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华作文网: 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
冠华作文网祝愿:天下学子金榜题名!
网站首页
高考导航
教育资讯 | 网络信息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考后点睛
英语特区 | 教师频道 | 家校互动 | 网站社区 | 同行作文 | 帮助中心 | 在线留言 | 设为首页
高中作文 | 高中佳作 | 作文素材 | 专家指导 | 阅读训练 | 满分作文 | 作文预测 | 高考真题
站内搜索
文章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高考频道 > 专家指导 > 正文         ★★★
高考作文:用“由头”让文章“看头”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2/6/2 9:33:05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基于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60分钟左右的写作时限,高中生写的议论文大多讲的是一些尽人皆知的“公理”“常理”“大道理”,往往是千人一面,众口一腔,缺少新颖性的冲击力。怎么办呢?要想用什么“速成法”让思想还比较稚嫩的高中生立马“立论独到,语出惊人”起来,那实属“拔苗助长”;而学习杂文的手法,找一个比较巧妙、抢眼的“由头”来让临场议论文顿生“看头”,倒是一个“可望(阅卷者的阅卷心理)亦可即(写作者的写作能力)”的办法。

 杂文的话题,起头时常常举事例为由,杂文写作中称这种事例为“由头”。即话题“由头”,议论的“由头”。从写作原理来说,它可以使读者知晓你的议论缘何而来,从而回避了“凭空立论”;从写作技巧来说,它可以使杂文开篇就顿生“事趣”,从而牵引着读者一步步地追随你的议论。既然“由头”有如此神效,那么议论文中如何来用好这一写作诀窍呢?下面我们通过品读一篇习作,来解读操作“由头”的两个要领。

【佳作引路】 

我选择向你致敬 

刘坤

几年前,我在一本杂志上读到一篇让我感慨良多的文章。说的是瑞典首都著名的“街头一景”,一位目光呆滞的老人每天凌晨都会准时来到街头做“立正,稍息”的动作,态度认真,表情肃穆,寒来暑往,风雨无阻。后来作者在与社区警察的一次聚餐中得知,那位老人原来是皇家骑兵队的一员,在一次演习中,马儿受惊,为了保护在场的其他人,他死死地拽住缰绳,被马拖了三百多米……醒来后,他忘记了一切,唯一没有忘记的是“为国王守街”。面对着这样一位执著的老人,任何人都不能不肃然起敬。

也许有人会被他保护他人的壮举所感动,然而我更看重的是他醒来后唯一记得的事——他的职责。一个人要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很简单,只要将他将职责放到心的最高处即可,然而这又是无比艰难的。一个人为了自己的职责而死是伟大的,然而倘若他的意识已死去,而他的精神却因放不下他的职责而不愿死去,这又是一种怎样的伟大啊!

 现如今,社会上弥漫着一股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阴风,人们忠于职守的意识正在日趋淡薄。有些从事社会底层工作的人在内心里压根就瞧不起自己的职业,他们自然也不会懂得职责的意义;而有些身居高位的人只看到了“职”和它带来的各种“利”,早就将“责”忘得一干二净了。商人看不到职责,所以才有“苏丹红一号”“三鹿奶粉”之类事件的发生;政府官员看不到职责,所以滥用职权,贪污腐败。其结果又如何呢?老百姓买东西时,品牌货只剩下“牌”,“品”没有了;官与民的关系也由“鱼水关系”变成了“油水关系”,老百姓成了一道最有营养的菜。如果一个民族中不再有人牢记“职责”,那么这个民族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职责”是每个人心中的一杆秤,每个人都应该守住这杆秤。而现在,有的人却将它丢弃了,有的秤缺斤短两……我想那位瑞典老人的故事一定会给你以深刻的启迪,我也希望所有的人都能扪心自问:职责是否还在我心中?它在我心中是否最高?我今后是否应该把它放到心的最高处?

当我读完那篇文章时,我就已默默地向大洋彼岸的他致敬,我希望能够让我致敬的人越来越多,这个人可以是你,是我,是他们……

【剖析】

本文以“由头”发端,继之“说事”,既收放自如,首尾圆合,又笔力集中,不蔓不枝,让人读之别有一番风味。

 一、引出议题,吊起胃口

  这位同学第一段就举了瑞典首都著名的“街头一景”的例子,并由此引出了本文的议题——我要选择向你(失去意识后却仍在为国王守街的老人)致敬。你要钦佩这位学子的“慧眼”,这个例子不要说学生见所未见,恐怕就连老师也绝少有闻,此可谓“新”也;你更要叹服这位学子的“慧心”,一个人敢于为自己的职责而死,其精神已经十分罕见了,然而他的意识已经死去,而他的精神却因放不下他的职责而不愿死去,其精神又是何其罕见啊!此可谓“奇”也。有如此“新”而“奇”的由头开篇,怎能不把阅卷者的胃口吊得高高的呢?

二、借题发挥,满口生津

“借题发挥”中的“题”就是文章开篇的那个“由头”,“发挥”就是对这个“由头”进行解剖和生发。而“解剖”则需揭示出“由头”所蕴含的议题的最核心的内涵,“生发”则需由议题的最核心内涵展开联想和观照。

这位同学的第二段是“解剖”,揭示出了议题最核心的内涵——只有将自身的职责放到心的最高处,方能虽死(意识)犹践(职责)。第三段是“生发”,它由这一议题最核心的内涵展开,用“心中什么最高”这杆秤对社会底层工作者与身居高位者,对商人、政府官员、老百姓及官民关系进行一一考量,并将此升华到了“民族”高度。愈观照愈触目惊心,愈生发愈振聋发聩。“借题发挥”的妙处在哪?首先是使“立论有所依,议论有所附”,其次是使“生发有其源,昭理有其譬”。让阅卷者读之,先感“言之有理”,会心颔首;后感“事同其理”,满口生津。

品读至此,你可能要发问:“由头”确实能够使临场议论文顿生“看头”,但如此绝妙的“由头”又从何而来呢?无他,来源有二:

 一、阅读积淀

 它既包括语文课本、文学名著等正宗经典,也包括文史典故、趣闻逸事等闲书杂书。前者的特点是权威和熟稔,后者的特点是新奇和鲜闻。对后者,你一定会欣然同意;对前者,你也应该尽释疑窦。因为“料”虽是熟稔的,但文题所赋予的“视角”却可以是全新的。如:

在话题“茶·酒·白开水”的写作中,就有一位同学拿鲁迅的作品来“说事”,开篇就抛出了一个绝妙的“由头”——鲁迅嗜“抽(烟)”可能学子尽知,但鲁迅亦善“饮”你可知道吗?吊起你的胃口后,这位同学就开始“借题发挥”了:他用鲁迅“似匕首,似投枪”的杂文来演绎“酒”之烈性,用鲁迅“初读让人捧腹大笑,再读让人掩卷沉思,三读让人幡然醒悟”的小说来演绎“茶”之绵香,用鲁迅晚年“晶莹温馨”的散文来演绎“白开水”的平淡。其实鲁迅的作品,是中学生学得最多的。但经他这“饮”的全新视角一审视,不仅与话题对接上了,而且让人读得眼前一亮,心有戚戚,真是“太有才了”。

 二、生活积累

 它包括个人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感,也包括社会生活的看点、热点、焦点。前者的特点是鲜活和可读性,后者的特点是新鲜和轰动性。如果我们拿时事“智利被困700米井底的33名矿工,靠什么在漫长的68天等待后全部生还”来作“由头”,足可把2010年各省高考作文题“摆平”一片。如:

 ①引出议题:靠的是“你我为邻,相互依存”。

 借题发挥:33名矿工在采矿小组的工头路易斯·乌尔苏亚的召集下,共克时艰。身体上,相互关心;心理上,相互安慰;精神上,相互鼓励;“我心中,你最重,悲欢共,生死同”;“牵挂你的人是我,是我”……(广东题“与你为邻”)

②引出议题:靠的是“井外有一个‘绿色’通道”。

 借题发挥:虽然井内的逃生通道已断,可井外的“绿色通道”却日渐强大。从大到中国上海三一重工的重型挖掘机和智利海军专门研制的“凤凰号”搭载舱,到小到安慰矿工心灵的投影仪和灭菌铜纤维短袜,都让这条“绿色通道”迅速通畅,直抵井下矿工心中期盼的“绿色生活”。(江苏题“绿色生活”)

引出议题:靠的是“全智利人乃至全地球村人的尽心、尽力、尽智”。

③引出议题:靠的是“33名矿工坚定的信念和务实的配合”。

借题发挥:他们既“仰望星空”——始终坚信能够等来成功升井的那一天,又“脚踏实地”——踏踏实实地为这一天把身体保养好,把心理调适好,把隧道清理好……(北京题“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④引出议题:靠的是“援救工作的‘早’启动”。

借题发挥:“早”到什么时间?“早”到第一时间。为什么能这么“早”,因为智利安全保障机制健全,事先有应急预案。“早”赢得了什么?赢得了矿工们获救的信心,赢得了援救工作的最佳时机、条件……(湖南题“早”)

 ⑤引出议题:靠的是“天时(气候干旱不漏水)、地利(岩石坚硬易开钻)”,尤其是“人和(集举国之力、举世之力)”。

借题发挥:“难题”难在何处?难在矿井之深——700多米,时间之长——68天。难题怎么攻克?高技术产品,高国际合作,高团队精神……(江西题“难题”)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其“特”就在于特长、特色。我们坚信:只要你能打磨好“由头”这柄利器,你的临场议论文就一定能藏拙(立论)露巧(由头),在高考中脱颖而出。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