证转入对年少者有利的层面。】

  很大一部分时间里,年长一辈是施教者,他们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向后辈讲述经久不衰的故事,描述所见所闻以及体会感悟。那么独特的习俗或是家族精神,构建起年轻一代文化根基,使之吸取传统文化土壤中丰厚的营养。年轻人这才得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看得更远。【这是全文论证最具辨析色彩的段落,有了辨析,才有深刻度。文化根基论,表明老者的经验并非一无可取,同时,告诉我们年少者的发展,离不开继承。这就突出了年少者的发展的不是空穴来风,表明角色的转换不是为转换而转换,而是因为要适应发展的需要,这照应了“道”的规律性,同时使得论证的依据更充分。论证往往要照顾对方可能存在的质疑,对方可能会问“难道年少者的创新就可以不依靠老者的指引和教育吗?此段辨析的重要性就在于不否认老者的根基的重要性,但除了根基,还要进一步的创造,下一段就在深化这一思路。】

  当年轻一代吸收了足够的养分破土而出时,往往又会发现世界与长辈的描述不尽相同。年轻人凭借旺盛的生命力勇敢迎接大千世界缤纷多彩的文化的冲击。传统的和现代的、民族的和世界的、阳光的和晦涩的各种文化,年轻人总能以极快的速度接受、分析、消化。由于这些额外的养料,年轻一代或许能成长地更快,有一天,超过了年长一辈。【年少者的优势和更多的创造的热情与探索的勇气,在此段中成为论据,“额外养料说”是作者的最重要的依据,虽然这无法成为饱和的论据,但有一定的说服力,此段从上段延伸而来,以“额外养料说”论证年少者角色的优势。这也是辨析。】

  观察社会进程我们会发现,因为生活条件的逐渐改善,年轻一辈的平均身高一般会超过前辈。同样的,因为思想观念的开放,年轻一辈的学习能力也强于前辈。于是,年轻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强化前一段的论证,不断为角色转换的可能性提供论据,同时抓住生活条件\生命力\思想观念等关键依据为转换提供论据】

  年轻人能从受教者转换成施教者还有一个原因:他们在创造文化,新文化中蕴含了鲜明的时代活力,这正是年长一辈所缺乏的。 【最后概括实现角色转换的决定性因素。】

  文化反哺与鸟类反哺一样是自然社会的正常现象。角色转换期间也可能发生一些冲突。面对冲突,我想年轻人即使变成了施教者也要给予长辈充分的尊重,一如雏鸟长大后仍要听取老鸟的经验;同时即使长辈不再是施教者,也不必认为地位受到了动摇,学无止境,见贤思齐,才能终身增长文化内涵。【再进入新的层面,论述角色转换的困难和少者\老者在冲突中应有的心态与各自的作用,这无疑将问题的讨论引入更深一层。】

  只有不断地角色转换,才能使文化永葆新鲜,成为社会进步的不竭之源。【再次强化中心论点,点明角色转换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提升文章的高度。】

【评点】文章朴实无华,但每一步都有依据,都有论证,不强词夺理,不夸夸其谈,不敷衍,不偷换概念,而是沿着核心主题步步深入,层层论述。虽然有些观点可商榷,但考虑到高考文章往往只能照顾到某一面的深刻,可算是好文章。 

【案例分析二】05年高考满分作文(北京卷):说“安”

  “安”字有很多含义,其中之一便是“安逸”,“安逸”其实是很多人追求的一种生活态度。【不把话说死,可见其议论的审慎。】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是一种安逸;“小桥流水人家”是一种安逸;然而,“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后的一杯清茶、一壶酒也是一种安逸。安逸是一种释然,是一种随心,是一种大风大浪后的平静与享受。【马上将大风大浪与安逸联系在一起,自然,巧妙,迅速地将安逸的潜在的“消极因素”释放出,可见这个学生一上来就知道做一番“暗辩”。这个转折使他的文章往更具主流价值认同的层面上靠拢。因为爱安逸容易与懒惰划等号。事实上,这个论点的提出,是一个小小的冒险,因为作者要能说清楚陶渊明、周郎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都存在着“积极的安逸”。若说不通,则全文不通。】

  佛祖释迦牟尼放弃自己王子的奢侈生活,宁愿漂泊于世,苦求真理。最后终于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得到完善。他所追求的,就是一种安逸。这样的安逸不同于安于现状,是他在艰难的自我否定与自我升华中寻得的。这样的安逸也不等同于安乐。【论“小”之第一步,深化了“安”的内涵,这是通过比较,在比较中说清楚“安”的内在含义】他在找到完善的自我之后,并不满足于此,而是巡游世界、暗渡众生。因此,安逸,是找到真理后内心的平静,是修行自我后无私的奉献。【延伸,强化,“不,而是”的句式有效地阐明此处“安逸”的性质。】

  陶渊明抛下尘世的功名利禄而归隐田园。无论是他曾幻想的武陵桃花源,还是他自己所经营的“草屋八九间”,他都在追求一种安逸。他“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不想让物质的铜臭味破坏他心中的圣境。他的这份安逸,有别于一些人的逍遥快乐,有别于一些人的事不干己,而是希望回归农村的质朴、纯洁,回归人类本性的善良与自然。【释迦牟尼是自我升华式的精神安逸,而陶渊明的事例则是叛逆者回归自然式的安逸,两种类型不一样,安逸在此有了不同的心态,更细化,其内涵亦进一步丰富。不过,这进一步分析作者未做斩钉截铁判断。】

  李白终生仕途不顺,屡遭排斥,但他可曾想到,后人眼中的他,没有被官场失利的阴影所遮蔽,而是一个“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豪情万丈的诗仙!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流传百年,世人称赞,又胜过了多少苦苦追求一官半职,终生逃不出科考的人!他的释然、豪爽,不也是一份安逸吗?不被名利所束缚,这份安逸,就是当时的皇帝也难以享有。没有这样的安逸、洒脱,李太白怎能留给后人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名句呢?【李白很多时候是很追求名利的,这个例子不好。】

  安逸给予世上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它不是众人分食的一块蛋糕。而是每个人内心深处都埋藏着的一种态度。【太于丹了,这种布道语言的出现,恰恰是论证无力打算敷衍的开始。“安逸”平等吗?不平等。许多人事无法“安逸”的,因为外部条件不允许。】当我们奋斗一生,努力追求过自己的理想后,我们也许有了白发,也许皱纹爬上眼角,但此时,我们能够说,自己的能量曾经真正的释放,自己曾经真正拼搏过、付出过,即便没有来生,我们也不后悔。这时,我们得到了一种非常宝贵的东西——安逸,我们此时才真正能够微笑,能够宽容,能够无悔。【这儿所说的安逸与生命的关系略牵强点,应该抓住前头对“安”的分析,告诉读者普通老百姓的“安逸”也是同样有价值】

 

【案例分析三 说“安”】

提起“安”字,你多半会看到国人微笑的脸,是啊,有谁不喜欢“安”呢,“安”就代表了稳定,代表了幸福,至少,国人多是如此看的。【从人们对“安”通常的反应开始议论,已经在准备挑战人们对“安”的看法,“居安思危”议题已经在悄悄地酝酿。】

  这时想起了一个王朝的都城——长安。这座都城,古老却蓬勃,清淡而辉煌,它是大唐历史的见证,它有着动听的寓意——“长治久安”。在我看来历史不外乎乱世及治世,因此以治而安,安而成功,在这个“长治久安”的都城中,唐王朝的统治者实现了一统天下的大业,成就了大唐在历史中的盛世,缔造了中国在世界的辉煌。而长安,仍然是静静地矗立,即使它有当时的繁华,纵然在百年的历史中也有过动荡,它仍矗立着,宠辱不惊,因为它的名字中充满了人们的希冀——“长治久安”,因而我们说,“安”字绝妙。【由一个盛世的都城的名称“长安”到一个没落王朝的都城“临安”,这个议论的线索当然不是仅仅是围绕着城市之名,而是分析国人心态中对“安”带来的辉煌带给我们的骄傲,说出“安”对于我们民族性的重要性。】

  人们希望获得“安”,历代的统治者也在努力制造一个“安”的局面。【说明包括统治者在内也希望“安”,而不是求“动荡”。】

然而,真是“安”吗?【“安”只是暂时的,“安”的背后潜藏着危机,一句质疑,其实是对求“安”求“稳”的希望和可能的质疑,此处开始拓展其议论。】     

为何我耳边总在回响着屈原哀怨的绝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求什么呢?求君主的圣明,求百姓的福祉,求国家之“安”。为何我脑海中总是浮现出一位僵卧孤村的老者,那是陆游在吟诗吧,虽然“镜中衰鬓已先斑”,却仍挣扎着,“尚思为国戍轮台”,这位忧国忧民的诗人,至死仍盼望着“王师北定中原日”,而他不知道,宋王朝的统治者只求一隅之“安”,在那风景如画的临安,哈,恰又是一个“安”字,只可惜是“临时安定”。【这些具象化的典故都

[1] [2] [3] [4] 下一页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