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有限的考场时间和空间里,许多考生苦于拟不出一个好标题,被卡在了拟题上,甚至出现了空题或抄话题的现象,白白丢分。
再看看阅卷判分:不拟文题扣2分,拟题不当扣1分。实际上,由于前二者的原因,如果不拟题或拟题不当,其隐性失分绝对不止一两分。由此可见,探讨如何拟出一个好题目,就显得尤为必要而迫切了。
1.文章标题的要求和原则
要求:凝练简洁,形象生动流畅,紧扣文章内容或主题。
原则:切、精、巧。切,与文章内容相符,含义清楚,宽窄有度;精,言简意赅,高度概括;巧,与文章立意、构思的角度密切相关、相辅相成。
2.如何拟出一个好标题?
(1)使标题富有诗意。如:“阳光把尘封的门推开了”、“维纳斯的眼泪”、“花开的声音”、“九十九个谎言在风雨中飘散”、“月若有情月长吟”、“理解是路爱是桥”等。
(2)让标题产生节奏感。如:“拳拳赤子心,悠悠桑梓情”、“‘圆满’之路,死亡之途”、“与诚信为友,与高尚为伴”、“从平凡步入伟大”、“雾里看花说早恋”、“梦里梦外盼梦圆”、“三个女生一台戏”、“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榜上无名,脚下有路”等。
(3)让标题打动人心。如:“迟到的泪水”、“地球在哭泣”、“归来吧,诚信!”、“假如给我三天的光明”、“孩子,别不理我”、“怎一个情字了得”、“敢问路在何方”等。
(4)使标题产生悬念。如:“中国的孩子怎么了”、“诚信的背囊丢弃之后”、“上帝的回答”、“拥有一夜的压岁钱”、“孤独是一种财富”、“这世界怎么了”、“美丽的一击”、“我和幸福有个约定”、“拒绝幸福的‘侵蚀”’、“真想做个差生”等。
(5)让标题链接诗文。如:“非宁静无以致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乔丹老矣,尚能飞否”、“难报三春晖”、“好雨知时节”、“梦访伯乐吟留别”、“横看成岭侧成峰”、“为家消得人憔悴”(话题“忙”)等。
(6)让标题链接歌曲。如:“最近比较烦”、“母亲,我心中你最重”、“足球,让我欢喜让我忧”、“借我一双慧眼吧”、“一句话,一辈子”、“我想唱歌不敢唱”等。
要拟一个好标题,平时必须有意识地强化训练,要善于联想,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引用、双关、仿词等),加强语言修养。
六、材料作文的审题误区导诊
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注意审准材料、弄清题意。
1.要“全”不要“漏”
作文题:请以“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名言进行立意,联系自己学习语文的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此题除题目与字数的要求外,从内容角度看有以下两点要注意:一是要理解“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并将它化为自己的观点;二是要联系自己学习语文的实际来发表看法。只谈语文学习和生活的关系而不联系自己的实际,就属于“漏”掉了要求,作文评分是要降等的。谈语文学习和生活的关系也要从两方面来理解,概括才全面。即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要在生活中学习。这是文章的观点。文章思路应为,我在生活中是怎样用语文的,在生活中是怎样学语文的。
2.要“准”不要“偏”
后汉时期,有人曾怀着十斤金子。向杨震行贿,说:“暮夜无知者。”杨震答道:“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所知?”使行贿者碰了一鼻子灰。山东省曾有座“四知庙”,就是纪念这个杨震的。
请根据这个材料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
此则材料涉及两个人物,我们应根据主要人物立论可拟题为《要发扬“四知”精神》。观点为“有职权者要清正廉洁”、如果根据次要人物行贿者立论,以《行贿者戒》为题,确立“行贿者必碰壁”为观点,则偏了题。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行贿者不一定“必碰壁”。
3.要“深”不要“浅”
如:根据以下文字,从生活中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题目自拟,全文不少于800字。
一天晚上,法国雕塑家罗丹(1840—1917)叫来几个学生,让他们一齐欣赏自己整整花了七年时间所雕成的巴尔扎克像。一位学生指着雕像那双叠合在胸前的手,说:“多么奇妙而完美的手啊!”罗丹听了操起斧子,朝着塑像的双手砍去,一双“完美的手”消失了,学生们也惊呆了!罗丹解释说:“这双手太突出了!它们已有了自己的生命,不属于这个雕像的整体了。记住。一件真正完美的艺术品。没有任何一部分是比整体更重要的。”
这则材料最关键的一句话是“真正完美的艺术品,没有任何一部分是比整体更重要的”,谈的是艺术原则,若要深刻,就必须扩大迁移:和谐是美的最高境界。
【话题作文审题】
话题作文虽然淡化了审题,降低了审题的难度,但不是不要审题,审题同样是第一关,不得不审,一定要绷紧心弦,要懂得,命题中给出的文字都是必要条件,必须符合这些条件去行文,千万不能马虎!认真揣摩命题的四个方面,各有各的用处。
一、审材料
(1)材料是帮助理解话题的。
如:以“纪念”话题:
纪念是用一定的方式对人对事表示怀念。/它既可以是国家、民族对已有荣誉的回忆,对过去痛苦的祭奠,也可以是家庭和个人对往事对亲朋表示的怀念。/纪念又不同于怀念,它不仅仅是内心情感的涌动,它还是思想与行动的结合。/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的纪念,节日庆典是纪念,树碑立传是纪念,种一棵树或写一篇文章也是纪念……形式或许不同,但意义同样真切。/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坚守信念,传递勇气;它珍藏感动,分享幸福;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
这些材料或提示语“是什么……”“不同于……”“真正的……”在帮助你、告诉你对话题意思的理解,对话题近义词的分辩……
(2)材料是可用可不用的。
常规的话题作文命题里的材料只是举一些例子,作一点提示,给一点启发……考生行文时是可用可不用的,最好不用。如:
苏格拉底让一群寻找快乐的年轻人造一条大木船,从工作中感受到了快乐。其中有苏格拉底一句话:“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忙得无暇顾及其他的时候突然来到。”
请以“寻找快乐”为话题……
考生如果用这则材料,无论是从材料中提炼出立意,或是将材料作为议论论据,构思行文都可能会受到限制,因为材料中苏格拉底所言,只是一种为我们少见而难以论述的寻找快乐的方式,而寻找快乐是有很多常见而又易于论述的方式的。
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不像以往的材料作文那样,是立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可以说,在弄准了话题之后,材料和提示语的任务基本完成。
二、审提示
话题作文,常有一段提示性的文字,它往往在材料的后面、“话题”的前面,用处是对话题构思行文思路的开拓,考生一定要注意这些提示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并加以巧妙地利用。利用好这些提示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地理解话题作文提示的方向,指引的范围,从而写出切合题意的作文来。
三、审话题
(1)话题才是核心。
原教育部国家考试中心张伟明在《谈话题作文》中说:“话题作文所给的材料仅仅是对话题的一个说明、一个解释,或者说是一个例子,目的在于帮助考生理解话题。话题作文的核心是话题,作者完全可以只根据话题的要求而无需照顾材料的内容来作文。”
话题作文的“材料”也可叫“话料”,它只是命题者引发考生思考的一个“由头”,是启发考生打开思路的一个“例子”,是“举一反三”的“一”。
话题作文中的“材料”对话题的立意没有约束性,只有启发性,例说性——所以才叫举一反三的“一”;没有材料或提示语也可以命出话题作文的,如:请以“欣赏”为话题……
如果考生不了解这一点,抛开话题,只注意材料,那么,很多写作的新空间将不能涉及,不会涉及,不敢涉及,是很可惜的;甚或随意从材料中自行引出一个观点作文,那么很可能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2)话题规定范围。
话题只是严格规定了范围,一般不规定立意、文体、题目等。话题是最大开放中的最小约束,审题时不能视而不见,要通过它明确话题的范围和指向,以便准确地打开思路。
审题和立意密切关联,我们不妨比较一下:
审题主要是找范围限定——“镣铐”,立意则是“镣铐”下的“跳舞”;审题须追求“准”与“切”,立意须追求“活”“深”“新”!
因此话题作文要注意:
①不能偏离话题。
②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话题作文涉及面广,可以有多种立意,可以设置出多个中心,但在一篇作文中只能是一个中心,多中心等于无中心。
③切入口要小。因要让几十万、上百万考生可写而给的话题,可写的范围是很广的,可写的内容是很多的;而一个考生最多不过千字的作文能写的就只能是话题下的一个小点或一个小侧面了,切不可贪大求全。
(3)话题范围宽泛。
话题作文有两大特点:一是相关性,二是自由性。话题固然是写作的核心,而只提供写作内容围绕的核心;话题规定着写作范围,但话题作文只要求所写内容与话题相关即可,不要求归纳试题所供材料的中心意思并紧扣这一中心意思做文章。它赋予考生广泛的自由度,使考生有更广阔的驰骋空间,有利于写作者表现个性特征,有利于选拔人才。可以说,以话题作文作为高考作文主要题型之一,是高考作文命题成熟的表现。上乘的话题作文更看重考生在拟题、立意、选材、布局、行文的创新——想一般考生所未想,写一般考生所未写。
因此,要善于追求可写的广阔新空间!形象地说,话题作文能“戴上它轻松的‘镣铐’,跳出你潇洒的‘舞蹈’”。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考场材料作文“看日出”专家评析、佳作示例
下一篇文章: 备考2013届高考议论文专家写作指导讲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